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六大基本茶類有白茶、黃茶、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包含白毫銀針、白牡丹等茶品;黃茶有蒙頂黃芽、莫干黃芽等;綠茶有安吉白茶、西湖龍井、碧螺春等;紅茶有滇紅、川紅、祁門紅等;烏龍茶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等;黑茶有安化黑茶、雅安藏茶、涇陽茯茶等。
1、綠茶
未經過發(fā)酵,以鮮爽著稱
綠茶是我國的主要茶類,因茶葉本身和沖泡后的茶湯、葉底呈現(xiàn)出綠色調,便得名為綠茶。
工藝:殺青、揉捻、干燥,關鍵工藝為殺青
綠茶是通過高溫殺死鮮葉的活性酶,阻止鮮葉的進一步氧化,從而達到“鮮綠”的效果。
對于殺青這道工序來說,最難的便是如何平衡“鮮綠”和“除青氣”之間的關系,“殺過了”會影響成品的顏色;而殺青程度不夠,茶葉青氣過重則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代表茶品:安吉白茶、西湖龍井、信陽毛尖、蒙頂甘露、都勻毛尖、竹葉青、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
2、白茶
輕微發(fā)酵,自然純粹
白茶是制作最為簡單的一種茶類,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便得名為白茶。
工藝:萎凋、干燥,關鍵工藝:萎凋
使鮮葉的青草氣消退而產生清香,成茶的滋味醇鮮而不苦澀。很多人認為白茶很簡單,只需要曬一曬就好了,但其實萎凋的時間、萎凋的程度都是有講究的,要控制鋪曬的厚度,何時“攤出”和“收起”等等。
代表茶品: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新工藝白茶。
3、黃茶
微發(fā)酵,黃湯黃葉
黃茶的加工工藝近似于綠茶,是中國的特產,產量很少。如同炒菜時將青菜悶在鍋里會變黃一樣,黃茶也是這樣來的,黃茶在像綠茶一樣殺青之后,通過濕熱和干熱兩種方式讓茶葉變黃。
工藝:殺青、揉捻、悶黃、干燥
關鍵工藝:悶黃
用相對來說較高的溫度和濕度來消除青氣,使鮮葉由綠變黃,黃茶也形成了協(xié)調醇和的風味特點。很多人會因為黃茶“黃葉黃湯”的特點誤以為是放壞的綠茶。事實上,其“黃”的程度是否合理,正是判定其品質是否合格的關鍵因素。
代表茶品: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黃芽、溫州黃湯等。
4、青茶
半發(fā)酵,七泡有余香
青茶也叫烏龍茶,雖然是半發(fā)酵茶,但覆蓋面廣,有閩北烏龍、閩南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等,因為發(fā)酵程度最輕的包種茶快接近于綠茶,而發(fā)酵程度最重的東方美人茶則快接近紅茶了。
工藝:晾青、搖青、炒青、揉捻、干燥,關鍵工藝:搖青
在這道工序中,茶葉相互之間會摩擦碰撞,在葉緣會形成一些小“傷口”,正是通過這些小“傷口”,促使了多酚類化合物的反應,促進芳香化合物的形成。這個步驟是奠定青茶香氣和滋味的基礎,青茶“綠葉鑲紅邊”的品質特征也是在這個步驟中形成的。
代表茶品:安溪鐵觀音、大紅袍、水仙、肉桂、凍頂烏龍、漳平水仙、鳳凰單叢等。
5、紅茶
全發(fā)酵,香甜溫潤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便是來自福建武夷山地區(qū)的“正山小種”。
茶多酚本身是一種無色的物質,其中的兒茶素在紅茶加工的過程中聚合形成了黃色的茶黃素和紅色的茶紅素,因此紅茶的茶湯紅亮、葉底也是紅色的。
只是紅茶在干燥的過程中,由于水分的散失,茶葉表面的茶色素顏色加深因此紅茶的干茶是黑色的。
工藝: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關鍵工藝:發(fā)酵。
發(fā)酵在整個制茶工藝中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的,而紅茶作為全發(fā)酵茶,發(fā)酵便是其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通過這道工序,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氧化,使得青氣退去,逐漸轉化為甜蜜的果香。
代表茶品:正山小種、祁門紅茶、金駿眉、川紅、滇紅、遵義紅茶、宜紅等。
6、黑茶
后發(fā)酵,屬性溫和
黑茶和紅茶同樣是促進茶多酚氧化和內質轉變的茶,黑茶和紅茶的不同在紅茶的酶促反應動力來自茶葉自身的酶,而黑茶來自微生物產生的酶。所以黑茶稱之為抑制茶葉自身酶活而促進微生物活動的后發(fā)酵茶。黑茶具有一定促進消化和調節(jié)腸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加工工藝:殺青、揉捻、渥堆、干燥、精加工,關鍵工藝渥堆
是曬青毛茶經過攤放、灑水、均勻翻堆,使之自然發(fā)酵的過程。和悶黃一樣,渥堆的過程中也應用了很多的濕熱作用,只是渥堆發(fā)生的更為復雜和劇烈;此外,也有一些微生物參與了這個反應。
代表茶品:雅安藏茶、涇陽茯茶、湖北老青茶、安化黑茶等。
中國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青茶)
他們原料不同、發(fā)酵程度不同、工藝也不同,沖泡出來的滋味和香氣也有自己的特點。
1. 綠茶:
綠茶是不經過發(fā)酵的茶。
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制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
大家熟悉的有龍井茶、碧螺春茶、太平猴魁茶、信陽毛尖茶等等。
2. 紅茶 :
紅茶是一種全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后發(fā)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3. 白茶:
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制成的。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4. 黃茶 :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于黃茶。
黃茶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
5. 黑茶: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fā)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
6. 烏龍茶 :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fā)酵茶,即制作時適當發(fā)酵,使葉片稍有紅變。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
名貴品種有: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
茶類分為為紅茶、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黑茶。
1、綠茶
綠茶是不發(fā)酵茶,天然茶葉,講究茶葉的新鮮感,湯清葉綠,營養(yǎng)豐富。
2、白茶
白茶屬于輕微發(fā)酵茶,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著名品種:白毫銀針、白牡丹、泉城紅、泉城綠、貢眉、壽眉及新白茶等等,白茶鮮葉越嫩、越飽滿,白化程度越強,制成的干茶越顯金黃,品質越高,越顯尊貴。
3、黃茶
黃茶也是輕發(fā)酵茶類,類似綠茶的加工工藝,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多加了一道“悶黃”的工藝,黃湯黃葉,滋味甜爽。著名品種: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遠安黃茶、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平陽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等。
4、青茶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fā)酵茶,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 發(fā)酵程度介于紅茶與綠茶之間。
5、紅茶
屬于全發(fā)酵茶,始于明末清初,最早是武夷山區(qū)的小種紅茶。中國生產的紅茶,根據歷史先后和加工的不同,分為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無論何種紅茶,基本制作工序是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
6、黑茶
黑茶屬于屬于后發(fā)酵茶,酵程度很高,著名品種有湖南黑茶、湖北青磚茶、四川藏茶、安徽古黟黑茶、云南黑茶、廣西六堡茶及陜西黑茶。
中國名茶有很多,茶類劃分有多種方法,現(xiàn)在主要的分類方式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安徽農大茶學系的陳椽教授,依據茶葉加工工藝的不同將茶葉分為六大茶類,分別為紅茶、綠茶、青茶(烏龍茶)、黃茶、黑茶、白茶。
六大茶系分類1、紅茶是我國第二大茶類,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的特征,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使它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
2、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采摘茶葉的新葉或者芽,沒有經過發(fā)酵就制成的飲品,經常喝綠茶能夠降脂減肥以及防癌。
3、青茶也叫烏龍茶,是幾大茶類中獨具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由宋代貢龍茶團、鳳餅演變來的。
4、黃茶按照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三種。
5、黑茶的成品茶外觀顏色為黑色,因此得名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該茶性溫和,營養(yǎng)價值高。
6、白茶屬于微發(fā)酵茶,只經過曬或者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豪完整,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等的品質特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11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葉發(fā)霉了怎么處理還能飲用(家里存的···
下一篇: 茶樹上的芽分為哪兩種(茶樹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