01秋伏已過,慎終如始
今天是8月25日,出伏后的第一天。三伏過去了,我們卻進入了一年中最為兇險的一段時間,一定要警惕!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三伏過去,“秋老虎”卻來了!眾所周知,秋天雖已來臨,但暑熱不減,晝夜溫差變大,遇上“秋老虎”,我們還是要做好防暑,避免長時間日曬,外出時做好防曬,注意補充水分,氣象學上規(guī)定,連續(xù)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2℃才算入秋,而北方要正式進入秋天,還要等段時間。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講講這出伏后最兇狠的30天,如果不好好做防范,會對我們的身體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風險。
02溫差變大,注意防范
出伏到秋分(8月25日——9月23日)共30天,最為兇險!這30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波動最頻繁的時候。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涼爽,晝夜溫差逐漸拉大是大趨勢。所謂“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而這樣的晝夜溫差,最受影響的就是:“血壓波動,心血管疾病爆發(fā)!”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容易出現(xiàn)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認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現(xiàn)心血管意外。其實夏秋交替的時間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fā)期!心血管醫(yī)生介紹,人體本不怕炎熱,更不懼嚴寒,怕就怕“一冷一熱”這么一折騰,于是很多人就中風、心梗、甚至猝死!
為防大家“一冷一熱,血壓和心血管受不了”,給大家獻上5點妙計,記住這5點,才能過好這兇險35日。吃得“潤一點”“出伏”之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侯逐漸干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與其同時秋老虎還在發(fā)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潤”一點。比如蔬菜類冬瓜、蘿卜、洋蔥、芹菜,水果類香蕉、蘋果、梨,干貨類海帶、木耳等...多吃這些食物,不僅能滋陰潤燥,還有穩(wěn)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不妨把這個菜單轉(zhuǎn)給家里做飯人,讓全家都吃的健康一些!揉得“勤一點”早晚溫差大會造成壓差不穩(wěn),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可以防止血壓突增。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程凱介紹:當你血壓升高的時候,你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的范圍,你的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喝得“多一點”這個時候穩(wěn)定血壓除了按揉穴位外,還可以多喝點“藥茶”。比如降壓降脂的荷葉茶;擴張血管的黑茶;清火潤燥的銀夏茶等...天氣逐漸干燥,多補充水分,既可以理氣潤燥,又能平穩(wěn)血壓。閑暇時,為自己和家人泡上一壺好茶,圍爐合飲,閑話家常,生活中的小趣味只增不減,心情好了,身體自然更健康!睡得“早一點”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這時因為經(jīng)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xiàn)象,特別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xiàn)。晚上11點到凌晨2、3點,是人體的最佳睡眠時間,錯過這個時間段,睡眠質(zhì)量就會大打折扣。一般最好10點半就應該上床睡覺了,特別是凌晨1點到3點一定要入睡,否則對身體會有比較大的損傷。
穿得“暖一點”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其實這句話是針對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凍”一下更“皮實”,不易生病。而對于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于身體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的多!不過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后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fā)危險。
03貼“秋膘”,牢記八不能
只要記住以上這5點出伏后的養(yǎng)生秘訣,可保您一年身體無憂。然而,各位會有這樣的誤解就是:“可以貼秋膘了,是否要進補呢?”但要嚴肅地提醒您:“不能隨便亂補,后果很嚴重!”出伏養(yǎng)生滋補的八個誤區(qū):
不能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不能虛實不分
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不能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是補品中的良劑,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chǎn)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zhì),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
不能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
不能重“進”輕“出
養(yǎng)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guān)注“負營養(yǎng)”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不能恒“補”不變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fā)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平衡。
不能越貴越補“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tǒng)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04出伏兇險,愿你安好
為了大家能過好這出伏后的30天操碎了我的小心臟,其實大家之所以不重視是因為不了解,然而,詩詞君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向您解釋一下:“為什么這出伏后的35天很關(guān)鍵又很兇險!”首先您要知道,出伏后,截止到秋分之日(9月23日),整整30天,這30天又囊括了三個重要節(jié)點:“處暑/白露/中秋”那我們就著重說下白露: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jié)氣,表示孟秋時節(jié)的結(jié)束和仲秋時節(jié)的開始。此時晝夜溫差巨大,嚴重的地方早晚溫差可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jié)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有諺語說“過了白露節(jié),夜寒日里熱”,意味著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氣候已涼,這段時間人體也更容易被邪氣入侵。等過完白露我們就迎接真正出伏——35天的結(jié)束日:秋分!那天,才是真正“開始變冷”的日子!在這30天里,大家要注意晝夜溫差的變化,適當增減衣物,我們把注意事項總結(jié)成了一首小詩,送給在乎的你們:
出伏以后,氣溫漸冷,多多喝水,上火不擾,內(nèi)外溫差,四度為好,大梨熬湯,潤燥妙招,苦味多食,增進食欲,切莫熬夜,睡眠要好。愿你一切安好!
出伏啦!送一份美麗讓你不老,送一份開心讓你歡笑,送一份平安讓你逍遙,送一份夢想讓你驕傲,送一份真情不要回報。
最后,祝你:一家和和睦睦,一年開開心心,一生快快樂樂,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氣揚揚,年年吉祥如意!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87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