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遂,行善走泄下行,善逐水濕,作用猛烈,堪稱泄水圣藥。生甘遂作用較強,毒性也較大,煨甘遂瀉下作用較弱,毒性也較小,用醋炙后,可減緩其瀉下作用和降低其毒性。
它在我的家鄉(xiāng)常有,老葉鮮綠色,新野嫩綠色,層次交替、變化明顯,儼然一件藝術(shù)品,亦或一副水彩畫,它是甘遂,是我國的特有,雖說它的莖葉美麗,可入藥的呢,卻是其根部,常生于矮坡、沙地或田邊路旁,因為可以入藥,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人工種植,味苦、性寒,有毒,瀉水逐飲,破積通便,可以用來治療水腫、腹水、留飲結(jié)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下面,詳細來看甘遂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甘遂根橢圓形、長圓柱形或連珠形,長1-5cm,直徑0.5-2.5cm。除去栓皮者表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凹陷處有棕色栓皮殘留;未去棕紅色栓皮者,有明顯縱槽紋和少數(shù)橫長皮孔。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粉性,皮部類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長圓柱狀者纖維性較強。氣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以肥大。類白色、粉性足者為佳。
《本草新編》記載:甘遂,破癥堅積聚如神,退面目浮腫,祛胃中水結(jié),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濕而功緩,牽牛逐水濕而功速,二味相配,則緩者不緩,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輕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濕之病,不能利假濕之癥。水自下而侵上者,濕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濕之假者也。真濕可用甘遂以開其水道,假濕不可用甘遂以決其上游。真濕為水邪之實,假濕乃元氣之虛,虛癥而用實治之法,不犯虛虛之戒乎,故一決而旋亡也。
甘遂,行善走泄下行,善逐水濕,作用猛烈,堪稱泄水圣藥。生甘遂作用較強,毒性也較大,煨甘遂瀉下作用較弱,毒性也較小,用醋炙后,可減緩其瀉下作用和降低其毒性。本品反甘草,與甘草同用則毒性增強。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甘草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陰暗潮濕,日照長氣溫低的.干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根和根狀莖供藥用。下面是我為大家?guī)淼母什莸墓πc作用及禁忌的知識,歡迎閱讀。
功效與作用
1、甘草治嬰兒目澀,月內(nèi)目閉不開,或腫,羞明,甚至出血者,名慢肝風(fēng):甘草一截,以豬膽汁炙,為末,每用米泔調(diào)和少許灌之。
2、甘草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與甘草湯不差者: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溫分再服。
3、甘草治熱嗽:甘草二兩,豬膽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食后薄荷湯下十五丸。
4、甘草治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5、甘草治陰下濕癢: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漬洗之,日三、五度。
6、甘草治肺痿久嗽(惡寒發(fā)燒,骨節(jié)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diào)下。
7、甘草治痘瘡煩渴:粉甘草(炙)、栝樓根等分。水煎服之。
8、甘草治小兒撮口風(fēng):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 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9、《本草通玄》記載:甘草甘平之品,獨入脾胃,李時珍曰能通入十二經(jīng)者,非也。稼穡作甘,土之正味,故甘草為中宮補劑。
10、甘草治嬰兒慢肝風(fēng)(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diào)少許灌下。
11、甘草治凍瘡發(fā)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后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粉、麻油調(diào)敷。
12、甘草治榮衛(wèi)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人參(去蘆)、茯苓(去皮)、甘草(炙)、白術(shù)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
13、甘草治傷寒脈結(jié)代,心動悸:甘草(炙)四兩,生姜(切)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去皮)三兩,阿膠二兩,麥門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棗(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nèi)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14、《本草衍義補遺》記載:甘草味甘,大緩諸火。下焦藥少用,恐大緩不能直達。
15、甘草治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后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16、《本草匯言》記載:甘草,和中益氣,補虛解毒之藥也。健脾胃,固中氣之虛羸,協(xié)陰陽,和不調(diào)之營衛(wèi)。故治勞損內(nèi)傷,脾氣虛弱,元陽不足,肺氣衰虛,其甘溫平補,效與參、芪并也。又如咽喉腫痛,佐枳實、鼠粘,可以清肺開咽;痰涎咳嗽,共蘇子、二陳,可以消痰順氣。佐黃芪、防風(fēng),能運毒走表,為痘疹氣血兩虛者,首尾必資之劑。得黃芩、白芍藥,止下痢腹痛;得金銀花、紫花地丁,消一切疔毒;得川黃連,解胎毒于有生之初;得連翹,散懸癰于垂成之際。凡用純熱純寒之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勢,寒熱相雜之藥,必用甘草以和其性。高元鼎云,實滿忌甘草固矣,若中虛五陽不布,以致氣逆不下,滯而為滿,服甘草七劑即通。
17、甘草治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汁。
18、甘草治赤白?。焊什菀怀唛L,灸后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9、甘草治陰部垂癰(生于肛門前后,初發(fā)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漸紅腫如桃子。成膿破口,便難治好):用甘草一兩、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盡為度。劈開檢視,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取出細銼,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溫服。兩劑之后,病熱好轉(zhuǎn),但須經(jīng)二十天,腫痛才會消盡。
20、甘草治湯火灼瘡:甘草煎蜜涂。
21、甘草治飲饌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飲無虞。(《本草蒙筌》) ⒃治鉛中毒:生甘草三錢,杏仁(去皮、尖)四錢。二味煎服,一日兩次,可連服三至五天。
22、甘草治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23、甘草治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24、甘草治小兒干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25、《藥品化義》記載:甘草生用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癰腫,利咽痛,解百藥毒,除胃積熱,去尿管痛,此甘涼除熱之力也。炙用溫而補中,主脾虛滑瀉,胃虛口渴,寒熱咳嗽,氣短困倦,勞役虛損,此甘溫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補藥中不宜多用,恐戀膈不思食也。
26、《日華子本草》記載:甘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yǎng)氣,壯筋骨,解冷熱。
27、甘草治失眠、煩熱、心悸:甘草一錢,石菖蒲五分至一錢。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內(nèi)服。
28、甘草治瘧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細末,于發(fā)作前二小時取用一分放肚臍上,以膠布或小膏藥貼之。
29、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一瓦楞子五兩(煅研細末),甘草一兩(研細末)?;靹颍糠?錢,每日3次。二甘草粉1.0克,雞蛋殼粉1.5克,曼陀羅葉粉0.05克?;靹颍埱盎蛲磿r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30、甘草治初起乳癰:用灸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致阻塞。
31、甘草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兩(炙),干姜二兩(炮)。 上藥細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32、甘草治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33、甘草治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shù),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干姜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湯。
34、《藥性論》記載:甘草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制諸藥毒;養(yǎng)腎氣內(nèi)傷,令人陰(不)痿;主婦人血瀝腰痛;虛而多熱;加而用之。
35、甘草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數(shù)欠伸: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
36、甘草治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 此方名甘草湯。
37、甘草治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38、甘草治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 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nèi)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
39、甘草治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40、甘草治各種癰疽:用甘草三兩,微灸,切細,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鉛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復(fù)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煎服,3~10 g。清熱解毒宜生用;補中緩急宜炙用。
甘草三豆飲
材料:綠豆10克 赤小豆10克 黑豆10克 生甘草3克
制作:先把三豆洗凈,浸泡1小時后,同甘草一并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燉,煮至熟透當(dāng)作飲料。
用法:以上為1次量,每日2~3次,連用5~7天。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適用于小兒水痘。
禁忌:在治療期間忌食魚腥及辛辣食物。
解憂甘草茶
材料:甘草3錢,小麥1兩,紅棗3錢,開水1000ml。
做法:將所有藥材加入1000ml的水煮沸,小火續(xù)煮15分鐘,去藥渣即可當(dāng)成平時茶飲。
功效:適用于焦慮不安、不易入睡或淺眠易醒的人、可宣郁解憂、益氣健脾。
甘草麻黃湯
處方:用藥 甘草二兩(6g) 麻黃四兩(12g)
隨證加減:若腹?jié)M者,加厚樸、生姜,以行氣消脹;若食少者,加扁豆、薏苡仁,以健脾化濕和胃等。
煎服方法: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甘草,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風(fēng)寒。
方證研究:寒濕侵襲,脾胃陽郁,濁氣不降,則飲食不佳;寒濕困阻脾胃,氣機壅滯,則脘腹脹滿;寒濕肆虐,陽不化氣,水氣內(nèi)盛而外溢,則四肢困重,或全身水腫,或腰以上腫明顯,按之沒指;水氣內(nèi)結(jié)而不得下行,則小便不利或少;舌淡,苔薄白,脈緩或遲均為脾寒陽郁水氣之征。其治當(dāng)理脾散寒,發(fā)越郁陽。
方中甘草補中益氣,調(diào)和脾胃之氣。麻黃發(fā)越脾胃郁陽,宣暢脾胃氣機。
使用禁忌:脾胃陰虛證,濕熱蘊結(jié)證,慎用本方。
川貝甘草茶
材料:川貝母、款冬花、甘草各3克,杏仁2克,麻黃1克,茶葉5克。
制法:將川貝母、款冬花、麻黃、杏仁放入清水鍋中煮沸,再加入茶葉、甘草略煮,即可倒入杯中。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用藥禁忌
1、濕盛脹滿,浮腫者不宜用甘草。
2、久服較大劑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腫等。
3、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4、不可與鯉魚同食,同食會中毒。
;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禁忌,我們之所以非常了解它的功效與作用,長期食用能抗疲勞,提高抵抗力,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能夠調(diào)理人的'身體,增強體質(zhì),下面跟大家分享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禁忌1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1、甘草治失眠、煩熱、心悸。
甘草有治煩熱失眠心悸的作用,可以用一錢甘草與一錢石菖蒲一起加水煎藥服用,每日一劑,分二次內(nèi)服。
2、甘草治四季傷寒。
甘草有治四季傷寒的作用,可以用20克甘草、10克去節(jié)麻黃、20克蒼術(shù)這三味中藥混合后研磨成粗粉末,使用時每次服用15克,加水至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除藥渣后趁溫服用,不拘時氣。
3、甘草治痰多咳嗽。
甘草有治痰多咳嗽的作用,可以用30克炙甘草、120克去白橘皮這兩味中藥混合后共研為細粉末,每次用白湯調(diào)勻后服下6克,一日服飲3次。
4、甘草治五臟氣血虧損。
甘草有治五臟氣血虧損的作用,可以用3克炙甘草、6克熟地、3克炒白術(shù)、6克人參、9克當(dāng)歸這五味中藥混合后加水煎藥趁溫服用。
甘草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項
在使用甘草時,可以單獨使用甘草,也可以搭配石菖蒲、麻黃、蒼術(shù)、熟地、人參、當(dāng)歸等中藥來使用,實證中滿腹脹人群忌服甘草;痢疾初作人群不可用甘草;甘草不宜與海藻、紅大戟、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禁忌2 甘草茶的作用
甘草素在體內(nèi)可分解為甘草次酸及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具有類似于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作用,能增強肝臟的解毒作用,并增強免疫力、抑制炎癥。
甘草素是一有機酸,甜度雖然是砂糖的50倍,熱量卻相當(dāng)?shù)停杂米魇萆盹嬍车母饰读鲜掷硐搿?/p>
在感冒咳嗽時食用以甘草加工過的零食很有好處,因為甘草有化談止咳的作用。
甘草茶的喝法
甘草+蒲公英+金盞花
在初秋,這種茶可以預(yù)防喉嚨痛。
甘草茶泡法喝法
方法一:甘草的泡法及喝法:適合單泡,一茶匙(約10克)干燥的葉片,用一杯滾燙開水沖泡,燜約十分鐘后即可;可酌加紅糖或蜂蜜飲用。
方法二:將甘草20克,泡上半小時,再小火煮上10分鐘,分兩次喝完。
超級啰嗦:喝半個個月,一次購入300克即可。甘草先泡上半小時再煮,藥效才能充分發(fā)揮,這是中藥的煎煮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55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芫花根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 生松子仁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