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茶的加工工藝為殺青、揉捻、干燥。2、黃茶的工藝為殺青、揉捻、悶黃、干燥。3、紅茶的工藝為鮮葉、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4、白茶的制作工藝為萎凋、干燥。5、黑茶的制作工藝為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6、烏龍茶的制作工藝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
六大茶類的制作工藝
1、綠茶
制作工藝:鮮葉、炒(蒸)青、揉捻、干燥
綠茶的特點是湯清葉綠,在整個制作過程中,盡量少發(fā)生發(fā)酵或氧化作用。殺青是綠茶的制作重點,目的在于迅速破壞茶葉中酵素酶的活性,停止茶葉的發(fā)酵。
殺青后的茶葉,藉由揉捻使茶葉表面與內部細胞組織破壞,組織液體附著于茶菁表面,利于沖泡時增加香氣口感,以及讓內涵物質均勻釋出。代表性茶品,如:杭州龍井﹑安徽太平猴魁等。
2、黃茶
制作工藝:鮮葉、炒青、揉捻、悶黃、干燥
黃茶的特點是葉黃湯黃,制法基本上與綠茶類似,悶黃是黃茶的制作特點。悶黃,鮮葉殺青、揉捻后將茶葉蓋布,保持茶葉在較高的溫度和濕度下,產生菌類催化茶葉氧化,因而使茶葉變黃。代表性茶品,如:湖南君山銀針﹑安徽黃大茶、霍山黃芽等。
3、紅茶
制作工藝:鮮葉、萎凋、揉捻、補足發(fā)酵(渥紅)、干燥
紅茶的質量特點是湯紅葉紅,重要工序在于發(fā)酵。紅茶發(fā)酵,主要在于茶素之氧化作用,在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才能有優(yōu)質茶品。發(fā)酵溫度過高、速度過快,會導致茶葉酸變或產生腐敗酸臭的滋味。
依季節(jié)、環(huán)境、設備、茶菁嫩度等不同狀況,掌控發(fā)酵時間也有差異,大約時間在 90 ~ 150分鐘。由于紅茶制作不經(jīng)殺青工序,保持酵素酶的高度活性,才能令葉片完全變紅。代表性茶品,如云南滇紅、安徽祁門紅茶等。
4、白茶
制作工藝:鮮葉、萎凋、烘青、干燥
白茶的特點是葉嫩白毫多、湯色淺黃、嫩毫香味重。制作時不炒、不揉,萎凋時間長,再文火烘焙,足干后便告完成。
在鮮葉萎凋的過程中,有菌類參與氧化,故萎凋后葉脈呈咖啡紅,因而有紅妝素裹之稱。代表性茶品,如:福建的福鼎大白、政和白牡丹、白毫銀針、貢眉、壽眉等。
5、黑茶
制作工藝:鮮葉、炒青、揉捻、渥堆、干燥、蒸壓、成型干燥
1973年以后,黑茶包含現(xiàn)代的渥堆普洱熟茶,然以目前云南學業(yè)界都認為,渥堆熟茶有別于黑茶制程,應該獨立一類。在此,黑茶的說明將不涵蓋普洱茶在內。黑茶的特點,葉色黑褐油潤,渥堆是黑茶的制作特點。
渥堆方法是將茶葉殺青、揉捻后,控制在濕度和溫度適合的環(huán)境下,進行增溫,產生適當?shù)木愡M行發(fā)酵,一般需渥堆五至六天,有時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黑茶主要供邊區(qū)少數(shù)民族飲用,因此多制成不同形狀的緊壓茶。代表性茶品,如廣西六堡茶、湖南安化茯磚、黑磚等。
6、青茶
制作工藝:鮮葉、日光萎凋、靜置攪拌、炒青、揉捻、干燥
青茶的特性,在于日光萎凋與靜置攪拌導致茶菁色澤青褐色、湯金黃、綠葉鑲紅邊。制作關鍵在于靜置攪拌的工序,俗稱“做青”。
“做青”是將適度日光萎凋的茶葉放在竹篩盤中,來回搖動,茶葉在反復相互擠壓碰撞之后,葉的邊緣因碰撞而破裂,因而促進茶葉邊緣的氧化作用,形成綠葉鑲紅邊的狀態(tài)。
靜置攪拌后,立即以鍋炒殺青、揉捻、干燥。代表性茶品,如:早期臺灣烏龍茶、臺灣北埔膨風烏龍茶(東方美人)、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14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龍井108號和43號區(qū)別(龍井茶分為···
下一篇: 立頓紅茶可以長期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