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茶類是白茶、紅茶、綠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屬于微發(fā)酵茶,茶性偏涼;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茶性溫和;烏龍茶亦稱青茶,屬于半發(fā)酵茶,茶性平和;黃茶為微發(fā)酵茶,茶性寒涼;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茶性溫和。
1.綠茶
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差性偏寒,綠茶是我國名茶最多、研究最廣,也是產(chǎn)量最多的茶類;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
綠茶制作時不經(jīng)發(fā)酵,干茶、湯色、葉底均為綠色的茶為綠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茶類。由于不發(fā)酵,鮮葉的顏色少有改變,保持了天然的綠色。
其制作工藝都經(jīng)過殺青、揉捻、干燥的過程。殺青是利用高溫鈍化氧化酶,防止茶葉氧化,保持綠色特征;揉捻有一定的做型作用,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使細胞破碎,滿足多次沖泡要求。而干燥,除了利于茶葉存儲,還有提香的作用。
2.黃茶
綠茶屬于微發(fā)酵的茶黃茶,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干燥過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因而形成黃葉、黃湯的品質(zhì)特征。黃茶性寒,特點為茶湯杏黃,葉底黃,故名黃茶。
相對于其他茶類來說,黃茶種類偏少,所以目前比較小眾。常見的黃茶有:君山銀芽、蒙頂黃芽、平陽黃湯、霍山黃芽等。
3.白茶
屬于輕度發(fā)酵的茶白茶是我國的特產(chǎn),以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為主。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是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的保留下來。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zhì)特點。
白茶有芽茶和葉茶之分。單芽之稱的茶成為“銀針”,一芽二、三葉的是“白牡丹”,還有“貢眉/壽眉”,一般是三葉及三葉以下。
4.青茶
青茶即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的茶說到烏龍茶,很多人第一反應(yīng)更可能是鐵觀音。沒錯,但剛問各位小伙伴的大紅袍,其實也是烏龍茶。
烏龍茶是屬半發(fā)酵的茶。在制作時采用搖青這一特殊工藝,使其適當發(fā)酵,葉片稍有紅變。因而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仔細觀察的話,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烏龍茶一般以產(chǎn)地來劃分,主產(chǎn)區(qū)集中在福建、廣東、臺灣三省。
但是福建烏龍茶南北品質(zhì)差異較大,故分為四類:閩北烏龍:武夷巖茶等;閩南烏龍:鐵觀音、黃金桂等;廣東烏龍:鳳凰單叢、嶺頭單叢等;臺灣烏龍:凍頂烏龍、東方美人等。
5.紅茶
紅茶屬于全發(fā)酵的茶紅茶與綠茶的區(qū)別,在于紅茶加工時不經(jīng)殺青,而是通過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破壞細胞結(jié)構(gòu),使茶葉中的多酚類和氧化酶類得以接觸氧化,即發(fā)酵,變成紅色的化合物,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紅茶主要分類如下:小種紅茶有正山小種等,工夫紅茶有祁門紅茶、滇紅等,而紅碎茶(CTC)主要是供出口,產(chǎn)地集中在云南、廣東、海南、廣西等省份。
6.黑茶
黑茶屬于后發(fā)酵的茶 黑茶,相較于其他茶類來說,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制作過程中堆積發(fā)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又稱邊銷茶,是藏、蒙、維吾爾等邊區(qū)少數(shù)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黑茶主要依據(jù)產(chǎn)區(qū)分類,主要有湖南黑茶(茯茶,冠突散囊菌)、湖北青磚茶、四川邊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
此外還有其他地區(qū)少量產(chǎn)有黑茶,如陜西茯磚、安徽古黟黑茶等。黑茶還可以根據(jù)品種分類,包括緊壓茶(即磚茶,四磚:茯磚、花磚、黑磚、青磚)、散裝茶(三尖:天尖、貢尖、生尖)、花卷(十兩、百兩、千兩等)。
我國所產(chǎn)的茶葉分紅、綠、青(烏龍)、黃、黑、白六大類。
1. 綠茶。綠茶是不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即將鮮葉經(jīng)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2. 紅茶。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fā)酵茶(發(fā)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3. 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qū),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普洱茶是在已經(jīng)制好的綠茶上澆上水,再經(jīng)過發(fā)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 烏龍茶。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fā)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5. 黃茶。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于黃茶,黃茶的制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
6. 白茶。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制成的。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中國六大茶系
一、茶葉品種分類
綠茶
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陜青等;
炒青綠茶——西湖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等;
蒸青綠茶————恩施玉露,中國煎茶等;
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峨眉毛峰、南糯白毫等。
白茶
白芽茶——銀針等;
白葉茶——白牡丹、貢眉等。
黃茶
黃芽茶——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黃小茶——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烏龍
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煙小種等;
工夫紅茶——川紅、祁紅、滇紅、閩紅等;
紅碎茶——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等。
紅茶
閩北烏龍——大紅袍、水仙、肉桂等;
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
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
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東方美人等。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二、加工程序
綠茶:鮮葉、殺青、揉捻、干燥。
白茶:采青、萎凋、干燥。
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堆、干燥。
烏龍:采青、萎凋、搖青、炒青、揉捻、干燥。
紅茶:鮮葉、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
黑茶:鮮葉、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
三、綠茶
綠茶是將采摘來的鮮葉先經(jīng)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后經(jīng)揉捻、干燥而制成。
特點:葉綠湯清,清香、醇美、鮮爽。
功效:防輻射、殺菌、消炎、生津解渴,清熱去火,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減肥等功效。
適宜人群:適合工作忙碌、用電腦較多的年輕人;體質(zhì)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也可多飲用。
沖泡方法:綠茶一般沖泡水溫以85℃為宜;綠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在茶具方面,可以選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沖泡時不要蓋蓋子。
四、白茶
白茶是我國名茶之一,主要出產(chǎn)于福建云南等地,是中國六大茶系的重要成員。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白茶沖泡以后湯色黃綠清澈,且味道甘甜回味悠長。
特點:色白隱綠,湯色黃白,清香甘美。
功效:抗氧化、防暑、治牙痛、清熱潤肺、消炎解毒、護肝。
適宜人群:適合精神緊張、壓力大者;少年兒童喝白茶有利于保護眼睛。
沖泡方法:老白茶可以用沸水沖泡,鮮嫩一點的白茶如白毫銀針,可以適當降低沖泡溫度。如果是蓋碗沖泡,坐杯(每次沖泡茶葉的浸泡時間)的時間長一些湯色會是淺黃色或者杏黃色。
五、黃茶
黃茶是我國特產(chǎn)茶類,生產(chǎn)歷史悠久,在唐朝時就成為了貢品。
黃茶屬于部分發(fā)酵茶,品質(zhì)特點是黃湯黃葉。
特點:葉黃湯黃、金黃明亮,甘香醇爽。
功效: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消食化滯,對脾胃最有好處。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
適宜人群:適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
沖泡方法:最好選擇蓋碗或者玻璃茶具,用溫水把茶具洗好再把適量的黃茶放到茶杯里,然后加入八十到八十五度的開水,剛剛沒過茶葉就可以。
六、烏龍
烏龍茶又稱青茶,品種繁多,是中國的主要茶葉之一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烏龍茶是一種經(jīng)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和烘烤后品質(zhì)優(yōu)良的茶。
特點:青綠金黃,清香醇厚。
功效:具有溫胃清肺、提神益思、消除疲勞、解熱防暑、消食去膩、減肥等功效。
適宜人群:適宜人群很廣,尤其適合需要減肥、吃得過飽、心情急躁的人。
沖泡方法:泡烏龍茶宜選用容易茶水分離的器皿(蓋碗一壺一杯或者飄逸杯),用100℃的沸水,沖泡后要加蓋。
七、紅茶
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qū)桐木村的茶農(nóng)發(fā)明,加工工藝主要分為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形成紅茶紅湯紅葉,香氣甜醇的品質(zhì)特征。
特點:香高色艷味濃,葉紅湯紅,濃厚甘醇。
功效:養(yǎng)胃護胃、生津解渴、促進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腫。
適宜人群:適合身體較虛、脾胃功能差、手腳發(fā)涼者飲用。
沖泡方法:燒水壺水溫降到100~95度之間時,直接用來沖泡紅茶。沖水后要快速出湯,十秒以后要把茶湯取出來,不然會讓茶湯口感變差,會讓它出現(xiàn)明顯的苦澀味。另外沖泡紅茶的時候一定要知道紅茶不適合長時間悶泡,在充水以后盡量不要蓋上茶杯的蓋。
八、黑茶
黑茶因成飲茶的外型呈灰黑色,故得名。黑茶歸屬于六大茶類之一,屬后發(fā)酵茶,主產(chǎn)地為廣西省、四川、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陜西省、安徽省等地。
特點:茶色粗大黑褐、口感陳香醇厚。
功效:去油膩、暖胃、減肥、降脂等功效。
適宜人群:去脂解膩效果強,適合肥胖、抽煙喝酒、便秘的人。由于性質(zhì)溫和,虛寒體質(zhì)者較適合。
沖泡方法:喝黑茶如果是粗老的原料可以煮著喝,如果是嫩的原料可以用100℃沸水沖泡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33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茶四大產(chǎn)區(qū)(哪里的白茶最正宗(白茶···
下一篇: 金駿眉是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