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柑指果實的大小進入穩(wěn)定期,且在9月至10月采摘,顏色青色尚未轉(zhuǎn)黃的茶枝柑,其外表色澤青褐色至青黑色,有無數(shù)微凹入的油室點,不顯皺縮;而陳皮是取11~12月成熟茶枝柑果實的果皮,并曬干制成,同時在妥善的條件下存放三年或三年以上才能稱之為陳皮。
1、陳皮
從11月中旬開始,柑果逐漸轉(zhuǎn)紅,一直到12月下旬冬至為止,取成熟果實曬干制成“陳皮”,這種“陳皮”以一定的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后,并在妥善條件下存放三年或以上才能稱之為陳皮。
在陳皮制作出來之后,依舊離不開后期的倉儲,這也是陳皮“越陳越香”的基礎(chǔ)。而在后期存放的過程中,根據(jù)陳皮儲存情況,定期對陳皮進行掃瓤,翻曬等后期護理工作。
翻曬的作用不僅是讓陳皮在陳化過程中保持干燥,同時也能有效預防蟲蛀、發(fā)霉等現(xiàn)象。每年最好的翻曬時間是在5—6月份或11—12月份,每次翻曬2小時左右便可。
成熟果皮所制成的陳皮性質(zhì)溫和,風味香甜,被廣泛用于菜品調(diào)味、煲湯等等。
2、青柑
青柑,指果實的大小進入穩(wěn)定期,顏色青色尚未轉(zhuǎn)黃的茶枝柑。
這個時期所收的柑皮稱之為青皮,根據(jù)《新會陳皮的研究與應用》一書資料顯示,9月至10月份采摘青皮柑,外表色澤青褐色至青黑色,有無數(shù)微凹入的油室點,不顯皺縮。
內(nèi)表緊密光潔,雪白、淡黃白至棕紅色。皮薄,色深,性溫和,質(zhì)硬味香,耐儲存。相對于陳皮(成熟的果皮)來說,青柑的揮發(fā)性油和黃酮類物質(zhì)含量高。
3、小青柑
小青柑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早產(chǎn)”。7月中旬就可以采摘了,一直延續(xù)到9月份,很多商家往往會借助小青柑“早產(chǎn)”的特點提前占領(lǐng)柑普茶的消費市場,是今年市場上紅極一時的產(chǎn)品,
小青柑與柑普茶的區(qū)別:1.大小不同,柑普茶即陳皮普洱比小青柑大出兩三個,一般小青柑只沖泡一次,陳皮普洱可以分好幾次來沖泡;
2.功效不同,小青柑味苦、辛、性溫,歸肝、膽、胃經(jīng),有散結(jié)、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jīng)主要功效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紅柑主要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3.滋味不同,小青柑融合了青柑的清香苦澀跟普洱熟茶的醇厚,口感上更清爽;柑普茶選用的是甜香的紅柑與醇厚的普洱熟
茶,甘醇,比起小青柑,陳皮普洱里普洱熟茶的味道更為明顯一些;
4.沖泡方式的不同,小青柑可以整顆投入蓋碗或紫砂壺,柑普茶一整顆投只適用容量大的泡茶器。
小青柑與柑普茶的味道區(qū)別如上,看個人喜好。
1、成分不同:需要注意橘皮含揮發(fā)油較多,而且鮮橘皮表面有農(nóng)藥和保鮮劑污染,這些化學制劑有損人體健康,用它泡水還可能對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而陳皮隔年后揮發(fā)油含量大為減少,里面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會相對增加,這時陳皮的藥用價值才能體現(xiàn)出來。
2、制作工藝不同:陳皮自然是放置時間比較久的柑橘皮。它完整的定義是水果柑橘的果皮經(jīng)干燥處理后而制成的干性果皮。這種果皮如在保持干燥的條件下,可長久放置儲藏,故稱陳皮。新鮮柑橘皮并不等于陳皮。不僅如此,新鮮柑橘皮也不是全都可以做成陳皮。只有成熟的柑橘皮才可以做成陳皮。
3、顏色不同:桔皮的顏色一般都是黃色或者是青色的,還有的桔皮顏色更是鮮艷。可是陳皮它的顏色是不新鮮的,這一點桔皮和陳皮有很大的區(qū)別。
以上內(nèi)容參考 -陳皮
新會著名特產(chǎn)——新會陳皮,是新會所產(chǎn)的大紅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是傳統(tǒng)的香料和調(diào)味佳品,所以向來享有盛譽。早在宋代就已成為南北貿(mào)易的“廣貨”之一,現(xiàn)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qū).
柑皮以貯藏的時間越久越好,存期不足三年的稱果皮或柑皮,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稱為陳皮。按采收時期不同,陳皮分為青皮、微紅皮和大紅皮。青皮指青柑加工的皮,其皮薄、色深問你、性溫和,質(zhì)硬味香,辛辣帶苦,耐儲藏。微紅皮指未完全成熟柑所加工的皮,其皮稍厚,褐綠帶紅,質(zhì)地軟硬適中,性溫和略甜,辛辣帶苦,耐藏。大紅皮指充分成熟柑所加工的皮,其皮厚,色暗紅,質(zhì)軟性溫,味香甜,微辛帶辣,不耐藏
青皮和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青皮和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作為一種較為十分常見的青皮和陳皮,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種,但它不僅僅只有功效和作用,堅持食用的話其功效和作用會更加明顯,下面我?guī)懔私馑嗥ず完惼さ墓πc作用及禁忌。
青皮和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1藥名:青皮
別名:青橘皮、青柑皮。
功效分類:理氣藥;疏肝藥。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肝經(jīng);膽經(jīng);脾經(jīng);肺經(jīng);心經(jīng)。
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主治:肝郁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癥瘕積聚;久瘧癖塊。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藥材基源:青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
炮制方法
1、青皮:原藥材清水浸泡,洗凈撈出,悶潤8-12小時,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時,切0.15cm薄片,曬干。飲片呈類圓形片狀,切面黃白色,內(nèi)有瓤囊。
2、青皮炭:青皮片武火炒至焦黑色,取出。炒炭后增強消食化滯、和胃止瀉之功。
3、酒青皮:以黃酒為輔料,法同上,可增強辛散行氣之力。
4、炒青皮:與麩皮用文火炒至微帶焦黃色為度,鏟出篩去麩皮,晾涼。麩炒可減破氣之烈性,并能和胃。
5、醋青皮:取青皮片100公斤,用米醋15公斤拌勻悶潤后,微火炒至微黃色透香氣時取出,攤涼,能入肝,增加疏肝破氣止痛之功。
青皮和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21、朱震亨 記載:青皮治因久積憂郁,乳房內(nèi)有核如指頭,不痛不癢,五、七年成癰,名乳癌:青皮20克。水一盞半,煎一盞,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
2、《本草匯言》記載:青橘皮,破滯氣,削堅積之藥也,凡病郁怒氣逆而脅肋刺痛,或疝氣沖筑而小腹牽弦,二者乃肝氣不和之病也;或溫瘧痞悶而寒熱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脹滿,或小兒食疳諸積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氣不和之病。此劑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運行水谷,誠專功也。
3、《圣惠方》記載:青皮治瘧疾寒熱:青皮50克(燒存性)。研末,發(fā)前溫酒服5克,臨時再服。
4、《本草綱目》記載:青橘皮,其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兒消積,多用青皮,最能發(fā)汗,有汗者不可用,說出楊仁齋《直指方》,人罕知之。
5、《本草通玄》記載:橘之小者為青皮,功用悉同,但性較猛耳。青皮入肝,究竟主肺、脾之癥居多。瘧脈自弦,肝風之祟,青皮入肝散邪,入脾滌痰,故瘧家必需之品。
6、《方脈正宗》記載:青皮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如擊如裂者:青橘皮400克(酒炒),白芥子、蘇子各200克,龍膽草、當歸尾各150克。共為末,每早晚各服15克,韭菜煎湯調(diào)下。
7、《珍珠囊》記載:青皮主氣滯,破積結(jié),少陽經(jīng)下藥也。陳皮治高,青皮治低。
8、《主治秘訣》記載:青皮厥陰、少陽之分有病用之。破堅癖,散滯氣,去下焦諸濕,左脅有積有氣。
9、《方脈正宗》記載:青皮治疝氣沖筑,小便牽強作痛:青橘皮八兩(醋炒),胡蘆巴100克,當歸、川芎、小茴香各一兩(俱酒洗炒)。研為末,每早服15克,白湯調(diào)下。
10、《本草備要》記載:青皮除痰消痞。治肝氣郁結(jié),脅痛多怒,久瘧結(jié)癖,疝痛,乳腫。
11、李杲 記載:青皮,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又破滯削堅積,皆治在下者效。引藥至厥陰之分,下食入太陰之倉。
12、《現(xiàn)代實用中藥》記載:青皮治胃痛,吐逆,解熱,消痰水。
13、《本草經(jīng)疏》記載:青皮,性最酷烈,削堅破滯是其所長,然誤服之,立損人真氣,為害不淺。凡欲施用,必與人參、術(shù)、芍藥等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行也。
14、《本草圖經(jīng)》記載:青皮主氣滯、下食,破積結(jié)及膈氣。
15、《醫(yī)林集要》記載:青皮治傷寒呃逆:四花青皮(全者),研末。每服10克,白湯下。
16、《方脈正宗》記載:青皮治心胃久痛不愈、得飲食米湯即痛極者:青皮25克,玄胡索15克(俱醋拌炒),甘草5克,大棗三個。水煎服。
17、朱震亨 記載:青皮乃肝、膽二經(jīng)氣分藥,敵人多怒,有滯氣,脅下有郁積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經(jīng),行其氣也。若二經(jīng)虛者,當先補而后用之。又疏肝氣加青皮,炒黑則入血分也。
18、《本草綱目》記載:青皮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氣,消乳腫,疏肝膽,瀉肺氣。
19、《沈氏尊生書》青皮丸 記載:青皮治食痛、飽悶、噫敗卵氣:青皮、山查、神曲、麥芽、草果。為丸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16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六大茶類都有哪些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