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按摩:患者平坐,用拇、食兩指在鼻翼兩側(cè)自上而下揉摩3分鐘,再揉壓迎香穴1分鐘,當鼻腔有熱感時氣息就通。每隔2-3小時做一次,2天后鼻塞自然消失。若為重感冒引起輕度發(fā)熱的鼻塞,配風池穴、合谷穴按摩也有一定幫助。
2、蒸熏法:以食醋20毫升,加熱蒸發(fā),患者吸入蒸氣,鼻塞自解。也可用蔥白或洋蔥切碎煮沸,自然呼吸,吸入蔥白、洋蔥的水蒸汽,過不久能消除鼻塞。
3、填塞法:用熱毛巾敷鼻,每次5-10分鐘,每日3次,有一定效果。
4、及時就醫(yī):急性鼻竇炎表現(xiàn)為除了有鼻塞、流膿鼻涕、張口呼吸等鼻部癥狀外,較重的還有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癥狀。若寶寶患了上感,家長首先應積極進行治療。及時帶寶寶到耳鼻喉科看醫(yī)生,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抗菌素,以徹底治愈,防止復發(fā)。
5、藥物療法:如果寶寶鼻塞嚴重,影響呼吸,可在醫(y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0.5%麻黃素呋喃西林滴劑,一般幾分鐘就能夠起作用。但麻黃素對小寶寶有副作用,不適宜過多或長期使用,以免引起萎縮性鼻炎,影響鼻的嗅覺靈敏度。
6、置換療法:寶寶膿鼻涕多時,可請醫(yī)生做置換療法,將鼻竇中的膿性分泌物清除出來。給寶寶用藥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對寶寶健康做成傷害。
通過上面的內(nèi)容我們對治鼻塞小妙招有了了解,如果鼻塞不及時的治療會引起更加嚴重的疾病,我們平時應該要選擇去醫(yī)院治療,或者找專門的科室去檢查,這樣對我們的健康負責,也會給我們的自己的身體帶來很多好處,鼻塞是需要我們認真治療的。
揉印堂: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側(cè)攢竹穴(眉毛內(nèi)側(cè)端),以無名指端按于左側(cè)攢竹穴,三手指同時沿逆時針方向按揉100下。
點迎香:用雙手食指端的側(cè)面,同時按于雙側(cè)迎香穴,并點按各50下。
揉素:用右手掌心(勞宮穴),按在鼻尖上(素穴),逆時針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順時針方向揉50下。
搓鼻旁:雙手合掌,雙手大魚際近端放在鼻梁根上端兩側(cè),從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50下。
啄承泣、四白穴:用雙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緣)四白穴(目下1寸,承泣穴下)各50下。
浴面:先將雙手對搓,直到手心發(fā)熱,然后用雙手指推搓面部,包括鼻、額、頰。此外,山藥煮粥,都有補氣作用,能有效預防感冒。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適當增減衣服。
對于鼻塞穴位按摩的治療方法本文就先介紹到此了,您可以嘗試一下一定會有效果的,另外對于因為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這些方法可能效果不太明顯,建議患者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來解決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問題,但是對于一般的鼻塞上述這些穴位按摩是有不錯的治療效果的。
鼻塞是鼻炎和感冒時候會出現(xiàn)的一種癥狀,鼻塞從字面上來說,就是鼻子被塞住了,沒有辦法順暢的呼吸了。鼻塞的時候會非常的難受,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感覺不能呼吸,不能順暢入睡。鼻塞的時候可以按摩一些穴位來緩解。
用手或以刮痧板代針,按壓印堂、迎香、合谷這三個穴位。每天按壓三次,一次按壓十分鐘左右,可以緩解鼻塞。比如鼻子不通氣、感冒后的流涕、還有前額痛的話,按壓這三個穴位都是比較好的。
1、印堂穴
這個穴位在眉頭中間,適當?shù)陌磯哼@個穴位可以防治頭痛、鼻疾患。
2、迎香穴
這個穴位在鼻翼外緣中點與鼻唇溝的中間。按壓這個穴位可以防治鼻炎、鼻竇炎、面癱等。
3、合谷穴
這個穴位在拇指與食指的虎口處。按壓這個穴位對退熱、消炎有輔助作用。這個穴位適當?shù)陌磯哼€可以治療其他的疾病,比如頭痛、牙痛、眼病、耳鼻病、咽喉病還有感冒等等,這個穴位容易引發(fā)流產(chǎn),所以孕婦不能按壓。
按摩可以緩解鼻塞的不適癥狀的,但是真正的治療還需要根據(jù)原因用藥治療。晚上鼻塞不好睡覺的時候,可以試著將枕頭墊高,這樣會舒服一些。還可以準備一盆熱水,采用吸入水蒸氣的方式來讓鼻子通暢。平時的飲食需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油炸的食物,另外要了解自己對什么過敏,盡量的避開自己的過敏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27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喝三種茶 再也不擔心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