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兩膝關節(jié)疼痛
道醫(yī)
2023-06-24 23:35:46
朱×× 男 20歲
[主證]兩膝關節(jié)疼痛
,畏寒喜暖已有數月
,時有心悸
,胸悶嘔吐
,口干欲飲
,舌白微黃滑膩,脈沉細稍弦數
。(抗“0”為1:600
,血沉72毫米/小時)
疼痛.png)
[辨證]寒痹關節(jié),郁而化熱
。
[治則]通陽行痹
,清熱和中。
[方藥]川桂枝9克 生白芍12克 黑附子(先下)30克 生白術18克 肥知母9克 凈麻黃9克 軟防風6克 生姜片6克 生甘草6克
按:本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方原藥
,藥服10天
,查舌尖較紅,加赤芍9克
,知母加至12克
,麻黃減為6克。15天后抗“0”降至1:400
,血沉23毫米/小時
。20天后關節(jié)痛減不顯,仍以原方繼服
,至服1月仍覺下肢疼痛
,遂加懷牛膝9克。再服5劑去白術
,加淡竹茹12克
、烏梢蛇12克。治療一個半月后查血沉已降至4毫米/小時
,兩膝關節(jié)疼痛明顯減輕
。以后仍按上方服用,又進1月
,關節(jié)疼痛均退
,諸證悉解,查血正常
。
牛膝為莧科
,牛膝屬,多年生草本
,原野自生
,根供藥用。各省皆產
,而以河南
、四川產者為佳。河南懷慶產者
,稱懷牛膝
,四川產者
,稱川牛膝。性味苦酸平
,入肝腎二經
,生則破血行瘀,熟則補肝腎
、強筋骨
。《
神農本草經》有主寒濕痿痹
、四肢拘攣
、膝痛不可屈伸的記載,《本草備要》:能引諸藥下行
,治腰膝骨痛
。臨床證明,牛膝有引藥(血)下行的功能
,但由于產地不同
,生熟有別,故在使用時亦當分清
。川牛膝去風濕、利關節(jié)的作用較好
,懷牛膝補肝腎
、壯筋骨的功能顯佳,二藥生用都有破血行瘀的效能
,由于性善下行而滑竅
,故夢遺滑精、脾虛泄瀉及妊娠者均為忌用
。
烏梢蛇異名黑花蛇
、黑脊蛇,為爬行綱
,游蛇科
,體長約1~1.3米,頭狹
,與頸部分界不明顯
,背面黑褐色,中央有一條黑線紋
,脊骨高聳
,腹面淡黃色,肛門至尾端中央亦有黑條線紋
,背部肌肉甚厚
、質堅韌
,微有特殊腥臭氣,酒浸煮干供藥用
。性味甘平無毒
,入肝經,功用同白花蛇(蘄蛇)
,但白花蛇為五步蛇或稱百步蛇
,屬于響尾蛇科,蝮蛇屬
,雖亦入肝經
,然其毒性甚大,不如烏梢蛇性善無毒
,汪昂云:不噬物
,眼光至死不枯,以尾細能穿百錢者佳
。有祛風濕頑痹的功能
,然不宜多用,血虛生風者忌服
。
桂枝芍藥知母湯出自《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篇
,治由風寒濕痹引起諸肢節(jié)疼痛為主證的方劑。上例寒痹關節(jié)
,兩膝疼痛突出
,服藥“二十天后關節(jié)痛減不顯”仍以原方變化加入懷牛膝、烏梢蛇
,關節(jié)疼痛明顯減輕
,此取引藥下行更使麻、桂
、防
、附發(fā)揮其作用,故關節(jié)痛退
,血沉正常
。去白術者,是減其燥性之勢
,更加淡竹茹輔助知母以防進一步化熱
。
知母為百合科,知母屬
,多年生草本
,根莖供藥用,性味苦寒
,入肺
、腎
、胃三經,能滋陰降火
,除煩止渴
,潤燥滑腸。上清肺金而瀉火
,下潤腎燥而滋陰
,這是知母的性能。桂枝芍藥知母湯用知母是反佐之品
,正如真武湯用芍藥一樣
,此仲景立方用藥之妙,在陽藥中輔以陰藥
,有時在陰藥中又常輔以陽藥
,此正陰陽調協(xié)用藥之理,臨證者不可不知
。
又竹茹一藥平淡無奇
,用之得當平妥有效,竹茹在《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
,《金匱要略》之橘皮竹茹湯
,竹皮大丸早已使用。竹茹為禾本科
,多年生常綠苞木
,新鮮之竹砍下后,用刀刮去表層去綠色外皮不要
,再刮取第二層皮,即是成品
,也就是竹皮內層供藥用
,鮮用、曬干生用
,或姜汁炒用
。性味甘微寒,入肺胃肝三經
,有清熱涼血
,除煩止嘔,安胎之功用
。竹茹能清肺涼胃
,散肝火,涼胎氣
,故凡痹證有化熱之勢者
,余多加入此品甚有效果
。溫膽湯中有竹茹即有清胃涼肝之義。如苔黃火化則又當加入黃連
,此用藥之妙如此
。
——本段摘自《臨證治驗錄》
瘋路跑,膝蓋內側隱隱疼痛?中醫(yī)解救鵝足肌腱炎靠這幾招!
路跑
,幾乎已經成為全民運動
,但是,在突破個人紀錄
、沖破半馬終點線的背后
,除了「鐵腿」難以緩解,甚至可能隱藏許多棘手的膝蓋傷害
,包括退化性膝關節(jié)炎
、鵝足肌腱炎、韌帶拉傷
、髂脛束癥候群等
,這些問題都需要仔細診斷判別,才能對癥治療
。而中醫(yī)對于有明顯內側膝蓋疼痛的鵝足肌腱炎
,有許多破解的方法,除了針灸穴位
,還可以透過微針刀療法
、強膝壯筋骨的藥方共同調理,解除患者的困擾
。
愛路跑竟罹患「鵝足肌腱炎」 中醫(yī)治療調理重新穿上跑鞋
Jack是1名31歲的上班族
,每天長時間都坐在辦公桌前,也因此有了「啤酒肚」
。為了身材
,Jack開始了他的慢跑計畫。第一次跑完4公里的隔天
,兩個膝蓋酸痛到走路用拖的
,不僅上下樓梯有困難,連坐下和起立都成問題
,所以只好休息不敢再跑
。
休息了1周后,雙膝酸痛終于好轉,但是左膝內側的疼痛卻浮現出來
,特別是坐久
,或是蹲久了要站起來的時候,疼痛最明顯
,有時會痛的無法行走
。經同事介紹,到中醫(yī)診所求治
,中醫(yī)師林川祥檢查后診斷為左膝「鵝足肌腱發(fā)炎」(Pes Anserinus Tendonitis & Bursitis)
,并告訴Jack,運動前后如何伸展與收操
,以及平時膝蓋周圍的穴道 ***
,在服藥搭配針灸治療,2周后
,Jack恢復了他的慢跑計畫
。
什么是鵝足肌腱炎?
鵝足是個解剖的名詞
,指的是在膝部的內側
,由半腱肌、股薄肌和縫匠肌所組成的聯合肌腱構造
,因為外型像鵝掌
,因此稱為鵝足。鵝足肌鍵炎或滑囊炎
,指的就是此處的發(fā)炎疼痛狀態(tài)
。
鵝足肌腱炎典型癥狀:鵝足局部腫痛發(fā)熱、內側膝痛
中醫(yī)師林川祥表示
,內側膝痛是鵝足肌腱炎最主要的臨床癥狀
,特別是當久坐或久蹲后,要站起來瞬間會發(fā)生疼痛
,站起來走一段時間疼痛會減緩或消失
;有些人上下樓梯也會痛,通常上樓梯比下樓梯痛
。嚴重一點時
,鵝足局部會腫痛發(fā)熱
,走路的時候也會痛
;有些人在晚上睡覺平躺,膝蓋伸直的時候也會痛
,因此造成失眠
。
【鵝足肌腱炎7大好發(fā)族群】:
●膝部退化性關節(jié)炎的患者,有超過70%的人合并有鵝足肌腱炎
。原因可能和內側關節(jié)軟骨退化性損傷
,局部發(fā)炎 *** 造成半腱肌攣縮有關
。
●體重過重者,特別是中年以上的「肥胖」婦女
。
●局部肌腱過緊
,需久坐、盤坐
、久蹲的工作族群
;及坐姿習慣不佳,喜歡膝蓋彎曲坐
、盤坐
、跪坐或翹腳的人。
●外翻膝(X型腿)
,或是膝部內側副韌帶不穩(wěn)
、扁平足都是好發(fā)族群。
●需要側向移動
、切入等動作的運動者
,如:籃球、足球
、網球等
。
●長跑選手也是好發(fā)族群,特別是髖部內縮肌無力
,及膝部內側肌群過緊的人
。
●蛙式泳者膝,雖然指的是膝部內側副韌帶的損傷
,但常常合并鵝足肌腱炎
。
中醫(yī)治療鵝足肌腱炎:針灸、微針刀療法、強膝壯筋骨藥方
發(fā)生鵝足肌腱炎原因與膝部內側壓力及張力增加
、鵝足肌腱過緊,以及對于鵝足滑囊摩擦過度有關
。所以中醫(yī)會透過針灸陰陵泉
、曲泉穴、血海穴
,及其附近穴位來放松膝蓋內側的肌群
,并配合傷科手法來松解大腿內側過度緊的肌肉,以及矯正骨盆的位置
;另外
,醫(yī)師也會開立強膝壯筋骨的藥方來加速其復原,例如:四妙丸以及獨活寄生丸、加味健步虎潛丸
、當歸拈痛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常用的中藥包括:獨活
、桑寄生
、秦艽、川牛膝
、杜仲
、蒼術、黃柏
、威靈仙
、當歸、雞血藤
、防風等藥材
。
中醫(yī)師林川祥表示,對于退化性關節(jié)炎合并鵝足肌腱炎的患者
,若經傳統(tǒng)針灸
、推拿,效果不彰
,現在中醫(yī)還多了一項新利器:微針刀療法
,透過微針刀在膝關節(jié)內側淺層筋膜做精準的松動術,重建關節(jié)內外側力的平衡
,打破惡性循環(huán)
,還原膝蓋原有的靈活性。
在膝蓋酸痛恢復期時
,建議熱敷膝蓋內側及后側
,而不建議直接熱敷在膝蓋上,因為前側膝蓋血液循環(huán)較差且血管細
。
【中醫(yī)膝蓋保養(yǎng)2招】
微蹲馬步: 微蹲馬步是透過膝蓋的閉鎖性動力煉運動
,來強化股四頭肌的力量。
做法: 扶著墻壁或是椅子
,雙腳張開至與肩同寬
,模擬深蹲(如坐虛擬椅子)動作般,膝蓋微彎
,將 *** 保持水平往后頂出去
,(約花4秒的時間)慢慢蹲下,然后 (約花2秒的時間))起來
,完成一個連續(xù)動作
,反復進行10次。
懷牛膝排骨湯:
材料: 懷牛膝
、排骨
、蘿卜、生姜片
、料酒
、鹽。
做法:
1.懷牛膝洗凈浸泡4小時
,蘿卜洗凈切塊
,排骨洗凈川燙,洗去浮沫
。
2.將排骨
、懷牛膝連同浸泡的水、蘿卜塊
、生姜片
、料酒放入高壓鍋,加入適量的水
3.大火蓋蓋烹煮
,上氣后煮10分鐘關火
。減壓后開鍋,加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即可盛出
。
鵝足是個解剖的名詞
,指的是在膝部的內側,由半腱肌
、股薄肌和縫匠肌所組成的聯合肌腱構造
。 透過微針刀在膝關節(jié)內側淺層筋膜做精準的松動術,重建關節(jié)內外側力的平衡
,打破惡性循環(huán)
,還原膝蓋原有的靈活性。 在膝蓋酸痛恢復期時
,建議熱敷膝蓋內側及后側
,而不建議直接熱敷在膝蓋上,因為前側膝蓋血液循環(huán)較差且血管細
。
《金匱要略》筆記20|中風歷節(jié)病脈并治:歷節(jié)病(痛風/風濕關節(jié)炎)
歷節(jié)分三種:風痹
、血痹和歷節(jié),類似于西醫(yī)的痛風和風濕關節(jié)炎
。風痹的主癥是麻又痛
,處方是甘草附子湯;血痹的主癥是麻而不痛
,處方是黃芪五物湯
;歷節(jié)的主癥是但痛不麻
,痛風只痛不麻的話,歸入歷節(jié)
,處方有桂枝芍藥知母湯
、烏頭湯或桂枝烏頭湯。
寸口是陽脈
,“ 沉 ”代表病在里
,在骨,沉脈就是講骨頭有病
,“ 弱 ”脈代表病在筋
,“沉而弱”代表 病在筋骨之間 。臨床上病人說關節(jié)痛
,就已經看完了
,不用再去摸脈。
中醫(yī)講的 歷節(jié)
,起因都是肝腎兩虛
。腎主骨,肝主筋
,得到歷節(jié)病(風濕關節(jié)炎)的原因是:“ 汗出入水中
,如水傷心,歷節(jié)黃汗出 ”
,跟黃汗一樣
,即黃河邊的渡船夫因天熱流汗后跳入水中得黃汗。很多婦女洗衣
、洗菜或做飯時一會兒冷水一會兒熱水
,或一下烤箱一下冰箱,寒熱變化太快也是造成歷節(jié)病的原因
。 哪些人會得歷節(jié)病呢
?
第一種人是胃氣旺的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趺陽脈 ”就是胃脈
,在沖陽穴位的脈,“ 浮而滑
,滑則谷氣實
,浮則汗自出。 ”“ 谷氣實 ”就是胃氣很旺
,這種人很容易出汗
,汗出當風,使得人體汗出不透
,跟前面說的黃汗是一樣的
。
第二種人主要是女人
,運動少。太陰脈是關脈
,講的是脾臟
,脈弱表示血虛,脾主四肢
,主肌肉,運動少
,脾臟功能不好
,腸胃吸收不是很好,生血的過程也不是很好
,固表能力就不夠
。這個時候風進入體內,也會造成疼痛如掣
。
還有一種人
,就是“ 盛人脈澀小,短氣
,自汗出
,歷節(jié)疼,不可屈伸 ”
,什么叫盛人?“ 盛人 ”就是有錢人
,家里環(huán)境很好的,每天都大口酒大口肉的吃
,然后妻妾又很多
,“ 脈澀小 ”是因為運動很少,養(yǎng)尊處優(yōu)
,于是陽不升
,沒有辦法到達四肢,肉很多只是外表看起來比較實
,其實是中干
,因為這些都是吃很厚的食物產生出來的肥脂,并沒有固表能力
,這個時候脈就比較短小
,“ 短氣,自汗出 ”
,平常喝酒喝得很多的人
,身體里面濕就會很盛。喝酒后感覺是身熱
,但是到身體里面就變成濕
。因為平常沒有運動
,又近女色,喝酒又喝得多
,結果表虛掉里面又濕
,這又是個很容易得到歷節(jié)病的原因。
現代人得到歷節(jié)病則是因為吃西藥過多傷到肝腎
,加上喝酒喝多了傷肝
,近女色過多了又傷腎,這也是肝腎兩虛的原因
,這種“ 歷節(jié)疼
,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 ”所以本身身體是虛的
,加上運動量又少,以致表虛掉
,風就容易進來
,然后風與濕混合在一起,就成為風濕
。一般經常喝酒的人
,可用蒼術澤瀉來解酒,蒼術很燥可以把體內的濕去掉
。
以上這些都是造成歷節(jié)病的種種原因
,了解一下即可,治病很重要
,治好以后要告訴病人改變生活習慣
,比如:不要喝酒當風,女性朋友們做完家務多出去走走
,胃氣實的人不要吃太飽
,吃七、八分飽即可
,等等
。
桂枝芍藥知母湯專治膝蓋的風濕痛 ,一劑知
,同時配合膝五針
,然對手指關節(jié)的風濕痛一點沒用。
桂枝5錢
,白芍4錢
,甘草、麻黃
、炮附子等量
,各3錢
,白術、知母
、防風等量各5錢
,生姜3片。
桂枝芍藥健脾
,桂枝用量稍微重一點
,目的是要讓藥走到四肢。麻黃跟著桂枝到皮表
,白術去濕
,防風祛風去痛,附子去寒
,桂枝芍藥知母湯里白術
、知母
、防風等量大劑用
,甘草、麻黃
、附子等量稍微少量用
。
臨床上看,節(jié)氣改變導致的膝蓋痛也是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痛風導致的膝蓋紅腫用甘草附子湯
,也包含在桂枝芍藥知母湯中:桂枝去風,白術去濕
,炮附子去寒
,再加甘草,這四味組成甘草附子湯
。炮附子
、防風可以去痛。
桂枝和炮附子都可以壯心陽
,區(qū)別在于:
·炮附子用于抗惡寒
,心臟跳動磨擦產生熱,是體溫的來源
,炮附子增強心臟的磨擦力
,從而強心火。
·桂枝味厚辛香
,下沉
,入血分,把心火導到小腸
。臨床上
,月經即奶水
,如果奶水無法往下排,最普通的處方是: 四物湯+炒麥芽
,出自《奇方異錄》
,如果力量不夠,加桂枝
。
如果風濕關節(jié)疼痛的病人有便秘
,不要攻下,直接開桂枝芍藥知母湯
,吃完后如果大便恢復正常了
,風濕就去掉了,如果大便還不正常
,一周后處方里再加通利大便的藥
。這是過去人的經驗,然現代人來時已經吃過止痛藥了
,便秘是吃止痛藥的后遺癥
,處方里可直接加大黃、枳實或厚樸
,或大黃附子細辛湯等隨癥加減
。
這個處方也是治療陰虛的主要處方之一 ,專門是用在陰虛的病人身上
。這段是說
,只要病人身體很瘦弱,兩個腳腫起來
,這就是氣血兩虛的人
。身體很瘦又全身關節(jié)痛,一定是脾臟虛掉了
,脾主四肢
、主肌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頭眩短氣 ”是因為血虛掉
,頭就沒有辦法受到正常的血的供養(yǎng),造成頭會昏眩
。短氣的原因是因為里濕太盛
,這種狀況出現緣于病人本身里虛,同時濕又很盛
,又兼有寒
。“ 溫溫欲吐 ”這感覺就是胃里面很難過,想吐又吐不出來
。有這種癥狀的病人
,多是在身體里面三焦油網部分受到濕的侵占,中醫(yī)的名詞是“ 胃中有伏熱 ”
,正常的熱應該沉在下面
,寒在上面,所以熱本身是被寒收斂在下面
,熱不該浮上來
。當病人里寒太盛時,這個熱沒有辦法待在下焦
,只好往上跑
,于是熱浮在上面,寒在下面
,變成上熱下寒
,也就是我們講的 三焦氣虛 的狀態(tài)。三焦氣會虛
,就是因為脾胃本身無法正常吸收營養(yǎng)
,影響到三焦也沒有辦法完全運化營養(yǎng),三焦無法運化時會讓里濕更盛
,加上脾陽不足
,四肢關節(jié)就會空虛
,里虛加上濕停滯太久
,于是濕就逐漸累積于關節(jié)之中,造成四肢關節(jié)都會腫大疼痛
。
“所謂不通則痛也
。”不通的原因是因為里虛掉了
,所以說“身體尪羸者
,統(tǒng)血之藏久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苯y(tǒng)血之臟就是脾臟
,久虛掉就是脾臟沒有辦法統(tǒng)血,這個時候因為血沒有辦法充分供應到四肢肌肉上面
,才造成全身關節(jié)都會痛
。“腳腫如脫者
,寒濕下注”
,所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是常被經方家用來補虛治濕于同時的處方。
酸吃太多會傷筋,晚上睡覺腳會抽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秲冉洝分v:“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背渣c甜的可以緩解腳抽筋,但必須是天然糖
,人工糖是假甜真酸
。咸吃太多會傷骨,當治病人骨病時要告訴他不要吃咸的
,風濕關節(jié)炎病人也要少吃咸的
。“ 骨傷則痿 ”
,“痿”就是四肢肌肉縮小
,關節(jié)很大。如果是筋傷到
,加上骨又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