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章古樹茶(生茶),其外觀特點為條索肥嫩,金毫顯露,香氣濃郁,茶湯褐黃通透,茶氣足,苦適中,入口即化,三秒回甘。
一般情況下,按照正常的倉儲下,老班章純料于5年左右,口感全無,剩下的是茶韻、氣感;這樣的茶適合拼配料使用,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搭配優(yōu)質(zhì)茶是非常不錯的。
老班章,號稱為“茶王”,是茶中貴族,也是茶氣最足的一款霸氣茶。其葉底肥厚,芽尖茸毛厚、亮,茶葉厚重耐泡,韻味豐富,回甘迅速持久;湯色鮮亮,葉底柔軟,勻稱,略帶蜜香;香氣純正濃厚、平穩(wěn),滋味濃烈。
老班章古樹茶:口感滋味層次豐富,有著前、中、后調(diào),如高級的香水一般。
頭兩泡帶有濃郁的奶香,隨著沖泡的次數(shù)而慢慢的減弱,整個品飲過程中,緩慢而持久的釋放;飽滿厚實,回甘強,有層次有滋味,有著前、中、后調(diào),如高級的香水一般。
真正的魅力在于中、后調(diào)的口感,香溶于水中,香氣優(yōu)雅舒適,整個品味過程就是一種享受,這屬于是一種內(nèi)外兼修的好茶,色、香、味俱全,條形狀完好。
如何辨別老班章茶?
注意:以下老班章皆指的是生茶
市場上雖然有許多的老班章成品茶,但往往真假度是值得讓人懷疑的。老班章每年產(chǎn)量有限,而對于那些純正老班章發(fā)燒茶友來說,往往收藏都不夠,更加別提市場上那些銷售的純正班章了。目前市場上的造假老班章多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用老曼娥、新班章老茶樹來充當老班章茶,由于這些品種的外形、條索、口感都接近老班章,所以辨別還是有一定難道的。不過,老曼娥、新班章和老班章茶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苦的持久的,老曼娥持久度最長,新、老班章次之;區(qū)別非常的小,以導致喝茶的人是比較難區(qū)分的。
第二種:用勐宋苦茶做基礎,再拼上其他茶制成,所以很多人都只聞苦味,而沒有品嘗到香甜、甘潤的味道。但其實這種茶的辨別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從外形上看的話,條索是沒有老班章那般的整齊粗壯的,并且沒有老班章粗壯,多絨毛,飲用口感基本沒有甜感,苦澀味較為持久,香氣不夠強烈持久,回甘一般,葉底稍雜且不肥壯。
第三種:是直接無章法的亂拼制,隨便拿些粗壯、苦澀味重的臺地茶制作,這種所謂的“老班章”,無論是從外型、口感上和老班章對比,都是有非常大的區(qū)別的,很容易區(qū)分。
1.布朗茶:布朗山的茶不施化肥、不打農(nóng)藥,是綠色健康的生態(tài)茶,因而備受全國各地朋友的喜愛。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原屬國營勐海茶廠初制所所在地。 布朗山布朗族鄉(xiāng)位于勐??h東南部。布朗族為古代濮人后裔,可說是茶藝的始祖,是他們最早栽培、制作和飲用茶葉.
2.布朗葉片薄,小,毫少芽短,(指布朗的臺地茶)整餅看起來偏黑,絨毛少,揉捏成餅后成條索狀。
3.布朗的水路短,不耐泡。
1.老班章:“老班章”號稱茶王,講究所謂的茶氣,純正血統(tǒng)的老班章茶氣是普洱茶中茶氣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點是茶的苦味、澀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湯色鮮亮、葉底柔軟、勻稱、略帶蜜香。香氣純正濃厚、平穩(wěn)、滋味濃烈,有化痰、喉潤、兩頰生津作用。
2.老班章餅面看起來偏綠(新茶),老茶芽片較黃,整片黑油發(fā)亮。葉片大,厚,修長,絨毛多且放發(fā)白光。芽尖長。
3.老班章水路長,耐泡,30泡以上.
好喝,那就得看個人的口感,個人的喜愛了。
班章茶的口感特點如下:
1、標準的大葉種茶,因此條索粗壯,芽頭肥壯且多絨毛。
2、有強烈的山野氣韻,嗅散茶和茶餅有很突顯的古樹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蘭花香與花蜜香之間
3、香氣很強,在茶湯、葉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樹茶更強更長久。
4、苦澀退化很快,一分鐘左右就轉而回甘。老班章是普洱中的霸王。
班章茶的相關:
班章村委會坐落于勐海布朗山腹地,整個自然村全部處于熱帶帶林之中,村委會一共有五個自然村,而其中最負盛名的班章是指老班章和新班章兩個自然村出產(chǎn)的,這兩個自然村由于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使得出產(chǎn)的班章茶,條索粗壯肥厚,茶菁香味純厚迷人。
其間來自原始森林的氣息使人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一大片森林之中。班章茶的湯色清亮,猶如熱帶雨林雨后的清新一般,淡淡的黃浸透著班章茶的天地之靈氣與精髓。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班章茶來自的古茶園,由于茶園處于原始森林這,所以茶樹與森林是相伴而生的,形成了樹中有茶茶中有樹的自然與經(jīng)濟作物的和諧與共生,同時也互為作用的良性生態(tài)環(huán)境。
所以在森林中是很分散每個茶園的規(guī)模也不是很大,小的十幾二十棵也形成了一個小小的茶園,大的也不過幾百棵,所以班章古樹茶一年的產(chǎn)量很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44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普洱茶收藏生茶好還是熟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