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要重視起來,很容易出虛汗啊或者是出現(xiàn)一些身體不適的情況。要如何去調理和緩解的呢,可以選擇一些健脾胃去濕氣的食物來選擇,食物也要選擇合理的搭配哦,下面的這些具有燥濕健脾的藥膳方法可以有改善你體質的作用。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鯪魚4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別洗凈,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宰凈,去臟雜,慢火煎至微黃。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兩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祛濕潤燥、清熱下火。赤小豆可以有去濕氣的作用,和魚肉一起吃,可以補充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提高免疫力的同時也可以有燥濕健脾的作用。
解析: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除了用于煲湯,它還可用于煮飯、煮粥或磨成粉做成各種糕團面點的餡料,美味可口。
溫馨提示:尿多之人不宜食用赤小豆。
【木棉花炒扁豆煲鯽魚】
材料:木棉花20克、炒扁豆30克、薏米15克(中藥店均有售)、鯽魚500克(1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料稍浸泡,洗凈;鯽魚宰后洗凈,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兩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祛濕健脾益氣。
解析:木棉花是民間祛濕的好食材,既有祛濕功效,又平和清潤,最宜春季之用。這款食譜可以有補充蛋白質的作用,對于健脾胃去濕氣有好處,還能有潤肺的作用哦。
體內濕氣重如何去調理,上面的這兩款養(yǎng)生的藥膳就是不錯的選擇了,這些食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還可以有潤肺健脾的作用,如果你的脾胃不和,身體不適的話,這些食譜可以起到有效調理的作用。
濕氣重容易損傷身體,影響日常生活,那么濕氣重怎么調理?濕氣重的調理方法有多種,常見的有中藥調理、中醫(yī)調理、飲食調理等。濕氣重的調理方法是:
一、中藥調理:
1、薏米: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2、芡實:具有健脾補肺、益氣生津的功效,對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有較好療效。
3、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多吃赤小豆能去濕氣。
4、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之功效。
二、中醫(yī)調理:
1、艾灸: 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通過艾灸祛除體內濕氣效果較明顯,同時也可以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2、艾葉泡腳:干艾葉10到15克,與5公斤冷水同煮,開后改小火10-15分鐘關,能下腳時算起泡20-40分鐘(有保溫瓶的話,可在瓶中長的放半支、短的放兩節(jié)艾柱,用開水泡5-10分鐘后,再兌水泡腳)。水一定要沒過腳踝,水溫不低于35-42度??蛇B續(xù)泡3-5天(以后每星期1-2次即可),頭天可多出點汗,后以微出汗則止。
3、針灸:溫針灸有溫經通絡、祛濕散寒、宣導陽氣、除痹止痛之效。
4、拔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等,一般拔罐時間15分鐘為宜。身體不好的老人、體瘦者,拔罐時間應該減半。
三、飲食調理:
1、紅豆薏米綠豆粥:干紅豆薏米綠豆各30克(也可以干紅豆薏米各50克),用豆?jié){機常規(guī)打成熟漿后分兩三次溫服(也可晚上用保溫瓶等量洗凈,倒入半瓶開水,第二天白天喝湯,晚上煮煮吃粥),先連服七日后減至每星期二至三次到一次。
2、喝姜糖茶:干姜粉5-9克(每天1-2次),開水沖泡10-15分鐘,加適量的紅糖當茶飲。
3、飲食均衡,可適當多吃溫熱性的食物。
4、少吃冰涼的食物,少喝飲料,多運動。
更多精彩,請看趣味組圖:
薏米南瓜美膚粥 蓮子銀耳薏米湯
問題一:體內濕氣重怎么辦體內濕氣重就要祛濕,如果不祛濕,其他病癥就會加重,祛濕了才能得改善。
祛濕主要方法:
1、飲食祛濕毒
祛濕最好的食材就是薏仁和赤小豆(比紅豆更好),推薦一個中醫(yī)祛濕毒方子,將薏仁、赤小豆、淡竹葉、馬齒莧、槐米、芡實、綠茶曬干后煮水,當茶喝,每天喝一到兩杯薏仁茶,可祛濕排毒,美白淡斑,對濕氣重、腳氣、濕疹均有效。目前市面有成品薏仁茶,省去自制的麻煩,但要看好配料表,單一的薏仁祛濕效果沒有那么好。
2、生活祛濕毒
穴位 *** :平時多揉按承山穴、陰陵泉、三陰交穴位,有一定的祛濕效果。
運動排汗:適度的運動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還能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防止內生濕氣的產生。
避免受涼:平時少吃冷飲,淋雨后及時換衣服,洗頭后馬上吹干,天冷要保暖以防寒氣入體。
問題二:人的身體為什么會濕氣重,如濕氣重要怎么辦?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xiàn)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huán),增強水分代謝。
腸胃系統(tǒng)攸關營養(yǎng)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甜食及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fā)炎反應。中醫(y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 *** 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問題三:濕氣重怎么調理比較好呢?濕氣重怎么調理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xiàn)腸胃炎現(xiàn)象。
一、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tǒng)中醫(y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yǎng)護身體,祛除濕氣。有的人恐懼拔火罐,可以在選擇中藥茶療,德圃堂濕清草茶,內部調理,祛走“濕”氣。
二、多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fā)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huán),增加水分代謝。
三、食療 1、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將川萆、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于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癥。 【注意事項】大便干結者不宜用。 2、鮮土茯苓煲豬湯 【原料】鮮土茯苓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制作】鮮土茯苓洗凈,切片狀;豬[月展]肉洗凈,整塊不必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療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問題四:濕氣重怎么調理一、艾葉泡澡除濕
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艾屬于極陽的藥物,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對于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不要再讓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在慢慢地增強。
在夏季,用艾草泡腳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長期吹空調導致的感冒、發(fā)燒等癥狀。但專家提醒,艾葉屬于苦性物質,一般都有涼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體虛、氣血不足的人,建議在泡腳前喝一碗紅棗桂圓湯或茶,以補充體內可能損耗的元氣”。艾葉泡腳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能經常泡。據(jù)了解,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可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葉100克,放入大鍋,加滿水,煮開后再熬10分鐘;用紗布濾去藥渣,加入適量的熱水,泡澡15-30分鐘,有助于全身的化濕滅菌。
二、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yǎng)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xiàn)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jié),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yǎng)血、祛濕的作用。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三、北風起時保持室內通風
其實,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huán)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fā)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huán)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專家提醒市民,在潮濕天氣里,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在外面,否則室內的家具和家電很容易吸濕。另外,別穿潮濕不干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水分,吹干頭發(fā)。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如果地板濕了,還得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
一旦吹北風時,或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就應該及時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四、熱水泡腳
對付濕邪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進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會把熱水泡腳這個好習慣給忽略了,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張世卿醫(yī)生解釋說,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 *** 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對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就可以。出現(xiàn)四肢乏力、發(fā)困、食欲減退的人來講,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祛濕)20克、蒼術(通經)15克、白術(健脾)15克,效果會更好。在泡腳水里加入杜仲20克、川斷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補益精氣、強筋壯骨,適合患有骨質疏松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雙腳冰涼的人,可以在水里加桂枝15克,可以溫通經絡。高血壓適合加夏枯草30克、澤瀉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澤瀉有利水除濕的作用。靜脈曲張的人則可加當歸20克、牛膝25克,這兩味藥可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五、多運動也除濕
別怕流汗!平時多動動,即使目前沒有運動習慣,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體能活動,盡量為身體制造活動的機會!流汗,就能讓淤滯在......>>
問題五:請問身體濕氣重怎么調理好?體內濕氣重就要祛濕,如果不祛濕,其他病癥就會加重,祛濕了才能得改善。
問題六:體內濕氣重怎么調理好 10分 用艾葉泡腳或洗澡:平時可以運用中藥來發(fā)汗、祛濕。艾葉就是祛濕很好的中藥,每個星期用艾葉煮成熱水等降到皮膚適合的溫度就可以拿來洗澡,不能兌涼水?;蛘邎猿钟冒~每天晚上泡腳,也可祛除體內的濕氣。
用姜汁發(fā)汗:有時淋了雨、或感染了風寒可以用熱辣辣的姜汁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姜汁有效的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生姜性溫,能溫中驅寒,健脾護胃。俗話說的好:“冬時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平時做菜的調料也少不了生姜,煮粥時也可以放點生姜。
中藥祛濕氣:祛濕氣的中藥有: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川萆、茯苓、百合、蓮子、砂仁、法夏等等。一些愛好冬泳的人每天都會用芡實、薏苡仁、茯苓、百合、赤小豆打成粉后煮粥喝,這些中藥對祛除體內淤滯較多濕氣很有效果,同時又健脾養(yǎng)胃。
運動出汗: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的方法,濕氣比較重的人夏天不能過多的開空調、風扇。有一種說法叫做“冬病夏治”,夏天其實就是要讓身體里面的汗出來,否則體內濕氣太重,濕氣沒法出來到了冬天肯定會又要得病。平常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拉伸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均衡飲食:平常少鹽,宜清淡,戒煙戒酒,忌生冷食物、冰飲或涼性蔬果,如生菜、西瓜、大白菜、苦瓜、螃蟹、茄子、蓮藕、黃瓜、柿子、菠蘿、梨等。每天做菜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多吃點熱性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荔枝,橘子,姜,紅糖等等。
生活環(huán)境:春夏交替之季雨水多,濕氣較重,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不能直接睡到地板上??諝庵兴謺苯酉陆?,地板上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沒干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的水份,把頭發(fā)吹干,避免淋雨。
室內保持干爽: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于外面。注意預防外面的濕氣趁機進入身體產生濕氣。體內的濕氣重除了自身習慣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huán)境有關。外面濕氣誘發(fā)內濕,忌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huán)境下生活。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使得室內空氣干爽。
有氧運動:現(xiàn)在的人多是動腦多、體力上消耗少,長期待在空調房內,很少會出汗。平時多做做有氧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瑜珈、跳繩等的運動,有助微循環(huán)。還可做拔罐祛濕氣。
介紹幾款去濕食療方: 1.薏米紅豆粥:人人皆宜的去濕佳品,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里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注意:不放米效果特好) 2.清熱祛濕粥?: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 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溫熱服食。
療效: 清熱祛濕。適用于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癥。 但 大便干結者不宜用。 3.消暑健脾祛濕湯:蜜棗、赤小豆、生姜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及消化系統(tǒng)功能。 4.健脾祛濕茶:白術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貢菊50克,香櫞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藥)
5.和中化濕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6. 清熱祛濕湯
材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祛濕,清熱毒。
7.鵪鶉祛濕湯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祛濕,潤肺化痰。
8. 橫脷祛濕湯
材料:豬橫脷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后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祛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9.草龜祛濕湯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茯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茯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祛濕及解毒功效。
另外,還有土茯苓赤小豆鯽魚湯、綿茵陳煲鯽魚、赤小豆煲鯉魚、豬肚粥、冬瓜煲老鴨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濕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283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想要補肺氣這些食物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