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都長安,到漢武帝時期
西漢從函谷關以東運糧入京
漕渠工程動工于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由齊人水工徐伯負責勘查
、測量、定線,由幾萬軍工負責施工。渠首位于長安城西北,引渭水為水源,經(jīng)長安城南向東,與渭水平行,沿途接納泬〔jue決〕水(皂河)、浐〔chan產(chǎn)〕水、霸水,以增加漕渠的水量。這些水道都發(fā)源于南山,含沙量很少。漕渠穿過霸陵(治所在今西安市東北)、新豐(治所在今臨潼縣東北)、鄭縣(治所在今華縣)漕渠的通航能力很高,它一直是西漢中后期東糧西運的主要渠道
,一般年代,年運輸量在400萬石左右,最高年份達到600萬石,約為渭水運量的10倍。除航運外,它還有灌溉農(nóng)田之利,溉田面積約10000頃上下,比白渠多一倍以上,約與當時的成國渠相當。西漢亡國后,東糧西運的工作不再繼續(xù),漕渠因失修而逐漸湮廢。東漢定都洛陽
,漕運工程的重點隨著東移,既鑿了一條名叫陽渠的新水道,又比較徹底地治理了汴渠。洛陽雖有洛水可通黃河
,但洛水大部分河段河床很淺,不便航運。為了使糧船可以直達京師,光武帝建武五年(公元29年)不過,東漢最大的運河工程
汴河以黃河水為水源,而黃河主溜在河床中擺動無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60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