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定位:外陵穴在下腹部
,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另說外陵“在天樞下半寸”《備急千金要方》
;“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針灸資生經(jīng)》外陵穴的準確位置圖
仰臥位
外陵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布有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
外陵穴下為皮膚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
淺層有肋間神經(jīng)前皮支和腹壁淺動
布有第十肋間神經(jīng)分支,并有第十肋間動
外陵穴意義:胃風吹揚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天部之氣及地部脾土
運行規(guī)律:脾土微粒隨氣態(tài)物冷降并由天部沉降于穴外的地部。
外陵穴有和胃化濕
外陵穴治繞臍腹痛
,凡腹氣之繞臍者,多屬寒熱氣結(jié)。沉降胃經(jīng)經(jīng)氣中的脾土塵埃
。外陵穴主治腹痛
,疝氣,痛經(jīng),泄瀉外陵穴主治腹痛
外陵主治腹痛
外陵主治少腹
現(xiàn)多用外陵以治療闌尾炎、輸尿管結(jié)石等
外陵穴主治腹痛
消化系統(tǒng)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其它:痛經(jīng)
。外陵穴配子宮穴、三陰交穴治痛經(jīng)
。外陵穴配曲池穴
、上巨虛穴、闌尾穴,治急性闌尾炎。外陵穴配太沖穴、三陰交穴
,治疝氣。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直刺1~1.5寸
,局部有酸脹感,針感向下放散。艾炷灸3~7壯
;或艾條灸5~15分鐘。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
,艾條灸5~10分鐘。外,指本穴氣血作用的部位在經(jīng)脈之外
外陵為經(jīng)穴名(Wàilíng ST26)
。出《針灸甲乙經(jīng)》。屬足陽明胃經(jīng)。外與里相對,陵即山陵,穴位局部隆起,對腹內(nèi)說如同在外之山陵,故名外陵[1]。主治腹痛,疝氣,痛經(jīng),泄瀉,痢疾,腹脹,腸鳴,闌尾炎,輸尿管結(jié)石,胃炎,腸炎,腸痙攣等。《針灸甲乙經(jīng)》:外陵,在天樞下
、大巨上,足陽明脈氣所發(fā)。外與里相對
,陵即山陵,穴位局部隆起,對腹內(nèi)說如同在外之山陵,故名外陵。穴在臍下1寸,陰交穴外旁開2寸腹直肌處
《針灸甲乙經(jīng)》:腹中盡痛,外陵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腹中痛
,心如懸,引臍腹痛。《針灸大成》:主腹痛
,心下如懸,下引臍痛。道醫(yī)培訓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26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上一篇:
?骨質(zhì)疏松癥就在我們身邊!有這些癥狀就要小心了
下一篇:
?告訴你最真實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