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泡茶、喝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來,喜歡淡一點或者濃一點,喜歡注水即出或是稍微悶泡,這些都是個人的習慣。從鑒別茶葉品質的角度來說,泡茶的時候“悶”一會,卻能夠幫助我們看到茶品缺陷。
茶葉“悶”上30秒、1分鐘、3分鐘或是更久,因為長時間的浸泡,內質溶出更豐富,更易將茶品的優(yōu)缺點都放大展現(xiàn)。而鑒別“悶”過的茶湯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湯色
湯色是反映茶葉內含物質是否豐富的一項重要指標,觀察一款茶湯,需要注意其色澤及明亮度,茶湯透亮則說明內質溶出不夠,渾濁則意味著茶品不夠優(yōu)質。
香氣
茶葉經過“悶”泡后,聞香時更容易感受到香氣類型、是否有異雜氣息、香氣是否顯揚等。帶有煙、霉、酸、餿、臭等不良氣息的六堡茶,可以說是劣質茶品;帶有焦糖香、花果香等的茶品則可能是加入了萎凋、渥紅等非傳統(tǒng)六茶工藝。
滋味
“悶”過的六堡茶湯,其滋味也更容易被感受,比如是否有異雜味、滋味是否分離、回甘強度及持久度如何、濃強程度如何?刺激性強而不澀是為濃,入口苦、吞咽后苦而掛舌是為澀,滋味分散、苦澀剝離的茶湯,基本認定茶品品質不過關。
口感
口感是指口腔對于茶湯的觸覺部分,審評時要注意的分項有:包裹度、粘稠度、順滑度、生津、澀感、融合度、鎖喉感、刺舌感。
好茶不怕“悶”,“悶”是最簡單、最直接的鑒定茶葉品質的方式。悶一悶,“牛鬼蛇神魑魅魍魎”,沒有哪個不現(xiàn)原形。
茶友相約喝茶,相互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覺得這款茶的口感如何?”
那么,什么是茶葉的口感,說白了,就是茶品好不好喝。但“好喝”的定義太廣泛,對于茶葉來說,用“好喝”形容沒有實質性。
例如,“你覺得這款茶好喝嗎?”“好喝”。
問了等于沒有問,因為“好喝”在哪里不知道。所以,茶好不好喝,通常用口感來歸納,例如這款茶的湯色、滋味、香氣分別如何,能給品飲者帶來什么感受,這些都是在口感的范圍之內,并不是“好喝”就能說得清楚的。
每個茶類的口感影響因素都有所不同,對于六堡茶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原料產地
六堡茶的原料來源于多個茶樹品種,如廣西梧州蒼梧縣的六堡群體種、廣西本地的桂青種、龍脊種,以及引進的云南大葉種等。
而六堡群體種在成茶品質外形與內質都比其它品種更勝一籌。用其芽葉制成的六堡毛茶,外形色澤墨綠,有光澤,內質滋味極濃醇,回甘味強,特耐沖泡。經若干年陳化之后,內質更醇濃,甘爽,嫩滑,極具陳韻。這是純天然的地理標志特征,是其他地區(qū)或其他黑茶無法擁有的。
另外,茶樹生長的樹齡及采摘季節(jié)的不同,都會對茶葉本質產生影響。新茶樹和老茶樹,春茶和秋茶,在口感滋味上,也有著本質的不同。
制作工藝
六堡茶熟茶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解決適飲問題而產生,因此,工藝尤為重要。而整個工藝過程中,渥堆發(fā)酵是影響六堡茶品質的關鍵。在渥堆發(fā)酵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發(fā)酵的場所、空氣的溫濕度、潮水、翻堆等程序的時間都沒有十分嚴格的標準可循,師傅的技術與經驗的好壞,對熟茶品質影響非常大。
存放環(huán)境
無論是六堡熟茶還是六堡生茶,存儲的環(huán)境非常重要,是否科學存放也對口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存茶的意義說白了就是茶葉的自然后發(fā)酵,讓茶品向好的方面轉化,口感滋味更加醇厚,內涵物質更豐富。
我們曾拿兩款一模一樣的茶對比,一個是隨意性存放,另一個是科學存放。隨意性存的茶口感澀、苦都還很重,而且明顯帶有青味。而經過溫濕度適度存放過的茶,茶湯明顯的柔順,苦和澀很輕,青味基本已經轉化掉。
沖泡方式
沖泡的手法、水質、水溫、投茶量、茶具等等都對茶品的口感有影響。一杯好茶需要合適的沖泡技巧和沖泡方式,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泡同一款茶葉的沖泡方式,呈現(xiàn)同一款茶葉的口感也是千差萬別,甚至于:今天泡出來的跟昨天泡出來的都有不一樣之處,喝茶前吃的食物不同,吃了食物喝茶又不一樣了。用玻璃還是用紫砂,用蓋碗還是用飄逸杯,這些都有非常明顯迥異的口感呈現(xiàn)。
本文由“六堡茶之家”編輯整理,參考資料:《六堡茶入門手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46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