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認識論和時空觀
對人類生息繁衍于其中的自然界的探討,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術(shù)爭鳴和學術(shù)繁榮局面中的一個重要側(cè)面。在這個方面,墨家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自然觀和宇宙論,并力圖從理性認識的高度來進行總結(jié),提出了許多具有科學價值的見解。這里僅介紹《墨經(jīng)》中所反映的墨家認識論和時空觀。
墨家首先反對老子提出的“有生于無”的思想,明確提出世上萬物都始于“有”的主張。這個“有”是客觀存在,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的。物體的性質(zhì)是依附于物體的客體而存在的,離開了客體,物體的性質(zhì)也就不復存在。如“堅白”是石的性質(zhì),不能離開石而存在。而且,堅與白是同時存在,不能分離的,石不會只堅不白,也不會只白不堅。人撫石之時,感知其堅,但白并不是不存在;當人視石之時,感知其白,堅亦不是不存在。人對堅白的感覺,是石的性質(zhì)的反映。由此,墨家建立了認識論中的反映論,即人的認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那么,人是如何認識客觀事物的呢?墨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由于人具有認識能力,能夠求取知識。人的生命力在于形體與知識的統(tǒng)一,求取知識是人的本能。在墨家看來,離開了知識的單純形體,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不過是行尸走肉而已。墨家總結(jié)了三條認知的基本途徑,即聞知、說知和親知。聞知又分為傳聞和親聞,但不管是傳聞或親聞都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并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說知,則包含有推論、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論而得到的知識。親知,則指由五官親歷而得到的知識。而親知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感知,還要求把得到的知識進行綜合、整理、分析和推論,方能求取真知。由此可見,墨家關(guān)于人的知識來源的認識是相當全面和深刻的。
在時空觀方面,墨家也有獨到的認識。墨家認為時間是包括古今早晚的一切時間,空間是包括東西南北中的一切空間,它們都是連續(xù)的、無限的。而這連續(xù)、無限的時空又是由小得不能再分的時間元“始”、空間元“端”所組成。由此便構(gòu)成了時空既是連續(xù)的,又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單元組成的,無限中包括著有限,連續(xù)中包含著不連續(xù)。墨家的這一時空觀是極其深刻和高明的,與現(xiàn)代科學的時空觀基本一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601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營造法式》:綽約的宋代建筑風華
下一篇: 水上活動的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