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氣學說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
,全稱叫五運六氣,五運是按照年天干來預測的
,六氣是按照年地支來預測的。運氣學說是我們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智慧的創(chuàng)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體生命的密切關系
。
對一年運氣的具體推算而言
,首先要確立紀年的天干,以定歲運
,然后根據紀年的地支
,來明確當年的司天之氣,以及金
、木
、水、火
、土五運的運行規(guī)律
,寒
、暑、燥
、濕
、風、火六氣的司天在泉的變化規(guī)律
。這樣
,天地的變化規(guī)律就可以顯露了,人們就可根據天道規(guī)律來調養(yǎng)身體
。
五運 ,是陰陽的具體體現(xiàn)
五運,就是把一年分為五個階段
,推算每個階段的氣候特征
,五個階段相當于春、夏
、長夏
、秋、冬五季
。五運從大寒節(jié)算起
,每運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合計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
。
五運又分為主運和客運
。所謂主運,就是每年五個階段的運氣都是一樣的
,年年如此
,周而復始。這個主運也就是初運木
,二運火
,三運土,四運金
,五運水
,大約相當于春、夏
、長夏
、秋、冬五季的氣候
,春天風木
,夏天熱火,長夏濕土
,秋天燥金
,冬天寒水
。雖然年年大體上都是這樣,但畢竟每年的氣候都不太一樣
,都有它的特殊性
。這種特殊性可以從這一年的天干上推算出來,這就是客運
。
客運
,顧名思義,就像個客人
,是流動的
。客運與主運一樣
,也分為五步
,但是所不同的是,主運的五步是固定不變的
,而客運是風水輪流轉的
。那么,有沒有辦法推算呢
?有
。
客運的推算方法是以當年的歲運為初運。
第一步運
,然后以太少相生的規(guī)律進行排列的
,逐年變遷,十年一個周期
。比如壬年
,“丁壬之年,木運主之”
。因為壬年的年運是木
,是木運太過,那么壬年的第一步運也就是木
、是木運太過
,第二步運就是火運不及,第三步運就是土運太過
,第四步運就是金運不及,第五運水運太過
。其他年份以此類推就可以了
。按照五音建運的說法,第一步運就是太角
,第二步運就是少徵
,第三步運就是太宮
,第四步運就是少商,第五步運就是太羽
。太角
、少徵、太宮
、少商
、太羽是指客運五步:初運太角,二運少徵
,三運太宮
,四運少商,終運太羽
。每年五個階段按照五行太少相生的次序排列運行
,五個階段依次為角、徵
、宮
、商、羽
。如果是第一步是太角
,第二步就是少徵,第三步就是太宮……如果第一步是少角
,第二步就是太徵
,第三步就是少宮……這就是太少相生。
六氣,傳下來的特殊歷法
六氣是一種特殊的歷法
, 幾近失傳,幸虧被《黃帝內經》傳承下來
。其中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
。一年六個階段每個階段60多天
,準確地說是60日87刻半。六氣也從大寒算起
,每四個節(jié)氣為一個階段
,四乘以六,共二十四個節(jié)氣
,剛好一年365天
。一年的六個階段是:第一階段:大寒到春分(約1月21日~3月21日);第二階段:春分到小滿(約3月21日~5月21日)
;第三階段:小滿到大暑(約5月21日~7月23日)
;第四階段:大暑到秋分(約7月23日~9月23日)
;第五階段:秋分到小雪(約9月23日~11月23日);第六階段:小雪到大寒(約11月23日~1月21日)
。
一年六個階段
,也就是六氣,有什么特征呢
?一般從第一個階段到第六個階段分別為:厥陰風木
、少陰君火、少陽相火
、太陰濕土
、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這是總體規(guī)律
,每年固定不變。任何一年的第一個階段都是以風為主
,第二
、第三個階段是以熱為主,第四個階段是以濕為主
,第五個階段是以燥為主
,第六個階段是以寒為主,這叫主氣
。
但實際情況是每一年的氣候變化不可能永遠不變
,會有一些特殊的、異常的變化
,這叫客氣
。主氣好比主人,客氣好比客人
,主人是一家之主
,是要守家的,不亂動
、亂變
;客人是要走動的,不可能永遠不動
,要常來常往
。
那么,客氣有沒有規(guī)律呢
?有的
。它是隨著這一年的地支而變動的,這就要大家反復記住口訣:“巳亥厥陰風木,子午少陰君火
,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
,卯酉陽明燥金
,辰戌太陽寒水”。這個口訣是指司天之氣
,就是上半年的氣候情況
。比如巳年、亥年就是厥陰風木司天
,2019年己亥年的地支是亥
,所以2019年上半年就是以風木為主,風比較大
。司天之氣除了主管上半年的基本氣候之外
,更重要是主管上半年第三階段的氣候,它始終在六步中的第三步
,固定在主氣的三之氣上
,也就是主管第三階段的氣候。
司天之氣特別重要
,司天之氣確定了
,其他五個階段的氣候特征就知道了。其他五個階段叫什么呢
?首先是和司天相對的叫在泉
,司天是第三步氣,在泉就是第六步氣
,也就是第六階段的氣候特征
。這就知道了兩個階段了,那么還有四個階段叫什么呢
?叫間氣
,就是在司天和在泉之間的氣,其中在司天的左和右各有一個間氣
,在在泉的左和右也是各有一個間氣
。一共四個間氣,加上司天
、在泉剛好是六氣
,六個階段。
這六氣合起來
,用數字標識
,一下就清楚了。六步氣從第一步到第六步依次為:1.在泉左間氣,2.司天右間氣,3.司天之氣
,4.司天左間氣
,5.在泉右間氣,6.在泉之氣(左為后一步
,右為前一步)。
剛才講了不變的主氣從第一步氣到第六步氣的排列次序規(guī)律是:1.厥陰風木
,2.少陰君火
,3.少陽相火,4.太陰濕土
,5.陽明燥金
,6.太陽寒水。而每年變動的客氣從第一步氣到第六步氣的排列次序規(guī)律是:1.厥陰風木
,2.少陰君火
,3.太陰濕土,4.少陽相火
,5.陽明燥金
,6.太陽寒水(僅僅是3和4的位置換一下,其他都相同)
。
搞清楚了客氣的排列次序的規(guī)律
,推算出來就容易了。只要知道這一年的司天之氣
,其實不必要記在泉和左右間氣
,就可以很容易推算出這一年的客氣六步了。因為司天之氣永遠是第三步氣
,按照客氣六步的排列次序
,就可以排出其他五步氣了。其實用一個圖
,一查就都清楚了
。
養(yǎng)生,也得看看“運氣”
按照《黃帝內經》的看法
,五行之氣
,也就是天之六氣交替更換,主管時令變化
,遵循特定的先后次序
。如果沒有按照特定的次序,出現(xiàn)異常運行
,就會出現(xiàn)邪氣
,萬物就會有災禍
。如果按照特定的次序正常運行,就是正氣
,萬物生化正常
。
人生天地之間,養(yǎng)生其實也得看“運氣”:
首先
,邪氣使人生病
,是災禍的一種。病之輕重
,邪氣厲害與否,就跟“運氣”有關了
。來氣和主時之氣相合
,或者客氣與主氣相合,那么病情就輕微
;來氣和主時之氣不相合
,客氣與主氣不相合,那么病情就嚴重
。
其次
,《黃帝內經》的“氣交變大論”篇還講了五運太過、五運不及引起的疾病
,其實是特定年份的多發(fā)病
、易感病規(guī)律,這對疾病預防
、調治也有好處
。
最后,《黃帝內經》的“五常政大論”篇又講了治病用藥都要遵循運氣規(guī)律
,其核心規(guī)律就是:第一
,對癥下藥、對證處方
;第二
,“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
,無使過之
,傷其正也”,即飲食不要損傷人體本來的沖和之氣
,不要使旺盛之氣更加旺盛
;第三,“無代化
,無違時
,必養(yǎng)必和,待其來復”,即不要用人力取代運氣的變化
,不要違背四時運行
,必須調養(yǎng)精神、安和血脈
,安心等待正氣的恢復
。道醫(yī)培訓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論》2.2
升明之紀(1),正陽而治
,德施周普
,五化均衡其氣高,其性速
,其用燔灼(2)其化蕃茂
,其類火(8),其政明曜(4)
,其候炎暑
,其令熱(5),其藏心
,心其畏寒
,其主舌(6),其谷麥
,其果杏
,其實絡(7),其應夏(8)
,其蟲羽
,其畜馬(9)其色赤(10)其養(yǎng)血(11)其病膶瘈(12),其味苦(13)
,其音徵(14)
,其物脈(15),其數七(16)
(1)升明之紀
“升明之紀”
,指火運平氣之年
,六十年中,歲運是火運而又屬于平氣之年的有戊辰
、戊戌
、癸巳、癸亥等四年
。
(2)正陽而治
,德施周普,五化均衡
,其氣高
,其性速
,其用燔灼
此句是講火運平氣之年的氣候及物候的一般變化及表現(xiàn)。
“正陽而治”:“正”
,指正當或正在
;“陽”,從南北方向來說屬于南方
;“治”
,指管理或治理。張隱庵注:“火位南方
,故正陽而治”
,本句意即火運平氣之年,陽氣明盛
。
“德施周普”:“德”
,指火德,《氣交變大論》謂:“南方生熱
,熱生火,其德彰顯”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罢蔑@”與“升明”一樣,均是指天氣光明
,陽氣充盛之義
。“周普”
,即普及
。張隱庵注:“火主陽氣,故德施周普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饧椿疬\平氣之年,陽光普照
,天氣光明
。
“五化均衡”:“均衡”,指正常而穩(wěn)定
。全句意即火運平氣之年
,由于氣化正常,因此物化也相應正常
,農作物生長良好
。
“其氣高”:“氣”,指陽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捌錃飧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因陽主升,意即火運之年
,陽氣充盛
。
“其性速”:“速”,指快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捌湫运佟保富疬\之年
,農作物生長很快
。
“其用燔灼”:“燔灼”,指以火烤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捌溆渺茏啤保饧椿疬\之年
,其對生物生長的作用
,就象以火加熱一樣,能使生物快速生長
。
(3)其化蕃茂
,其類火
“化”,指化生
;“蕃茂”
,指十分茂盛,“類”指類似
;“火”
,指日常的火。全句意即在火運主歲的年份里
,由于氣溫偏高
,所以植物生長很快,十分茂盛
,欣欣向榮
。這就好象以火加熱助長一樣。
(4)其政明曜yào(照耀)
“明”
,指明亮
;“曜”,指太陽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捌湔麝住保饧椿疬\之年
,紅日當空
,陽光普照
。
(5)其候炎暑,其令熱
“候”
,指氣候
;“令”,指時令
,此處指夏季
。全句意即火運平氣之年,全年氣候偏熱
,夏季里烈日炎炎
。
(6)其藏心,心其畏寒
,其主舌
“其藏心”
,“其主舌”,意即火運平氣之年
,人體臟腑中之心與之相應
,表現(xiàn)為心氣正常。舌為心之外竅
,因此從外觀來說舌的活動也表現(xiàn)良好
。“心其畏寒”一句為附加說明
。意即心喜熱惡寒,氣候嚴寒可以使心的負擔加重發(fā)生疾病
。用五行概念來說
,“心”屬“火”,“寒”屬“水”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靶钠湮泛保嗉椿鸩粍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7)其谷麥
,其果杏,其實絡
指火運平氣之年
,升明之紀中
,五谷中的“麥”,五果中的“杏”和果實中有“絡”的植物
,例如橘樹一類生長良好而且其在作用上也偏于燥熱與火運相應
,小麥、橘絡
、橘皮之類性質上都比較偏溫
。
(8)其應夏
指火運平氣之年
,其氣候及物候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該年夏季
。
(9)其蟲羽
,其畜馬
“羽”,指羽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捌湎x羽”,指羽蟲的生長胎孕與火運之年有關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捌湫篑R”,指馬的生長是否良好與火運之年有關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饏T真言論》以羊為火畜,與此不同
。為什么《內經》在火畜之下或列馬
,或列羊,我們認為可能馬肉
、羊肉
,其性均屬偏于溫熱。
(10)其色赤
“赤”
,即紅色
。紅亮為火的特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捌渖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意即火運主歲之年,不論氣候變化上或者物候變化上都具火熱之象
。氣候上紅日當頭
,物候上欣欣向榮,如火如茶
(11)其養(yǎng)血
“血”
,即血液
。“其養(yǎng)血”
,意即火運平氣之年
,心氣正常,由于心主血的原因
,因此血液對人體臟腑經絡
,四肢百骸的濡養(yǎng)作用也相應正常。
(12)其病 膶 瘈
“膶rùn”
,指動
;“瘈chì”
,指抽搐。此可能為后文太過不及之年中有關文字錯刊于此
。
(13)其味苦
“苦”
,即苦味,苦屬于火
,“其味苦”
,意即火運平氣之年,具有苦味的植物生長良好
。
(14)其音徵
“徵”
,在五音之中屬于次高音。王冰注:“和美”
。張介賓注:“其聲次清”意即火運平氣之年
,雖然陽氣旺盛,但并不太盛
,就好象五音之中的音
,雖然偏高,但是音和而美
,仍然是十分協(xié)調一樣
。
(15)其物脈
“物”,指物候
;“脈”
,指脈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捌湮锩}”
,王冰注:“中多支脈,火之化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睆埥橘e注:“脈之所至
,即陽氣所及也”
。張隱庵注:“脈,物之脈絡也”
。高士宗注:“凡是火體之物
,必有絡脈” 。意即凡屬中有絡脈之物
,其性偏溫與火相類
,因而在火運平氣之年生長良好。
(16)其數七
火之生數為二
,加五即成七
,七為火之成數
。詳解見前。
【串講】
1
、火德周普:升明之紀
,炎暑不太過也無不及,陽氣正常治理
,德化普及五季
,而水克火,火生土
,使五行氣化均衡
。故說:“升明之紀,正陽而治
,德施周普
,五化均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2
、歸類于火:“其”,代指熱化“升明之紀”
。熱化歸類于五行中的火
。由于火勢升明而氣高,性質急速
,作用燔灼即燃燒
,萬物得火熱氣化而繁茂,故說:“其氣高
,其性速
,其用燔灼,其化蕃茂
,其類火
。”
3
、政令明熱:升明之紀
,明亮光耀的氣化專政,從而命令熱氣到來
,氣候炎暑
。故說:“其政明曜,其候炎暑
,其令熱
。”
4、應心主舌:火熱應心臟氣化升明
,開竅于舌
,畏懼寒冷沉降之冬氣,故說:“其臟心
,心其畏寒
,其主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5
、夏長萬物:赤色是夏天火熱的象征,萬物應夏氣而長
。夏天長成的冬小麥
,形狀像心的杏子,果實中的筋絡
,飛翔的羽蟲即鳥類
,家畜中性情熱烈的馬,均與夏氣相應
。故說:“其谷麥
,其果杏,其實絡
,其應夏
,其蟲羽,其畜馬
,其色赤
。”
6
、養(yǎng)心養(yǎng)脈:不僅萬物應夏氣而長
,人體心氣也應夏氣而旺盛,故升明之紀的養(yǎng)生首先重視養(yǎng)心氣和心主之血脈
,謹防寒潮侵襲
。否則病邪傷血脈而入心,神昏抽搐
。而火熱所生的苦味適當吃
,講話保持“正徵”聲音,即較高清亮之音
,維持心臟氣化升明
,血脈流暢即“其物脈”
。
以上的歸類
,皆屬南方象數七的內容,故總結為:“其數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之第七篇《至真要大論》4-2
【原文】
帝曰:善
【注解】
(48)風淫于內
,治以辛涼,佐以苦甘
,以甘緩之
,以辛散之
以下是談風、熱
、火
、濕、燥
、寒六氣內淫而病的治療原則
。“風淫于內”
,指人體出現(xiàn)了風病的臨床表現(xiàn)
。臨床上診斷風病,根據有二:
其一
,臨床證具備風的特點
,風的特點,根據中醫(yī)學的認識
,主要是“善行而數變”(《素問·風論》)“風以動之”(《素問·五運行大論》)
。因此,凡患者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來勢迅速
,變化較快
,來去不定,游走竄動
,顫動掏急
、麻木、癱瘓
、搔癢例如急性發(fā)熱
,陣發(fā)性頭痛,游走性關節(jié)肌肉痛
,皮膚搔癢
,驚癇抽搐,半身不遂
,口眼
?斜等,均可以診為風病
。
其二
,病因及發(fā)病季節(jié)上具備風病的特點風病的病因及發(fā)病的季節(jié)特點
,根據中醫(yī)理論,“春主風”
,因此
,凡發(fā)病在春季或發(fā)病時間正屬風氣偏勝之時,或明顯與受風有關的
,都可以考慮診斷風病
。“治以辛涼”
,“辛涼”
,是指藥物的性味,即味辛
、性涼
。味辛的藥物有疏風的作用,性涼的藥物有清熱的作用
。外感風邪臨床上表現(xiàn)為風熱者
,治療上應該是疏風清熱,使風熱之邪
,一從外解
,一從內清。所以在用藥上應該首先采用辛涼藥物
。
“佐以苦甘”句中的“佐”即輔佐
。“苦甘”
,即苦味和甘味的藥物
。此句意即在“風淫于內”時,除了采用辛涼藥物以疏風清熱以外
,還應輔以苦味甘味的藥物
。因為苦味的藥物多屬寒涼藥物用它可以增強對風熱疾患的清熱作用。同時也可以對辛味藥物產生監(jiān)制作用
。甘味的藥物
,多具緩中補虛的作用,亦即具有緩和和補益作用
。用它可以緩和疏風藥物的付作用
,使疏風藥物不致疏散過甚。原文“以甘緩之
,以辛散之”
,就是對在使用辛涼藥物的同時還要使用甘味藥物的說明。
“風淫于內
,治以辛涼
,佐以苦甘”這一治療原則
,用五行概念來說,風在五行屬性上屬于木
,辛涼在五行屬性上屬于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帮L淫于內治以辛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