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關穴位的準確有哪些作用,針對哪些疾病,內關穴的準確有哪些作用,針對哪些疾病
生活百事通
2023-09-20 13:02:08
內關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本文導讀:內關穴位的準確位置在哪
?
內關穴位的準確位置如何取穴?一起來看看
內關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
冠心病介紹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詳細]
痛經(jīng)介紹痛經(jīng)(dysmenorrhea),系指經(jīng)期前后或行經(jīng)期間
,出現(xiàn)下腹部痙攣性疼痛
,并有全身不適
,…[詳細]
內關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內關穴位的準確位置圖
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取穴方法
先攥一下拳頭
,可以看到手部有兩根筋,內關穴在這兩根筋中間
,然后放松手指,腕橫紋上2寸
、兩根筋中間的點就是內關穴
。
網(wǎng)絡上后很多用橫指找內關穴的圖片
,有些是2指
,有些是3指
,其實這要看個人情況,2寸大概是6.6厘米
。
內關穴的功效
內關穴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首選穴位,可治療心痛
、心絞痛
、冠心病
,也可以治療痛經(jīng)
、暈車、腹瀉
。
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 養(yǎng)生之道網(wǎng)導讀: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按壓內關穴可以止嘔吐
,那么
內關穴怎么找?
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
,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內關穴怎么找
在前臂掌側
,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
,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
出處
《靈樞·經(jīng)脈》:“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穴名解析
關,指在寸口關脈的斜后方
,意指此為經(jīng)氣出入之處,似關隘
;而“內”是相對外而言
,本穴在前臂的內側
,故名
內關。
內關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仰掌,于腕橫紋上2寸
,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
穴位解剖
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深部為旋前方肌
。有前臂正中靜脈
、正中動脈和骨間前動、靜脈分布
;布有前臂內
、外側皮神經(jīng),深層有正中神經(jīng)干及骨間前神經(jīng)分布
。
功用
寬胸理氣
,降逆止嘔
,寧心安神,鎮(zhèn)靜止痛
。
主治
1、心痛
、心悸
、胸悶、胸痛等心胸病證
。
2、胃痛
、嘔吐
、呃逆等胃疾。
3
、失眠、癲癇等神志病證
。
4
、上肢痹痛、偏癱
、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證。
穴位配伍
配神門
、間使
,治療心痛心悸;配公孫
,治療胃痛
;配人中、素髂
,治療低血壓頭暈;配足三里
,治療食欲不振
。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臨床運用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心絞痛、心肌炎
、心律不齊
、胃炎、癔病等
。
穴位養(yǎng)生
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
,兩筋之間)止嘔
。壓時有酸脹感說明按準
穴位 ,2分鐘后惡心嘔吐可緩解。
內關 穴有疏導水濕
、寧心安神
、理氣鎮(zhèn)痛之功效
。主治心痛
、心悸、胸悶氣急
、呃逆、胃痛
、失眠
、孕吐、暈車
、手臂疼痛、頭痛
、眼睛充血
、惡心想吐
、胸肋痛
、上腹痛
、心絞痛、月經(jīng)痛
、腹瀉
、精神異常等
。
相關論述
1
、《針灸甲乙經(jīng)》:“心澹澹而善驚恐,心悲
,
內關主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2
、《備急千金要方》:“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
,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
,失智
,
內關主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3、《針灸大成》:“主手中風熱
,失志
,心痛
,目赤
,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
,虛則頭強補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道醫(yī)培訓
內關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病證名·內關5經(jīng)穴名·內關 5.1內關穴的別名5.2出處5.3穴名解5.4特異性5.5所屬部位5.6內關穴的定位5.7內關穴的取法5.8內關穴穴位解剖 5.8.1層次解剖5.8.2穴區(qū)神經(jīng)
、血管 5.9內關穴的功效與作用5.10內關穴主治病證5.11刺灸法 5.11.1刺法5.11.2灸法 5.12內關穴的配伍5.13特效 *** 5.14文獻摘要5.15內關穴研究進展 5.15.1循經(jīng)感傳研究中的發(fā)現(xiàn)5.15.2穴位結構研究中的發(fā)現(xiàn)5.15.3抑制肱二頭肌反射性肌電5.15.4針灸作用機制的研究中的發(fā)現(xiàn)5.15.5針刺內關穴的鎮(zhèn)痛作用5.15.6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5.15.7降低血清淀粉酶5.15.8調整心律5.15.9治療冠心病5.15.10調整心臟功能5.15.11治療休克5.15.12治療嘔吐5.15.13治療急腹痛5.15.14預防休克5.15.15治療癔病5.15.16治療高脂血癥5.15.17調整胃腸功能5.15.18排除食道、賁門痙攣6參考資料附:1治療內關的穴位2治療內關的方劑3治療內關的中成藥4內關相關藥物5古籍中的內關 1拼音 nèi guān
2英文參考 Nèiguān PC6 [中國針灸學詞典]
nèiguān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P6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PC6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內關:1.病證名
;2.經(jīng)穴名
。
4病證名·內關 內關為病證名[1]。陰邪極盛
,積聚于內,不能與陽氣相交所致的病證[1]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經(jīng)靈樞·終始》:“脈口四盛,且大且數(shù)者
,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
,內關不通
,死不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5經(jīng)穴名·內關
穴位 內關 漢語拼音 Neiguan 羅馬拼音 Neikuan 美國英譯名 Inner Pass 各
國
代
號 中國 PC6 日本 6 法
國 莫蘭特氏 MC6 富耶氏 MC6 德國 MH6 英國 Cx6 美國 EH6
內關為經(jīng)穴名(Nèiguān PC6)[2]。出《黃帝內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
。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2]
。內關是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一
,通陰維脈[2][3]。內即內側
,與外相對
,關即關隘,此穴在前臂內側要處
,猶如關隘
,故名內關[2]
。內關穴主要用于心血管、神志及消化系統(tǒng)疾患等:如心痛
,心悸,風濕性心臟病
,心包膜炎
,心肌炎,心絞痛,心律失常
,神昏,產后血暈
,癲癇
,狂妄,失眠
,健忘,胸脅支滿
,肋間神經(jīng)痛
,胃痛,胃腸炎
,胃潰瘍,神經(jīng)性嘔吐
,膈肌痙攣
,妊娠惡阻及肘臂攣痛,甲亢
,胸悶,胸痛
,嘔吐
,呃逆,熱病
,上肢痹痛,偏癱
,眩暈
,偏頭痛,怔忡
,胸脅痛,咳嗽
,氣短
,哮喘
,癲證
,癇證,急驚風,郁證
,目眩,面赤
,目赤
,脘脹,腹脹
,泄瀉,痞塊
,便血
,中風,熱病無汗
,虛勞,中暑
,瘧疾
,黃疸,腳氣
,脫肛,腋下腫
,肘臂腕攣痛
,舌裂出血,遺精
,驚悸,癲狂
,癇癥
,肘臂攣痛,休克
,心律不齊,神經(jīng)衰弱
,精神分裂癥,癔病
,無脈癥
,心內,外膜炎
,心動過速
,心動過緩,血管閉阻性脈管炎
,高血壓
,胃炎
,胃痙攣
,腸炎,痢疾
,急性膽道疾患
,血管性頭痛
,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
,腦血管病后遺癥,手術疼痛
,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內關穴為針麻
,鎮(zhèn)痛常用穴之一
。
5.1內關穴的別名
陰維(《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jīng)》)。
5.2出處
《黃帝內經(jīng)靈樞·經(jīng)脈》:手心主之別
,名曰內關。去腕二寸
,出于兩筋之間
。
5.3穴名解
內即內側,與外相對
,關即關隘,此穴在前臂內側要處
,猶如關隘
,故名內關[2]。
內
,與外對言,有入
、中之義
,指胸膈之內及前臂之內側
。關
,關格,有關聯(lián)
、聯(lián)絡之義。內關
,病名
。本穴位近候脈之“關”,與外關相對
,因而名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饵S帝內經(jīng)靈樞·終始》:“陰溢為內關
。內關不通,死不治
。”胸膈痞塞不通諸病
,正為內關之象
,蓋以陰氣閉塞于內,不與外陽協(xié)調
,致陰氣逆行上犯
,而為胸中各病
,本穴可以治之
,故名之為“內關”。猶內藏之關隘也
。與外關內外相對
,且交相聯(lián)絡
。楊上善曰:“手心主至此
,太陰少陰之內,起于別絡
,內通心包
,入于少陽
,故曰內關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笔侵钙渚佑谔⑸俣幹畠龋覟槁?lián)絡手厥陰與少陽關要之處也
。[4]
5.4特異性
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jīng)之絡穴
內關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
,交陰維脈。
內關穴合于胃
、心、胸部位
。
5.5所屬部位
前臂[5]
5.6內關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內關穴在前臂掌側
,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3]。
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
,腕橫紋上2寸
,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1]。
內關穴位于前臂前區(qū)
,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仰掌取穴
。[2]
內關穴在手厥陰心包經(jīng)中的位置
內關穴在前臂的位置
內關穴在前臂的位置(《中國針灸學詞典》)
內關穴在前臂的位置
內關穴在前臂的位置(肌肉)
內關穴在前臂的位置(骨骼)
5.7內關穴的取法
伸臂仰掌,在腕橫紋上2寸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內關穴位于前臂前區(qū)
,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仰掌取穴[2]
。
握拳,手外展
,微屈肘時
,顯現(xiàn)兩肌肌腱[6]。伸臂仰掌
,于掌后第一橫紋正中大陵直上2寸
,當掌長肌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處取穴[6]。若兩手的一側或雙側摸不到掌長肌肌腱
,則以橈側腕屈肌肌腱尺側定位[6]
。
快速取穴:微屈腕握拳
,從腕橫紋向上量3橫指
,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內關穴[7]。
5.8內關穴穴位解剖
內關穴下為皮膚
、皮下組織
、指淺屈肌
、指深屈肌
、旋前方肌、前臂骨間膜
。皮膚由前臂內
、外側皮神經(jīng)雙重分布
。針由皮膚
、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橈側腕屈肌和掌長肌之間入指淺屈肌
,在正中神經(jīng)的尺進入指深屈肌,經(jīng)前臂屈肌后間隙入旋前方肌
,直抵前臂內間膜
。以上諸肌除指深屈肌尺側半由尺神經(jīng)支配外,其它肌肉均正中神經(jīng)的肌支支配
。
5.8.1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指淺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2]。
皮膚→皮下組織→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旋前方肌[8]
。
5.8.2穴區(qū)神經(jīng)
、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jīng)和前臂正中靜脈分布
;深層有正中神經(jīng)干及與其伴行的正中動脈經(jīng)過,并有骨間前神經(jīng)和骨間前動脈分布[8]
。
布有前臂內
、外側皮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掌皮支
,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神經(jīng)
;并有前臂正中動、靜脈
,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
、靜脈通過[1]。
5.9內關穴的功效與作用
內關穴具有寧心安神
,和胃和逆,理氣鎮(zhèn)痛的功效
。
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作用[2]
。
“陰維為病苦心痛”
,手厥陰心包經(jīng)“起于胸中
,出屬心包絡”
,心主血脈,心藏神
,內關穴又為心包經(jīng)絡穴
,故可治療心
、胸
、神志病證[9]。
手厥陰心包經(jīng)聯(lián)絡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
,故內關穴可治療中焦脾胃病證[9]
。
手足厥陰經(jīng)相交于胸中
,“同氣相求”
,內關穴通陰維,陰維會期門(肝募穴)
,故內關穴可平肝潛陽
、鎮(zhèn)肝熄風
,治肝陽上亢之眩暈
、偏頭痛,以及肝風內動
、肝火擾心之卒中、偏癱[9]
。
內關穴與外關相對應
,經(jīng)氣由此而上
,猶如關口;又為心包經(jīng)絡穴
,別走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又與足厥陰肝經(jīng)同屬厥陰
,易化火生風
。故取本穴以治療心臟病、神志病為主
。對心率有雙向性調節(jié)作用。[9]
內關穴系手厥陰心包經(jīng)之絡穴
,別走三焦經(jīng)
,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
。有安神寧心、鎮(zhèn)痛理氣之功
。主治心痛
,心悸,胸悶
,脅痛
,胃痛
,惡心
,嘔吐,呃逆
,癲狂
,癇證
,失眠
,熱病,煩躁
,瘧疾
,肘臂攣痛
。[4]
5.10內關穴主治病證
內關穴主要用于心血管
、神志及消化系統(tǒng)疾患等:如心痛,心悸,風濕性心臟病
,心包膜炎,心肌炎
,心絞痛
,心律失常,神昏
,產后血暈
,癲癇
,狂妄
,失眠,健忘
,胸脅支滿
,肋間神經(jīng)痛
,胃痛,胃腸炎
,胃潰瘍
,神經(jīng)性嘔吐,膈肌痙攣
,妊娠惡阻及肘臂攣痛,甲亢
,胸悶
,胸痛,嘔吐
,呃逆,熱病
,上肢痹痛
,偏癱,眩暈
,偏頭痛,怔忡
,胸脅痛
,咳嗽,氣短,哮喘
,癲證,癇證
,急驚風
,郁證,目眩
,面赤
,目赤
,脘脹
,腹脹,泄瀉
,痞塊
,便血
,中風
,熱病無汗,虛勞
,中暑
,瘧疾
,黃疸
,腳氣,脫肛
,腋下腫
,肘臂腕攣痛
,舌裂出血
,遺精,驚悸
,癲狂
,癇癥
,肘臂攣痛
,休克,心律不齊
,神經(jīng)衰弱
,精神分裂癥,癔病
,無脈癥
,心內,外膜炎
,心動過速,心動過緩
,血管閉阻性脈管炎
,高血壓,胃炎
,胃痙攣
,腸炎
,痢疾
,急性膽道疾患,血管性頭痛
,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
,腦血管病后遺癥
,手術疼痛
,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內關穴為針麻
,鎮(zhèn)痛常用穴之一。
內關穴主要用于心血管
、神志及消化系統(tǒng)疾患等:如心痛、心悸
、風濕性心臟病
、心包膜炎、心肌炎
、心絞痛、心律失常
、神昏
、產后血暈、癲癇
、狂妄
、失眠、健忘
、胸脅支滿
、肋間神經(jīng)痛、胃痛
、胃腸炎、胃潰瘍
、神經(jīng)性嘔吐
、膈肌痙攣、妊娠惡阻及肘臂攣痛
、甲亢等[2]
。
內關穴主治心痛
、心悸
、胸悶、胸痛
、胃痛
、嘔吐
、呃逆
、癲癇、熱病
、上肢痹痛
、偏癱
、失眠
、眩暈、偏頭痛[8]
。
內關穴主治心痛
,心悸
,怔忡
,胸脅痛,咳嗽
,氣短
,哮喘
,胸悶
;失眠
,健忘,癲證
,癇證
,急驚風
,郁證
;偏頭痛,眩暈
,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