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氣,培元固本
在內(nèi)傷病的治療中重視保護元氣、調(diào)理脾胃,他認為益氣健脾法是臨床最常用、最基本法則之一,不僅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療,還可以廣泛運用于其他臟腑疾病的治療。這是脾胃所處的特殊地位及特殊功能所決定的。脾胃居中焦,上連心肺,下及肝腎,是五臟氣機升降之中樞,為五臟活動提供能源。脾胃健旺,則生化有源,升降得宜,五臟安和,百病不生;脾胃失和,則外邪易侵,氣血不足或失和,臟腑不安,諸證迭起。故調(diào)治脾胃則能療諸臟。
脾虛的患者,一般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眩暈自汗、舌淡紅、脈沉細。常見于腦供血不足,頸椎病,慢性肺系、心系、消化系疾病及亞健康狀態(tài)患者。治宜健脾益氣,潘樹和喜用四君子湯加減,重用黃芪、葛根。若伴有肢體麻木,心前區(qū)悶痛、刺痛,此為氣虛所致血瘀,治以益氣活血,加入丹參、川芎、水蛭粉,療效顯著。
脾氣能升發(fā)輸布胃中水谷之氣,故“脾能升清”。脾虛日久,脾氣不升反而下陷,臨證可見久瀉不已,小腹及肛門下墜感;輕者,臨證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白豆蔻、干姜、黃芪、厚樸、枳殼等辛甘溫胃、健脾行氣之劑;重者,予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等加減治療。
標本兼治,恢復氣化
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這種生命的物質(zhì)經(jīng)常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中,氣的這種運動變化及其伴隨發(fā)生的能量轉(zhuǎn)化過程稱之為“氣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精化為氣?!比梭w氣化包括了體內(nèi)生命物質(zhì)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和相互之間的轉(zhuǎn)化,以及伴隨而來的能量代謝與轉(zhuǎn)化。氣化是機體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而氣化功能的實現(xiàn)離不開臟腑功能。
各種慢性疾病病因病機復雜,多纏綿不愈,其根本原因多在脾胃不足、氣機不暢。脾胃陰虛或脾胃氣虛、或氣滯、或食滯、或血瘀、或熱盛、或濕盛、或痰阻,或膽胃有熱、或肝火上炎等。久之,則心氣血虧虛、腎陰陽不足,以至寒熱錯雜、升降失司、虛實夾雜。治療時在固護脾胃、調(diào)暢氣機的同時,佐以清熱如黃連、梔子、蒲公英、夏枯草、龍膽草;行瘀如丹參、元胡、蒲黃、水蛭粉、琥珀粉;祛濕如蒼術(shù)、茯苓、澤瀉、半夏;行滯如陳皮、厚樸、枳殼、砂仁、焦三仙;化痰如紫菀、竹茹、杏仁、瓜蔞、枇杷葉;養(yǎng)心如柏子仁、酸棗仁、夜交藤、遠志、茯神;補腎如巴戟天、枸杞、女貞子、熟地、菟絲子、杜仲、益智仁、補骨脂等等。各種病理產(chǎn)物消除了,臟腑氣化暢通,人體氣血陰陽恢復動態(tài)平衡,機體恢復健康。
1、栗子粥
原料:山藥300克,熟栗子100克,大米40克,糯米60克,枸杞10克,紅棗7枚;
制作:山藥去皮,紅棗洗凈,栗子去皮;山藥切成均勻大小的塊;鍋里放水,把大米和糯米淘洗干凈后放入鍋中;放入山藥和紅棗;煮到40分鐘時放入栗子和枸杞再煮10多分鐘即熟。
功效:本品具有健脾補腎的功效。
2、胡桃粥
原料:粳米30克,核桃30克,蓮子15克,山藥15克,巴戟天10克,鎖陽10克。
制作:將核桃仁搗碎備用;粳米淘凈備用;蓮子去心;山藥洗凈去皮,切小塊備用;巴戟天和鎖陽用紗布包好備用。在大砂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全部主料煮粥,加紅糖適量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補腎壯陽、健脾益氣之功效,適于脾腎兩虧型骨質(zhì)疏松癥患者食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_11/874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補腎陰虛的中藥配方有什么?
下一篇: 中年人四肢無力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