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歷史悠久,自古就是茶馬古道上的熱銷品,在以往又稱“邊銷茶”,銷往邊境,貿(mào)易頻繁,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爭議、便于收稅,于是就把茶餅做成統(tǒng)一的重量,這樣交易起來也方便。
那為什么偏偏會是“357”這個數(shù)字呢?
那是因為餅茶交易一般以筒為單位(散茶不便于運輸和交易),一筒有七餅茶,因此茶餅也有“七子餅”的稱號,每餅茶357克,一筒重7片×357克/片約等于2.5公斤;一籃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約等于30公斤,那么每筒茶在運輸和統(tǒng)計、銷售都比較省事,也更加容易了。
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中有如下記載~網(wǎng)茶葉百科:
“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征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簡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于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
從其中“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可知當時的圓茶(餅茶)確實是一餅七兩。
1959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統(tǒng)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原來以國際公制為基礎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國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習慣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規(guī)定“市制原定十六兩為一斤,因為折算麻煩,應當一律改成十兩為一斤”。
此時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舊制,但將一斤十六兩改為一斤十兩,一兩的重量改為50克。
建國后,普洱茶的重量也與計量制度的變革相關,七子餅被定為357克,使得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接近整數(shù),此時,我們前面說到的公式才變得有意義:
一筒7片×357克/片≈2.5公斤;一籃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30公斤。
這樣一來,普洱茶的計算更貼合整數(shù),便于計算和進銷管理,同時也方便流通和銷售。
普洱茶的種類:
1、內(nèi)飛:1950年之前的“古董茶”內(nèi)通常都有一張糯米紙,印上名稱,就是“內(nèi)飛”
2、印級茶:也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3、干倉普洱:指通風、干燥及清潔的倉庫中存放的普洱茶,這種茶為自然發(fā)酵,發(fā)酵期較長。
4、濕倉普洱:通常指存放在比較潮濕的地方的普洱茶,存放地如地下室、地窯等,主要是為了加快普洱茶的發(fā)酵時間和速度。
5、號級茶餅:為辨別茶餅茶葉的年代、級別、生產(chǎn)廠的編號,如7262餅,前兩位數(shù)72為1972年的制茶工藝,第三位數(shù)6為6級茶,最后一個數(shù)字2為勐海茶廠的代號。茶廠代號分別是:1代表昆明茶廠,2代表勐海茶廠,3代表下關茶廠。
6、鐵餅:在壓制過程中,壓制得比較厚實、堅硬的茶餅稱為鐵餅。和相應的“火燒餅”等同為制作工藝流程上的名稱。
7、中茶牌:茶餅的外紙正面標志為8個“中”字圍繞著“茶”字,為中國土產(chǎn)畜牧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的商標。
8、大益餅:云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商標,“大”字中間有個反白色的“益”字,根據(jù)不同級別和年份,分有不同顏色的商標,如“紅印”、“藍印”、“黃印”等。
9、普洱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jīng)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稱為散茶。
10、七子餅茶:為扁平圓盤狀。七子餅每七個為一筒,每塊餅重375克,每筒重2500克,故稱為七子餅。
11、磚茶:長方型或是正方型。重量在250-1000克不等。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方便運輸。
12、沱茶:形狀和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或250克,現(xiàn)在市面上也有迷你小沱茶,凈重在2-5克之間。
13、金瓜貢茶:被稱為普洱茶的太上皇。是進貢給皇家的貢茶。制作這種貢茶的普洱茶菁都是一級的芽茶,經(jīng)長期存放后,會變?yōu)榻瘘S色,故此稱為“金瓜貢茶”。
14、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都比較重,故此稱為“千兩茶”。
15、廣云貢餅:除云南省外,廣東省也生產(chǎn)少量的普洱茶,其所用的茶菁,部分是自云南調(diào)拔的,也有一部分是廣東自產(chǎn)的,所以廣東生產(chǎn)的普洱茶,也叫“廣東餅”,在20世紀60年代后,都是用廣東的茶菁或是廣東茶菁與云南茶菁拼配后制成餅,因此也稱為廣云貢。
16、紀念餅(磚、沱):為紀念某個事件所特別制作的小批量茶葉。帶有相應的編號和證書。較有名氣的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紀念茶。
據(jù)《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征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于十三年始,頒給茶引三千。”
從其中“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可以看出,當時的餅茶就已經(jīng)習慣是七餅一提了,為什么正好是七呢?有各種解釋。
1、“七餅一提”暗藏的玄機
玄學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七”是吉祥數(shù)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圓圓滿滿。據(jù)說過去云南還有用七子餅茶來作為兒女結婚的彩禮和逢年過節(jié)送禮的習慣,以表示“七子”同賀。
負重說:古時運輸茶餅主要靠馬匹。按照當時的計量單位,1餅普洱茶是7兩,7餅普洱茶為1筒,1筒就有約2.5公斤,而12筒為一件,一件約30公斤。一匹馬馱兩件,剛好60公斤,方便計量與交易,因而沿用到了現(xiàn)在。
工藝說:緊壓茶的誕生主要是為了運輸方便,于是將普洱茶“蒸而團之,緊壓成型。”因七兩重一片,七片裝一筒(筍殼包),七子餅從而得名,現(xiàn)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所以現(xiàn)在的茶餅很多也沿用了357g這個規(guī)格。
茶葉旦說:七餅一提的出現(xiàn)應該是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形成的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云南山高路險,茶葉的流通依靠馬幫,運輸極為不便,因為茶商的運輸習慣、茶人的加工工藝等因素影響,“七餅一提”慢慢固定了下來。“玄學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又好喝名字又有點彩頭的茶,誰不喜歡呢!
2、買回來收藏的整提普洱當然要好好存放
如果是筍殼包裝好的一提茶餅,想要長期收藏的話,應該存放在空氣流通、室溫正常、無異味的干爽環(huán)境中,像書房這樣的環(huán)境就比較適合。
空氣流通能夠促進茶餅的后期轉化,讓茶葉更有韻味。如果是敞開了讓風吹那,茶味很快就流失了。
存茶的房間溫度不能過高或過低,最后就保持在一個恒定的溫度范圍內(nèi),不會有突然的劇烈溫差變化。此外,切記不能把七子餅茶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
為茶葉容易受潮、吸附異味,所以茶友一定要注意防潮防異味,不要將茶葉擺在廚房里或者是放在風口處。南方茶友在梅雨天氣更要注意存茶環(huán)境的濕度,好端端一提普洱茶如果發(fā)霉了,想想都心疼。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22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茶餅是不是時間越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