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龍井有十八顆御賜茶樹,源于乾隆皇帝游江南,為西湖龍井題詞,龍井新芽龍井泉,一家風味稱烹煎,同時賜為十八顆御茶,成為皇室貢品?,F(xiàn)如今西湖龍井茶樹大量種植,并分布在獅峰山、翁家山、虎跑、梅家塢、云棲、靈隱一代的群山之中。
西湖龍井的歷史以及由來:
西湖龍井的歷史以及由來,要從很早很早的一個故事說起。
首先必須要肯定的是,乾隆帝即位后,對他的母親是非常孝順的,給太后的物質條件好得沒話說。而康熙是乾隆的爺爺,可能是因為DNA的關系,有了康熙微服私訪記,乾隆也繼承了這愛好。
時不時的出去轉轉,美好的一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場美麗的邂逅正在醞釀。正是遇見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并一起墜入愛河。
這一次,乾隆正在杭州微服私訪,興致勃勃的看著采茶女。心中一樂,感覺很有意思,畢竟城里人是體會不到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妙之處。
于是乾隆也開始學著采茶,這也是乾隆爺?shù)谝淮慰孔约旱碾p手干農(nóng)活,心中還在幻想以后可以經(jīng)常出來,像爺爺康熙一樣做名垂清史的人,這既開拓眼界、又能體恤民情,真好。
甚是湊巧,身邊的公公來報:應該是吳書來、陳進忠、王進保 三人其中的一個人。
“太后有大恙,請皇上速速回京?!?/p>
于是,乾隆聽說母親生病了,很是不高興。這就準備起身回京。
但是一想采茶工作才做了一半,以及采茶女,略感遺憾,最后采茶女送給乾隆了一包前些日子剛做好的茶葉。
道完別,乾隆就日夜兼程趕回皇城北京。
到了北京,見了太醫(yī)才發(fā)現(xiàn)母親貪吃了太多海鮮,一時肝火旺盛,偶感不適,并無大礙。
這就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就變味。于是,立馬拜見了太后,但是由于夏天太熱,母親便聞見一股清香徐來,這就是包里的茶葉。
索性就給母親分了一半,母親飲用后腸胃舒暢了些許,肝火清退,還有一種涼涼清風拂面,重點是還能去口臭。于是太后母親便也喜歡上了西湖龍井,因為沒見過,飲用了之后那種香、綠、甘、美,萬分驚艷。
就這樣,太后與乾隆帝的偏愛,讓杭州西湖龍井茶從此一舉成名。
據(jù)《承德府志》《清實錄》等文獻記載,從乾隆六年(1741)開始,太后便堅持陪同乾隆皇帝一道巡幸塞外,到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地視察。
起初是兩年一次,后來改為一年一次。直到乾隆四十二年太后去世,她與乾隆皇帝共同北巡的次數(shù)達31次。
西湖龍井茶樹中,最早的品種,也是所產(chǎn)龍井茶質量最好的種類是群體種。這種茶樹主要種植在獅峰山及周邊地區(qū),高品質導致了其龍井采摘時間的延后,而且群體種的種植范圍極小。龍井43則是從群體種中選拔出的優(yōu)秀品種,這個種類的茶樹育芽能力極強,發(fā)芽時間較為統(tǒng)一,且密度較大,所產(chǎn)茶芽精短壯實,所以特別適合制做龍井茶中的雀舌玉葉等。龍井43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回甘悠久,所泡茶湯顏色翠綠清亮。
平陽特早也是西湖龍井茶樹的一種,其具有著跟龍井43一樣極強的育芽能力和發(fā)芽密度高的特點,并且如果是在同一時間采摘的龍井春茶,采自平陽特旱的茶芽品相上要好一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其茶湯味道較清淡。
烏牛早是西湖龍井茶樹種成熟較快的品種,通常情況下烏牛旱立春就開始發(fā)芽,而且三月上旬就開始上市。由于這個品種所產(chǎn)茶葉的外形與西湖龍井極為相似,產(chǎn)量也極大,所以茶葉市場上許多所謂的西湖龍井都是這個品種的茶葉。
迎霜也是西湖龍井中的良種茶樹,所產(chǎn)茶芽既可以制作綠又可以制作紅茶,因為其香味極高并且極為濃郁的原因,所以極為適合制作綠茶。除此之外,西湖龍井的茶樹種類還有高產(chǎn)、早生的浙農(nóng)117和所產(chǎn)茶葉耐儲藏的浙農(nóng)139等。
御茶是指西湖龍井茶。
御茶茶葉指的是西湖龍井茶,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四次游玩杭州西湖,觀看采制并品茶賦詩,并把這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加封為御茶,自此之后,西湖龍井便被稱之為御茶。
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主要是指產(chǎn)于中國杭州西湖風景區(qū)龍井一帶的一種炒青綠茶,以“色、香、味、形”而聞名,是中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其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的歷史。
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質的優(yōu)次分作1~8級。
特級西湖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
/hezechaboshi/
西湖龍井
"茶中之美數(shù)龍井",龍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xiàn)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chǎn)于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云、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chǎn)于獅峰的老井的品質為最佳。
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于世。好茶還需好水泡?!褒埦琛⒒⑴芩北徊⒎Q為杭州雙絕?;⑴芩杏袡C的氮 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于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fā)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西湖鄉(xiāng)龍井村一帶。龍井,原名龍泓,傳說三國時就已發(fā)現(xiàn)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時從井底挖出一龍形大石,于是更名為“龍井”。龍井產(chǎn)茶唐代就有記載,宋代已經(jīng)聞名。蘇東坡品茗詩中“白云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這種茶的形如彩旗的特點。清代,龍井茶尤為乾隆皇帝所贊譽。向有“黃金芽”“無雙品”之稱。龍井茶因有獅峰、龍井、五云山和虎跑山4個不同產(chǎn)地而有“獅、龍、云、虎”的品種區(qū)別。其中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龍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這四個特點被稱為“四絕”。其葉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齊。特別是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葉芽更為細嫩,沖泡以后,嫩勻成朵,葉似彩旗,芽形若槍,交相輝映,所以這種茶又叫“旗槍”。其湯色明亮,滋味甘美。鮮嫩的茶芽,在攝氏80度的溫度下加工,要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使每片茶葉都能達到“直、平、扁、光”,堪稱特種“工藝茶”。
西湖龍井
"茶中之美數(shù)龍井",龍井茶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xiàn)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chǎn)于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為“獅、龍、云、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chǎn)于獅峰的老井的品質為最佳。
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于世。好茶還需好水泡?!褒埦琛⒒⑴芩北徊⒎Q為杭州雙絕。虎跑水中有機的氮 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于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fā)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郊西湖鄉(xiāng)龍井村一帶。龍井,原名龍泓,傳說三國時就已發(fā)現(xiàn)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時從井底挖出一龍形大石,于是更名為“龍井”。龍井產(chǎn)茶唐代就有記載,宋代已經(jīng)聞名。蘇東坡品茗詩中“白云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這種茶的形如彩旗的特點。清代,龍井茶尤為乾隆皇帝所贊譽。向有“黃金芽”“無雙品”之稱。龍井茶因有獅峰、龍井、五云山和虎跑山4個不同產(chǎn)地而有“獅、龍、云、虎”的品種區(qū)別。其中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龍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這四個特點被稱為“四絕”。其葉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齊。特別是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葉芽更為細嫩,沖泡以后,嫩勻成朵,葉似彩旗,芽形若槍,交相輝映,所以這種茶又叫“旗槍”。其湯色明亮,滋味甘美。鮮嫩的茶芽,在攝氏80度的溫度下加工,要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使每片茶葉都能達到“直、平、扁、光”,堪稱特種“工藝茶”。
以龍井稱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揚名。歷史上,按產(chǎn)地分獅、龍、云、虎、梅五個字號,建國后合并為獅、龍、梅三個字號,五十年代茶葉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后統(tǒng)稱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獨特的品質,是特殊環(huán)境水氣土壤條件孕育和獨特加工工藝制作而成。龍井茶區(qū)東臨西湖,南向錢塘江,西北環(huán)山,戀峰起伏,群山疊翠,古木參天,溪澗徑流遍布;茶樹長年處于“不雨山長澗,無云水自陰”的水氣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由“西湖石英”巖的殘坡積物和粉砂巖、粉砂質泥巖風化而成的白砂土與黃紅壤土,所含微量元素適宜茶葉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
龍井茶是以泉名冠茶名,龍井村上有龍井泉,一年四季取水不干。相傳龍井泉直通東海,早在三國時代,人們就在井旁祭神求雨。明朝駐浙總兵李德領兵駐扎在鳳篁嶺下,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杭州天大旱,兵卒到龍井取水,一時流量不足,李令兵士掏井,掏出吳國赤烏年號銀條、玉佛,北宋時金元寶等祭神之物;再掏,忽然烏云密布,泉水洶涌。后來李德在龍井泉旁建寺,以泉名冠寺名,稱龍井寺,也就是現(xiàn)在的龍井茶室。
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視察龍井茶區(qū),品茶作詩,賜封獅峰山下胡公廟前十八棵茶為御茶。四次作詩對龍井茶的采摘、炒制、形狀品質及茶農(nóng)的辛苦都作了深刻的描述,在《坐龍井上烹茶偶成》一詩中,更是對龍井泉水沖龍井新茶品味,獨特的烹茶方式,茶葉土壤、采摘季節(jié)作了刻劃,特別是稱贊其高雅的品質,把鳳團御茶給比下去了。詩全文為:
龍井新茶龍井泉, 一家風味稱烹煎。
寸芽出自爛石上, 時節(jié)焙成谷雨前。
何必鳳團夸御名, 聊因雀舌潤心蓮。
呼之欲出辯才在, 笑我依然文字禪。
辯才:天竺寺主持,姓徐名無象,法號辯才,1091年80歲圓寂于龍井。
歷代文人墨客對西湖龍井茶大加贊譽,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專著有40余篇。蘇東坡、唐韜的絕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如此湖山歸得去,詩人不許做茶農(nóng)”,反映出歷代文人對龍井茶的酷愛。
建國后,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委員長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鄧小平、江總書記、李鵬委員長等多次到茶區(qū)視察,關心龍井茶的生產(chǎn)。毛主席寫有“龍井茶、虎跑水,天下一絕”的詞句。朱德委員長寫有《看西湖茶區(qū)》“獅峰龍井產(chǎn)名茶,生產(chǎn)小隊一百家;開辟斜坡四百畝,年年收入有增加?!钡脑姟V芏鱽砜偫碓宕蔚烬埦鑵^(qū)的梅家塢村視察指導龍井茶生產(chǎn),兩次親自修改由著名作曲家周大風先生創(chuàng)作的《采茶舞曲》。現(xiàn)梅家塢村建有周恩來總理紀念館,已成為茶區(qū)的一個旅游點。
《采茶舞曲》現(xiàn)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小學音樂教材。歌詞中寫道“多快好省來采茶,好換機器好換鋼”,表達了西湖龍井茶在物資短缺的時代,為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今天,當我們乘列車即將進入杭州站時,可以聽到列車上播放的一曲《采茶舞曲》的優(yōu)美旋律,仿佛把我們帶到了梅家塢,帶到了當年的龍井寺,傾聽周總理的教誨,共商共和國的建設大計;與愛新覺羅·弘歷對飲西湖龍井茶,談古說今論英雄
杭州市面西湖龍井 新茶多數(shù)是假貨
漢網(wǎng) www.cnhan.com
2007-05-02 12:51:28 稿件來源:
武漢晚報
--------------------------------------------------------------------------------
據(jù)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報道適逢新茶上市季節(jié),但杭州市面所謂的西湖龍井新茶,大部分都是由外地龍井冒充。
據(jù)規(guī)定,只有在杭州西湖產(chǎn)區(qū)5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種植的茶葉,才能稱為西湖龍井茶,產(chǎn)區(qū)以外只能稱為浙江龍井茶,價格便宜得多。
央視記者隨機在11家店鋪購買12份西湖龍井茶,售價從人民幣90元到600元不等,包裝精美、防偽標志齊全。經(jīng)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鑒定,發(fā)現(xiàn)茶葉全非出自西湖產(chǎn)區(qū),其中有8份起碼是3、4級以下的次等茶葉,有2份甚至不是龍井,而是其他綠茶假冒。
機器炒茶日漸風行 西湖龍井遭遇“人機之爭”
中新浙江網(wǎng)4月23日電 春天,是茶事正濃的季節(jié),近日,在一系列茶葉研討會、評選會上,浙江省和杭州市的農(nóng)業(yè)部門負責人紛紛透露,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內,80%的茶葉將實現(xiàn)機器炒制。
前不久,西湖風景區(qū)管委會決定在今年下半年,將西湖龍井的傳統(tǒng)炒茶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老茶客們知道,所謂西湖龍井,是指產(chǎn)自杭州西湖邊云龍獅虎梅等諸山峰的鮮葉,經(jīng)由炒茶工細工慢活手工炒制而成。葉片和工藝,猶如琴不離瑟,缺一不可。
機炒茶的面世,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傳統(tǒng)的喪失?機炒的茶葉還算不算西湖龍井?茶農(nóng)家里那一臺臺綠色的龐然大物引出了我們的這次調查。
新聞現(xiàn)場
老茶農(nóng)用上炒茶機
沿著龍塢茶村那條茶道,兩邊都是農(nóng)家茶樓,熟悉的炒茶大鍋就架在門口,而電茶鍋的后面一般都有一臺綠色的大家伙,那就是炒茶機,炒了40多年茶的茶農(nóng)老杜家也有這么一臺。
機器長大約兩米,寬和高都在1米左右,敞口,分成三大格,每一格都有一塊壓板做360度旋轉。壓板上包著棉布,三格區(qū)分的差別就在于壓板與機器槽之間的緊密度,越到后面越緊密。采摘來的青葉經(jīng)過攤晾之后就可以直接倒入第一格,再依次往前,茶葉在每一格中定時停留2分鐘左右,再從第三格旁的圓洞倒出,這樣就完成了“殺青”過程,基本成為干茶,體型也已經(jīng)成形了。
“炒龍井茶主要是殺青和揮鍋兩道工序,現(xiàn)在的機器都只能用來殺青的,揮鍋還是要靠人工翻炒?!崩隙鸥嬖V記者,“干茶要是用炒茶機再翻炒一回,茶葉肯定都碎了?!?
老杜說,炒茶機的出現(xiàn)是近兩年的事,2005年開始少量出現(xiàn),從2006年開始到今年,炒茶機已經(jīng)在茶農(nóng)家里普及。鎮(zhèn)里八成以上的茶農(nóng)在家里添置了炒茶機,大概已有1000多臺。
“新茶剛上市時,量不多,那時候的茶葉金貴,我們也舍不得用機器來炒。不過等到茶葉大量上市時,就非得要機器來幫忙不可了?!崩隙耪f。
龍塢鎮(zhèn)是西湖龍井茶最大的原產(chǎn)地保護區(qū),這里有茶園6300多畝,占西湖龍井茶葉總產(chǎn)量的60%,有“萬擔茶鄉(xiāng)”之稱。
事實上,不光是龍塢,今年西湖龍井茶核心保護區(qū)的機器炒茶風也已經(jīng)開始蔓延開來,至少50—60%的茶農(nóng)用起了炒茶機。
新聞縱深
機炒VS手炒——科技與傳統(tǒng)的博弈
一臺機器頂三名熟練工
嘗到了機炒甜頭的茶農(nóng)們認為,用機器加工最明顯的好處是省時,減輕勞動強度?!熬湍?斤干茶來說,就是20多斤鮮葉,如果手工炒就要花上一天一夜,而用機器幫忙至少可以省掉四五個小時?!辈柁r(nóng)們說,機器一次可以炒六七兩左右,手工一次只能炒三四兩,還比機器費時大約7分鐘?!彼?,大多數(shù)茶農(nóng)在新茶開始大量上市的時候,就選擇了機器這個幫手。
大家都知道新茶上市那是一天一個價,今天的茶留到明天價錢可能就差上好幾倍,請人來幫忙那是必需的。梅家塢的茶農(nóng)老朱家里有六七畝茶園,今年40天的“搶茶期”,除了夫妻親自上陣之外,還請了12個采茶工,1個炒茶工和1個幫工,光這筆人工費用就是2萬?!敖衲瓴韫ば星闈q,其中炒茶工在80~100元/人/天,包吃包住包路費外,還不一定請得到呢?!倍床铏C的價格在三四千,便宜的兩千多元,比請采茶工合算多了。
還有一個讓茶農(nóng)“愛”上機器炒茶的原因出于買茶人。茶農(nóng)們說,“除了收購茶葉的茶商之外,來買茶葉的大多不懂茶,他們更看重茶葉的樣子,而這一點機器做得要比手工的好?!痹诓柁r(nóng)和茶商的指點下,你就能看出,同一級別的茶葉,機器炒的色澤統(tǒng)一均勻,外型漂亮扁平,賣相確實要好一些。
機炒茶口感略遜一籌
那么機器炒的茶葉在口感上是否與手工炒茶一致呢?
“機器炒的茶葉在香味上是比不上手工炒的,這和炒制的手法關系密切。機器炒的時候茶汁很容易被壓出來,所以顏色會鮮綠一些,但是茶葉中的內在微量元素很容易被破壞,而且在機器拋散的過程中茶的香味也散光了;而手工炒茶是慢慢烘干的,雖然略黃,但是飽含著茶香。”經(jīng)驗豐富的茶農(nóng)老朱說,懂茶的人一喝就能區(qū)別出來,口感明顯略遜一籌。
杭州市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全國一級品茶師沈紅說:“機器炒的茶葉在檢驗中香味的分數(shù)偏低,因此在茶葉企業(yè)和茶葉收購商上門來檢驗茶葉時,我們都會強調手工炒茶的重要,特別是精品茶、特級茶以及一些高檔茶葉。”
傳統(tǒng)炒茶工藝后繼乏人
如果大多數(shù)茶葉都用機炒,傳統(tǒng)炒茶工藝會不會面臨失傳的危險?對于不少不看好機器炒茶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擔憂。
現(xiàn)在炒茶人大多是中年,35歲以下的屬于鳳毛麟角,年輕人都選擇讀書或是外出工作,很少愿意繼承炒茶手藝的?!俺床栊量嘤址ξ?,不如出去做事賺錢呢?!庇兄?0多年炒茶經(jīng)驗的茶農(nóng)老林擔憂地說,會炒茶的人越來越少,以后說不定就會是個機器炒茶的時代。
但全國一級品茶師沈紅說:“炒龍井茶辛苦是因為它的工藝很復雜,機器靠那些程序是遠遠不夠的。”沈紅說,“龍井茶講究的是看茶做茶,炒制當中很多都要靠手感來控制,而手勢也是千變萬化,不是機器簡單的控制溫度就能做到?!彼龘?,大量炒茶機的產(chǎn)生,會影響到傳統(tǒng)手工藝的流失。
專家敲品牌警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shù)專家和茶商對機炒茶的擔憂在于它是否會影響到西湖龍井茶的品牌。
“茶葉是會說話的,一喝就知道是誰家的茶。”一位茶葉收購商告訴記者,每家茶農(nóng)的炒品都不同,同一家每天炒出來的茶質都能看出來,“如果是機器炒,那么樣子就完全沒有區(qū)別了,根本沒有了原來龍井茶香中所蘊涵的藝術感了?!?
所幸的是,現(xiàn)在茶農(nóng)們大多還只是將機器用于中低檔茶葉炒制,好茶葉還是用手工的。
“我認為,西湖龍井茶就該是用手工炒制的?!比珖患壠凡鑾熒蚣t認真地對記者說,西湖龍井茶原產(chǎn)地的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就有傳統(tǒng)手工工藝,包括炒制手法都有詳細的說明,但是因為沒有行政性規(guī)定,所以也不能強制執(zhí)行。
杭州市西湖區(qū)龍井茶產(chǎn)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高級茶藝師商建農(nóng)說:“在機器化炒茶的趨勢之下,如何處理保護和發(fā)展炒茶工藝的矛盾成為了一項新課題?!眱r格引導可能是種手段,比如說新茶上市前期,茶葉公司不收機器炒的茶,并提高純手工炒的茶葉價格?!褒垑]炒茶王親手炒的茶葉就特別俏,而且價格要比一般的高上兩三百元,他炒的樣品茶則是普通茶價格的六倍。舉辦炒茶王比賽也是這個目的,同時吸引年輕人來學習炒茶手藝,保持傳統(tǒng)工藝的發(fā)揚和繼承?!?
事實上,西湖龍井茶到底該用哪種炒法,西湖風景名勝區(qū)西湖街道準備就此申請個課題,請專家來給兩種炒法評評理。
風物長宜放眼量
云南麗江的一些古鎮(zhèn)上,掛著“手工銀鋪”招牌的店家很多,聰明的店家摸透了游客心理,他們會安排一名匠人在店鋪門口敲打銀飾,以此表明店里的貨都是純手工制作。大多游客并不買賬,因為無數(shù)的教訓昭示了一個事實:老銀已經(jīng)極少;手工制作只是個幌子了。
編輯部擔心,如果聽任機器炒茶風蔓延,過了若干年,在西湖核心產(chǎn)茶區(qū)“翁龍滿楊梅”等地,手工炒茶會像上面的手工制銀一般,成為一種行為藝術,乃至是茶農(nóng)招攬客源的一個“表演秀”。
手工炒茶好還是機器炒茶好,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你如果站在市場的角度,你會考慮到節(jié)約人工,降低成本,而且機器炒制已成了一種趨勢;如果你站在擦亮西湖龍井金字招牌的角度,你會想到好的工藝品,像宜興紫砂壺、意大利皮鞋的精華都在手工制作上。
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陪外賓來到梅家塢參觀,客人曾經(jīng)向茶農(nóng)發(fā)問:“為什么不用機器炒呢?”還是周總理解了圍,他告訴外賓:西湖龍井不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藝術品。
單純地看機器炒茶,可能只是個體行為——個別茶農(nóng)、個別產(chǎn)茶地的選擇,但是,龍井茶葉市場是相關聯(lián)的,市場的一舉一動信號都會迅速波及到其他產(chǎn)茶區(qū),驅使茶農(nóng)做出最經(jīng)濟的選擇?,F(xiàn)在,炒茶“殺青機”已經(jīng)普及,假以時日,機器炒茶一條龍也會到來。筆者擔心:手工炒茶這門技藝會日漸式微,進而影響到西湖龍井的品牌——茶農(nóng)提高炒茶效率后,一旦茶農(nóng)的炒茶機空下來,會成為其他外圍龍井茶的加工點,順便打上西湖龍井的商標。魚龍混雜,濫竽充數(shù),到最后損害了西湖龍井的金字招牌。
機器炒茶會領一時風騷,會成為市場的寵兒,但風物長宜放眼量,守住西湖龍井核心產(chǎn)茶區(qū)的藝術底線,莫讓龍井茶葉成為普通的飲料,不僅是各村之福,亦是西湖龍井之福。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xiāng)女采
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xiāng)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
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jiān)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br>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
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里不適,并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
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么好東西?;实垡灿X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
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后已經(jīng)干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
了。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
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
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鼻』实垡娞筮@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
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
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⑴苋窃鯓觼淼哪兀繐?jù)
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
家住在現(xiàn)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
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
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
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
了,狂風暴雨發(fā)作,風停雨住過后,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
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后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
,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
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里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
”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
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見深
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
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
,色香味絕佳,現(xiàn)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龍井茶1是漢族傳統(tǒng)名茶,著名綠茶之一。產(chǎn)于浙江杭州西湖龍井村一帶,已有一千二百余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龍井茶得名于龍井。龍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龍井茶村。龍井茶因其產(chǎn)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大佛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四種,除了西湖產(chǎn)區(qū)168平方公里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其它產(chǎn)地產(chǎn)的俗稱為浙江龍井茶。浙江龍井又以大佛龍井為勝。西湖龍井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龍井茶,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得名于龍井。龍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現(xiàn)在的龍井村。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傳說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漢乾祐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jīng)院。北宋時改名壽圣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xiàn)寺已廢,辟為茶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4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