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外形卷曲如螺,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果香馥郁,醇厚鮮爽,回甘生津。當(dāng)?shù)氐牟柁r(nóng)形容碧螺春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果香味,鮮爽生津,碧螺春的制作工藝為采摘、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炒制、包裝。
碧螺春是歷史名茶,始創(chuàng)于清末明初,當(dāng)?shù)厝朔Q為“嚇煞人香”,意思是由擋不住的奇香,相傳康熙帝下江南后,覺得味道非常好,但是名字不雅,在產(chǎn)茶附近有一山峰,名為碧螺峰,此茶又產(chǎn)于春天,于是賜名碧螺春,此后時代相傳,延續(xù)至今。
碧螺春有三大特點,采得早,摘的嫩,揀的凈,每年春分前后開采,一直到谷雨前后結(jié)束,清明前后茶最為尊貴,每斤碧螺春大約需要采摘6-8萬芽頭,可見茶葉細(xì)嫩度,采摘功夫之深厚。
碧螺春的制作分采、揀、攤涼、殺青、炒揉、搓團、焙干等七道工序,碧螺春在清明前開采,采一芽一葉初展,稱為“雀舌”。
目前碧螺春基本還是采用傳統(tǒng)制茶全手工方法,殺青后炒揉,揉中帶炒,炒中帶揉,揉揉炒炒,最后焙干,細(xì)嫩芽葉與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使碧螺春形成了色香味形具美的風(fēng)格。
洞庭山茶產(chǎn)區(qū),茶與果樹相間,茶樹與桃樹、杏樹、梅樹、柿樹、白果、石榴等果樹交錯種植,根脈相連,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所以碧螺春有獨特的花香果味。
特征:條索纖細(xì),卷曲成螺,茸毫盡顯
茶色澤:銀綠隱翠
茶湯色:嫩綠清澈
茶香氣:鮮醇
茶葉底:芽大葉小,嫩綠柔勻
原產(chǎn)地:江蘇省吳縣太湖,東西洞庭山
碧螺春沖泡方法:上投法
(1)外形特點
條索纖細(xì)、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fēng)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2)內(nèi)在特點
有特殊濃烈的芳香,即具有花果香味。泡開后滋味鮮醇、回味甘厚,湯色嫩綠整齊,幼芽初展,芽大葉小。在鑒別真?zhèn)螘r,可用真品進行對照,凡不具備上述特點者即可卻認(rèn)為偽冒品.
(3)色澤特點
沒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澤比較柔和鮮艷,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fā)黑、
發(fā)綠、發(fā)青、發(fā)暗;碧螺春用開水沖泡后,沒有加色素的顏色看上去比較柔亮、鮮艷,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較黃暗,像陳茶的顏色一樣。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如果是著色的茶葉,它的絨毛也是綠色.
這是因為碧螺春的品級不同,下面介紹一下碧螺春的品級和各自的外形。
國家標(biāo)準(zhǔn)對洞庭碧螺春茶按產(chǎn)品質(zhì)量分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三級五個等級,其中特一級、特二級最為名貴。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炒制鍋溫、投葉量、用力程度,隨級別降低而增加,即級別低鍋溫高,投葉量多,做形時用力較重。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結(jié)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質(zhì)最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 一般過了4月20日的茶葉,當(dāng)?shù)厝司筒唤斜搪荽毫?,而叫炒青?br> 特一級:條索纖細(xì),卷曲成螺,滿身批毫,銀綠隱翠,色澤鮮潤,香氣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嫩勻多芽,在鮮葉挑揀上從碧螺春茶一芽一葉炒制,改為單芽。
特二級:條索纖細(xì),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勻多芽.特二級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一級:條索尚纖細(xì),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勻整,嫩爽清香,滋味鮮醇爽口,湯色綠而明亮、,葉底細(xì)嫩,綠,明亮.是挑揀一芽一 葉而炒制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
二級: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
三級:條索纖細(xì),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是辦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選。
特級:炒青價格低,產(chǎn)期大約四月既雨前茶,此茶口味較早春的茶葉稍濃,耐泡。
一級炒青茶:外形尚成螺,色澤深綠。尚整,稍有青殼碎片,滋味尚純正,湯色黃綠,葉底尚嫩欠勻,稍有青張,綠稍深。
碧螺春產(chǎn)于江蘇蘇州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又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條索纖細(xì)、緊結(jié),卷曲成螺形,白毫顯露,銀綠隱翠,素有“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的美譽。
碧螺春茶外形以條索纖細(xì)、卷曲成螺、滿身批毫為佳,色澤以銀綠隱翠、鮮潤為好,香氣為柔和、新鮮、幽雅的毫茶香,嫩香清鮮,茶湯色綠鮮亮,有特有的毫渾,葉底幼嫩多芽,嫩綠鮮活。這均是優(yōu)質(zhì)碧螺春茶所應(yīng)有的特點。
龍井
龍井茶湯
碧螺春
君山銀針
白毫銀針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jié),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后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chǎn)于早春。
外形條索纖細(xì),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后,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后有回甜之感。
擴展資料
1、炒制技巧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jié)合,連續(xù)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
碧螺春茶葉制作要求很高,早春時期,茶芽初發(fā),芽尖部分,即“一旗一槍”不超過2厘米時采摘下來,經(jīng)過殺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藝加工而成。
2、采摘工藝
碧螺春的采制非常嚴(yán)格,它每年春分前后開采,以春分至清明這段時間采摘的品質(zhì)最好。通常采摘一芽一葉初展,形如雀舌。采回的芽葉須進行精細(xì)的揀剔,并做到當(dāng)天采摘當(dāng)天炒制。
采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biāo)準(zhǔn)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nèi)含物輕度氧化,有利于品質(zhì)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dāng)天采摘,當(dāng)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37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碧螺春產(chǎn)地在蘇州什么地方(碧螺春茶葉···
下一篇: 碧螺春的外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