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三黃瀉心湯證而較緩者,去黃芩?!秱摗访?。
大黃6.4克,黃連3.2克。上挫細,以沸水湯五勺漬之。須更絞去渣,頓服之。
《千金翼》注:此方必有黃芩?!夺t(yī)壘元戎》:本方加黃芩,名伊尹三黃湯。
[癥狀表現(xiàn)]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又:傷寒,大下后,復發(fā)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補充:當有顏面潮紅,便秘,或目赤,脈多數(shù)急而實之證,與三黃瀉心湯證類似而較輕。
[立方意義]此方證由熱氣積結成痞,較三黃瀉心湯為輕,故只以大黃、黃連泄熱治痞,不用水煎,只用沸浸者,則藥力淡而不濃,緩而不急,正徐靈胎所謂,欲其輕揚清淡,以滌上焦之邪也。
[治療范圍]以下痞,大便秘,吐衄,脈數(shù)實為主兼見面紅,目赤等。
[諸家經(jīng)驗談]《漫游雜記》:有一贅婿,新婚后數(shù)月,病眩暈,隔日衄血,咳嗽,潮熱,其脈弦數(shù),家人悉云是腎勞,余一診,曰:其腹氣堅實,決非腎勞也,審問其病因,云平生嗜酒過多,比年來,始被舅制止,絕飲酒,故至氣火郁蒸,乃與大黃黃連瀉心湯,二十日痊愈。
《麻診一哈》:大久保要人,年二十許,疹收后,衄血不止四五日,心下痞悶,身熱不退,因與大黃黃連瀉心湯,瀉下數(shù)行而衄止。后兩目微疼,至黃昏時,不能見物,如雀目然,仍守前劑,至十四五日,諸證全退。
[諸家緒論]《肘后方》:徐玉一方(即本方),治乳中起瘰疬痛者
《圣惠方》:治熱蒸在內(nèi),不得宣散,其先心腹脹滿氣急,然后身面悉黃,名為內(nèi)黃者。
《張氏醫(yī)通》:噤口痢,有積穢太多,惡氣薰蒸者,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木香。
《皇漢醫(yī)學》:本方加甘草,名甘連大黃湯,治本證而急迫者。
徐洄溪:親見一乳母嘔吐五日,百藥不能止,后服干姜、黃連二味,立止,即此方之意也。
附:參連湯《求真》:此方與大黃黃連瀉心湯相類似,其所異處,彼為實證,故可下。此為虛證,不可下也。
按:朱丹溪參連湯治虛證,氣疾(指神經(jīng)疾患)吐血,噤口等,用作卒病要藥,日本名醫(yī)多采用之。方輿輗謂嘔吐,全不食者,謂之噤口,用此方濃煎,終日細細呷之,如吐,則再服,但一呷下咽,便開?!堵坞s記》:治血氣上涌,兼用熊膽,《漢法醫(yī)典》:加熊膽3~5厘,治夜驚,夜鳴,窒息,假死、卒倒等證。《上池秘錄》:加吳茱萸各等分,糊丸,名人連丸,治癲癇、積等證,均可與本方參互用之。
[憑證使用]小兒急驚風,大人衄血,吐血,噤口痢,黃疸,目疾,卒厥等,屬于證之實者,若系虛證則用參連湯加味(見上)治虛性神經(jīng)性疾患最宜。
——本段摘自《經(jīng)方隨證應用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60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治療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