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經方與應用

      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治療兩膝關節(jié)疼痛

      道醫(yī) 2023-06-24 23:35:46

      朱×× 男 20歲

      [主證]兩膝關節(jié)疼痛

      ,畏寒喜暖已有數月
      ,時有心悸
      ,胸悶嘔吐
      ,口干欲飲
      ,舌白微黃滑膩,脈沉細稍弦數
      。(抗“0”為1:600
      ,血沉72毫米/小時)

      [辨證]寒痹關節(jié),郁而化熱

      [治則]通陽行痹

      ,清熱和中。

      [方藥]川桂枝9克 生白芍12克 黑附子(先下)30克 生白術18克 肥知母9克 凈麻黃9克 軟防風6克 生姜片6克 生甘草6克

      按:本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方原藥

      ,藥服10天
      ,查舌尖較紅,加赤芍9克
      ,知母加至12克
      ,麻黃減為6克。15天后抗“0”降至1:400
      ,血沉23毫米/小時
      。20天后關節(jié)痛減不顯,仍以原方繼服
      ,至服1月仍覺下肢疼痛
      ,遂加懷牛膝9克。再服5劑去白術
      ,加淡竹茹12克
      、烏梢蛇12克。治療一個半月后查血沉已降至4毫米/小時
      ,兩膝關節(jié)疼痛明顯減輕
      。以后仍按上方服用,又進1月
      ,關節(jié)疼痛均退
      ,諸證悉解,查血正常

      牛膝為莧科

      ,牛膝屬,多年生草本
      ,原野自生
      ,根供藥用。各省皆產
      ,而以河南
      、四川產者為佳。河南懷慶產者
      ,稱懷牛膝
      ,四川產者
      ,稱川牛膝。性味苦酸平
      ,入肝腎二經
      ,生則破血行瘀,熟則補肝腎
      、強筋骨
      。《神農本草經》有主寒濕痿痹
      、四肢拘攣
      、膝痛不可屈伸的記載,《本草備要》:能引諸藥下行
      ,治腰膝骨痛
      。臨床證明,牛膝有引藥(血)下行的功能
      ,但由于產地不同
      ,生熟有別,故在使用時亦當分清
      。川牛膝去風濕、利關節(jié)的作用較好
      ,懷牛膝補肝腎
      、壯筋骨的功能顯佳,二藥生用都有破血行瘀的效能
      ,由于性善下行而滑竅
      ,故夢遺滑精、脾虛泄瀉及妊娠者均為忌用

      烏梢蛇異名黑花蛇

      、黑脊蛇,為爬行綱
      ,游蛇科
      ,體長約1~1.3米,頭狹
      ,與頸部分界不明顯
      ,背面黑褐色,中央有一條黑線紋
      ,脊骨高聳
      ,腹面淡黃色,肛門至尾端中央亦有黑條線紋
      ,背部肌肉甚厚
      、質堅韌
      ,微有特殊腥臭氣,酒浸煮干供藥用
      。性味甘平無毒
      ,入肝經,功用同白花蛇(蘄蛇)
      ,但白花蛇為五步蛇或稱百步蛇
      ,屬于響尾蛇科,蝮蛇屬
      ,雖亦入肝經
      ,然其毒性甚大,不如烏梢蛇性善無毒
      ,汪昂云:不噬物
      ,眼光至死不枯,以尾細能穿百錢者佳
      。有祛風濕頑痹的功能
      ,然不宜多用,血虛生風者忌服

      桂枝芍藥知母湯出自《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篇

      ,治由風寒濕痹引起諸肢節(jié)疼痛為主證的方劑。上例寒痹關節(jié)
      ,兩膝疼痛突出
      ,服藥“二十天后關節(jié)痛減不顯”仍以原方變化加入懷牛膝、烏梢蛇
      ,關節(jié)疼痛明顯減輕
      ,此取引藥下行更使麻、桂
      、防
      、附發(fā)揮其作用,故關節(jié)痛退
      ,血沉正常
      。去白術者,是減其燥性之勢
      ,更加淡竹茹輔助知母以防進一步化熱

      知母為百合科,知母屬

      ,多年生草本
      ,根莖供藥用,性味苦寒
      ,入肺
      、腎
      、胃三經,能滋陰降火
      ,除煩止渴
      ,潤燥滑腸。上清肺金而瀉火
      ,下潤腎燥而滋陰
      ,這是知母的性能。桂枝芍藥知母湯用知母是反佐之品
      ,正如真武湯用芍藥一樣
      ,此仲景立方用藥之妙,在陽藥中輔以陰藥
      ,有時在陰藥中又常輔以陽藥
      ,此正陰陽調協(xié)用藥之理,臨證者不可不知

      又竹茹一藥平淡無奇

      ,用之得當平妥有效,竹茹在《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
      ,《金匱要略》之橘皮竹茹湯
      ,竹皮大丸早已使用。竹茹為禾本科
      ,多年生常綠苞木
      ,新鮮之竹砍下后,用刀刮去表層去綠色外皮不要
      ,再刮取第二層皮,即是成品
      ,也就是竹皮內層供藥用
      ,鮮用、曬干生用
      ,或姜汁炒用
      。性味甘微寒,入肺胃肝三經
      ,有清熱涼血
      ,除煩止嘔,安胎之功用
      。竹茹能清肺涼胃
      ,散肝火,涼胎氣
      ,故凡痹證有化熱之勢者
      ,余多加入此品甚有效果
      。溫膽湯中有竹茹即有清胃涼肝之義。如苔黃火化則又當加入黃連
      ,此用藥之妙如此

      ——本段摘自《臨證治驗錄》

      瘋路跑
      ,膝蓋內側隱隱疼痛?中醫(yī)解救鵝足肌腱炎靠這幾招!

      路跑

      ,幾乎已經成為全民運動
      ,但是,在突破個人紀錄
      、沖破半馬終點線的背后
      ,除了「鐵腿」難以緩解,甚至可能隱藏許多棘手的膝蓋傷害
      ,包括退化性膝關節(jié)炎
      、鵝足肌腱炎、韌帶拉傷
      、髂脛束癥候群等
      ,這些問題都需要仔細診斷判別,才能對癥治療
      。而中醫(yī)對于有明顯內側膝蓋疼痛的鵝足肌腱炎
      ,有許多破解的方法,除了針灸穴位
      ,還可以透過微針刀療法
      、強膝壯筋骨的藥方共同調理,解除患者的困擾

      愛路跑竟罹患「鵝足肌腱炎」 中醫(yī)治療調理重新穿上跑鞋

      Jack是1名31歲的上班族

      ,每天長時間都坐在辦公桌前,也因此有了「啤酒肚」
      。為了身材
      ,Jack開始了他的慢跑計畫。第一次跑完4公里的隔天
      ,兩個膝蓋酸痛到走路用拖的
      ,不僅上下樓梯有困難,連坐下和起立都成問題
      ,所以只好休息不敢再跑

      休息了1周后,雙膝酸痛終于好轉,但是左膝內側的疼痛卻浮現出來

      ,特別是坐久
      ,或是蹲久了要站起來的時候,疼痛最明顯
      ,有時會痛的無法行走
      。經同事介紹,到中醫(yī)診所求治
      ,中醫(yī)師林川祥檢查后診斷為左膝「鵝足肌腱發(fā)炎」(Pes Anserinus Tendonitis & Bursitis)
      ,并告訴Jack,運動前后如何伸展與收操
      ,以及平時膝蓋周圍的穴道 ***
      ,在服藥搭配針灸治療,2周后
      ,Jack恢復了他的慢跑計畫

      什么是鵝足肌腱炎?

      鵝足是個解剖的名詞

      ,指的是在膝部的內側
      ,由半腱肌、股薄肌和縫匠肌所組成的聯合肌腱構造
      ,因為外型像鵝掌
      ,因此稱為鵝足。鵝足肌鍵炎或滑囊炎
      ,指的就是此處的發(fā)炎疼痛狀態(tài)

      鵝足肌腱炎典型癥狀:鵝足局部腫痛發(fā)熱、內側膝痛

      中醫(yī)師林川祥表示

      ,內側膝痛是鵝足肌腱炎最主要的臨床癥狀
      ,特別是當久坐或久蹲后,要站起來瞬間會發(fā)生疼痛
      ,站起來走一段時間疼痛會減緩或消失
      ;有些人上下樓梯也會痛,通常上樓梯比下樓梯痛
      。嚴重一點時
      ,鵝足局部會腫痛發(fā)熱
      ,走路的時候也會痛
      ;有些人在晚上睡覺平躺,膝蓋伸直的時候也會痛
      ,因此造成失眠

      【鵝足肌腱炎7大好發(fā)族群】:

      ●膝部退化性關節(jié)炎的患者,有超過70%的人合并有鵝足肌腱炎

      。原因可能和內側關節(jié)軟骨退化性損傷
      ,局部發(fā)炎 *** 造成半腱肌攣縮有關

      ●體重過重者,特別是中年以上的「肥胖」婦女

      ●局部肌腱過緊

      ,需久坐、盤坐
      、久蹲的工作族群
      ;及坐姿習慣不佳,喜歡膝蓋彎曲坐
      、盤坐
      、跪坐或翹腳的人。

      ●外翻膝(X型腿)

      ,或是膝部內側副韌帶不穩(wěn)
      、扁平足都是好發(fā)族群。

      ●需要側向移動

      、切入等動作的運動者
      ,如:籃球、足球
      、網球等

      ●長跑選手也是好發(fā)族群,特別是髖部內縮肌無力

      ,及膝部內側肌群過緊的人

      ●蛙式泳者膝,雖然指的是膝部內側副韌帶的損傷

      ,但常常合并鵝足肌腱炎

      中醫(yī)治療鵝足肌腱炎:針灸、微針刀療法

      、強膝壯筋骨藥方

      發(fā)生鵝足肌腱炎原因與膝部內側壓力及張力增加

      、鵝足肌腱過緊,以及對于鵝足滑囊摩擦過度有關
      。所以中醫(yī)會透過針灸陰陵泉
      、曲泉穴、血海穴
      ,及其附近穴位來放松膝蓋內側的肌群
      ,并配合傷科手法來松解大腿內側過度緊的肌肉,以及矯正骨盆的位置
      ;另外
      ,醫(yī)師也會開立強膝壯筋骨的藥方來加速其復原,例如:四妙丸以及獨活寄生丸、加味健步虎潛丸
      、當歸拈痛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常用的中藥包括:獨活
      、桑寄生
      、秦艽、川牛膝
      、杜仲
      、蒼術、黃柏
      、威靈仙
      、當歸、雞血藤
      、防風等藥材

      中醫(yī)師林川祥表示,對于退化性關節(jié)炎合并鵝足肌腱炎的患者

      ,若經傳統(tǒng)針灸
      、推拿,效果不彰
      ,現在中醫(yī)還多了一項新利器:微針刀療法
      ,透過微針刀在膝關節(jié)內側淺層筋膜做精準的松動術,重建關節(jié)內外側力的平衡
      ,打破惡性循環(huán)
      ,還原膝蓋原有的靈活性。

      在膝蓋酸痛恢復期時

      ,建議熱敷膝蓋內側及后側
      ,而不建議直接熱敷在膝蓋上,因為前側膝蓋血液循環(huán)較差且血管細

      【中醫(yī)膝蓋保養(yǎng)2招】

      微蹲馬步: 微蹲馬步是透過膝蓋的閉鎖性動力煉運動

      ,來強化股四頭肌的力量。

      做法: 扶著墻壁或是椅子

      ,雙腳張開至與肩同寬
      ,模擬深蹲(如坐虛擬椅子)動作般,膝蓋微彎
      ,將 *** 保持水平往后頂出去
      ,(約花4秒的時間)慢慢蹲下,然后 (約花2秒的時間))起來
      ,完成一個連續(xù)動作
      ,反復進行10次。

      懷牛膝排骨湯:

      材料: 懷牛膝

      、排骨
      、蘿卜、生姜片
      、料酒
      、鹽。

      做法:

      1.懷牛膝洗凈浸泡4小時

      ,蘿卜洗凈切塊
      ,排骨洗凈川燙,洗去浮沫

      2.將排骨

      、懷牛膝連同浸泡的水、蘿卜塊
      、生姜片
      、料酒放入高壓鍋,加入適量的水

      3.大火蓋蓋烹煮

      ,上氣后煮10分鐘關火
      。減壓后開鍋,加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即可盛出

      鵝足是個解剖的名詞

      ,指的是在膝部的內側,由半腱肌
      、股薄肌和縫匠肌所組成的聯合肌腱構造
      。 透過微針刀在膝關節(jié)內側淺層筋膜做精準的松動術,重建關節(jié)內外側力的平衡
      ,打破惡性循環(huán)
      ,還原膝蓋原有的靈活性。 在膝蓋酸痛恢復期時
      ,建議熱敷膝蓋內側及后側
      ,而不建議直接熱敷在膝蓋上,因為前側膝蓋血液循環(huán)較差且血管細

      《金匱要略》筆記20|中風歷節(jié)病脈并治:歷節(jié)病(痛風/風濕關節(jié)炎)

      歷節(jié)分三種:風痹

      、血痹和歷節(jié),類似于西醫(yī)的痛風和風濕關節(jié)炎
      。風痹的主癥是麻又痛
      ,處方是甘草附子湯;血痹的主癥是麻而不痛
      ,處方是黃芪五物湯
      ;歷節(jié)的主癥是但痛不麻
      ,痛風只痛不麻的話,歸入歷節(jié)
      ,處方有桂枝芍藥知母湯
      、烏頭湯或桂枝烏頭湯。

      寸口是陽脈
      ,“ 沉 ”代表病在里
      ,在骨,沉脈就是講骨頭有病
      ,“ 弱 ”脈代表病在筋
      ,“沉而弱”代表 病在筋骨之間 。臨床上病人說關節(jié)痛
      ,就已經看完了
      ,不用再去摸脈。

      中醫(yī)講的 歷節(jié)
      ,起因都是肝腎兩虛
      。腎主骨,肝主筋
      ,得到歷節(jié)病(風濕關節(jié)炎)的原因是:“ 汗出入水中
      ,如水傷心,歷節(jié)黃汗出 ”
      ,跟黃汗一樣
      ,即黃河邊的渡船夫因天熱流汗后跳入水中得黃汗。很多婦女洗衣
      、洗菜或做飯時一會兒冷水一會兒熱水
      ,或一下烤箱一下冰箱,寒熱變化太快也是造成歷節(jié)病的原因
      。 哪些人會得歷節(jié)病呢


      第一種人是胃氣旺的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趺陽脈 ”就是胃脈
      ,在沖陽穴位的脈,“ 浮而滑
      ,滑則谷氣實
      ,浮則汗自出。 ”“ 谷氣實 ”就是胃氣很旺
      ,這種人很容易出汗
      ,汗出當風,使得人體汗出不透
      ,跟前面說的黃汗是一樣的


      第二種人主要是女人
      ,運動少。太陰脈是關脈
      ,講的是脾臟
      ,脈弱表示血虛,脾主四肢
      ,主肌肉,運動少
      ,脾臟功能不好
      ,腸胃吸收不是很好,生血的過程也不是很好
      ,固表能力就不夠
      。這個時候風進入體內,也會造成疼痛如掣


      還有一種人
      ,就是“ 盛人脈澀小,短氣
      ,自汗出
      ,歷節(jié)疼,不可屈伸 ”
      ,什么叫盛人?“ 盛人 ”就是有錢人
      ,家里環(huán)境很好的,每天都大口酒大口肉的吃
      ,然后妻妾又很多
      ,“ 脈澀小 ”是因為運動很少,養(yǎng)尊處優(yōu)
      ,于是陽不升
      ,沒有辦法到達四肢,肉很多只是外表看起來比較實
      ,其實是中干
      ,因為這些都是吃很厚的食物產生出來的肥脂,并沒有固表能力
      ,這個時候脈就比較短小
      ,“ 短氣,自汗出 ”
      ,平常喝酒喝得很多的人
      ,身體里面濕就會很盛。喝酒后感覺是身熱
      ,但是到身體里面就變成濕
      。因為平常沒有運動
      ,又近女色,喝酒又喝得多
      ,結果表虛掉里面又濕
      ,這又是個很容易得到歷節(jié)病的原因。

      現代人得到歷節(jié)病則是因為吃西藥過多傷到肝腎
      ,加上喝酒喝多了傷肝
      ,近女色過多了又傷腎,這也是肝腎兩虛的原因
      ,這種“ 歷節(jié)疼
      ,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 ”所以本身身體是虛的
      ,加上運動量又少,以致表虛掉
      ,風就容易進來
      ,然后風與濕混合在一起,就成為風濕
      。一般經常喝酒的人
      ,可用蒼術澤瀉來解酒,蒼術很燥可以把體內的濕去掉


      以上這些都是造成歷節(jié)病的種種原因
      ,了解一下即可,治病很重要
      ,治好以后要告訴病人改變生活習慣
      ,比如:不要喝酒當風,女性朋友們做完家務多出去走走
      ,胃氣實的人不要吃太飽
      ,吃七、八分飽即可
      ,等等


      桂枝芍藥知母湯專治膝蓋的風濕痛 ,一劑知
      ,同時配合膝五針
      ,然對手指關節(jié)的風濕痛一點沒用。

      桂枝5錢
      ,白芍4錢
      ,甘草、麻黃
      、炮附子等量
      ,各3錢
      ,白術、知母
      、防風等量各5錢
      ,生姜3片。

      桂枝芍藥健脾
      ,桂枝用量稍微重一點
      ,目的是要讓藥走到四肢。麻黃跟著桂枝到皮表
      ,白術去濕
      ,防風祛風去痛,附子去寒
      ,桂枝芍藥知母湯里白術
      、知母
      、防風等量大劑用
      ,甘草、麻黃
      、附子等量稍微少量用


      臨床上看,節(jié)氣改變導致的膝蓋痛也是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痛風導致的膝蓋紅腫用甘草附子湯
      ,也包含在桂枝芍藥知母湯中:桂枝去風,白術去濕
      ,炮附子去寒
      ,再加甘草,這四味組成甘草附子湯
      。炮附子
      、防風可以去痛。

      桂枝和炮附子都可以壯心陽
      ,區(qū)別在于:

      ·炮附子用于抗惡寒
      ,心臟跳動磨擦產生熱,是體溫的來源
      ,炮附子增強心臟的磨擦力
      ,從而強心火。

      ·桂枝味厚辛香
      ,下沉
      ,入血分,把心火導到小腸
      。臨床上
      ,月經即奶水
      ,如果奶水無法往下排,最普通的處方是: 四物湯+炒麥芽
      ,出自《奇方異錄》
      ,如果力量不夠,加桂枝


      如果風濕關節(jié)疼痛的病人有便秘
      ,不要攻下,直接開桂枝芍藥知母湯
      ,吃完后如果大便恢復正常了
      ,風濕就去掉了,如果大便還不正常
      ,一周后處方里再加通利大便的藥
      。這是過去人的經驗,然現代人來時已經吃過止痛藥了
      ,便秘是吃止痛藥的后遺癥
      ,處方里可直接加大黃、枳實或厚樸
      ,或大黃附子細辛湯等隨癥加減


      這個處方也是治療陰虛的主要處方之一 ,專門是用在陰虛的病人身上
      。這段是說
      ,只要病人身體很瘦弱,兩個腳腫起來
      ,這就是氣血兩虛的人
      。身體很瘦又全身關節(jié)痛,一定是脾臟虛掉了
      ,脾主四肢
      、主肌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頭眩短氣 ”是因為血虛掉
      ,頭就沒有辦法受到正常的血的供養(yǎng),造成頭會昏眩
      。短氣的原因是因為里濕太盛
      ,這種狀況出現緣于病人本身里虛,同時濕又很盛
      ,又兼有寒
      。“ 溫溫欲吐 ”這感覺就是胃里面很難過,想吐又吐不出來
      。有這種癥狀的病人
      ,多是在身體里面三焦油網部分受到濕的侵占,中醫(yī)的名詞是“ 胃中有伏熱 ”
      ,正常的熱應該沉在下面
      ,寒在上面,所以熱本身是被寒收斂在下面
      ,熱不該浮上來
      。當病人里寒太盛時,這個熱沒有辦法待在下焦
      ,只好往上跑
      ,于是熱浮在上面,寒在下面
      ,變成上熱下寒
      ,也就是我們講的 三焦氣虛 的狀態(tài)。三焦氣會虛
      ,就是因為脾胃本身無法正常吸收營養(yǎng)
      ,影響到三焦也沒有辦法完全運化營養(yǎng),三焦無法運化時會讓里濕更盛
      ,加上脾陽不足
      ,四肢關節(jié)就會空虛
      ,里虛加上濕停滯太久
      ,于是濕就逐漸累積于關節(jié)之中,造成四肢關節(jié)都會腫大疼痛


      “所謂不通則痛也
      。”不通的原因是因為里虛掉了
      ,所以說“身體尪羸者
      ,統(tǒng)血之藏久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苯y(tǒng)血之臟就是脾臟
      ,久虛掉就是脾臟沒有辦法統(tǒng)血,這個時候因為血沒有辦法充分供應到四肢肌肉上面
      ,才造成全身關節(jié)都會痛
      。“腳腫如脫者
      ,寒濕下注”
      ,所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是常被經方家用來補虛治濕于同時的處方。

      酸吃太多會傷筋,晚上睡覺腳會抽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秲冉洝分v:“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背渣c甜的可以緩解腳抽筋,但必須是天然糖
      ,人工糖是假甜真酸
      。咸吃太多會傷骨,當治病人骨病時要告訴他不要吃咸的
      ,風濕關節(jié)炎病人也要少吃咸的
      。“ 骨傷則痿 ”
      ,“痿”就是四肢肌肉縮小
      ,關節(jié)很大。如果是筋傷到
      ,加上骨又傷到
      ,就是“ 枯泄相搏 ”,中醫(yī)叫“ 斷泄 ”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營氣不通,衛(wèi)不獨行
      ,營衛(wèi)俱微 ”就是氣血兩虛
      ,“ 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 ”結果造成“ 身體瘦
      ,獨足腫大
      ,黃汗出,脛冷
      ,假令發(fā)熱
      ,便為歷節(jié)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是歷節(jié)的源頭
      ,歷節(jié)比一般的風濕更嚴重,非常疼痛
      ,用烏頭湯


      烏頭湯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正治法,效果很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柯辄S的陽使藥力透達到四肢上面,白芍可以讓被寒濕堵到的四肢關節(jié)末稍要回流心臟的血液流回心臟,黃芪是走表的藥
      ,能固表
      ,不讓外感的風再進來,炙甘草是因為怕麻黃喝下去以后
      ,會造成腸胃津液的喪失
      ,所以甘草下去,可以立刻將腸胃津液補足
      。一般藥喝下去在胃里面
      ,等藥力達到四肢時,必會耗時很久
      ,烏頭很快的就可以把藥運送到四肢上
      ,烏頭藥性極熱,所以去寒力很強
      ,可是如果光用烏頭下去又有毒
      ,跑得又快,所以用蜂蜜去緩它的速性
      ,蜂蜜解烏頭毒
      ,同時讓烏頭的速度減緩下來后,就可以把深入關節(jié)中的歷節(jié)風濕去掉


      原方中烏頭蜜的制法不實用
      ,倪師的方法是:烏頭1兩,二碗水煮成一碗(加熱過減了很多毒性)
      ,把烏頭渣濾掉
      ,留烏頭水,然后加一碗蜂蜜混合后一起再滾煮
      ,熬成一碗
      ,這就是烏頭蜜
      ,此時烏頭蜜的顏色是很暗的
      ,而且很濃很甜。

      麻黃
      、芍藥
      、黃芪、炙甘草各3錢
      ,九碗煮三碗
      ,去滓,喝時加入一湯平匙烏頭蜜
      。喝下去以后
      ,如果“不知”就是沒感覺,就再喝。其它藥可以這樣
      ,但烏頭湯不要這樣喝
      ,因為烏頭有毒,多喝會傷到心臟
      。早晚各一碗就可以了
      ,讓病慢慢好起來,變形的關節(jié)會恢復正常


      烏頭湯是慈悲的藥
      ,得到此病,那種痛是生不如死
      ,吃止痛藥不僅不能完全止痛
      ,還會傷到肝腎,腎衰竭
      、洗腎或肝癌


      心臓不好的人不能用烏頭湯,因為麻黃會讓心跳加快
      。這時候用桂枝湯加烏頭蜜
      。西藥吃多的人心臟都不好,舌苔都是地圖舌


      這是外洗方
      ,專用于“ 腳氣沖心 ”,凡濕疹
      、紅腫
      、潰爛等腳上的病從腳開始往心臟方向走,都可以用
      。礬石性燥又澀
      ,除濕力量很強,專門去濕解毒
      。如果只感覺很輕微癢癢的
      ,就無需用到此方。

      明礬二兩
      ,用自來水煮
      ,水滾了以后明礬化掉了就可以停火了


      如果是腳氣
      ,可以內服桂枝芍藥知母湯,配合針三皇穴
      ,同時針專門去掉腳濕的腎經水泉穴
      ,扎完針后
      ,將腳泡在礬石湯里,效果非常好


      相關鏈接:

      《金匱要略》筆記19|中風歷節(jié)病脈并治:中風的處方

      《金匱要略》筆記18|中風歷節(jié)病脈并治:中風的基本概念及先兆

      注:文中涉及處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
      ,不作他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57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甘草附子湯
      、桂枝附子湯加減治療寒濕痹癥" rel="prev"> 烏頭湯、甘草附子湯
      相關文章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方劑組成】麻黃18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大棗5枚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當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歸芍藥散證辯證
      【組成】當歸三兩
      ,芎藭三兩
      ,芍藥一斤,茯苓四兩
      ,白術四兩
      ,澤瀉半斤。右六味,杵為散
      ,取方寸匕
      ,酒和,日三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痉礁琛?當歸芍藥散川芎,茯苓白術澤瀉從
      ,妊娠血虛少腹痛
      ,養(yǎng)血行氣并止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痉浇狻可炙幘彅伡倍胃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當歸、川芎調經血并兼補虛
      ,茯苓
      2023-06-24
      當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歸芍藥散證辯證
      苓桂術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甘湯原文解析
      【方劑組成】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術9克,炙甘草6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居梅ā克鍦胤
      !痉礁琛寇吖鹦g甘痰飲主
      ,桂枝甘草加苓術,氣沖胸滿頭眩暈
      ,解外化飲同時除
      。【方解】本方是桂枝甘草湯加茯苓
      、白術而成
      。苓術功在利尿逐水,加于桂枝甘草湯中
      ,則解表同時利水
      2023-06-24
      苓桂術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甘湯原文解析
      劉渡舟總結的傷寒論湯頭歌訣大全
      傷寒論總共有方112方,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長沙方歌括》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堕L沙方歌括》是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的,而這篇文章的方歌是劉渡舟按麻黃湯類
      、葛根湯類
      烏梅丸的現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
      ,由烏梅
      、細辛、干姜
      、人參
      、當歸、附子
      、蜀椒
      、桂枝、黃連
      、黃柏10味藥物組成
      ,具有清熱祛寒、益氣補血
      、安蛔止痛之功
      。主治蛔厥
      ,兼治久利
      ,后世奉為治蛔之祖方
      。清·柯韻伯提出烏梅丸可用于寒熱錯雜病證
      2023-06-24
      烏梅丸的現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胡某,男
      ,35歲
      ,初診日期:2011年3月28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颊咴V早泄4?5年
      ,乏力,小腿肚子軟
      ,頭暈
      ,腰痛,四肢涼
      ,怕冷
      ,比常人穿得厚,無汗
      ,納可
      ,起夜3?4次,大便1?2日1次
      ,成形
      ,舌淡潤苔中后白稍膩,脈弦細滑
      。辨六經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
      ,辨方證
      2023-06-24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功效與作用,臨床運用醫(yī)案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甘草12g(4兩,炙)
      、生姜9g(3兩
      ,切)、人參6g(2兩)
      、生地黃30g(1斤)
      、桂枝9g(3兩,去皮)
      、阿膠6g(2兩)
      、麥門冬9g(3兩,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