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將雙手中指指尖點于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后,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fā)酸、發(fā)脹、發(fā)熱為度。
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第一要穴,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該穴對治療心痛、胸悶、咽干煩渴有效,經常彈按“極泉”能調暢氣血,進而寬胸理氣,養(yǎng)護心肺。
彈按時力度應柔和,動作應連貫。每次彈按的量應因人而異,一般彈按10次左右。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jié)橫紋中央點。
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足三里”是強身健體、養(yǎng)胃敗火的黃金穴。該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
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jié)的背面作為著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著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微信公眾號:家庭醫(yī)藥(ID:jtyyzz)
在我們的身上有很多 養(yǎng)生 穴位,那么我們日常 養(yǎng)生 想要 養(yǎng)生 都可以按摩什么穴位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
健康生活 想要養(yǎng)生保?。砍0催@4個穴位,好處不請自來" img_height="800" img_width="1200" data-src="http://imgq5.q578.com/df/0208/aff6fe7c646830d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1.神闕穴:
居于人體正中,外連四肢百骸而內聯五臟六腑,可謂一穴系全身。神闕穴隸屬于任脈,位于臍中央,即肚臍,主治虛寒之證,如四肢厥冷、中風虛脫、形憊體乏、水腫鼓脹、繞臍腹痛、泄利、脫肛等。
按摩時,把兩手搓熱,以神闕穴為中心,逐漸擴大至整個腹部,順時針抖轉(女子相反),每次揉360下,可在夜晚睡前與早晨起后進行。要求力度適中,動作和緩,以腹部發(fā)熱且無不適感為宜。
健康生活 想要養(yǎng)生保???常按這4個穴位,好處不請自來" img_height="650" img_width="1280" data-src="http://imgq5.q578.com/df/0208/1abf90d90bc05662.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2.百會穴:
百會穴為調節(jié)大腦功能的要穴,與大腦密切聯系,隸屬于督脈,處于人之頭頂,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之處,為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交會之處,是多種疾病治療的首選穴,具有較高的醫(yī)學研究價值。百會穴主治頭重腳輕、頭痛、目眩失眠、焦躁、痔瘡、脫肛、高血壓、低血壓等。
按摩時,以一手的食指或者中指附于百會穴,由輕漸重,按3 5次,后沿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旋轉揉動30次;或以空心掌輕叩數次。按摩時不宜用力過度。
健康生活 想要養(yǎng)生保???常按這4個穴位,好處不請自來" img_height="365" img_width="538" data-src="http://imgq5.q578.com/df/0208/4dfb71374ca5055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隸屬于足陽明胃經,為胃之下合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脛骨邊緣。常用于各類胃病的治療,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慢性胃腸炎等,還可治療失眠、便秘、泄瀉、嘔吐、噯氣、肝炎、腸炎等,在治療急性胃痛時效果尤為顯著。
按摩時,可每天以中指或拇指按壓足三里穴 510 min,1520 次/min;或用拇指指面垂直按揉足三里穴數次,其余四指張開或者握拳,協同用力;或以空拳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數次。按壓時要求力度適中,以產生酸麻脹痛之感為宜。
健康生活 想要養(yǎng)生保?。砍0催@4個穴位,好處不請自來" img_height="1026" img_width="1280" data-src="http://imgq5.q578.com/df/0208/347d545bb7aca27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4.涌泉穴:
涌泉穴隸屬于足少陰腎經,為腎經之井穴。位于足底,取穴時可取仰臥位或正坐,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即為涌泉穴。涌泉穴是人體長壽的大穴,主治頭暈、眼花、頭頂痛、咽喉痛、失音、舌干、癲疾、便秘、老年性哮喘、小兒驚風、老年性哮喘等。
按摩時,可推搓、拍打涌泉穴,取坐位或盤腿坐位,以雙拇指從足跟向涌泉穴處反復推搓,或以雙手掌輕緩、自然地拍打;或取俯臥位、仰臥位,雙腳交替對搓。推搓、拍打時不能過度用力,以局部產生麻脹或者溫熱感為宜。
健康生活 想要養(yǎng)生保???常按這4個穴位,好處不請自來" img_height="878" img_width="1280" data-src="http://imgq5.q578.com/df/0208/fce792f2f1ee12b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按摩穴位能夠起到調暢氣機、疏通氣血、調和陰陽的作用,相比針灸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方法,更為方便與安全。
有時胃不舒服、消化不良時,家里又沒有藥,怎么辦?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養(yǎng)生穴位,既綠色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那么,具體按摩哪些穴位呢?中醫(yī)認為,下脘、足三里、四縫等幾個穴位被稱為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使用方法很簡單,人人都能學會。
胃口不好的人分別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每天做一兩次,堅持下來,胃口就會慢慢變好。如果消化不良的問題特別嚴重,出現了胃部疼痛、嘔吐、腹瀉等問題,可以找針灸大夫幫你在這幾個穴位上扎針,效果立竿見影。下面我們分別看看這幾大穴位的養(yǎng)生功效。
足三里穴
按摩3大穴位治療消化不良on.jpg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體里的一株靈芝仙草,用好它,幾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對消化系統有雙向良性調節(jié)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們中醫(yī)里有句話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腸消化方面的問題,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養(yǎng)胃護胃,扎針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樣。
四縫穴
按摩3大穴位治療消化不良Tw.jpg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四縫原本被醫(y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后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就可以找四縫解決,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按摩3大穴位治療消化不良kd.jpg
下脘在腹部,離脾胃很近。我們中醫(yī)里有個選穴原則,叫“臨近選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圍和附近選穴,這有點兒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這種選穴方法,實踐證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內庭相配,可以清胃瀉火,消食化積。
用上面這幾個穴位再加上上巨虛、下巨虛和委中,治療泄瀉效果很好。上巨虛屬于大腸經,下巨虛屬于小腸經,兩個穴位合用,止瀉功能很好。委中是治療腹瀉的特效穴位。腹瀉的時候只按摩上巨虛、下巨虛和委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日常健胃消食,用上面幾個穴位就行??梢苑謩e對它們進行按摩,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有空的時候就可以做做,長期堅持,不知不覺中胃口就會好起來。
按摩穴位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了,這是現在大家都非常認同的了吧,而且大家知道嗎,我們身體的穴位和內臟是有一定聯系的了,那么我們應該按摩哪些穴位呢,有哪些按摩穴位的方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按迎香穴(鼻翼兩側,鼻溝中,左右各一)。中醫(y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掉。方法是:用兩手大拇指基部的背側,互相擦熱,輕輕地沿著鼻梁兩側各擦20次。而后用兩手食指尖端,點揉左右側迎香穴各10次(轉10圈)。此法可促進鼻黏膜血循環(huán),增強正常分泌,濕潤鼻腔,并預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2.搓腎俞穴(第二腰椎旁5厘米,左右各一)。傳統醫(yī)學稱“背為陽中之陽”。方法是:兩手對搓發(fā)熱后,緊按腎俞穴用力向下搓到尾骨,然后再退回到兩臂后屈盡處,此為一次,共用力搓50~100次。搓腎俞穴有培育元氣、調和氣血、疏通、強壯筋骨、止痛散風的作用。對防治功能性腰痛特別是慢性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效果較好,對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也有一定療效。
3.擦涌泉穴(足心凹陷處,左左各一)。擦涌泉穴俗稱搓腳心,能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患的目的。這是因為腳處在身體最下端,營養(yǎng)較其他部位差,而腳的負擔相當重,容易衰老。搓腳心能防止“腳老”。方法是:早晚兩次在床上進行,先用雙手搓擦發(fā)熱,然后把兩個腳心相向置于床上,用熱手掌摩擦腳心,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可搓至腳心發(fā)熱。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腳心向腳趾方向按摩。
4.捻委中穴(膝蓋骨正后方,窩正中,左右各一)。分別用右手拇指捻左腿委中穴、用左手拇指捻右腿委中穴,各20次。此法有防治腰背痛的作用。
這就是我們給大家推薦的幾個穴位了,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了哦,是我們不能錯過的按摩方法了哦。
現如今,中醫(yī)的治療以及養(yǎng)生方法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了,我們上面就給大家推薦了幾個穴位,是非常適合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進行按摩的了哦,是可以幫助我們養(yǎng)護身體的健康,希望我們的介紹可以幫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們。
秋季吃什么滋陰潤肺?秋季氣候干燥,大家應該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特別是女性需要注意飲食上的調理。關于秋季吃什么滋陰潤肺?秋季女人養(yǎng)生滋陰潤肺湯譜。我來為您一一解答。
秋季吃什么滋陰潤肺紅薯
中醫(yī)學認為,紅薯味甘性平,補脾益氣?!侗静菥V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當代《中華本草》說其“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腸燥便秘”。
銀耳
中醫(y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的功效,適用于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絲、口燥咽干、陰虛型神經衰弱和失眠多夢等。而且銀耳為藥食兩用之品,藥性平和,服用安全,能清肺之熱,養(yǎng)胃之陰,能補脾開胃,滋潤而不膩滯,有扶正固本和很好的滋補潤澤作用。
百合
從中醫(yī)理論的角度來說,秋季屬金,對應白色,多吃白色的食物能夠補肺金,達到養(yǎng)陰潤肺、潤燥去燥的效果,而百合正是秋季養(yǎng)陰的好食材之一。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對秋燥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蜂蜜
我國古代醫(yī)學家就替我們提供了一條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br>
《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五功: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爆F代醫(yī)學也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于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于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yǎng)肺的作用。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梨子
生吃梨有助于緩解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干、癢、痛、聲音嘶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梨可以榨成梨汁,或加入冰糖、川貝、陳皮、枸杞等煮熟飲用,對口鼻干燥、喉炎干澀、體質火旺者具有補充津液、潤肺滋陰潤燥的功效。
大棗
專家認為,鮮棗生吃最有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干棗則適合煮粥或煲湯,能使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很好地釋放出來。干棗具有補血、養(yǎng)顏的效果,一般認為比較適合女性食用;對于缺鐵性貧血患者,選擇干棗補血效果更佳。
秋季女人養(yǎng)生滋陰潤肺湯譜一、橄欖蘿卜豬肺湯
原料:橄欖150克、蘿卜500克、豬肺1個、食鹽適量、植物油適量
做法:蘿卜洗凈后去皮,切成塊;橄欖洗凈后用清水浸泡幾分鐘。豬肺切成厚塊,用清水浸泡之后沖洗干凈;將豬肺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過冷水,再瀝干水分。將橄欖、蘿卜、豬肺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大火煲開之后,改成小火繼續(xù)煲大約2個小時,最后加入適量鹽和油即可。
二、羅漢果雪梨湯
材料:雪梨、羅漢果、紅棗、枸杞、冰糖。
做法:雪梨洗凈,切成塊;羅漢果、紅棗、枸杞洗凈,在羅漢果上扎個小洞。把這些材料和冰糖都放入鍋中,加入水,熬煮半小時即可。
功效:羅漢果雪梨湯,可以潤肺止咳,美容養(yǎng)顏,多喝對身體是極有好處的,梨是“百果之宗”,因其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梨富含B族維生素,能保護心臟、減輕疲勞、祛痰止咳、養(yǎng)護咽喉。
三、菜干鴨腎蜜棗湯
材料:臘鴨腎4個,豬踭500克,白菜干250克,蜜棗4個。
做法:菜干切段;臘鴨腎用溫水浸軟,切件;豬踭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約2~3小時。
功效:菜干能通利腸胃、下氣消食;陳腎功效清熱下氣;合而煲豬踭,有清肺熱、祛痰火、通利腸胃的功效,適用于干咳無痰、咽干口燥、大便干結者服用。
秋季女生怎樣滋陰潤肺
四、西洋菜蜜棗生魚湯
材料:西洋菜750克、蜜棗5枚、生魚500~600克、豬爭肉120克、生姜3~4片。
做法:先把生魚去魚鱗、腸臟,洗凈,瀝干水,生油起鍋,稍煎鏟起。蜜棗洗凈、去核、稍浸泡;豬爭肉洗凈;西洋菜洗凈,摘短;然后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12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3個小時,調入適量鹽和生油便成。此湯可供3~4人量。
功效:西洋菜為入秋時節(jié)的蔬品,有清熱潤燥的作用;蜜棗性平味甘,具益氣生津、滋潤肺胃的功效;生魚性寒味甘,有健脾養(yǎng)陰的作用;豬爭肉同樣性平味甘,能健脾潤燥;生姜則辛溫,能健胃祛濕。
五、芡實淮山蠔豉老鴨湯
原料:芡實60克、淮山30克、蠔豉干100克、光老鴨1只、生姜3片。
做法:藥材洗凈;蠔豉清水浸軟,洗凈;光老鴨洗凈,去腸臟、尾部,切塊,并于沸水中滾片刻撈起(即“出水”)。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的鹽、油便可。
功效:氣味潤醇可口的芡實淮山蠔豉老鴨湯有補肺氣、益腎精的功效,合而為湯對體力、腦力、精力消耗過大及睡眠不佳有輔助治療作用。
六、沙參玉竹老鴨湯
做法:將北沙參和玉竹用清水清洗干凈。北沙參瀝干備用。玉竹放入用清水浸泡30分鐘。老姜去皮切成片。老鴨洗凈,剁成大塊,一只鴨子大約剁成8到10塊。用清水洗凈鴨塊,瀝干水分。把鴨塊放入湯鍋中,一次性倒足清水,不要蓋蓋子,大火加熱,水開后撇去浮沫。蓋上蓋子,改成小火煲30分鐘。30分鐘后,關火用勺子撇去湯面上的鴨油。然后放入北沙參,玉竹和姜片,再蓋上蓋子,繼續(xù)煲制1個半小時。食用前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北沙參性味甘寒,功能滋陰清肺、養(yǎng)胃生津、除虛熱;玉竹性味甘寒,質潤多液,有養(yǎng)陰潤燥的作用,兩味合用滋補養(yǎng)陰力大。老鴨有滋陰補血之功,俗語說“嫩鴨濕毒,老鴨滋陰”,生姜健胃又可除鴨腥。合而為湯,滋陰清潤、去疾補虛。
七、黨參淮山豬手湯
原料:黨參20g、淮山30g、黃芪10g、蓮子20g、豬手2只、水2000ml。
做法:黨參、淮山、黃芪、蓮子沖凈備用;豬手入滾水。汆燙后,沖洗干凈;所有材料入瓦煲,一次加足水,煮到滾,持續(xù)10分鐘后;轉文火繼續(xù)煲一個半小時。喝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加鹽調味。
功效:適合秋季風干物燥的時節(jié)用來調理溫補。豬手對皮膚具有特殊的營養(yǎng)作用,能夠促進皮膚細胞吸收和貯存水分,防止皮膚干癟起皺,使皮膚中潤飽滿、潔白細膩、光滑豐盈。
八、銀耳紅棗湯
材料:銀耳20克(大約半朵),紅棗20顆,冰糖60克(可根據各人的口味添減分量)。
做法:把銀耳放在清水中發(fā)開,摘去蒂頭,撕成小塊,與紅棗、冰糖一起放到鍋里。加水6碗,大火煮開后,改用文火再煮半個小時,即可熄火。
功效:用大紅棗熬湯,在現在特別盛行,紅棗熬的湯不僅補身體,還能潤肺止咳,對于患有感冒咳嗽的人,喝一些紅棗熬的湯是很有益處的,唐代盂詵所著《必效方》中記載了將紅棗、銀耳和冰糖一起煮湯,可止咳潤肺。
秋季女生的養(yǎng)生建議
1、多吃深綠色的葉菜:這些葉菜比夏季常吃的瓜果含有更多的胡蘿卜素(它在人體內能轉化為維生素A),可以補充夏季不足的維生素A。直接多吃點胡蘿卜也是可以的。
2、多吃養(yǎng)胃的食物:秋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fā)期,另外秋季有貼秋膘的習慣,更會加重腸胃負擔。多吃養(yǎng)胃的食物可有效緩解,如南瓜、小米等。
3、每天吃點堅果:秋天正是食用花生、核桃等堅果的好時節(jié)。堅果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E,多吃有利于身體健康。一般當做休閑零食每天一小把即可。
4、加強運動: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很多人會出現疲憊、乏力、精神不振等情況。進行適量的戶外鍛煉可以有效緩解,另外加強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冬季多發(fā)的呼吸系統疾病。
5、穴位按摩:熱敷腦后枕骨之下凹陷處的“風池穴”,能起到驅寒健腦的作用。多按位于虎口的“合谷穴”,幫助肺臟排毒,有利于緩解煩躁的情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19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