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云霧茶屬于綠茶類,茶性偏寒,不經(jīng)發(fā)酵,主產(chǎn)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其茶區(qū)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漢陽峰、五老峰、小天池等地,其制作工藝為殺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條、搓條、揀剔、提毫、烘干等九道工序。
廬山云霧茶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茶,早在宋時便已經(jīng)是皇室貢品。云霧茶的產(chǎn)地廬山,可謂是千山煙靄中,萬象鴻蒙里",整座山都浸潤在縹緲的云霧之中,這種環(huán)境下生長出的茶芽茶葉更加鮮嫩,具備更多的芳香物質(zhì)。
所謂"霧芽吸盡香龍脂",這也是云霧茶名字的由來。作為我國綠茶中的特種名茶,廬山云霧茶素有六絕之稱,亦有“色香幽細(xì)比蘭花”的美譽(yù),非常值得茶客們嘗試品鑒。
采摘標(biāo)準(zhǔn)以及特質(zhì):
由于氣候原因,廬山云霧茶比其他茶采摘得晚,一般在谷雨之后立夏之間開始開園采摘,鮮葉原料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biāo)準(zhǔn),長度為3厘米左右。剔除紫芽,病蟲害葉后放于陰涼處4 ~ 5小時后進(jìn)行炒制。
制成的干茶為一芽一葉,肥而壯;形條索清秀而緊湊;白毫顯露;香氣帶有幽幽的蘭香,新鮮而清爽;湯色綠中帶黃,清澈見底,葉嫩而翠綠,整齊均勻;滋味醇厚且甘甜,屬綠茶中的精品。廬山云霧茶是以湯清、色秀、香幽、味醇而聞名中海外。
沖泡品飲方法
沖泡后,茶香芬芳高長、鮮銳;茶湯綠而透明,葉底嫩綠微黃。入口后,滋味爽快,鮮甘濃醇,帶有豆花香。
特別提示
1.首先水溫不宜過高,最好在75°C~85°C之間。
2.若用杯泡后直接飲用,投茶量不宜過多,掌握到茶和水的比例1/50為最佳。
3.因為廬山云霧茶葉較嫩,沏泡時最好采用中投法。
廬山種茶,歷史悠久。遠(yuǎn)在漢朝,這里已有茶樹種植。據(jù)《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當(dāng)時廬山梵宮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侶云集。他們攀危崖,冒飛泉,競采野茶;在白云深處,劈崖填峪,栽種茶樹,采制茶葉。東晉時廬山已成為佛教中心之一,據(jù)載,當(dāng)時名僧慧遠(yuǎn),在山上居住三十余年,聚集僧徒,講授佛學(xué),在山中發(fā)展種茶。
唐朝時廬山茶已很著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往廬山峰挖藥種茶,并寫下了詩篇:“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野麋林鸛是交游”。
宋朝已有洪州鶴嶺茶,洪州雙井茶、白露、鷹爪等名茶。這時雖然未明確地見到云霧茶的出現(xiàn),但從北宋詩人黃庭堅的詩中,隱約可見宋時已有云霧茶了。詩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這里所寫的“云腴”是指白而肥潤的茶葉;“落磑霏霏雪不如”,說明磨中碾成粉末的茶葉,因多白毫,其白勝于雪??磥硭螘r已有白毫茶是無疑的。到了明代,廬山云霧茶名稱已出現(xiàn)在明《廬山志》中,由此可見,廬山云霧茶至少已有300余年歷史了。
朱元璋登基后,廬山的名望更為顯赫。廬山云霧正是從明代開始生產(chǎn)的,很快聞名全國。明代萬歷年間的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即云:匡廬絕頂,產(chǎn)茶在云霧蒸蔚中,極有勝韻。
匡廬之山,真是云的故鄉(xiāng),云的世界。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變幻無窮,時而像浩瀚的波濤,時而像輕盈的薄絮,整個廬山都沉浸在那朦朧飄渺的云霧中,千山煙靄中,萬象鴻蒙里,一如太虛紀(jì)境。因而,有云霧茶之名,霧芽吸盡香龍脂,云霧的滋潤,促使芽葉中芳香油的積聚,也使葉芽保持鮮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1971年,廬山云霧茶被列入中國綠茶類的特種名茶,并以: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絕”一舉揚(yáng)名中外。
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種茶葉評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國名茶評比又被定為中國名茶。
1985年獲全國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銀牌獎,1989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獎。
《廬山志》載:廬山云霧茶“初由鳥雀銜種而來,傳播于巖隙石罅……”。又稱鉆林茶。鉆林茶被視為云霧茶中的上品,但由于散生荊棘橫生的灌叢,尋覓艱難,不僅衣撕手破,而且量極少。過去,廬山云霧茶的栽培多賴廬山寺廟的僧人,是他們清苦的汗水培育、澆灌了一茬又一茬的茶樹。廬山云霧茶,規(guī)模種植,是在進(jìn)入20世紀(jì)以后的事,但與佛教仍然有關(guān)連。
1934年廬山植物園成立后,便自廬山山麓五乳寺引種茶苗,購進(jìn)茶籽,開辟茶園10余畝。但在此前,廬山云霧茶的栽培與制作,多賴廬山寺廟的僧人。正如陳三立在詩中所說,是“山僧往來踝脛穿,猩啼號虎豹前”的結(jié)果。廬山云霧茶是茶禪相通的佳作。
20世紀(jì)50年代以來,廬山云霧茶得到了迅速發(fā)展,茶園5000余畝,分布在整個廬山的漢陽峰、五老峰、小天池、大天池、含鄱口、花徑、天橋、修靜庵、中安、捉馬嶺、海會寺、帥家、化城山、青山、通遠(yuǎn)、八仙庵、馬尾水、高壟、威家、蓮花洞、龍門溝、賽陽、碧云庵等地。其中尤以五老峰與漢陽峰之間,因終日云霧不散,茶葉品質(zhì)最好。
廬山云霧,屬于綠茶類,是一種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葉,為中國名茶系列之一,是一種野生茶,后東林寺名僧慧遠(yuǎn)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于漢朝,宋代列為“貢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廬山云霧茶是漢族傳統(tǒng)名茶,是一種品質(zhì)非常不錯的茶葉,它的辨識度還是比較高的,產(chǎn)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其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是綠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fù)盛名。
1、廬山云霧茶的特點(diǎn):外形一芽一葉肥而壯,形條索清秀而緊湊,新鮮而清爽,湯色綠中帶黃,清澈見底,葉嫩而翠綠,整齊均勻,其滋味醇厚且甘甜,屬綠茶中的精品,廬山云霧向以湯清、色秀、香幽、味醇而著稱。
2、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50毫升的水),用3克左右的干茶。
3、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5度為宜(水燒開略為冷卻),這樣泡出的茶湯,才能湯色明亮,醇厚味甘。
4、沖泡的次數(shù)不宜超過三次,一次可溶物質(zhì)浸出50%左右;二次浸出30%左右;三次,浸出10%左右。
5、因廬山云霧茶外形“條索精壯”,沖泡時采用“上投法”較佳。即先將85度開水沖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
6、在泡的過程中,你將會看到:有的茶葉直線下沉,有的茶葉徘徊緩下,有的其葉上下沉浮,舒展游動,這種過程,人們稱之為“茶舞”。
7、不久,干茶吸足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xiàn)出一芽一葉,而湯面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這時你趁熱嗅聞茶湯香氣,必將心曠神怡。
1、碧螺春。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xì)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jié),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chǎn)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后杯中白云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
2、龍井。龍井是漢族傳統(tǒng)名茶,屬于綠茶,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龍井茶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帶,由漢族茶農(nóng)創(chuàng)制于宋代,已有一千二百余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diǎn),西湖龍井茶葉為扁形,葉細(xì)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
3、六安瓜片。中華傳統(tǒng)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chǎn)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4、烏龍茶。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tuán)、鳳餅演變而來,創(chuàng)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后。品嘗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chǎn)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chǎn)。
5、姑箐茶。姑箐茶亦稱“姑箐貢茶”,相傳為清代年間水西地區(qū)進(jìn)奉朝廷的物品。產(chǎn)于“中國高山生態(tài)有機(jī)茶之鄉(xiāng)”納雍縣,獨(dú)特的1800米以上高海拔地理位置,決定了姑箐茶有機(jī)無農(nóng)殘的品質(zhì),并以其獨(dú)特的品質(zhì)和韻味,深受人們喜愛?,F(xiàn)在同樣產(chǎn)自納雍縣的自嘉茶已成為納雍綠茶的代名詞。
6、毛尖。外形細(xì)、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沖后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dú)特個性,其顏色鮮潤、干凈,不含雜質(zhì),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
7、鐵觀音。鐵觀音,漢族傳統(tǒng)名茶,屬于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chǎn)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zhèn),發(fā)現(xiàn)于1723—1735年?!拌F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屬于半發(fā)酵茶類,鐵觀音獨(dú)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后,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yù)”。
8、廬山云霧茶。廬山云霧茶是漢族傳統(tǒng)名茶。屬于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綠茶中的一種。始于漢朝,宋代列為“貢茶”。因產(chǎn)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廬山云霧茶由于長年飽受廬山流泉飛瀑的親潤、行云走霧的熏陶,從而形成其獨(dú)特的醇香品質(zhì):葉厚毫多、醇香甘潤、富含營養(yǎng)、延年益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24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綠茶和紅茶的區(qū)別都有哪些(紅茶和綠茶···
下一篇: 六大茶類是什么時候劃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