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茶葉不宜干吃,而是指泡開后的茶葉,首先準備5g左右的干茶,一只110ml的蓋碗,先用開水將茶具清潔干凈,然后將干茶投入蓋碗中,沖入開水,之后放下水壺,即可將茶葉與茶湯分離,茶湯可以飲用,茶葉可以取出放入口中咀嚼或食用,但需要注意用量,禁忌過度食用。
盡管“吃茶”的“吃”并不是指真的吃而是喝的意思,但事實上茶葉也確實是可以吃的。茶葉最初就是作為一種可以食用的菜蔬而出現(xiàn)的。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里,就有“誰謂荼苦,其甘如濟”的詩句。據(jù)說這里的“荼”指的就是茶葉,可見是和薺菜相提并論的。
早期茶葉飲用方法極為簡樸粗放,甚至有放入鹽、姜、蔥、椒等和水連葉煎煮而食。晉代郭璞《爾雅注》云:“(茶)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p>
陸羽在《茶經(jīng)》里記載唐初飲茶風俗時說:“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
古典名著《水滸傳》第二十四回描寫道:“(王婆)便濃濃的點道茶,撒上些白松子、胡桃肉,遞與這婦人吃了?!?/p>
飲茶不言“喝”而冠以“吃”字,大概正和這種連湯帶葉一起吃掉的飲茶習俗有關吧。所以盧全才有“紗帽籠頭自煎吃”的詩句流傳后世,所以趙州和尚才有“吃茶去”的法語遍布天下叢林,所以如今南方的一些城市仍有吃早茶的習俗。
據(jù)考證,茶葉的營養(yǎng)成分極為豐富,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并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zhì)及微量元素,如鈣、磷、鉀、鎂、錳、鋁、硒、鋅等。茶葉經(jīng)過幾次沖泡后,其營養(yǎng)成分大部分已經(jīng)浸出,但還有一些礦物質(zhì)殘留在茶葉里,棄之可惜,于是在農(nóng)村的一些地方,有連茶渣一起吃掉的習慣。
《清碑類鈔》里便有湖南人飲茶習俗的記述:“湘人于茶,不惟飲其汁,輒并茶葉而咀嚼之?!睋?jù)說毛主席也很喜歡喝茶,每次喝完茶后也會將茶渣吃掉。毛主席是湖南湘潭人,喝茶吃茶渣可能是他小時候在家鄉(xiāng)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21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鶴六堡茶產(chǎn)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