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分為正味、消青、拖酸三種類別,外形上,正味鐵觀音砂綠明顯;消青鐵觀音翠綠,砂綠不如正味鐵觀音明顯;而拖酸鐵觀音砂綠不明顯,茶湯上,正味的湯色最白,消青和拖酸的鐵觀音湯色偏黃一些,葉底上,正味鐵觀音偏金黃色,消青是青綠色,拖酸的則是青綠微暗。
正味鐵觀音,一般采青第二天10:00前炒青,一定不能超過中午。
消青鐵觀音,通常在采青第二天12:00~18:00炒青。
拖酸鐵觀音,即采青后第二天18:00后,有的拖到第三天、甚至第四或第五天才炒青,也就是拖的時間比較長。
根據(jù)工藝的不同,鐵觀音可分為三類:
正炒茶(正味)
從香氣來看,色澤偏暗偏黑,外觀感較差的正炒茶干茶,其香氣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散發(fā)出來。正炒茶的香氣后勁強,屬于幽香淡雅的風格,通常第一泡香氣較暗淡,緊接著第二泡稍微清晰了些,到第三泡時香氣才能達到最強烈的狀態(tài)。
從滋味品嘗來看,正炒茶沖泡出來的茶湯通常顯黃色,偶爾也會有青綠茶湯的出現(xiàn)。它在制茶工藝中的發(fā)酵程度接近高發(fā)酵的傳統(tǒng)鐵觀音,因此沖泡出來的茶湯刺激性小,香味較不夠飽滿較為輕盈,且鮮爽度也低。這也就造成了正炒茶的口感是清淡溫和的。
不過讓我們驚喜的是,正炒茶喝完過后的口感比喝時的好,喝后它的回甘會十分地明顯強烈,且通常帶有生津感,吸上一口氣時口腔里滿滿都是正炒茶的芳香。
消青茶
從外觀上來說,消青茶的干茶色澤鮮艷呈烏綠色,外觀感好。
從茶香上來辨別,消青茶的香氣清晰易被感知,品種偏上等些的茶,其茶香風格或張揚、或含蓄,較為高雅。在洗茶時,我們能從茶底中聞見明顯的酸香味,但沖過第一泡茶水后酸香味便會消失,且茶湯是不帶有酸味的??傮w來說,消青茶的香氣普遍比正炒茶清晰高揚些。
回到滋味品嘗來上看,經(jīng)過消青工藝后的消青茶普遍香氣高揚,因此沖泡出來后,茶湯細膩、其顏色青綠色中又帶點黃,茶香芬芳四溢,飲入喉中能感到滋味很是濃厚。品質(zhì)優(yōu)越的消青茶那柔細稠滑的滋味,讓人想把它停留在口中細細品嘗久一點。喝后雖有甘甜爽口的回甘,但卻不及正炒茶的好。另外,消青茶的茶湯也有少數(shù)發(fā)甜的情況出現(xiàn)。
拖酸茶
拖酸茶干茶,色澤鮮活顯青綠色,其香氣的高揚程度在三者中位列第一。
拖酸茶在洗茶時便有較重的酸味顯現(xiàn)出來,且通常有著明顯的拖味。拖味重是拖酸茶的致命缺陷,導致這門工藝沒有較大的保留價值,因此拖酸茶香氣的高雅程度也遠遠不及正炒茶和消青茶。
根據(jù)香型的不同,按GB19598——2006鐵觀音國家標準和GB/T 30357.2-2013《烏龍茶 第2部分:鐵觀音》:安溪鐵觀音分成三大類,清香型、濃香型、陳香型。這涉及到三種狀態(tài)。
1、清香型鐵觀音
清香型口感比較清淡、舌尖略帶微甜,偏向現(xiàn)代工藝制法,目前在市場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鐵觀音顏色翠綠,湯水清澈,香氣馥郁,花香明顯,口味醇正。由于新茶性寒,不可過多飲用,否則會有一定程度的傷胃、失眠。
2、濃香型鐵觀音
濃香型口味醇厚、香氣高長、比較重回甘,是傳統(tǒng)工藝炒制的茶葉經(jīng)烘焙再加工而成產(chǎn)品。濃香型鐵觀音具有“香、濃、醇、甘”等特點,色澤烏亮,湯色金黃,香氣純正、滋味厚重,相對清香型而言,濃香型鐵觀音性溫,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3、陳香型鐵觀音
陳香型又稱老茶或熟茶,由濃香型或清香型鐵觀音經(jīng)長時間儲存,并反復再加工而成,亦屬半發(fā)酵茶葉。陳香型鐵觀音具有“厚、醇、潤、軟”等特點,表現(xiàn)為色澤烏黑,湯水濃郁,綿甜甘醇,沉香凝韻。其特質(zhì)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紅茶、黑茶,且有沉重的歷史與文化沉淀。
4、炭焙的鐵觀音
是鐵觀音濃香的一種,這也是成品烏龍茶加工的最后一道改變質(zhì)量的工序,是鐵觀音清香型的茶葉在經(jīng)過用木炭后的焙制過程。焙制的時間、次數(shù)與火候看個人口感和市場而定。
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鐵觀音分為四類:
1、春茶
春茶,即春季的茶,常指每年3 月下旬到 5 月中旬之間采摘的茶葉,也是每年的第一季的茶葉。
正常情況下,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足,且茶樹經(jīng)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zhì)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因此,春茶具有一種鮮香的茶氣。但是,春天降雨量較多,茶葉中的水味比較重。
2、夏茶
夏茶,即是夏天的茶,通常是指每年 5 月初至 7 月初采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茶湯較空,很出豐富的口感,甚至會有點苦澀,以鐵觀音為例,鐵觀音夏茶基本上幾乎沒人喝,大部分直接裁掉而不加工成干茶。
3、秋茶
秋茶通常是以8 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葉。秋茶氣候相對適合茶葉生長,茶樹經(jīng)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nèi)含物質(zhì)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fā)脆,葉色發(fā)黃,降雨量較少,溫度適合,制作出來的茶葉香氣十足。鐵觀音 “春水秋香”的說法就是茶葉生長氣候有關(guān)的。
4、冬茶
冬茶,即冬天的茶。冬茶大約在 10 月下旬開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 采完后,氣候逐漸轉(zhuǎn)冷后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 內(nèi)含物質(zhì)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鐵觀音成品依發(fā)酵程度和制作工藝,大致可以分清香型(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濃香型(特級、一級、二級、三級)、陳香型(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三大類型。
拓展資料
茶的沖泡手藝
一、綠茶,80℃~85℃,沖泡時間以2~3分鐘為好。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以味道清香、回味甘甜取勝。比較常見的像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等因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水溫為宜,且泡后需立即飲用。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放置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zhì)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zhì)也會揮發(fā)散失。
二、烏龍茶,95℃~100℃,2~5分鐘為宜。烏龍茶為半發(fā)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一定要用100℃左右的沸水,且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蓋,泡烏龍茶一般都是把煮水壺放在邊上,水開了馬上沖,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杯子潤一下,然后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
三、紅茶,85℃~90℃,3~5分鐘。紅茶是全發(fā)酵茶,溫度高的水沖泡能夠促進紅茶內(nèi)所含物質(zhì)的有效溶出,不但讓滋味和香氣更濃,還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保健功能。如金駿眉,泡茶的水溫以85℃~90℃為宜。
四、白茶,適宜在壺中煮著喝。因為白茶在加工過程中不揉不炒,茶葉細胞未充分破損,其中內(nèi)含的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所以白茶更適合煮著喝,這樣可以使白茶釋放出更多的有效物質(zhì)。
五、黑茶,需用沸水,先洗茶,再沖泡。黑茶是后發(fā)酵茶,均經(jīng)過“渥堆”這個特殊的后發(fā)酵工序,且越陳越香。以普洱茶為代表的黑茶,沖泡時也用100℃的沸水。散茶容易出味兒,而緊壓磚茶還要經(jīng)過烹煮。第一次沖泡黑茶時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zhì),而且使后續(xù)泡出的茶湯更加香醇。后續(xù)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
參考資料
沖茶大有學問--人民健康網(wǎng)--人民網(wǎng)
鐵觀音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分為:正炒,消青和拖酸三種。以香型口味分為:清香型,濃香型,鮮香型,韻香型,(其中韻香型可分為炭焙和機焙,炭焙和機焙的也有叫熟香型,主要是烘焙的溫度和時間的不同)。以茶樹嫩芽的顏色分為:紅心鐵觀音(也叫紅樣鐵觀音)和青心鐵觀音兩大類。以葉片的形狀可分為圓葉鐵觀音和長葉鐵觀音(也叫竹葉觀音)。另外:毛蟹不是鐵觀音,他跟鐵觀音不是同一個品種,只是跟鐵觀音同屬烏龍茶,是烏龍茶的其中一種。在安溪,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為了便于分類列等,將安溪烏龍茶分為鐵觀音, 色種及烏龍三個品類,除鐵觀音及烏龍外,其他品種均歸入色種。(色種包括:本山,毛蟹,奇蘭,梅占,黃旦(黃金桂),等等)
本知道由安溪明香茶業(yè)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1、鐵觀音屬于什么茶:鐵觀音屬于烏龍茶(也叫青茶)。
2、我國大概有400多種茶葉種類,如果按照發(fā)酵程度來區(qū)分的話,可分為如下六個類別: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黑茶、白茶、黃茶。
3、而鐵觀音就屬于青茶(也就是烏龍茶)類,為半發(fā)酵茶類,烏龍茶類是最具鮮明特色的茶類之一,品飲后唇齒留香,香高味醇,回甘生津,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茶飲。
4、烏龍茶的主要品種有:原產(chǎn)安溪縣的鐵觀音、產(chǎn)于武夷山的大紅袍、廣東省的鳳凰單叢、寶島臺灣的洞頂烏龍等。
1、鐵觀音屬于什么茶?鐵觀音屬于青茶,也被稱為烏龍茶,它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之一,原產(chǎn)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zhèn),它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fā)酵茶類。
2、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3、鐵觀音清香型和濃香型的區(qū)別:
鐵觀音屬于烏龍茶類,烏龍茶的制作較綠茶紅茶,復雜得多,吸取了紅茶發(fā)酵和綠茶不發(fā)酵的原理,制作過程既不破壞全葉組織,但又輕微擦傷葉緣組織,引發(fā)出屬于烏龍茶獨特的色、香、味,其核心工藝就是半發(fā)酵工藝。
而半發(fā)酵工藝就是決定清香型以及濃香型的關(guān)鍵,清香型發(fā)酵時間比較長,約24小時,長時間的發(fā)酵使得口感差一點,與之相對,味道會更加香濃,發(fā)酵的時候消青,所以顏色也更翠綠。
濃香型發(fā)酵時間12小時,顏色比較順滑,相比清香型茶葉的翠綠較為暗淡,但口感較好,香味則較清香型差一點。
還有一種傳統(tǒng)老工藝則為碳焙鐵觀音,用炭火烘焙之后的鐵觀音稱為熟茶,皆為濃香型鐵觀音。
清香型鐵觀音和濃香型鐵觀音的區(qū)別??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區(qū)分。
第一,從起源方面。濃香型鐵觀音是根據(jù)長期以來,烏龍茶的加工工藝結(jié)合鐵觀音茶樹品種特征形成的傳統(tǒng)烏龍茶加工工藝,是長期演變形成的特殊的烏龍茶制作技藝。清香型鐵觀音的加工工藝,是在上個世紀中后期安溪人民在傳統(tǒng)烏龍茶加工工藝的基礎(chǔ)之上引進吸收臺灣烏龍茶加工技術(shù),即輕搖輕發(fā)酵,并結(jié)合先進機械設(shè)備進行工藝創(chuàng)新形成的輕搖,薄攤,長晾,輕發(fā)酵”為主要特點的加工技藝。
第二,加工工藝方面,濃香型鐵觀音一般采摘中到大概面鐵觀音鮮葉,曬青較重,曬至青草氣散發(fā),再移至室內(nèi)攤涼后進行三到五次搖青,搖青時間間隔較短,搖青程度較重,搖至葉緣有紅邊,葉面有紅點,花香顯露,晾青在做青間,待花果香濃郁時進行殺青。初制完成后,揀剔茶梗,留下凈茶進行復火烘焙,烘焙以低溫慢焙,焙至香氣濃郁,滋味醇厚回甘即可!而清香型鐵觀音注重茶葉保鮮, 采摘小到中開面的鐵觀音鮮葉,經(jīng)過輕曬青,攤涼后進行做青,嚴格控制做青間的溫濕度, 采用輕搖,薄攤,長晾,輕發(fā)酵”為主要特點的加工技藝,一般搖青搖三次,中間間隔60-150min,制成香氣濃郁高長,滋味鮮爽回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20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怎樣判斷紅茶添加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