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腸炎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病因素很多,可能是遺傳,也可能是由于自己身體免疫性疾病,還可能是精神方面引起的,得了結(jié)腸炎可能會導致拉肚子、甚至大便秘結(jié),好幾天不會上廁所,因此得了結(jié)腸炎不管病情是否嚴重,都要盡早到醫(yī)院進行檢查治療。那么結(jié)腸炎的治療有哪些方法呢?
得了結(jié)腸炎危害是很大的,一般患上結(jié)腸炎會食欲不振、拉肚子、肚子疼、渾身無力等等,發(fā)病雖然比較緩慢,但是治療起來比較棘手,一般會反復發(fā)作。結(jié)腸炎如何治療好呢?
(1)飲食:充分休息,避免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給刺激性少的容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飲食,盡量避免含粗糙纖維食物,暫時不吃牛奶和乳制品。適當補充液體和電解質(zhì),補充維生素乙和鈣。服鐵制劑和葉酸治療貧血。病情嚴重,腹瀉頻繁,營養(yǎng)嚴重不良的病人,可給一時期胃腸要素飲食或胃腸外營養(yǎng)。
(2)抗感染藥:水楊酰偶氮磺胺吡啶對治療各部結(jié)腸炎,防止并發(fā)癥有較好療效。有的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皮疹、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肝功能不良。如不見效和有不良反應(yīng),可改用甲硝噠唑。新霉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3)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氫可的松和強的松可改進全身狀況,使病程緩解,排糞次數(shù)減少,復發(fā)癥狀減輕和食欲增加。但也有的病人效果不好,并可使?jié)兇┛?,出血和愈合緩慢?,F(xiàn)在認為應(yīng)用范圍較小,對于急性暴發(fā)性或早期發(fā)作嚴重的病人可使癥狀明顯減輕,病情好轉(zhuǎn);對于長期反復發(fā)作的效果并不滿意;促皮質(zhì)激素單位溶于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癥狀改進后改用肌肉注射。氫可的松靜脈注射,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可給藥。皮質(zhì)激素對緩解癥狀比可的松效用較好,但維持緩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這種治療如癥狀無改進,不應(yīng)繼續(xù)超過2周。
(4)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變病的進程,抑制臨床表現(xiàn),但不能改變基礎(chǔ)病,常用于靜止期減少復發(fā),也可能中毒,應(yīng)加注意。6硫基嘌呤(6-MP)與激素合用可減輕癥狀。
(5)止瀉藥:可減少排糞次數(shù),減輕腹痛,常用復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復方樟腦酊。止瀉藥物對急性發(fā)作的潰瘍性結(jié)腸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結(jié)腸,應(yīng)慎重使用。也可給鎮(zhèn)靜藥物和解痙藥物。
(6) 保留灌腸:常用于直腸和乙狀結(jié)腸炎,可減輕癥狀,促使?jié)冇稀?/p>
(7)中藥治療:應(yīng)以健脾補腎、益氣除濕為治本之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治標之用,辨證施治,最忌長期應(yīng)用大苦大寒之劑,亦可配合中藥注射液等靜滴以扶正。肉豆蔻、砂仁、山楂、黃精、沙棘、龍眼肉、山藥、人參、黃蓮、補骨脂等制成的長安百草(t.寶有)。具有消除下腹疼痛、便血腹瀉等癥狀,使排便恢復正常,增強機體免疫力,強身健體,防止反復,用法用量:一次3克,一日3次,飯前溫開水沖服。
結(jié)腸炎的發(fā)病原因有很多,需要我們找出原因?qū)ΠY治療,結(jié)腸炎的治療方法也有很多,但是權(quán)威醫(yī)生建議使用中藥治療,中藥無副作用,而且能夠治標治本。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嗜吃辛辣食物,預(yù)防結(jié)腸炎的發(fā)生。
針灸培訓慢性結(jié)腸炎患者主要是選擇應(yīng)用一些保護腸粘膜的藥物和補脾益腸的藥物進行調(diào)理治療。同時做好飲食方面的調(diào)理,不要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盡量不要吃太涼的食物,也不要吃一些油炸的食品。結(jié)腸炎屬于一種免疫性疾病和疲弱疲弱也有一個的關(guān)系,可以口服一些消炎藥,健脾胃,助消化的藥物進行治療,避免飲酒,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積極的去醫(yī)院進行檢查,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或者采取藥物灌腸的方法進行治療,多吃一些有營養(yǎng)的食物,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如您還有問題的話,可以點擊電話咨詢,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概述】慢性結(jié)腸炎是一種慢性、反復性、多發(fā)性以結(jié)腸、乙狀結(jié)腸和直腸為發(fā)病部位。癥狀為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后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fā)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復發(fā)作。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慢性結(jié)腸炎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遺傳,神經(jīng)精神等因素造成的結(jié)腸炎性改變。
本病多屬中醫(yī)的“泄瀉”、“久痢”范疇。臨床表現(xiàn)一般有大便溏薄,夾有粘液,甚則腹痛,便下膿血等癥。其主要病變在脾胃和大腸,亦有肝腎所引起,而脾虛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本病屬本虛標實,虛者以脾腎兩虛為多,實者有氣滯、寒濕、水飲、濕熱等,虛實夾雜亦不少見,其治療選方應(yīng)隨證選用。脾虛者宜健脾益氣,腎虛者宜溫腎固澀,肝旺乘脾者抑肝扶脾。攻邪不可過用伐品,補虛不可純用甘溫;有邪慎澀,虛重慎利。此外,在治療的同時,適當注意飲食調(diào)護,避免生冷油膩等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療效。
【治療】1.寒濕泄瀉證【主癥】泄瀉清稀,甚至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惡寒,發(fā)熱,頭痛,肢體酸痛,苔白膩,脈濡緩?!痉揭弧哭较阏龤馍ⅰ緛碓础俊短交菝窈蛣┚址健贰窘M成】藿香10克,紫蘇10克,白芷6克,厚樸10克,大腹皮10克,半夏12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白術(shù)12克。
【功效】散寒化濕。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克,),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于七分,熱服。
【方解】方中藿香用量偏重,既取其辛溫而解在表之風寒,又以其芳香而化在里之濕濁,且可辟穢和中,升清降濁,故本方以其為君藥。配以紫蘇、白芷辛香發(fā)散,助藿香外散風寒,兼可芳化濕濁;半夏曲、陳皮燥濕和胃,降逆止嘔;白術(shù)、茯苓健脾運濕,和中止瀉;厚樸、腹皮行氣化濕,暢中除滿;桔梗宣肺利膈,既益于解表,又助其化濕;生姜、大棗、甘草諧營衛(wèi)而調(diào)藥和中。綜合全方,具有表里雙解,化濕辟穢,升清降濁,理氣和中之功,能使風寒外散,濕濁內(nèi)化,氣機通暢,脾胃調(diào)和,則寒熱吐瀉自愈。若感觸山嵐瘴氣,以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此化濁辟穢,快氣和中而一并治之。
【按語】本證治療要點重在芳香化濕,濕邪得除,泄瀉自止。且勿妄投收澀、補益之品;除服藥外,尚宜服熱米粥以助藥力,并注意腹部保暖;如病情較重,泄瀉次數(shù)較頻,可每隔4~6小時服藥1次。若外感風寒,內(nèi)有濕濁者,可選用荊防敗毒散;若濕困于脾,脘悶納呆,加砂仁、神曲;寒濕內(nèi)阻加干姜、蒼術(shù)。
2.濕熱傷中證【主癥】泄瀉腹痛,瀉下急迫如水,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身熱煩渴,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痉揭弧扛鸶诉B湯【來源】《傷寒論》【組成】葛根15克,黃芩12克,黃連8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熱,又能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為君藥。臣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使以甘草甘緩和中,協(xié)調(diào)諸藥。四藥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劑。原方先煮葛根,后納諸藥,則解肌之力優(yōu)而清里之力銳,使表解里和,身熱下利自愈。
【按語】葛根芩連湯意在清熱、利濕、解毒,有具有堅陰厚腸胃的作用。故苦寒燥濕而無傷脾之慮。但苦寒之品用量不宜過大或過久。葛根升清止瀉、清熱解肌、透邪外出,可重用至20~30克,黃芩、黃連常用5~10克,苦參6~9克,為宜。【方二】香連丸【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黃連10克,木香10克。
【功效】清熱利濕。
【用法】黃連、吳茱萸二味同炒,去吳茱萸,加木香,為丸。亦可作湯劑。
【方解】黃連清熱燥濕,木香理氣止痛。
【按語】有風熱表證者,加金銀花、連翹、薄荷;濕邪偏盛者,加藿香、厚樸、茯苓、豬苓、澤瀉、燈心草、六一散;盛夏之季腹瀉較重者,加香薷、佩蘭、荷葉、扁豆,或新加香薷飲合六一散。后方最好溫湯調(diào)服,每次10克,每日3次。夾食滯者,加神曲、麥芽、山楂。
3.食滯腸胃證【主癥】腹痛腸鳴,脘腹脹滿,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噯腐吞酸,瀉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痉揭弧勘:屯琛緛碓础俊兜は姆ā贰窘M成】神曲15克,山楂15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陳皮10克,萊菔子10克,連翹12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山楂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消谷面痰氣之積;法夏、陳皮行氣化滯止嘔;云苓健脾滲濕止瀉;連翹清熱散結(jié)。
【按語】食積較重,脘腹脹滿用枳實導滯丸;食積化熱加黃連;兼脾虛加白術(shù)、扁豆?!痉蕉胯讓崒琛緛碓础俊镀⑽刚摗贰窘M成】大黃9克,枳實9克,神曲10克,云苓8克,黃芩6克,川連6克,白術(shù)8克,澤瀉6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病人濕熱食滯,內(nèi)阻腸胃,引致積滯內(nèi)停、氣機壅塞,故脘腹脹滿疼痛;食積不消,濕熱下注,故有泄瀉或下??;另外,熱壅氣阻,故出現(xiàn)大便秘結(jié)。方中大黃攻積瀉熱;枳實行氣消積除脹;神曲消食化濕;黃芩、川連清熱燥濕止??;云苓、澤瀉利水滲濕止?。话仔g(shù)健脾止瀉。
【按語】食積較重,脘腹脹滿,可用枳實導滯丸以蕩滌積滯;食積化熱,加黃連;兼脾虛,加白術(shù)、扁豆。
4.脾胃虛弱證【主癥】便時溏時瀉,完谷不化,遷延反復,食少,食后脘悶不適,稍進油物,則便次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痉揭弧繀④甙仔g(shù)散【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黨參15克,白術(shù)15克,山藥15克,扁豆15克,蓮子肉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砂仁3克,桔梗3克。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大棗湯調(diào)下。
【方解】本方中人參、淮山、蓮子益氣健脾,和胃止瀉;白術(shù)、云苓、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滲濕,止瀉;砂仁、陳皮理氣寬胸;桔梗為藥引,引藥上行;炙甘草益氣和中。
【按語】腹脹便溏者,加厚樸,陳皮,廣木香以理氣消脹;腹中畏寒者,加肉桂、干姜等以溫中散寒?!痉蕉肯闵傲訙緛碓础俊豆沤衩t(yī)方論》【組成】人參3克,白術(shù)10克,甘草6克,陳皮15克,半夏6克,砂仁6克,木香6克。
【功效】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六君子湯健脾化痰止嘔;加木香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調(diào)中理氣,開胃消食,健胃止吐。
【按語】若脾陽虛衰,陰寒內(nèi)盛者,宜用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附子、肉桂,以溫中散寒;若久瀉不止,中氣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
5.腎陽虛衰證【主癥】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完谷不化,瀉后則安,腹部喜溫,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痉揭弧克纳裢琛緛碓础俊蹲C治準繩》【組成】補骨脂15克,肉豆蔻15克,吳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
【功效】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用法】上為末,生姜12克,紅棗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棗,水干,取棗肉,丸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食前服。
【方解】本方證為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能溫暖脾土,以至脾腎虛寒,運化無力,固攝無權(quán)所致。方中補骨脂辛苦性熱而補命門,為壯火益土之要藥,故為君藥;肉豆蔻溫脾腎而澀腸止瀉;吳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濕,二藥合用,既助主藥溫暖脾腎治本,又可治標,并為臣藥;五味子收澀固腸,助肉豆蔻澀腸止瀉,生姜溫中散寒,助吳茱萸溫暖脾胃;大棗滋養(yǎng)脾胃,并為佐使藥。如此配合,則腎溫脾暖,大腸固而運化復,自然泄瀉止,諸癥皆愈。
【按語】可選用附子理中湯:用于臍腹冷痛,真人養(yǎng)臟湯:用于瀉下滑脫不禁,或虛坐努責?!痉蕉坑覛w丸【來源】《景岳全書》【組成】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當歸10克,肉桂10克,枸杞10克,鹿角膠10克,菟絲子10克,附子3克,杜仲12克。
【功效】溫補腎陽,固澀止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菟絲子、山茱萸、熟地等溫補腎陽,鹿角膠、枸杞、當歸益精養(yǎng)血??杉哟ㄜ?、牛膝以助當歸、肉桂溫陽活血通絡(luò)。
【按語】若臍腹冷痛,可選用附子理中湯;若年老體衰,久瀉不止,脫肛,加黃芪、黨參、升麻、白術(shù);若瀉下滑脫不禁,或虛坐努責,可選用真人養(yǎng)臟湯脾虛腎寒不著,反見心煩嘈雜,大便夾有粘凍,可用烏梅丸。
6.肝氣郁滯證【主癥】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fā)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作,舌淡紅,脈弦。
【方一】痛瀉要方【來源】《景岳全書》【組成】白術(shù)10克,防風10克,白芍10克,陳皮12克。
【功效】抑肝扶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痛瀉之證由土虛木乘,肝脾不和,脾運失常所致。方中白術(shù)苦甘而溫,補脾燥濕以治土虛,為君藥。白芍酸寒,柔肝緩急止痛,與白術(shù)相配,于土中瀉木,為臣藥。陳皮辛苦而溫,理氣燥濕,醒脾和胃,為佐藥。配伍少量防風,具升散之性,與術(shù)、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氣,且有燥濕以助止瀉之功,又為脾經(jīng)引經(jīng)之藥,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藥相合,可以補脾勝濕而止瀉,柔肝理氣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瀉自止。
【按語】烏梅敗醬方治療潰瘍性結(jié)腸炎(路志正):烏梅12~15克,敗醬草12克,黃連4.5~6克,木香(后下)9克,當歸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實10克,太子參12克,炒白術(shù)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功用:清熱化濕,調(diào)氣行血,健脾抑肝。適用于慢性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痉蕉磕鞠沩槡馍ⅰ緛碓础俊度f病回春》卷二。
【組成】木香10克,青皮10克,桔皮10克,甘草6克,枳殼10克,川樸10克,烏藥10克,香附10克,砂仁6克,柴胡10克。
【功效】疏肝理氣、開胸解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木香、青皮、桔皮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烏藥、香附理氣解郁,止痛;枳殼破氣,行痰,消積;砂仁調(diào)中理氣,開胃消食,健胃止吐;柴胡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按語】久瀉不止,加烏梅、石榴、訶子肉、山楂、甘草;胸脅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加柴胡、木香、郁金、香附;神疲乏力,納呆,黨參、茯苓、扁豆、雞內(nèi)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zonghe/478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過敏性咳嗽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