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紅茶產自云南省南部與西南部的臨滄、保山、鳳慶、西雙版納、德宏等地,而滇紅是云南紅茶的簡稱,屬于紅茶類,屬性溫和,是采用優(yōu)良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fā)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紅工夫茶。
在以上提及到滇紅茶產地中,該地域境內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8~22℃,年積溫6000℃以上,晝夜溫差懸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的氣候特征。
其地森林茂密,落葉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層,土壤肥沃,致使茶樹高大,芽壯葉肥,著生茂密白毫,即使長至5~6片葉,仍質軟而嫩,尤以茶葉的多酚類化合物、生物堿等成分含量,居中國茶葉之首。
云南六山五水構成山嶺縱橫,河谷淵深,錯綜復雜的地形地貌,這種帚形地系、水系,使云南西北高東南低,即可抵擋西北大陸性氣候的入侵,又可接受來自印度洋、太平洋溫暖季風,隨地形產生溫度水平、垂直的變化,形成獨特的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茶區(qū)山巒起伏,云霧繚繞,溪澗穿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紅黃壤土,腐殖質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生產的自然條件。
按地理位置,云南劃分為滇西、滇南、滇東北三個茶區(qū)。滇紅產于滇西、滇南兩個自然區(qū)。滇西茶區(qū),包括臨滄、保山、德宏、大理四個州(地區(qū)),種茶面積占全省的52.2%,產量占全省總產的65.5%,系滇紅的主產區(qū),其中臨滄風慶、臨滄云縣、臨滄雙江、保山昌寧等縣,占滇紅產量的90%以上。
滇南茶區(qū),是茶葉發(fā)源地,含思茅、西雙版納、文山、紅河四個州(地區(qū)),面積占全省的32.7%,產量占全省的30.8%,滇紅產于西雙版納和景洪、普文等地。
滇紅制作系采用優(yōu)良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fā)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紅功夫茶,又經揉切制成滇紅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長期以來,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藝從1939年在鳳慶與勐海縣試制成功。
滇紅工夫茶采摘1芽2、3葉的芽葉作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而制成;滇紅碎茶是經萎凋、揉切、發(fā)酵、干燥而制成。
其成品茶條索緊結,肥碩雄健,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重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國內獨具一格,系舉世歡迎的工夫紅茶。
其次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其茶葉品質亦有不同。
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凈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jié)間長,雖芽毫顯毫,但凈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干涼季節(jié),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凈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滇紅,屬于紅茶類。滇紅,實際上是云南紅茶的簡稱,由漢族茶農創(chuàng)制于民國年間。滇紅,主產區(qū)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瀾滄江以西、怒江以東的高山峽谷區(qū),包括鳳慶、勐海、臨滄、雙江等縣。滇紅以大葉種紅碎茶拼配形成,定型產品有葉茶、碎茶、片茶、末茶4類11個花色。
滇紅的特點
就傳統(tǒng)滇紅茶而言,其外形各有特定規(guī)格,身骨重實,色澤調勻,沖泡后湯色紅鮮明亮,金圈突出,香氣鮮爽,滋味濃強,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鮮亮,加牛奶仍有較強茶味,呈棕色、粉紅或姜黃鮮亮,以濃、強、鮮為其特色。制作采用優(yōu)良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fā)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
滇紅茶由馮紹裘老先生于1939年創(chuàng)制而成,滇紅制作系采用優(yōu)良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fā)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紅功夫茶,又經揉切制成滇紅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長期以來,均以手工操作。滇紅成品茶茶葉條索肥實,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fā)光,香味濃郁,為國內其他省小葉茶種所未見。馮老先生終從眾人之意,定名“滇紅”;“滇紅”名茶就這樣誕生了。
此后,滇紅茶產業(yè)年年向前發(fā)展,成為祖國茶葉生產上一朵璀璨的名茶之花;滇紅特級工夫茶,中國著名紅茶;其在前蘇聯(lián)、東歐各國和倫敦市場上享有崇高聲譽,是中國出口紅茶中售價高創(chuàng)匯多的佼佼者。
紅茶。滇紅茶一般指云南紅茶,云南紅茶簡稱滇紅,屬紅茶類,滇紅茶有葉茶、碎茶、片茶、末茶4類11個花色。滇紅茶的產地在云南省南部與西南部的臨滄、保山、鳳慶、西雙版納、德宏等地。
滇紅茶屬于什么茶
制作滇紅茶采用的是優(yōu)良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沖泡后湯色紅鮮明亮、香氣鮮爽,加牛奶仍有較強茶味,呈棕色、粉紅或者姜黃色。
滇紅茶的產地群峰起伏、晝夜溫差大、“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土壤肥沃,茶樹高大、芽壯葉肥。
滇紅茶的種類有滇紅工夫紅茶、滇紅金針、絕品滇紅、滇紅金芽、供品滇紅、工夫紅茶6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20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大青柑和小青柑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