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對中藥材都是比較重視的,也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可以通過服用中藥材來幫助治病養(yǎng)生,這樣對我們健康也是有好處的,但是在服用中藥材的時候往往都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蓽澄茄作為中藥材也是如此,那么服用蓽澄茄副作用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對于蓽澄茄這樣的中藥材來說,雖然說蓽澄茄的藥用價值是很強的,而且蓽澄茄本身的副作用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經過了解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人在服用了蓽澄茄以后有食欲減退、頭暈頭痛以及腹痛腹瀉等等情況出現(xiàn),而且如果說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xiàn)昏迷或者是死亡的情況,所以說在了解蓽澄茄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服用蓽澄茄才行,對蓽澄茄來說,我們還是應該謹慎對待,小心蓽澄茄存在副作用影響我們健康才行。
而且在看完了蓽澄茄的副作用以后,很多人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情況是否能夠服用這種藥物,所以對于蓽澄茄的禁忌人群我們也應該有所了解才行,首先如果有陰虛火旺情況的人最好不要服用蓽澄茄,如果患有糖尿病、干燥綜合癥或者說是結核病的話,那么就一定不要服用蓽澄茄,一旦服用可能會有一些你無法估計的后果出現(xiàn),是容易給我們健康帶來影響的,所以說對這些人群來說,蓽澄茄是不適合服用的。
蓽澄茄本身服用起來對健康是有一定好處的,大家可以通過蓽澄茄來幫助養(yǎng)生,特別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治病,但是在服用蓽澄茄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存在,上面介紹的這些情況大家應該小心,我們不能盲目服用蓽澄茄。
回生養(yǎng)胃丹--《古今醫(yī)鑒》卷五
【處方】蒼術(米泔水浸3日,洗凈曬乾,再換浸3日)4兩,蓮肉(酒浸1宿)4兩,雄豬肚1個(壁上揉擦洗凈,入蒼術、蓮肉在內,以線縫緊,用好酒煮爛,取入石血內搗如泥,捻作小餅,烘干加后藥),南星4兩(切細,姜汁浸1宿,以伏龍肝同炒,去伏龍肝用?;蛴命S土炒亦可),半夏4兩(泡,曬乾,細切,好醋浸7日,蒸熟),橘紅4兩(以灶心土炒,去土用),粟米4兩(姜汁浸、蒸、焙),人參1兩,白術1兩,白茯苓1兩,厚樸(姜汁炒)1兩,蓬術1兩(醋炒),蓽澄茄1兩,砂仁1兩,三棱1兩(醋炒),白豆蔻1兩,谷芽(炒)1兩,麥芽(炒)1兩,甘草1兩,丁香5錢,木香5錢,沉香5錢。
【制法】上為末,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虛損,心胃不交,精神耗散,脾臟受濕,飲食不納,五味不成,津液反成痰飲聚于中脘,不能傳道,以至大腸燥澀,小便反多而赤,或時嘔吐酸水,久成翻胃結腸之癥。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陳米湯送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五
丁香煮散--《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蘆頭),各四兩。益智(去皮)五兩半,胡椒二兩。
【炮制】上件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臟伏冷,胃受寒,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逆惡心,寒嗽中滿,臟腑虛滑,飲食減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無問久新,功效不可俱述。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鹽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極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丁香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丁香(不見火)
紅豆(去皮)
青皮(去白)
甘草(炙 )
川烏(炮,去皮、臍)
陳皮(去白)
干姜(炮)
良姜(炮、去蘆頭)各120克
益智(去皮)165克
胡椒60克。
【制法】上藥銼為粗散。
【功能主治】主治脾臟伏冷,胃脘受寒,胸膈痞悶,心腹刺痛,痰逆惡心,咳嗽中滿,臟腑虛滑,飲食減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鹽1捻,煎至100毫升。空腹時稍熱服。滓再煎。病退即止。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丁香煮散--《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15克
赤茯苓(去黑皮)
桔梗
白術
白芷
桂(去粗皮)
半夏(湯洗七遍,生姜作曲,焙)
甘草(炙,銼)
人參各30克
干姜(炮裂)15克
檳榔(銼)高良姜
肉豆寇(去殼)各7.5克。
【制法】上藥13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主治噫醋吞酸,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棗2枚,煎至90毫升,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七
丁香煮散--《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處方】丁香1兩,神曲(濕紙裹爁)3兩,訶子棗大者3兩,干姜(生熟各半)3兩,半夏(火炮)3兩,厚樸(姜制)3兩,甘草(生熟各半)3兩,陳橘皮4兩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泄瀉下痢,傷冷面色痿黃,心痛臟腑不安,癥癖氣塊。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3片,水1盞,煎至5分,食前熱服,甚者兩服,每日2次。
【注意】忌生冷,動氣物。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丁香煮散--《普濟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處方】母丁香1錢,沒石子2個,川百藥煎1錢半,甘松1兩,針砂(醋炒)1錢半,白及2錢半,新釘子1個,訶子皮2錢,三奈子1錢。
【制法】上為細末,水1大碗,煎至7分,用小瓶盛貯,用鐵釘浸在藥水內3日,油紙蓋護,勿令灰土入內。
【功能主治】烏髭發(fā)。
【用法用量】臨臥用掠發(fā)鬢,次早以溫水洗去。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丁香煮散--《直指》卷七
【處方】丁香14枚,石蓮肉14枚,北棗7個(截碎),生姜7片,黃秫米半合(洗)。
【功能主治】翻胃嘔逆,泄瀉。
【用法用量】《張氏醫(yī)通》無「北棗」。
【摘錄】《直指》卷七
丁香煮散--《傳家秘寶》卷中
【處方】丁香1分,肉桂1分,厚樸3分(去皮,姜汁炙),甘草3分(炙),麻黃2分(去節(jié)),芍藥半兩,訶子皮4分,大黃3分,旋覆花3分,吳茱萸2分(熱漿水淘五遍,浮者焙)。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熱痰,渾身疼痛,鼻塞煩壅悶躁,頭痛,一切諸氣疾。
【用法用量】每服如茶點,1字至半錢,溫服,不拘時候。若傷寒熱痰,只半溫服之。風氣常服半錢,治病1錢,去大黃1分,夏添甘草2分,秋添訶子皮2分,冬添肉桂2分。
【摘錄】《傳家秘寶》卷中
丁香煮散--《博濟》卷二
【處方】丁香1兩3分,蓬莪術2兩,蓽澄茄1兩半,枳殼1兩3分(炒令黃色),藿香(1兩半),沉香1兩,麝香半兩,芍藥半兩,當歸3分,訶子1兩(去核),前胡1兩,人參1兩,京芎1兩,木香3分,檳榔7個,豆蔻(去皮)7個。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氣攻沖,心胸不利,不思飲食,腹脅刺痛,口苦無味,吐逆及酒后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至5分,熱服。
【摘錄】《博濟》卷二
茴香丸--《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四
【處方】白術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吳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實24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4.5克。
【功能主治】溫經導滯,理氣止痛。主治寒凝肝經。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空腹時姜湯送下。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二十四
茴香丸--《宣明論》卷十三
【處方】茴香(炒)半兩,良姜半兩,官桂半兩,蒼術1兩(汁浸)。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痛。主治男子、婦人臍腹疼痛刺胸膈不止者,下元久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食后生姜湯送下;止痛,溫酒送下。
【摘錄】《宣明論》卷十三
茴香丸--《普濟方》卷三九九
【處方】陳皮、茱萸、三棱、莪術、丁香、枳殼(炒)、茴香(炒)、檳榔(炒,去巴)、神曲、麥芽各等分,使君子100個。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蟲積氣痛。
【用法用量】空心飯飲送下;或姜湯送下亦可。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九
茴香丸--《局方》卷五
【別名】茴香煎
【處方】威靈仙(洗去土)3兩,川烏頭(炮,去皮臍)3兩,陳皮(去白)3兩,防風(去苗)3兩,川楝子(麩炒)3兩,萆薢3兩,烏藥(去土)5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2兩,赤小豆8兩,茴香(炒)8兩,地龍(去土,炒)7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補虛損,除風冷,壯筋骨,明耳目。主治丈夫無臟久虛,冷氣攻沖,臍腹絞痛,腰背拘急,面色萎黃,飲食減少,及膀胱、小腸氣痛,并腎臟風毒,頭面虛浮,目暗耳鳴,腳膝無力,腫痛生瘡;婦人血臟虛冷,食減力少,肢體疼痛。消渴,蟲食津液而渴者。
【用法用量】茴香煎(《雞峰》卷七)。
【摘錄】《局方》卷五
茴香丸--《名家方選》
【處方】鹿角霜5兩,茴香2兩,胡椒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疝瘕,腰腹痛或引囊及囊大者。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名家方選》
茴香丸--《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處方】胡蘆巴8錢,茴香6錢,巴戟2錢,川烏2錢,川楝肉4錢,吳萸5錢。
【制法】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小腹冷癖,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小兒5丸,鹽酒送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茴香丸--《圣惠》卷七
【處方】茴香子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硇砂3分,天麻3分,木香3分,白附子3分(炮裂),白礬3分(燒令汁盡),阿魏3分(面裹,煨面熟為度),自然銅3分(細研),干蝎1兩(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冷氣,臍腹虛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蔥白煎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
茴香丸--《普濟方》卷二十九引《指南方》
【處方】茴香1兩,香附半兩,菟絲子2兩,桑螵蛸半兩,鹽(炒過)2錢。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寒,小便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九引《指南方》
茴香丸--《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茴香(炒)1兩,蓽澄茄1兩,檳榔1兩,木香1兩,苦楝子1兩,硇砂(細研)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麩炒黃,研),阿魏1兩半。
【制法】上為末,次以酒化阿魏,同硇砂、桃仁膏入少面熬令得所,同上件藥末和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盲腸風氣,小腸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爆蔥酒送下,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茴香丸--《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處方】舶上茴香(炒)1兩,地龍(去土,炒)1兩,赤小豆(炒)1兩,川苦楝(去皮,炒)1兩,川烏頭(炮,去皮尖)1兩,烏藥(銼)1兩,牽牛(炒,取末)1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焮熱,紫破膿壞,行步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鹽湯送下,日2次。
【摘錄】《腳氣治法總要》卷下
茴香丸--《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茴香子(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胡椒半兩,楝實(銼碎,麩炒)半兩,延胡索半兩,木香1分,虻蟲(去翅足,炒)1分,海蛤1分,芫花(醋炒焦)1分,硇砂(研)1分,木通1分。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疝上攻,腹痛無時。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鹽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茴香丸--《圣惠》卷十一
【處方】茴香子(微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天南星(炮裂)1兩,硫黃(細研)1兩,丁香1兩,木香1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乾,微炒)1兩,預知子1兩,桂心1兩。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醋煮面糊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心下痛硬,氣欲絕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研碎,以炒生姜熱酒調下,良久煎蔥白艾湯投之,不拘時候頻服之。
【摘錄】《圣惠》卷十一
茴香丸--《普濟方》卷—一三
【處方】八角茴香半兩,川楝子5個,川獨活半兩,甘草(以上酒炙)半兩,谷精草半兩,末茶1兩(半兩為衣),蒼術1兩(酒炙)。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破傷風。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一三
茴香丸--《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茴香1兩(微炒),附子1兩(炮,去皮臍),補骨脂1兩(微炒),胡桃仁1兩。
【制法】上為末,入胡桃同搗爛,煮糯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氣痛,及虛冷氣下注。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茴香丸--《圣惠》卷七
【別名】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子3分,木香1分,蘿卜子半兩(微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蓬莪荗3分,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3分。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氣攻兩脅脹滿,腹內疼痛,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茴香子丸(《圣濟總錄》卷五十二)?!妒備洝酚小父阶印?。
【摘錄】《圣惠》卷七
茴香丸--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經驗后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十二
【處方】茴香2兩,生姜4兩。
【制法】同搗令勻,凈器內濕紙蓋1宿,次以銀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黃焦,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脾胃,進食。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茶酒送下。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經驗后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十二
茴香丸--《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別名】茴香子丸
【處方】茴香2兩(炒),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川楝子2兩,陳橘皮2兩(去白瓤),萆薢2兩,地龍2兩(去土,微炒),旋覆花2兩,蜀椒(去閉口及目,炒出汗)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損,除風冷,壯筋骨,明耳目。主治虛損。
【用法用量】茴香子丸(《普濟方》卷二二○)。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茴香丸--《儒門事親》卷十二
【處方】茴香8兩(炒),川楝子(炒)3兩,川烏(炮,去皮)3兩,威靈仙(洗去土)3兩,防風(去蘆)3兩,陳皮3兩,地龍1兩(去土,微炒),烏藥5兩,赤小豆8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濕氣下行,流入脬囊,大腫,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5丸,茶酒送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二
茴香丸--《朱氏集驗方》卷八
【處方】蒼術(水浸3日,去皮,銼,焙)2兩,杜仲(制)2兩,破故紙2兩,川椒2兩,茴香1兩1錢,厚樸1兩。
【制法】上藥以青鹽三分之一,入在瓶內,酌量入水,文武火煮,水盡為度,焙乾為末,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補氣血。久服明眼。主治腰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139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然谷穴的位置大家了解嗎
下一篇: 注射瘦腿針效果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