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有殺蟲之功效,使用苦楝皮謹防中毒

      祝由網(wǎng) 2023-07-10 14:28:34

      苦楝皮之名首載于南北朝時期的《名醫(yī)別錄》

      ,為楝科喬木植物楝樹及川楝樹的根皮或干皮
      。又名為楝皮、楝根木皮等。具有清熱
      、燥濕、殺蟲等作用。其味苦,性寒
      ,有毒。主產(chǎn)于四川
      、湖北
      、安徽、江蘇
      、河南
      、貴州等地。

      苦楝皮主要含苦楝素

      、中性樹脂
      、楝樹堿、鞣質及香豆素的衍生物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嚅啬苈楸曰紫x、蟯蟲頭部神經(jīng)環(huán)
      ,使其不能附著于腸壁
      ,并能使腸肌的張力和收縮力增加,故有驅蟲作用
      ,并對皮膚真菌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近年臨床報道用本品內服治療急性乳腺炎
      ,取得了顯著療效

      古人曾以楝葉裹粽,憑吊戰(zhàn)國時代楚國偉大的政治家

      、文學家屈原
      。據(jù)《管子》記載,公元前278年5月5日
      ,被革職放逐的三閭大夫屈原滿懷悲憤之情
      ,來到汨羅江邊,面對江水
      ,仰天長嘆:"安能以皓皓之白首而蒙世俗之塵垢
      !”說畢
      ,便抱著一塊大石頭,毅然投江自盡
      。由于汨羅江里多蛇蝎
      ,百姓們?yōu)榱吮Wo屈原的尸體不受蛇蝎的傷害,便“斷新竹節(jié)為筒粽
      ,楝葉插頭纏五絲縷
      ,投入水中,以辟水厄”
      。后來就演變?yōu)橐灾袢~或葦葉包粽投水來祭祀這位愛國詩人
      。《安時雜記》說:“蚊龍畏楝
      ,故端午以包粽
      ,投江中,祭屈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未娙藦?zhí)N曾借用這個典故作《詠楝花》詩一首:“綠樹菲菲紫白香,猶堪纏黍吊沉湘
      ,江南四月無風信
      ,青草前頭蝶思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苦楝皮糖漿

      【組成】鮮苦楝根白皮(1歲左右15克

      ,2?3歲20克,4?6歲30克
      ,10?14歲60克)
      ,紅砂糖適量

      【制法】先將鮮苦楝根白皮洗凈剪碎

      ,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取濃汁
      ,加入適量砂糖拌勻即可

      【用法】每日分3次飲服

      ,連服2?3日。

      【功用】殺蟲

      。適用于蛔蟲
      、鉤蟲、蟯蟲

      【禁忌】嚴控用量以免中毒

      。心功能不全的體弱病兒忌用。

      苦楝皮檳榔糖漿

      【組成】楝根白皮30克,檳榔20克

      ,白糖適量

      【制法】將楝根白皮、檳榔入砂鍋內

      ,加水適量
      ,濃煎取汁,加入白糖拌勻即可

      【用法】睡前空腹服完

      ,兒童可按年齡酌減用量,連服2日

      【功用】殺蟲

      。適用于鉤蟲等。

      【禁忌】楝根有毒

      ,此方不可久服

      苦楝樹詳細資料大全

      苦楝為楝科落葉喬木植物,高10-20m

      。樹皮暗褐色
      ,縱裂,老枝紫色
      ,有多數(shù)細小皮孔
      。生于曠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該植物在濕潤的沃土上生長迅速
      ,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土
      、中性土與石灰?guī)r地區(qū)均能生長
      ,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區(qū)的良好造林樹種,在村邊路旁種植更為適宜
      。該種不僅是材用植物
      ,亦是藥用植物,其花
      、葉
      、果實、根皮均可入藥
      ,用根皮可驅蛔蟲和鉤蟲
      ,但有毒
      ,用時要嚴遵醫(yī)囑
      ,根皮粉調醋可治疥癬,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頭癬。此外
      ,果核仁油可供制潤滑油和肥皂等

      基本介紹中文學名 :苦楝 二名法 :Melia azedarach Linn.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蕓香目 亞目 :蕓香亞目 科 :楝科 亞科 :楝屬 植物信息,形態(tài)特征,地理分布,藥用價值,常用配方,主要化學成分,歷史考證,鑒別測定,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粉末特征,化學鑒定,炮制方法,藥理作用,驅蟲作用,影響呼吸中樞,傳遞功能影響,抗肉毒中毒,延長APD,其他作用,功能主治,用藥禁忌,栽培要點,采種,催芽,整地,播種,苗期管理,大苗培育,采集,相關信息,植物信息學名:(Melia azedaeach L.) 科屬:楝科楝屬植物。 別名:又名楝樹

      ,紫花樹
      ,楝棗子。 翠樹
      、森樹
      、楝棗樹、火棯樹
      、花心樹
      、苦辣樹、洋花森
      。 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
      ,高達20米。樹冠寬闊而平頂
      ,小枝粗壯
      。皮孔多而明顯,葉互生
      ,2~3回奇數(shù)羽狀復葉
      。小葉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漸尖
      ,緣何鈍尖鋸齒
      ,深淺不一,基部略偏斜
      。圓錐狀復聚傘花序腋生
      ,花淡紫色,有香味
      。核果近球形
      ,熟時黃色,宿存枝頭
      ,經(jīng)冬不落
      。花期4~5月
      ,果熟期10~11月
      。 樹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狀毛
      ,旋即脫落
      ,老枝紫色
      ,有細點狀皮孔。2回羽狀復葉
      ,互生
      ,長20~80厘米;小葉卵形至橢圓形
      ,長3~7厘米
      ,寬2~3厘米,基部闊楔形或圓形
      ,先端長尖
      ,邊緣有齒缺,上面深綠
      ,下面淺綠
      ,幼時有星狀毛,稍后除葉脈上有白毛外
      ,余均無毛
      。圓錐花序腋生;花淡紫色
      ,長約1厘米
      ;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
      ,兩面均有毛
      ;花瓣5,平展或反曲
      ,倒披針形
      ;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長約7毫米
      。核果圓卵形或近球形
      ,長約3厘米,淡黃色
      ,4~5室
      ,每室具種子1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5月
      。果期10~11月。 苦楝樹地理分布:苦楝是古老的樹種
      ,在我國公元6世紀的《齊民要術》中就有楝樹生長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記載
      。苦楝在我國分布很 廣
      。黃河流域以南
      、華東及華南等地皆有栽培
      。本地區(qū)有自然分布,栽培套用較少
      。多生于路旁、坡腳
      ,或栽于屋旁
      、籬邊。北至河北
      ,南至江西
      、云南、廣西
      ,西至四川
      ,都有分布 。 苦楝樹生態(tài)習性:強陽性樹
      ,不耐庇蔭
      ,喜溫暖氣候,對土壤要求 不嚴
      。耐潮
      、風、水濕
      ,但在積水處則生長不良
      ,不耐干旱。枝梢生長快
      ,至生長期終了嫩梢尚未充分成熟
      ,頂芽容易脫落,梢端易受凍害
      。春季主梢下部成熟部位再萌發(fā)生長
      ,從而 形成分枝多、樹干矮的特性
      。主根不明顯
      ,側根發(fā)達,須根較少
      ,因而抗風力強
      ,因而大樹移植成活差。幼樹生長快
      ,壽命短
      ,對二氧化硫等抗性強,具有吸滯粉塵和殺滅細菌的功能
      。 苦楝喜溫暖氣候,喜光,不耐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
      。不耐寒
      ,在華北地區(qū)幼樹容易遭受凍害,但3~4年生以上的大樹
      ,抗寒性會明顯增強
      。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
      、中性
      、鈣質土及含鹽量0.4%以下的土壤中都能生長,但以深厚
      、肥沃
      、濕潤的土壤最為良好。不耐旱
      ,怕積水
      。主根不明顯,須根發(fā)達
      ,分枝多
      。生長速度快,在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地方
      ,10年生的樹其干徑可達到30厘米
      。但它的壽命稍短,30~40年即出現(xiàn)衰老癥狀
      。  育苗栽培:以播種繁殖為主
      。出種率25~40%,種子千粒重550~830千克
      ,每千克1200粒~1800粒
      ,發(fā)芽率60%~80%。冬播或早 春播都可
      ,每畝播種量15~20千克
      ,約需40~50天才開始發(fā)芽,畝產(chǎn)苗量1.0~1.5萬株
      ,一年生苗高1.0~1.5米
      苦楝樹綠化用途:苦楝樹形瀟灑,枝葉秀麗
      ,花淡雅芳香
      ,又耐煙塵、抗污染并能殺菌.故適宜作庭蔭樹
      、行道樹
      、療養(yǎng)林的樹種,也是工廠綠化
      、四旁綠化的好樹種
      。 苦楝栽植技術要點 苦楝是重要的鄉(xiāng)土樹種
      ,由于其生長迅速,材質堅軟適中
      ,紋理美觀
      ,不變形。有香氣
      ,耐腐朽
      ,抗蟲蛀,適宜作各種家具
      、裝飾、裝潢
      、工藝
      、樂器等高級用材,是木材加工業(yè)的優(yōu)質原料
      。 苦楝適應性強
      ,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漬
      ,能在酸性
      、中性及鈣質土壤中生長,病蟲害少
      ,是營造混交林的優(yōu)良樹種
      ,宜在河渠、堤灘
      、農(nóng)田林網(wǎng)
      、莊臺四旁栽植。其木材用途廣泛
      ,經(jīng)濟效益高
      ,市場價格每立方米1200—1500元。 苦楝易于栽植
      ,主要技術措施是:打塘規(guī)格60公分見方即可
      ,成片造林株行距以2×3米,3×4米
      ,4×5米為宜
      。農(nóng)田林網(wǎng)、四旁栽植單行株距3-4米
      ,兩行以上株行距4 5米
      。栽植深度應掌握在根莖以上5公分,不宜深栽
      ,栽植后澆透水
      ,填土踏實
      ,在崗淤土地或低溫條件下栽后要覆蓋地膜,保墑增溫
      ,提高造林成活率
      。農(nóng)田林網(wǎng)上栽植苦楝一定要培壟栽植,避免出現(xiàn)“水包樹”現(xiàn)象
      注音:KU LIAN SHU 別名: 苦苓
      、苦苓仔、楝樹
      、金鈴子
      、翠樹

      形態(tài)特征

      亞洲的一種速生的小喬木,在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qū)都很常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嚅瑯錇槁淙~喬木,高可10公尺或更高
      。羽狀復葉
      ,各小葉卵形或披針形,全緣或有鋸齒
      ,二回羽狀復葉
      ,5-9片。三四月間開花
      ,淡紫色
      ,香,小形
      ,排成圓錐花序
      ,萼鐘形5裂,5花瓣
      。雄蕊10個
      ,花絲相連而成筒狀,淡紫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ㄖ粋€。果實徑約1——1.5公分
      ,卵狀球形
      ,核堅硬,熟時黃色
      。種子(即果核)光滑
      ,長橢圓形暗褐色或黃色。栽培庭園中,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具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廣西
      、江西、四川
      、湖北
      、安徽、江蘇
      、河南
      、貴州等地。藥用價值清熱
      ,燥濕
      ,殺蟲。用于蛔蟲
      、蟯蟲
      ,風疹,疥癬
      苦楝樹根皮和干皮可入藥
      ,《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花亦入藥
      ,現(xiàn)今未用
      。 原記載為:花,熱痱
      ,焙末摻之
      。鋪席下,殺蚤
      、虱
      。(時珍) 楝實(取干燥成熟果實):疏肝理氣,止痛
      ,殺蟲
      。用于肝郁氣滯的脅痛、胃痛
      、腹痛
      、疝氣疼痛、蟲積腹痛
      。 楝葉(干燥葉):止痛
      ,殺蟲,用于疝氣
      ,蛔蟲
      ,跌撲腫痛,疔瘡
      ,皮膚濕疹
      。 苦楝皮 《名醫(yī)別錄》 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 或楝Melia azedarach L. 的干燥樹皮及根皮
      。鮮用或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苦
      ,寒
      。有毒。歸肝
      、脾
      、胃經(jīng)。 【功效與套用】 1.殺蟲
      ,用于多種腸道寄生蟲病
      。本品對蛔蟲、鉤蟲
      、蟯蟲
      ,均有較強的毒殺作用。單用即效
      ,亦可與檳榔
      、使君子等配伍使用,如化蟲丸
      。單用水煎液保留 ***
      ,適用于小兒蟯蟲病或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2.療癬
      ,用于疥癬濕瘡
      。可單用本品研末
      ,醋或豬脂調涂患處
      。 【用法用量】煎服,6~9g
      ;鮮品15~30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
      ,不可過量或持續(xù)服用
      。 【現(xiàn)代研究】本品主要成分苦楝素有驅蛔作用。其煎液在體外對蟯蟲有麻痹作用
      ,對豬鉤蟲有驅殺作用
      。其乙醇浸液對常見致病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毒性反應常為頭暈
      、頭痛
      、思睡、惡心、腹痛等
      ,嚴重者可出現(xiàn)中毒性肝炎
      、精神失常、呼吸中樞麻痹及內臟出血
      ,甚至死亡
      。常用配方治小兒蛔蟲:一樟木,削上蒼皮
      ,以水煎取汁飲之
      ,量大小多少。此為有小毒
      。(《千金方》)二樟根白皮
      ,去粗,二斤
      ,切
      。水一斗,煮取三升
      ,砂鍋(熬)成膏
      ,五更初溫酒服一匙,以蟲下為度
      。(《簡便單方》) 治小兒蟲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兩
      ,白蕪荑半兩。為末
      ,每服一錢
      ,水-小盞
      ,煎取半盞
      ,放冷,待發(fā)時服
      ,量大小加減
      ,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抵圣散) 殺蟯蟲:楝根皮二錢
      ,苦參二錢
      ,蛇床子一錢,皂角五分
      。共為末
      ,以蜜煉成丸,如棗大
      ,納入 *** 或 *** 內
      。(《藥物圖考》楝皮殺蟲丸) 治鉤蟲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
      ,熬成十斤
      ;另用石榴皮八兩,加水五斤
      ,熬成二斤
      ,兩種藥水混合攪勻,成人每次服一兩
      。(《湖南藥物志》) 治癮疹:楝皮濃煎浴
      。(《斗門方》) 治疥瘡風蟲: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
      。為末
      ,豬脂調涂。(《奇效良方》) 治頑固性濕癬:楝根皮
      ,洗凈曬干燒灰
      ,調茶抽涂抹患處,隔日洗去再涂
      ,如此三
      、四次。(《福建中醫(yī)藥》) 治瘺瘡:楝樹白皮
      、鼠肉
      、當歸各二兩,薤白三兩
      ,生地黃五兩
      ,臘月豬脂三升。煎膏成
      ,敷之孔上
      ,令生肉。(《劉涓子鬼遺方》坐肉膏) 治小兒禿瘡及諸惡瘡
      ,蠷螋瘡:楝樹枝皮燒灰
      ,和豬膏敷之。(《千金方》) 治蟲牙痛:苦楝樹皮煎湯漱口
      。(《湖南藥物志》) 治蛇咬傷:苦楝樹二層皮
      、韭菜各四兩,加米酒半斤
      、醋四兩
      ,燉熱放涼后用。傷口先行擴創(chuàng)
      ,用藥酒自上而下外擦
      ,藥渣外敷
      ,內服少許藥酒。(廣東《中草藥處方選編》)主要化學成分苦楝樹的干皮
      、根皮含苦楝素
      、水溶性成分 C 31 H 40 O 12,還含有其它苦味成分
      ;干皮中還含有正三十烷
      ,β-谷甾醇,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 具有與山道年類似殺蟲作用的化合物
      ,還分離出香莢蘭酸和dl-兒茶精,前者能驅除蛔蟲與短膜殼絳蟲
      。又從苦楝變種的葉子
      ,分離出二種黃酮體:蕓香甙和山柰酚-3-L-鼠李糖-D-葡萄糖甙。果實中的苦味成分有苦楝子酮
      、苦楝子醇
      。還有4,4
      ,8-三甲基-3β
      ,7α,23-三羥基-膽甾-14
      ,24-二烯-21-羧酸-21
      ,23-內酯。從日本苦楝的果實和果皮中
      ,除得到苦楝子酮外
      ,還有楝酮乙酸酯和去乙酰杜楝質等。 根皮及莖皮有毒
      。果實又稱苦楝子
      ,果肉亦有毒,老鄉(xiāng)多用果肉為糨糊糊鞋底
      ,一可以節(jié)約糧食
      ,二可以防蟲防蛀
      。 果實的毒性最強
      。如果誤食會造成頭痛、嘔吐
      、惡心
      、腹痛、腹瀉
      、昏睡
      、 抽搐
      、血壓下降、呼吸麻痹而死亡
      。歷史考證楝《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
      。《圖經(jīng)本草》稱苦楝
      。蘇頌謂:“楝實以蜀川者為佳
      ,木高丈余,葉密如槐而長
      ,三四月開花
      ,紅紫色,芳香滿庭
      ,實如彈丸
      ,生青熟黃,十二月采之
      ,根采無時
      。”李時珍按羅愿《爾雅翼》云:“楝葉可以練物
      ,故謂之楝
      ,其子如小 鈴,熟則黃色如金鈴
      ,象形也
      。”本種果實
      、根及木皮
      、花、葉均入藥
      。鑒別測定

      性狀鑒別

      干皮呈不規(guī)則塊片狀
      、槽狀或半卷筒狀,長寬不一
      ,厚3-7mm
      。外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
      ,有交織的縱皺紋及點狀灰棕色皮孔
      。除去粗皮者淡黃色;內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
      。質韌
      ,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
      ,呈層片狀
      ,易剝離成薄片
      ,層層黃白相間,每層薄片均可見
      ,極細的網(wǎng)紋
      。無臭,味苦
      。根皮呈不規(guī)則片狀或卷曲
      ,厚1-5mm。外表面灰棕色或棕紫色
      ,微有光澤
      ,粗糙,多裂紋
      。干皮以皮細
      、可見多數(shù)皮孔的幼嫩樹皮為佳。

      顯微鑒別

      干皮橫切面:外側有3-4條木栓組織層帶
      。木栓層常已深入到韌皮部
      。老皮多已不見皮層。韌皮部有切向延長的纖維束與薄壁組織相間排列成層
      ;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纖維
      ;方晶直徑6-31μm,纖維壁厚
      ,木化
      。初生射線喇叭形,開口處的細胞常含有草酸鈣簇晶
      。薄壁細胞中含淀粉粒
      ,圓形、類圓形或卵圓形
      ,單位或由2-5個分粒組成的復粒
      。根皮橫切面
      。落皮層較厚,其內側可見射線及頹廢篩管群
      ;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
      。韌皮部韌皮射線波狀彎曲,寬3-5列細胞
      ;韌皮纖維排列成多層斷續(xù)的環(huán)層
      ,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
      ,形成晶纖維
      。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有的含草酸鈣方晶。 苦楝樹

      粉末特征

      紅棕色
      。①纖維甚長
      ,直徑15-27μm
      ,壁極厚
      ,木化;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常含草酸鈣方晶
      , 形成晶纖維
      ;含晶細胞壁不均勻木化增厚
      ,厚約至14μm
      ,方晶正立方形或多面形
      ,直徑13-29μm
      。②木化韌皮薄壁細胞常緊附纖維束旁
      ,類長方形
      、長條形或類圓形
      ,長43-130μm
      ,直徑15-37μm
      ,壁稍厚,微木化
      ,具稀疏紋孔
      。此外
      ,有木栓組織碎片
      ,有的含紅棕色物
      ;淀粉粒單粒直徑約至13μm
      ;稀有簇晶。

      化學鑒定

      取本品粉末約1g
      ,加乙醚10ml
      ,浸漬2h
      ,時時振搖
      ,濾過
      。取濾波1ml
      ,揮干后,滴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數(shù)滴
      ,顯紅色
      ;另取濾液1ml
      ,置試管中
      ,揮干后
      ,加醋研1ml
      ,攪拌
      ,沿管壁加硫酸數(shù)滴
      ,醋研層顯綠色,硫酸層顯紅色至紫紅色
      。(檢查三萜類)炮制方法《圣惠方》:"銼
      。" 苦楝的花和葉《博濟方》:"細切
      。" 《斗門方》:"去其蒼者
      ,焙乾為末。" 《衛(wèi)生寶鑒》:"去浮皮
      。" 《醫(yī)學綱目》:"去皮
      。" 《景岳全書》間"刮去皮土
      。" 《外科全生集》:"去皮取白肉
      。"現(xiàn)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洗凈
      ,潤透
      ,切絲,干燥
      。貯干燥容器內
      ,置陰涼干燥處
      ,防霉
      ,防蛀
      。藥理作用

      驅蟲作用

      經(jīng)豬試驗表明
      ,該藥煎劑或醇提取物均對豬蛔蟲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
      。驅蛔作用的有效成分為川楝素
      ,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
      。低濃度(1:5000-9000)的川楝素
      ,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jié)段(頭部及中部)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 表現(xiàn)為自發(fā)活動增強
      ,間歇地出現(xiàn)異常的劇烈收縮
      ,破壞其運動的規(guī)律性(活動增強與減弱相交替),持續(xù)10-24小時
      ,最后逐漸轉入痙攣性收縮
      。川楝素能透過蟲體表皮
      ,直接作用于蛔蟲肌肉
      ,擾亂其能量代謝
      ,導致收縮性疲勞而痙攣
      。此濃度的川楝索對蛔蟲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斷
      ,提示川楝素并非擬膽堿藥
      。高濃度(l:1000)的川楝素對豬蛔蟲特別是頭部的神經(jīng)節(jié)有麻痹作用
      。這種麻痹作用
      ,可能是蟲體受藥物作用后呈間歇性痙攣收縮的結果
      。經(jīng)Ammon法和瓦氏呼吸器分別測定蟲體勻漿的膽堿酯酶活力和呼吸酵解
      ,結果證明均無明顯影響
      ,表明川楝素不是通過糖代謝而起作用
      。另從蛔蟲肌肉中的ATP和無機磷的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
      ,川楝素能使ATP的分解代謝加快
      ,從而造成蛔蟲有能量供應短缺而導致收縮疲勞
      ,而被排出體外
      。高濃度的苦楝皮藥液(25%-50%)在體外對小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

      影響呼吸中樞

      大劑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
      ,靜脈或肌內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
      。這主要是由于該成分對中樞的抑制作用
      。延腦呼吸中樞部位直接給予川楝素(每只大鼠0.10-0.15mg)
      ,能支持上述結果
      。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對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輕微的對抗作用

      傳遞功能影響

      川楝素對大鼠有不可逆地阻遏間接 *** 引起的肌肉收縮
      ,但不影響神經(jīng)的興奮傳導
      ,也不降低肌肉對直接 *** 的反應
      ;川楝素是1個選擇性地作用于突觸前的神經(jīng)肌肉傳遞阻斷劑
      。其作用部位在突觸前神經(jīng)末梢
      ,作用方式是抑制 *** 神經(jīng)誘發(fā)的乙酰膽堿釋放
      。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川楝素對小白鼠神經(jīng)肌肉接頭的亞顯微結構有明顯的作用
      ,表現(xiàn)于突觸間隙寬度增加和突觸囊泡數(shù)目減少
      。這兩種變化不同時出現(xiàn)于同一個接頭

      抗肉毒中毒

      川楝素對肉毒中毒動物具有治療作用
      。對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小鼠
      ,中毒后6小時給予川楝素
      ,有明顯治療作用
      ;對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猴子
      ,中毒后24小時給予川楝素
      ,可治愈半數(shù)以上動物
      ;對B型肉毒中毒的小鼠
      ,川楝素也有保護作用
      。此外
      ,川楝素能明顯增強抗毒血清對肉毒中毒小鼠和家兔的治療作用

      延長APD

      楝素濃度依賴性地使快反應電位復極至90%的時程(APD 90)延長,用氯化鋇阻斷Ik1
      ,可取消川楝素延長APD90的作用,川楝素使慢反應電e壞腁PD延長和收縮力(FC)增強
      ,用氯化鋇后
      ,可取消川楝素的上述作用,但延長APD的作用存在
      。此外
      ,川楝素可使離體蛙心收縮節(jié)律異常
      ,持續(xù)l小時可自動恢復

      其他作用

      楝素(200mg/kg)家兔灌胃以及濃度為0.2×10(-4)mg的川楝素均對在位兔及離體兔腸的張力和收縮力有顯著增加
      。濃度為0.2×l0(-3)mg的川楝素能使腸肌呈現(xiàn)痙攣性收縮
      。此興奮作用能被苯海拉明所對抗,而不被阿托品所阻斷
      。10%苦楝皮水浸液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嚅ぬ崛∥镏委熜∈髮嶒炐月涎x病
      ,從動物體記憶體活蟲數(shù)及孵化試驗等方面證實,有一定療效
      。性味苦
      ,寒,有毒
      。 《別錄》:"微寒
      。" 《日華子本草》:"苦,微毒
      。" 《醫(yī)林籍要》:"大苦
      ,大寒。"

      功能主治

      燥濕
      ,殺蟲
      。治蛔蟲
      ,蟯蟲,風疹
      ,疥癬

      用藥禁忌

      體弱及肝腎功能障礙者
      、孕婦及脾胃虛寒者均慎服
      。亦不宜持續(xù)和過量服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嚅び幸欢ǖ亩靖狈磻幹卸竞罂捎蓄^痛
      、頭暈
      、惡心
      、吐吐、腹痛等癥狀
      。嚴重中毒
      ,可出現(xiàn)內臟出血
      、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樞麻痹
      ,甚至休克
      、昏迷死亡
      。 《新修本草》:“此有兩種
      ,有雄有雌。雄者根赤無子有毒
      ,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
      ,時有至死者
      。雌者根白有子微毒
      ,用當取雌者
      。” 《福建藥物志》:“苦楝根皮驅蟲有效
      ,但有一定的毒性
      ,應結合患者的年齡
      、體質等情況
      ,慎重投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痹耘嘁c楝樹以長江以南生長最好
      ,喜溫暖氣候
      ,不耐寒,喜光
      ,不耐陰
      ,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
      、中性
      、鈣質土及含鹽量0.4%以下的土壤中都能生長。不耐旱
      ,怕積水
      。主根不明顯,須根發(fā)達
      ,分枝多

      采種

      果實立冬成熟,熟后經(jīng)久不落
      ,當果實變黃略有皺紋時即可采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嚅シN后4至5年開花結實,采種應從10至20年生健壯母株上采集
      。將果穗剪下或用手摘取
      ,也可用木棒輕輕擊落收集
      。果實采收后,將其放入缸中
      ,用清水浸泡
      ,揉搓淘洗
      ,去除果肉果皮
      ,淘洗出核果,曬后進行貯藏
      。貯藏期間每隔10至15天翻動一次
      ,防止種子發(fā)霉

      催芽

      春播需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否則播后一兩個月才開始發(fā)芽
      ,幼苗出土慢而不整齊
      。處理方法是:播種前20天左右
      ,將種子在太陽下暴曬兩三天,用80℃的溫水浸種
      ,任其自然冷卻。浸泡一兩天
      ,種子吸水膨脹后撈出
      ,混3倍濕沙
      。沙的濕度為手握成團
      ,松手即散。在溫床上覆蓋塑膠薄膜催芽
      ,約10天左右種子開始萌動
      。當有1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整地

      苦楝育苗地秋天深耕
      ,春天淺耕。秋耕深度為25厘米
      ,春耕深度為15厘米
      。春耕時每畝用50%辛硫磷顆粒劑1至1.5公斤
      ,加入細土,摻勻后撒入苗圃地
      ,消滅地下害蟲。整地時施足基肥
      ,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至8000公斤
      ,過磷酸鈣40至50公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史謨纱问┤耄悍笆┤胍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做床時再施入另一半。春季2月底3月初做床
      ,南北走向
      ,床面寬1米,高15厘米
      ,畦面中間略高,呈龜背狀
      ,四周挖排水溝
      ,做到旱能澆,澇能排

      播種

      春季氣溫上升至15℃
      ,地下5厘米處溫度達到8℃以上
      ,將混沙貯藏的種子篩出,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兩三分鐘
      ,在清水中沖洗干凈即可播種
      。一般采用條播
      ,播前灌足底水
      ,行距30厘米
      ,開溝深度要均勻
      ,溝底要平
      。隨開溝、隨播種
      、隨覆土
      ,覆土厚度2至3厘米
      ,覆土后輕輕鎮(zhèn)壓。一般每畝播種量15至18公斤

      苗期管理

      1.灌溉排水
      。種子發(fā)芽期間
      ,床面要經(jīng)常保持濕潤
      ,灌溉應少量多次
      。幼苗出齊后,子葉完全展開
      ,進入旺盛生長階段,灌溉應量多次數(shù)少
      ,每2至3天灌一次,每次要澆透澆足
      ,灌溉時間宜在早晚進行
      。秋季雨水較多
      ,要注意排水
      。 2.間苗補苗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嚅總€核果內有種子4至5粒
      ,成簇發(fā)芽出土
      ,幼苗疏密不均。選陰天或傍晚進行間苗補苗
      ,每簇選留一株健壯幼苗
      。移植時要帶土
      ,以利于苗木成活
      。對移栽后的幼苗早晚連續(xù)澆水2至3 次
      ,通過間苗補苗,每畝應保留苗木8000至1萬株
      苦楝樹3.松土除草
      。除草結合松土同時進行
      ,采用25%除草醚可濕性粉劑進行化學除草
      。每次灌溉及降雨后
      ,達到適耕程度時應進行松土
      ,小苗宜淺,大苗宜深
      ,苗木木質化期應停止松土除草
      。 4.追肥幼苗
      。期應以氮
      、磷肥為主
      ,速生期氮
      、磷
      、鉀肥適當搭配,苗木木質化期則以鉀肥為主
      ,停施氮肥

      大苗培育

      選擇土層深厚
      、土壤肥沃的育苗地
      ,精耕細作
      ,施足基肥
      ,同時做好土壤的消毒和滅蟲工作
      。南北方向做床,床面寬1 .5米,每畝定植660株左右
      。秋季落葉至春季萌芽前
      ,選陰天或無風的清晨及傍晚進行移植
      。移植時適當修剪主根
      ,以促進側根的生長
      。移植后做好松土除草
      、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使根系
      、枝條盡快恢復生長
      。經(jīng)過兩年的培育
      ,當苗木平均高3米左右
      ,胸徑2.5至 3厘米可出圃

      采集

      當長到一定時候就可以采摘苦楝皮
      。四時皆可采
      ,但以春末夏初為宜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诚聵涓苫蛲诔鰳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剝取根皮或干皮
      ,洗凈曬干。相關信息苦楝樹“懷孕” 苦楝樹“懷孕”苦楝樹“懷孕”前埔石村村廟龍水宮后
      ,一棵有著十幾年樹齡的苦楝樹
      ,樹干里竟然還包裹著一棵已經(jīng)七八歲大的苦懶樹
      。 兩棵樹的葉子各自伸展開來
      ,形成了“一棵樹兩種葉子”的現(xiàn)象。居民們把它們形容為“子母樹”或“公母樹”
      。 “可能是因為小鳥在別處吃完苦懶樹的果實后,把種子排泄到大樹上
      ,才長出了小樹
      。”郭老伯的家就在樹旁
      ,他說
      ,大部分的樹都被砍掉了,而它卻幸運地被留了下來
      ,“生命力太強了
      ,砍掉的話很可惜?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這兩棵樹都長得很好
      ,有十來米高,枝葉郁郁蔥蔥的
      。然而,由于小樹的樹干是被包在大樹樹干里面的
      ,大樹的樹干有些地方已經(jīng)被小樹“撐破”了
      。 郭老伯說,小樹的生長速度比較快
      ,按這種長勢
      ,今后很可能就會搶走大樹的全部養(yǎng)分,最終導致大樹死亡
      苦楝花開了 紫色浪漫征服大地春來了
      ,苦楝花也開了
      ,并在嘉義以一樹紫色的浪漫征服大地
      。 臺灣的春天
      ,百花齊放,苦楝樹正以如夢似幻的紫色花朵迷惑游人
      。臺灣原生的苦楝樹,盛開時滿樹綠葉將細小的紫花層層包裹,因而贏得紫花樹美稱
      。 苦楝為楝科楝屬落葉大喬木,又叫苦苓
      、旃檀
      、楝樹和森樹,閩南語俗稱苦楝仔
      ,為臺灣鄉(xiāng)村很常見的樹種
      ,常見栽種于庭院、田野或行道樹
      。 正進入賞花期的紫花樹
      。 苦楝樹的紫花開得柔柔弱弱,一副禁不起風吹雨打模樣
      ,樹形卻是高大而強健
      。楝樹除了樹干粗壯,枝葉同樣是柔軟細致
      ,將細小的淡紫色花襯托得更加嬌媚迷人
      ,花和樹如此懸殊的差異對比,使得苦楝花開時格外地引人注目
      。 每年初春
      ,苦楝樹新葉初長,便進入開花期
      。進入盛花期的苦楝
      ,具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滿樹的紫花乃由許多小紫花組成
      ,細看每一朵小花都有五片段預告瓣
      ,白中透著淡雅的紫,在初春陽光下看來花容如似霧
      ,浪漫滿點
      。 普遍見于臺灣鄉(xiāng)村和都市的苦楝樹,早年可是到處可見的鄉(xiāng)土植物
      。除了嘉義市區(qū)可見苦楝樹
      ,春天走過東臺灣、桃竹苗一帶的鄉(xiāng)野
      ,馬祖和澎湖離島
      ,甚至臺北都會區(qū)
      ,都有苦楝樹正綻放一樹的紫色花朵,為春天的寶島帶來紫色的浪漫
      。 臺灣低海拔的鄉(xiāng)間
      、原野或山麓地帶,均可見到粗壯的紫花樹盛開紫花的身影
      。而兼具耐風抗鹽特性的苦楝
      ,不僅春到夏季盛開的紫花適宜賞花,結出的種子還是早年鄉(xiāng)村孩童把玩的竹筒槍子彈
      ,而它的嫩芽和新葉則可當野菜炒食或煮湯

      使君子的功效與作用

      ……

      毒性

      使君子毒性不大,粗制品(26.6克/公斤)給犬口服

      ,除產(chǎn)生嘔吐
      ,呃逆外,并無其他中毒癥狀
      ,其樹膠于0.83克/公斤時產(chǎn)生同樣作用
      。水浸膏皮下注射于小鼠,數(shù)分鐘后
      ,即呈抑制狀態(tài)
      ,呼吸緩慢不整,1—2小時后全身發(fā)生輕度驚厥
      ,隨即呼吸停止
      。最小致死量為20克/公斤。使君子油50--100毫克/10克給小鼠或家兔口服
      。未見中毒現(xiàn)象

      使君子配伍及治病驗方


      (一)藥用配伍

      使君子性溫,味甘

      。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
      。用于蛔蟲病、蟯蟲病
      、蟲積腹痛
      、小兒疳積。

      配蘆薈:使君子性味甘溫

      ,功專殺蟲消積
      ,益胃消疳。蘆薈性味苦寒
      ,為功下通便之品,即能瀉熱通便
      ,又可驅逐腸蟲
      。二藥配對同用
      ,使君子得蘆薈通便,又可驅逐腸蟲.使君子得蘆薈之助
      ,殺蟲之力增強
      ,具有較好的泄熱消積.驅殺腸蟲的作用。宜用于蟲積于腸
      ,熱壅便秘之癥

      配苦楝皮:使君子殺蟲,消積健脾

      ,苦楝皮殺蟲
      ,清熱燥濕,二藥配伍
      ,能驅蟲
      ,消痞。

      配百部:二藥都能殺蟲

      ,二藥合用
      ,殺蟲之力更強,可驅蟯蟲

      配檳榔:使君子消積健脾殺蟲

      ,檳榔殺蟲降氣行滯,二藥合用
      ,相須配對
      ,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從而加強殺蟲藥力
      ,并能行氣消積
      ,可治蟲積腹痛,厥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f病回春》即用使君子配檳榔,治“黃病愛吃生米
      、茶葉
      、桴炭、泥土
      、瓦屑之類”

      配伍芒硝:使君子殺蟲;芒硝瀉下通便.二者合用 有殺蟲通便之功效 臨床用于驅殺蛔蟲

      配伍雞內金

      、白術:使君子消疳化積;雞內金運脾消食
      ;白術健脾益氣.三藥共用 有消疳化積
      、健脾益氣之功效 用于治療小兒疳積
      、納呆屬脾虛者。

      (二) 治病驗方


      蟯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哼m量的使君子仁

      。將使君子仁炒香后嚼服(咬碎吞服),幼兒每天3至15粒
      ,成年人15至30粒
      ,分三回服用,連續(xù)服用15天為一個療程
      。服完一個療程后間隔一個月再服第2個療程
      。用藥中,也許會伴有輕度惡心
      ,頭暈
      ,偶有呃逆的癥狀,但是均會自行消失

      腸道滴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菏咕尤蔬m量的,炒黃
      。成年人嚼服
      ,兒童研末服。一歲之內的幼兒每天用藥3g
      ,1至3歲的幼兒每天用藥5g
      ,可分次服用;成年人每天用藥15g
      ,頓服
      。連續(xù)服用3至5天為一個療程,假如一個療程后沒有痊愈者必要的時候隔3至5天再服1至2個療程

      小兒肛管直腸脫垂:使君子仁適量的

      ,麥芽糖適量的,精瘦豬肉100至250g
      。將使君子仁搗爛后加入麥芽糖制成每丸重3g的丸劑
      ,每回服1丸;同時將豬肉燉熟
      ,喝湯吃肉
      ,平均每三日一回,三回為一個療程

      蛔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菏咕尤蔬m量的(干品)。將使君子仁炒香

      ,于早餐后一至兩小時一回嚼服
      。12歲以下兒童服用10g
      ,13歲以上兒童服用20g。

      膽蛔腹疼:使君子7至10粒研粉

      ,烏梅3g,川椒3g
      ,水煎取汁送服
      ,每天兩至三回。

      小兒疳積:使君子仁30g

      ,厚樸
      ,陳皮,川芎各0.3g
      ,共研成粉末
      ,煉蜜為丸,三歲以下服一粒
      ,三歲以下服半粒
      ,陳米飲化下。

      小兒蛔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菏咕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百部同量,各研粉

      ,攪拌均勻
      ,每次服3g,空肚子時服

      中耳炎:使君子

      ,明礬,冰片適量的(比例為4:3:1)
      ,將使君子數(shù)枚
      ,撬一小孔,分別塞入黃豆大的明礬一塊
      ,燒至明礬溶化
      ,加冰片少量,共研成末
      ,先使用雙氧水或者生理鹽水洗患耳
      ,擦干凈,再把藥粉少量吹入患耳內
      ,每天一回
      ,輕者用藥一回,重者兩至三回即愈

      蟲牙痛:用使君子煎湯

      。頻頻漱口

      脫肛:使君子搗爛后放入適量麥芽糖(即麥芽糖),制成丸藥

      ;每丸3g
      ,燉瘦豬肉60至150g,3日服藥一回
      ,三回為一療程

      使君子副作用


      (一) 用藥禁忌

      服藥時忌飲熱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

      、眩暈
      、嘔吐等反應。

      《綱目》:忌飲熱茶

      ,犯之即瀉

      《本草經(jīng)疏》:忌食熱物。

      《本草匯言》:脾胃虛寒之子

      ,又不宜多用
      ,多食則發(fā)呃。茍無蟲積
      ,服之必致?lián)p人

      《嶺南采藥錄》:使君子,生食太多

      ,令人發(fā)呃逆
      ,兒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日夜不止者
      ,惟用其殼煎水飲之
      ,即止。

      (二) 宜忌配伍?

      服藥時忌飲熱茶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静菥V目》載:“忌飲熱茶,犯之即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静萁?jīng)疏》亦載:“忌食熱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

      、眩暈、嘔吐等反應
      。一般在停藥后即可緩解
      。必要時可對癥用藥,《本草匯言》曰:“脾胃虛寒之子,又不宜多用
      ,多食則發(fā)呃”
      ,“茍無蟲積,服之必致?lián)p人”

      (三) 使用注意

      副作用可有呃逆

      ,用其殼煎水飲服可止;多服還可出現(xiàn)眩暈
      、惡心等反應

      生食副作用較大;炒后副作用稍輕

      使君子不宜與熱藥、熱茶同服

      ,否則易致腹瀉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g,搗碎入煎劑

      ;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用或單用
      ,作1~2次分服。

      (四) 鑒別應用

      使君子與榧子:二藥均味甘毒小

      ,既不傷脾胃
      ,又能驅殺腸寄生蟲,且多含油脂
      ,性潤滑腸
      ,驅蟲不需另加瀉藥,但榧子以驅殺鉤蟲與蟯蟲較好
      ,使君子以驅除蛔蟲較好
      ,榧子有潤肺止咳作用。而使君子有益脾胃
      ,除虛熱.療疳作用

      使君子與苦楝皮:二藥都能驅蟲,且都以驅殺蛔蟲為主

      ,但苦楝皮苦寒有毒
      ,然而有清濕熱療疥癬、瘡癩的作用
      ,使君子甘溫益脾胃
      ,有良好的療疳積除虛熱作用。

      使君子的食用方法

      使君子肉餅


      使君30克

      ,豬瘦肉250克
      ,面粉30克。使君子肉搗碎.豬肉洗凈剁碎.同與面粉混合均勻,做餅10個
      、蒸熟
      。每服一個.1日二次。本食療方補虛驅蟲
      ,適用于小兒身體虛熱而有蛔蟲者

      使君子蒸豬瘦肉

      材料:使君子8克,豬肉(瘦)100克,鹽2克

      做法:

      (1)將使君子去殼取出使君子肉備用

      (2)將使君子肉和瘦豬肉一起搗碎和勻

      ,加入少許鹽。

      (3)將使君子肉餅放入鍋中蒸熟或煮飯時放在飯面上蒸熟即成

      養(yǎng)生功效:可治小兒腸道蛔蟲

      、營養(yǎng)不良等癥。每遇到兒童不想吃東西
      ,面色花白
      ,日漸消瘦,腹脹蟲痛
      、口渴煩躁等癥狀出現(xiàn)時就可服食
      。如服使君子肉后出現(xiàn)頭昏、惡心
      、嘔吐
      、便秘等癥狀時,將使君子的殼煎水代茶飲
      ,即可解除

      夜明砂蒸羊肝

      材料:羊肝60克,使君子10克,夜明砂10克,姜3克,醬油3克,鹽2克

      做法:

      (1)將羊肝洗凈切碎,盛放碟中

      ,加入使君肉
      、夜明砂,入籠嫩水蒸熟

      (2)蒸熟后加生姜

      、醬油、鹽
      、味精即成
      。可在蒸時加適量水
      ,取碗內汁喂食小孩

      養(yǎng)生功效:具有清肝明目,散血疏積

      ,益血健遙功效
      ,適用于夜盲癥,視力減退,身體發(fā)育不良
      ,消化不良等癥

      使君子瘦肉湯

      材料 使君子仁,豬瘦肉100克

      。鹽
      、料酒、白糖各適量

      做法:

      使君子仁洗凈

      ,瀝干水。豬瘦肉洗凈
      ,切碎
      ,使君子仁同豬瘦肉共剁成肉漿,放入盆內
      ,加入鮮湯
      ,放少量鹽、料酒
      、白糖調拌均勻,上籠蒸熟
      ,連服兩晚
      ,食肉喝湯。

      上一頁全文完(共 17094 字) 展開全部內容

      中草藥:苦楝皮的功效與作用

      苦楝皮
      (《證類本草》)
      【異名】楝皮(《斗門方》)

      ,楝根木皮(《綱目》)
      ,雙白皮(《南京民間藥草》)。
      【來源】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

      【植物形態(tài)】①苦楝(《證類本草》)
      ,義名:翠樹、紫花樹
      、森樹
      、楝棗樹、火棯樹
      、花心樹
      、苦辣樹、洋花森

      落葉喬木
      ,高15~20米。樹皮暗褐色
      ,幼枝有星狀毛
      ,旋即脫落,老枝紫色,有細點狀皮孔
      。2回羽狀復葉
      ,互生,長20~80厘米
      ;小葉卵形至橢圓形
      ,長3~7厘米,寬2~3厘米
      ,基部闊楔形或圓形
      ,先端長尖,邊緣有齒缺
      ,上面深綠
      ,下面淺綠,幼時有星狀毛
      ,稍后除葉脈上有白毛外
      ,余均無毛。圓錐花序腋生
      ;花淡紫色
      ,長約1厘米;花萼5裂
      ,裂片披針形
      ,兩面均有毛;花瓣5
      ,平展或反曲
      ,倒披針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
      ,長約7毫米
      。核果圓卵形或近球形,長約3厘米
      ,淡黃色
      ,4~5室,每室具種子1枚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ㄆ?~5月。果期10~11月

      多生于路旁
      、坡腳,或栽于屋旁
      、籬邊
      。北至河北
      ,南至云南、廣西
      ,西至四川
      ,都有分布。
      ②川楝
      ,詳"川楝子"條

      以上兩種植物的葉(楝葉)、花(楝花)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采集】四時可采,但以春末夏初為宜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诚聵涓苫蛲诔鰳涓瑒內「せ蚋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洗凈曬干

      【藥材】①根皮
      呈不規(guī)則條塊、片狀或槽狀
      ,長短寬窄不一
      ,厚約3~6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
      ,皮孔大而明顯
      ,有不規(guī)則的縱裂深溝紋,木栓層常作鱗片狀
      ,衰老的栓皮常剝落
      。露出磚紅色的內皮
      ;內表面淡黃色
      ,有細縱紋。質堅韌
      ,不易折斷
      。斷面纖維成層,可層層剝離
      ,剝下的薄片
      ,有極細的網(wǎng)紋。氣微弱
      ,味極苦
      。以干燥、皮厚
      、條大
      、無槽朽
      、去栓皮者為佳。
      ②干皮
      呈槽形的片狀或長卷筒狀
      。長短不一
      ,長約30~100厘米,寬3~10厘米
      ,厚3~7毫米
      ,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較平坦
      ,有多數(shù)縱向裂紋及橫向延長的皮孔
      。內表面白色或淡黃色。質堅脆
      ,易折斷
      ,斷面纖維性層片狀。氣味與根皮同
      。以外表皮光滑
      、不易剝落,可見多皮孔的幼嫩樹皮為佳

      主產(chǎn)四川
      、湖北、安徽
      、江蘇
      、河南、貴州等地
      。此外
      ,陜西、山東
      、云南
      、甘肅等地亦產(chǎn)。
      【化學成分】苦楝含有多種苦味的三萜類成分

      在根皮
      、干皮中的主要苦味成分為苦楝素,即川楝素和另一尚未完全確定的微量成分
      。還含有其他苦味成分:印楝波靈A
      、印楝波靈B、梣皮酮
      、葛杜寧
      、苦里酮、苦內酯
      、苦洛內酯
      ,以及苦楝子三醇等

      在干皮中還有正卅烷、β-谷甾醇
      、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從日本產(chǎn)苦楝的韌皮部中,曾得到一個具有與山道年類似殺蟲作用的化合物
      ,還分離出香莢蘭酸和dl-兒茶精
      ,前者能驅除蛔蟲與短膜殼絳蟲。又從苦楝變種的葉子
      ,分離出二種黃酮體:蕓香甙和山柰酚-3-L-鼠李糖-D-葡萄糖甙

      果實中的苦味成分有苦楝子酮、苦楝子醇
      。還有4
      ,4,8-三甲基-3β
      ,7α
      ,23-三羥基-膽甾-14,24-二烯-21-羧酸-21
      ,23-內酯

      從日本苦楝的果實和果皮中,除得到苦楝子酮外
      ,還有楝酮乙酸酯和去乙酰杜楝質等

      種子油含多種脂肪酸,其中不飽和酸約占35%
      ,主成分為亞油酸(45~50%)
      、油酸(32~40%)。果實油含肉豆蔻酸
      、亞油酸
      、油酸、棕櫚酸
      、棕櫚油酸

      【藥理作用】川楝
      、苦楝的根皮或干皮(剝去外層棕色粗皮的內白皮)中所含的苦楝素
      ,有驅蛔作用。早年即證明
      ,苦楝皮的酒精提取物在體外對豬蛔
      ,特別對其頭部具有麻痹作用,自提得其有效成分苦楝素后
      ,作用遠較酒精提取物為強
      ,與山道年相比
      ,則緩慢而持久。對其作用原理有二種說法:用較高濃度(1:1000以上)的苦楝素對豬蛔作用的觀察
      ,認為它能麻痹豬蛔
      ,特別是其頭部的神經(jīng)節(jié);用較低濃度(1:5000~9000)的苦楝素
      ,則觀察到對豬蛔及其節(jié)段(頭部及中部)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表現(xiàn)為自發(fā)活動增強,間歇地出現(xiàn)異常的劇烈收縮
      ,破壞其運動的規(guī)律性(活動增強與減弱相交替)
      ,并能持續(xù)較長時期(10~24小時)。此種興奮作用乃是苦楝素透過蟲體表皮
      ,直接作用于蛔蟲肌肉
      ,擾亂其能量代謝,導致收縮性疲勞而痙攣
      ,最后使蟲體不能附著腸壁而被驅除體外
      。所謂麻痹作用,可能是蟲體長期受藥物作用后而呈間歇性痙攣收縮的貌似靜止狀態(tài)
      。臨床上服苦楝素排蟲時間較遲(24~48小時)
      ,排出的蟲體多數(shù)尚能活動,由此可得到解釋

      高濃度的苦楝藥液(25~50%)在體外對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
      。苦楝子的酒精浸液
      ,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在體外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
      ;熱水提取物也有抗真菌作用;但水浸劑特別是煎劑
      ,效力較醇浸劑弱
      。因此,苦楝子治療頭癬等真菌感染時
      ,用酒精制劑可望提高療效
      。苦楝素能興奮兔在位及離體腸肌
      ,使張力和收縮力增加
      ,故用以驅蟲時,不需另加瀉藥
      ,對血象
      、血壓,呼吸
      、子宮等均無明顯影響

      【炮制】洗凈
      ,稍浸泡,潤透
      ,切絲
      ,曬干。
      【性味】苦
      ,寒
      ,有毒。
      ①《別錄》:"微寒
      。"
      ②《日華子本草》:"苦
      ,微毒。"
      ⑧《醫(yī)林籍要》:"大苦
      ,大寒
      。"
      【功用主治】清熱,燥濕
      ,殺蟲
      。治蛔蟲,蟯蟲
      ,風疹
      ,疥癬。
      ①《別錄》:"療蛔蟲
      ,利大腸
      。"
      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
      ,食之去蛔蟲
      。"
      ③《日華子本草》:"治游風熱毒,風疹惡瘡疥癩
      ,小兒壯熱
      ,并煎湯浸洗。"
      ④《滇南本草》:"根皮殺小兒寸白蟲
      。"
      ⑤《醫(yī)林纂要》:"殺疳
      、治疽。"
      ⑥《現(xiàn)代實用中藥》:"根皮對絳蟲
      、蛔蟲
      、蟯蟲都有效。"
      ⑦《湖南藥物志》:"治凍瘡
      。"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2~3錢(鮮者1~2兩):或入丸
      、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體弱及脾胃虛寒者忌服。
      【選方】①治小兒蛔蟲:一樟木
      ,削上蒼皮
      ,以水煎取汁飲之,量大小多少
      。此為有小毒
      。(《千金方》)二樟根白皮,去粗
      ,二斤
      ,切。水一斗
      ,煮取三升
      ,砂鍋(熬)成膏,五更初溫酒服一匙
      ,以蟲下為度
      。(《簡便單方》)
      ②治小兒蟲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兩,白蕪荑半兩
      。為末
      ,每服一錢,水-小盞
      ,煎取半盞
      ,放冷,待發(fā)時服
      ,量大小加減
      ,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抵圣散)
      ③殺蟯蟲:楝根皮二錢
      ,苦參二錢
      ,蛇床子一錢,皂角五分
      。共為末
      ,以蜜煉成丸,如棗大
      ,納入 *** 或 *** 內
      。(《藥物圖考》楝皮殺蟲丸)
      ④治鉤蟲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
      ,加水五十斤
      ,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兩,加水五斤
      ,熬成二斤
      ,兩種藥水混合攪勻,成人每次服一兩
      。(《湖南藥物志》)
      ⑤治癮疹:楝皮濃煎浴
      。(《斗門方》)
      ⑥治疥瘡風蟲: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
      。為末
      ,豬脂調涂。(《奇效良方》)
      ⑦治頑固性濕癬:楝根皮
      ,洗凈曬干燒灰
      ,調茶抽涂抹患處,隔日洗去再涂
      ,如此三
      、四次。(《福建中醫(yī)藥》(2):43
      ,1959)
      ⑧治瘺瘡:楝樹白皮
      、鼠肉、當歸各二兩
      ,薤白三兩
      ,生地黃五兩,臘月豬脂三升
      。煎膏成
      ,敷之孔上,令生肉
      。(《劉涓子鬼遺方》坐肉膏)
      ⑨治小兒禿瘡及諸惡瘡
      ,蠷螋瘡:楝樹枝皮燒灰,和豬膏敷之
      。(《千金方》)
      ⑩治蟲牙痛:苦楝樹皮煎湯漱口
      。(《湖南藥物志》)
      ⑾治蛇咬傷:苦楝樹二層皮、韭菜各四兩
      ,加米酒半斤
      、醋四兩,燉熱放涼后用
      。傷口先行擴創(chuàng)
      ,用藥酒自上而下外擦,藥渣外敷
      ,內服少許藥酒
      。(廣東《中草藥處方選編》)
      【臨床應用】苦楝皮驅蛔蟲
      ,民間使用已久,療效確實
      。解放后
      ,各地臨床報道,病例數(shù)以萬計
      。但在實踐過程中
      ,對藥用部分的選擇
      、制備
      、劑量、服法等均不一致
      ,其驅蟲效果及毒性反應差距也很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根據(jù)部分臨床報道,綜述于下:
      ①藥用部分及采集季節(jié)
      苦楝樹的干皮
      、根皮都可驅蛔
      。從唐《千金方》等歷代有關23種方書查考,其中有16種主要采用根皮
      。明代以后的記載更多采用根皮
      。根據(jù)近年臨床應用結果證明,根皮比樹皮療效高1倍
      ;近根的樹皮(約在地面之上5寸處)較上層樹皮為優(yōu)
      ,其療效與根皮近似。在時間上以冬季或春季抽芽前采集的根皮
      ,療效最高
      。此外,楝屬植物的各地品種不同
      ,一般均認為以四川產(chǎn)的川楝為佳

      ②制備方法、劑量與服法
      一般采用煎劑
      ,亦可制成片劑
      。苦楝皮有效成分難溶于水
      ,需用文火久煎
      ,才有確實療效。有人作對比試驗
      ,分別以2
      、4、6兩用文火煎11小時
      ,其療效比以8兩用武火煎4小時者為高
      。劑量:根據(jù)1963年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和有關記載,苦楝皮的成人劑量為1.5~3.0錢(干皮),但實際用量頗不-致
      ,高的竟有用至9~11克/公斤體重者
      。有人建議成人用4~6兩(鮮皮),小兒按3~6克/公斤體重計算
      。川楝片每片含川楝素結晶0.025克
      ,成人劑量為6~8片,2~4歲2片
      ,4~8歲3~4片
      。苦楝素片每片含苦楝素25~50毫克
      ,用于兒童以5毫克/公斤體重療效最好
      。或每2歲服用1片(4歲用2片……14歲用7片)
      ,16歲以上用10片
      。服法:睡前或晨間空腹頓服,或在睡前和次晨分服
      。煎劑服時可加糖矯味
      ,不必另服瀉藥。有主張在服藥前先吃些油類食物
      ,以減少藥物對胃粘膜的 ***
      ,防止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
      ③驅蟲效果
      根據(jù)采用苦楝皮(或粗制苦楝片)治療的20000余例
      ,及川(苦)楝素片治療約5000例腸蛔蟲病的臨床分析來看
      ,一般在服藥后數(shù)小時或2~3天內排出蛔蟲,以24~48小時排出者居多
      。排蟲率20.2~100%不等
      ,大便陰轉率5.5~92.8%不等。曾有介紹
      ,以苦楝皮煎劑治療小兒蛔蟲性腸梗阻50例
      ,獲得顯效。方法以25%煎劑200毫升作保留 ***
      ,半小時后再用300~500毫升作第2次 ***
      ,1小時后再用600毫升行第3次 *** ,此為一療程
      。若經(jīng)24小時未見排出
      ,可再進行第二療程。對嚴重失水者可先補液矯正脫水
      。也有用川楝片內服治療蛔蟲性腸梗阻
      ,劑量:1歲2片
      ,2~4歲2~3片,5~8歲4片
      ,9~12歲5片
      ,均日服2次,并可根據(jù)情況給予50%硫酸鎂25毫升
      。此外
      ,用鮮苦楝根4~6兩(不去皮)煎成100%煎劑治療膽道蛔蟲病,亦取得一定療效
      ;12歲以下每日1劑
      ,分3次服,12歲以上每日1劑分2次服
      ,2~3劑為一療程
      。一般服藥后2~3小時痛即減輕
      ,從第1次大便開始
      ,即有蛔蟲排出。一個療程后
      ,尚有輕度癥狀者
      ,可隔1~2日后再續(xù)服一個療程。又苦楝根皮對驅除蟯蟲
      、絳蟲
      、鞭蟲,亦有一定效果

      ④毒性反應
      苦楝皮的副作用
      ,一般在服藥后1~6小時尚未排蟲之前發(fā)生,通常為頭暈
      、頭痛
      、思睡、惡心
      、腹痛等
      ,其發(fā)生率高者可達100%,低者不到1%
      ,持續(xù)時間大多在數(shù)分鐘或1~3小時
      ,最長16小時,可自行消失
      。嚴重反應或嚴重中毒時
      ,可出現(xiàn)呼吸中樞麻痹、類似莨菪類植物中毒癥狀及內臟出血
      、中毒性肝炎
      、精神失常
      、視力障礙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川楝素240"系從川楝皮中提出的白色晶體
      ,具有蓄積作用,對胃腸有 *** 性
      ,對肝臟亦有損害
      ;為了避免中毒,不宜連續(xù)服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嚅鈱幼虾稚ぃ湃嗽赋鲇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但經(jīng)近人試用
      ,并未見副作用增加。引起上述各種嚴重反應或中毒現(xiàn)象
      ,多因藥物過量
      ,或因患者機體的特殊敏感性所致,臨床應用時務須注意

      提醒您:苦楝皮 此中草藥來源于網(wǎng)絡

      ,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苦連樹的藥用

      釋名 苦楝

      。實名金鈴子

      氣味 苦、寒
      、有小毒

      主治:
      1、熱厥心前(或發(fā)或止
      ,身熱足寒
      ,長期不愈)
      2、小兒冷疝(氣痛
      、陰囊浮腫)
      3
      、疝腫痛。陰囊偏墜

      4
      、臟毒下血。
      5
      、腹中有蟲

      6、小便如膏
      ,排出困難

      7
      、小兒疳疾。
      根及木皮:
      1
      、消渴有蟲

      2、小兒蛔蟲

      3
      、小兒諸瘡(惡瘡、禿瘡
      、蠼螋瘡
      、寖淫瘡等)。
      4
      、蜈蚣和蜂螫傷

      苦楝樹的花(楝花)、葉(楝葉)根皮和樹皮(苦楝皮)作為中藥使用

      苦楝皮用于清熱
      、殺蟲。常用于治療蛔蟲
      、蟯蟲
      、風疹
      、疥癬

      楝葉用于止痛、殺蟲
      。常用于治療蛔蟲
      、疝氣、跌打腫痛
      、皮膚濕疹

      楝花用于殺蟲虱。
      驅蟲作用
      經(jīng)豬試驗表明
      ,該藥煎劑或醇提取物均對豬蛔蟲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
      。驅蛔作用的有效成分為川楝素,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
      。低濃度(1:5000-9000)的川楝素
      ,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jié)段(頭部及中部)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xiàn)為自發(fā)活動增強
      ,間歇地出現(xiàn)異常的劇烈收縮
      ,破壞其運動的規(guī)律性(活動增強與減弱相交替),持續(xù)10-24小時
      ,最后逐漸轉入痙攣性收縮
      。川楝素能透過蟲體表皮
      ,直接作用于蛔蟲肌肉,擾亂其能量代謝
      ,導致收縮性疲勞而痙攣
      。此濃度的川楝索對蛔蟲神經(jīng)-肌肉的興奮作用不被阿托品所阻斷,提示川楝素并非擬膽堿藥
      。高濃度(l:1000)的川楝素對豬蛔蟲特別是頭部的神經(jīng)節(jié)有麻痹作用
      。這種麻痹作用,可能是蟲體受藥物作用后呈間歇性痙攣收縮的結果
      。經(jīng)Ammon法和瓦氏呼吸器分別測定蟲體勻漿的膽堿酯酶活力和呼吸酵解
      ,結果證明均無明顯影響,表明川楝素不是通過糖代謝而起作用
      。另從蛔蟲肌肉中的ATP和無機磷的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
      ,川楝素能使ATP的分解代謝加快,從而造成蛔蟲有能量供應短缺而導致收縮疲勞
      ,而被排出體外
      。高濃度的苦楝皮藥液(25%-50%)在體外對小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
      對呼吸中樞的影響
      大劑量的川楝素(每只大鼠
      ,靜脈或肌內注射2mg)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
      。這主要是由于該成分對中樞的抑制作用。延腦呼吸中樞部位直接給予川楝素(每只大鼠0.10-0.15mg)
      ,能支持上述結果
      。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對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輕微的對抗作用。
      對神經(jīng)肌肉傳遞功能的影響
      川楝素對大鼠有不可逆地阻遏間接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縮
      ,但不影響神經(jīng)的興奮傳導
      ,也不降低肌肉對直接刺激的反應;川楝素是1個選擇性地作用于突觸前的神經(jīng)肌肉傳遞阻斷劑
      。其作用部位在突觸前神經(jīng)末梢
      ,作用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經(jīng)誘發(fā)的乙酰膽堿釋放。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川楝素對小白鼠神經(jīng)肌肉接頭的亞顯微結構有明顯的作用
      ,表現(xiàn)在突觸間隙寬度增加和突觸囊泡數(shù)目減少
      。這兩種變化不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個接頭。
      抗肉毒中毒
      川楝素對肉毒中毒動物具有治療作用
      。對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小鼠
      ,中毒后6小時給予川楝素,有明顯治療作用
      ;對致死量A型肉毒中毒的猴子
      ,中毒后24小時給予川楝素,可治愈半數(shù)以上動物
      ;對B型肉毒中毒的小鼠
      ,川楝素也有保護作用
      。此外,川楝素能明顯增強抗毒血清對肉毒中毒小鼠和家兔的治療作用

      對心乳頭肌電和機械特性的影響
      楝素濃度依賴性地使快反應電位復極至90%的時程(APD90)延長
      ,用氯化鋇阻斷Ik1,可取消川楝素延長APD90的作用
      ,川楝素使慢反應電e壞腁PD延長和收縮力(FC)增強
      ,用氯化鋇后,可取消川楝素的上述作用
      ,但延長APD的作用存在
      。此外,川楝素可使離體蛙心收縮節(jié)律異常
      ,持續(xù)l小時可自動恢復

      楝素(200mg/kg)家兔灌胃以及濃度為0.2×10(-4)mg的川楝素均對在位兔及離體兔腸的張力和收縮力有顯著增加。濃度為0.2×l0(-3)mg的川楝素能使腸肌呈現(xiàn)痙攣性收縮
      。此興奮作用能被苯海拉明所對抗
      ,而不被阿托品所阻斷。10%苦楝皮水浸液對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嚅ぬ崛∥镏委熜∈髮嶒炐月涎x病,從動物體內存活蟲數(shù)及孵化試驗等方面證實
      ,有一定療效

      用藥特點:
      《別錄》:“微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日華子本草》:“苦
      ,微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醫(yī)林籍要》:“大苦,大寒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
      ,殺蟲
      。治蛔蟲,蟯蟲
      ,風疹
      ,疥癬。
      用藥禁忌:
      體弱及肝腎功能障礙者
      、孕婦及脾胃虛寒者均慎服
      。亦不宜持續(xù)和過量服用
      。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應
      ,服藥中毒后可有頭痛
      、頭暈、惡心
      、吐吐
      、腹痛等癥狀。嚴重中毒
      ,可出現(xiàn)內臟出血
      、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
      、呼吸中樞麻痹
      ,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新修本草》:“此有兩種
      ,有雄有雌。雄者根赤無子有毒
      ,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
      ,時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
      ,用當取雌者
      。”
      《福建藥物志》:“苦楝根皮驅蟲有效
      ,但有一定的毒性
      ,應結合患者的年齡、體質等情況
      ,慎重投藥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374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 rel="prev"> 腦的各個部位都有哪些功能(誰知道人的···

      下一篇:

      相關文章
      骨質疏松飲食禁忌,這物絕不能吃
      雖說患有骨質疏松的話
      ,我們可以通過飲食療法緩解病情,但是骨質疏松的患者在飲食方面也是有著很多的禁忌的
      ,尤其要注意
      ,不能吃的太咸能多吃糖。 不能吃得過咸:吃鹽過多
      懷孕了還會來月經(jīng)是什么情況
      女性在懷孕后一般情況下其月經(jīng)是會停止的
      從出汗的部位看身體是否健康
      夏季高溫 兩種食物是活血通絡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