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茶的四種稱呼為不夜侯、滌煩子、苦口師、清風使等,除此之外,茶葉也被稱之為茗、荈、甘露、余甘氏、瓊蕊漿等,縱觀茶史,茶的雅號或因形賦名,或因香得號,或因地而異,或因文成典,總之,在歷代文人的生花妙筆下,茶與生活、文化早已融為一體。
不夜侯
早在晉代張華的《博物志》中,便有“飲羹茶,令人少眠”之說。唐代白居易《贈東鄰王十三》詩也詠道:“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p>
深知飲茶益處的晚唐詩人曹鄴更在《故人寄茶》詩中直陳飲茶具有“六臟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的神奇功效。因而到了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詩中,茶也就有了“不夜侯”的雅稱:“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滌煩子
早在唐人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詩中,即有“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之詠。因茶具有這種去疲勞、除煩惱的功效,久而久之,也就得到了一個“滌煩子”的雅號。從《國史補》的記載看,此稱與常魯公的一段異國之行有關: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常魯(即常魯公)奉使入吐蕃議盟時,曾烹茶帳中。
吐蕃王因問他:“此為何物?”常魯公答道:“滌煩療渴,所謂茶也?!薄皽鞜┳印钡难盘枏拇艘簿土鱾鏖_來。唐施肩吾逸句云:“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泵鞔嗽收堋吨x人惠茶》詩也吟道:“泠然一啜煩襟滌,欲御天風弄紫霞。”
苦口師
不過,也有人認為,再好的茶品飲起來,總會帶著一點淡淡的苦味,就因為這,晚唐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yè)竟稱其為“苦口師”。宋代陶榖《清異錄》中曾記載了一則皮光業(yè)的佚事:“皮光業(yè)最耽茗事。
一日,中表請嘗新柑,筵具殊豐,簪紱叢集。才至,未顧尊罍而呼茶甚急?!逼す鈽I(yè)一到門下,便急索茶飲。于是,下人為他滿滿斟上一大杯茶水,他當即信口吟詩道:“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币庖娛钦f,不嘗新柑倒也罷了,這香茗是斷然少它不得的。
清風使
此一別稱源于唐代盧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詩中提到,當詩人飲到七碗茶時,竟有一種飄飄欲仙之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p>
到了五代后周時,人們便將“清風使”的雅號印上了鋌子茶?!肚瀹愪洝吩疲骸帮@德初,大理徐恪見貽卿信鋌子茶,茶面印文曰‘玉蟬膏’,一種曰‘清風使’。恪,建人也?!?/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11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隔夜茶能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