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常常應(yīng)用聲音的一些特性建造一些特殊的建筑物
天壇始建于142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回音壁”是一座高約六米的圓形圍墻,半徑32.5米
圖3-4回音壁聲音反射示意圖
皇穹宇南面路上第三塊石板,正處在圍墻中央
回音壁南面有一座由青石砌成的圓形平臺,叫圜丘
臺中心欄桿
圖3-5圜丘聲音反射示意圖
鶯鶯塔即普救寺舍利塔
。因古典文學(xué)名著《西廂記》中故事發(fā)生在此,故又稱為鶯鶯塔。初建于唐武則天時期,為七層的中空方形磚塔。后毀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大地震。震后八年按原貌修復(fù),并將塔高增至13層50米。該塔最為明顯的聲學(xué)效應(yīng)是,在距塔身10米內(nèi)擊石拍掌,30米外會聽到蛙鳴聲;在距塔身15米左右擊石拍掌,卻聽到蛙聲從塔底傳出;距塔2.5公里村莊的鑼鼓聲、歌聲,在塔下都能聽見;遠處村民的說話聲,也會被塔聚焦放大。諸如此類奇特的聲學(xué)效應(yīng),原來是由于塔身的形體造成的:內(nèi)部中空;外部每一層都有寬大的倒層式塔檐圖3-6鶯鶯塔塔檐聲音反射示意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60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
下一篇:
彈性變形與彈性定律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