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好茶的背后,表達了從種植茶樹、采收茶菁、沖泡茶葉的態(tài)度,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講真、考究,就和做人一般,認真才有美好的活法和滋味。
什么樣的茶才能能稱得上真正的好茶,常規(guī)意義上的好茶需包括以下幾點:
一、湯色透亮
這是最直觀判斷是否是好茶的標準。不管茶湯是紅、綠、黑、白、黃,關(guān)鍵要“透亮”,湯色透亮除了讓人賞心悅目外,還說明:
1、茶葉的制作工藝優(yōu)良,無碎未。
2、儲存條件良好,沒有灰塵,也沒霉變。
3、茶的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并得到很好的釋放。
4、沖泡方法科學。有時由于沖泡的原因,會讓好茶出現(xiàn)渾濁,比如水溫太高,毫多的茶用高沖法等。
二、苦澀味從舌面散開
一款好茶的苦澀味是從舌面散開,而不是收斂。
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是茶的本性,但關(guān)鍵在于能否快速散去。如苦澀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謂“盯舌頭”,應該不能算是好茶。也有人好這一口的,那只能算他個人的主觀標準。
三、無異味、怪味、水味
1、異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為茶在生產(chǎn)儲存過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妝品的味道、煙味、其他雜味。因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產(chǎn)存放時一定要注意,異味一旦吸收,幾乎無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毀了。
2、怪味:指的是茶本身讓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還有一些語言無法表達的,讓人覺得難受的味道。
也有人說,這才是這款茶的特別之處,不要聽他的鬼話,怪味往往說明這款茶有問題,出現(xiàn)了有害物質(zhì),如黃曲霉菌等,喝了對健康不利。
3、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離,出現(xiàn)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現(xiàn)在茶湯變淡的時候,好的茶是不會出現(xiàn)茶水分離的,淡而不腥。比如好的龍井,即使茶湯沖得如白水了,也是甜絲絲的。
四、葉底鮮活
好茶的葉底,無論六大茶類的哪一種,鮮活是共同的特征。葉底鮮活說明:
1、茶葉的原料好。葉底是對茶青的還原。
2、茶的制作工藝好,沒有把茶做死。
3、沖泡得當,讓茶葉充分泡開,又沒把茶泡熟,悶壞。
五、好茶不能有農(nóng)殘等有害物質(zhì)
這是好茶的底線。喝茶不能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忽視了茶的健康本質(zhì)。堅決抵制農(nóng)殘、重金屬等有害物質(zhì)超標的茶。
六、好茶使人愉悅
不要認為這是條主觀標準,好茶讓人愉悅是因為好茶中的芳香物質(zhì)和某些成份,喝過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從而使人心情愉悅,頭腦清醒,而不好的茶會讓人越喝越郁悶,紅酒也是如此。
所以當你以上標準都沒把握的話,就把這當作唯一標準吧,畢竟,茶被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民族所喜歡,不是靠教育傳播,而是靠茶的本質(zhì):喝茶讓人心情舒暢。
不見得便宜的茶都不好,也不見得貴的茶無可挑剔;茶葉的售價其實取決于非常多個因素。
一味追求高價的茶,只會越走越遠,提升自己的品茶鑒茶能力,很快地,你也會形成自己心中的茶道,對于一杯茶,怎樣才叫好,有一番很好的見解。
對于喝茶人來說,一款喝著舒服便是最佳狀態(tài)。
茶葉的好壞主要是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鑒別。不同的茶類,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色、香、味、形的標準。一般來說,綠茶顏色以翠綠者好,枯黃者次;紅茶烏潤者好,暗紅者次;花茶純綠無光者好,灰綠有光者次。不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綠茶清香者好,清澀者次;紅茶香甜者好,酸餿者次?;ú?,既有綠茶之清香,又有香花之芬芳為好。只有綠茶之清香,而無鮮花之芬芳,則花少;只有香花之芬芳,而茶味淡薄,則花已漫茶。只有花郁茶香才是花茶之佳品。味,是茶葉的滋味,干茶不易鑒別,如聞干茶香鮮而靈,則是新茶;味悶而沉,多為陳茶,如有不適之感多為變質(zhì)茶。茶葉的滋味主要靠開湯(沖泡)品評。形,是茶葉的樣子(外形),雖各有其特點,但就條形茶來說,條索緊結(jié)、重實、圓渾,長短粗細均勻者為好;松泡、輕飄,長短粗細不勻為次。
品茶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具體是: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huán)境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ㄟx):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沖低調(diào),即“鳳凰三點頭”。
目的是為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于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 ,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tài)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后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展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 必須注意禮節(jié),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為宜。
清:要等客人離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普洱茶從采摘到熟化,經(jīng)歷漫長歲月,大部分的茶我們并不可能直接看著它完成所有環(huán)節(jié),于是鑒別就成了一個學問。像很多其他的中國文化產(chǎn)物一樣,要鑒別都只能從它的表現(xiàn)來追溯歷史。鑒別普洱的方法各式各樣,但都離不開最基本的四個特質(zhì):清、純、正、氣,具備這四個特質(zhì)的就是好茶、不具備的則有所缺陷,下文中在這幾種特質(zhì)的表現(xiàn)也只是我自己的一孔之見,權(quán)作拋磚引玉。 首先,判別茶好不好,不能光靠眼睛和鼻子,畢竟這是喝進嘴的東西,就應該沖泡出來才下結(jié)論。以鑒別為目的的話,沖泡時應該要放比平時沖泡的量大一點、水溫高一點、泡的時間長一點,這樣就能放大茶本身的特點,容易嘗出優(yōu)劣了。而優(yōu)或劣則有四個特質(zhì)來決定了--- 普洱的清:泡出來的茶水叫做茶湯,顏色就叫湯色。不同年份和生熟區(qū)別的茶,他們的湯色會有所不同。新的生茶我們叫青餅,也是最有投資價值的餅,它的湯色是金黃色的;年份越長的青餅湯色越會向紅色靠攏,十年左右的生茶,泡出來的是一種亮紅色,年份再長的會呈現(xiàn)栗紅色;熟茶則無論新舊都呈現(xiàn)栗紅色出來。但無論如何,干倉儲存的茶的茶湯都是清明透亮的,即使是很濃的暗紅色,依然會有一種清透的感覺,用玻璃杯逆光去觀察,就像水晶一樣。如果茶湯渾濁的話,就有可能曾經(jīng)濕過倉了,至少也是在比較潮濕的環(huán)境里面存放過。因此,鑒別普洱茶是最好是用玻璃杯,就算沒有也要用百瓷杯,如果有人推薦你買茶,但是用有顏色或者花紋的杯子給你試,那么要不是他不懂、要不就是想騙人了。 普洱的純:純是指香氣,用鼻子聞、然后用嘴巴嘗,嘗完之后不要急著再喝,閉上嘴去感受留在口里的香氣。這些香氣應該是純正而沒有雜味的,更加不會有任何古怪的或刺激性的氣味出來,而是一種純?nèi)坏牟柘?。當然,茶香在儲存過程以及不同的沖泡習慣底下會呈現(xiàn)出類似于某些植物發(fā)出的香味,比如:樟香、梅子香、蘭香、棗香、荷香等等,但感覺上都是清清純純的,與雜味的感覺很容易區(qū)別開來,這些在嘗試時就能體驗得到什么香味是正常的、什么是雜味。 普洱的正,是指存儲的倉環(huán)境,如果不是干倉、又或者倉里面或附近有異味,就會被茶吸了進來,而在沖泡時就會從茶味中顯示出來的,因此選茶不必去選一些有特別味道的,雖然它有可能是茶本身的熟化過程發(fā)生輕微變化,從而導致茶出現(xiàn)很特別的滋味,這種情況的茶會賣得很貴,但是你冒的風險卻很大,一來你很難碰到這種情況,所以大部分有特殊味道的茶都是不好的;二來即使你買進了是真正突變而很有滋味的茶,你也很難找到買家把它賣出去。至于,你打算買了自己喝的,那除非你真正了解這些茶的來龍去脈,要不誰又敢擔保喝進去無害呢? 看茶是不是正宗的干倉,還要看茶葉本身有沒有霉點,如果有的話就不要買了,而老茶餅上面通常會有發(fā)白的現(xiàn)象,那是正常的積塵所致,并不是發(fā)霉,之間的分別也是要靠多接觸才能感應得到的。至于如果看到老茶的包裝紙上面有些褐色的油漬一樣的顏色,就更加不用擔心了,這反而表明茶質(zhì)好,因為好的茶在長時間存放之后,茶油會滲到包裝上面,不過現(xiàn)在有些人也開始用這些來作假了,所以也不能因為看到包裝紙上有茶油就認為那餅茶很老。 普洱茶的氣,這是最容易感受卻又是最抽象的,唯有多試好茶才會感受得到。茶氣足的茶藏茶的潛力就高,這是不二法則,沒有人能說的清茶氣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茶友們聚在一起品茶,茶氣足不足都通常能有共識,茶氣足的茶喝進嘴里會有一種沖擊力,尤其是像下關(guān)、班章等地的茶,經(jīng)常會被人們用霸道兩個字來形容,所以要體驗的話,最好的方法是用自己能確認的茶和要鑒別的茶同時各自沖泡出來,對比著喝一下子就能拿到感覺了,而且這種感覺會成為標桿在以后一直保留著。 普洱的茶氣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普洱茶能調(diào)理腸胃,所以常喝普洱的人在喝了幾杯之后就會呃氣,那其實是茶湯在腸胃里工作,將不正常的腸胃調(diào)整回正常的狀態(tài),剛開始學喝普洱的時候這種現(xiàn)象并不明顯,喝慣了之后只要一喝茶氣足的普洱茶就會呃氣,呃完氣之后能明顯感到胃部的輕松。我自己還有一個意外收獲,就是胃對酒越來越敏感了,酒量沒減,但不那么好的酒一進肚子胃就會感到不舒服,這是以前沒經(jīng)常喝普洱茶的時候感應不到的,這種感應直接讓我不敢追酒喝,實際上也就等于幫自己戒了酒癮了。這段時間喝普洱,不止呃氣,還多了一個不雅的現(xiàn)象---就是放屁,肚子也越來也輕松,雖然放屁挺尷尬,但對于我這種愛吃之人來說,肚子不會有一種漲張膩膩的感覺實在是福氣,呵呵。 上面只是略略講了一下清、純、正、氣,而真正要領(lǐng)會則非要自己嘗試不可,而且要找能夠確認是好茶的標桿。作為標桿的茶,可以選擇勐海茶廠2003年以前生產(chǎn)的七子茶餅,但冒牌或委托加工的比較多。其他的品牌而言,03、04年的老同志也不錯,不過所有這些,所以最好先有信得過的熟人帶路,這樣才不至于從一開始就把感覺喝壞了。
怎樣識別茶葉質(zhì)量的優(yōu)劣優(yōu)質(zhì)茶葉的特征:(1)外觀:均勻程度高,大小粗細一致,長短均勻;芽頭多且粗壯,鋒苗銳利,葉質(zhì)細嫩。(2)形狀:扁形茶平扁、光滑;條形茶緊密、圓直、勻齊;圓形茶圓結(jié)。(3)色澤:色澤調(diào)和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4)香氣:用開水沖泡茶葉,稍稍掀開杯蓋,移入鼻下,用力吸聞,聞后仍舊蓋好。嗅香氣時一般要進行三次:熱嗅、溫嗅、冷嗅,熱嗅判別香氣的濃淡、茶葉的新陳及是否有異味;溫嗅判別香氣的強弱、有無獨特的香氣;冷嗅判別香氣的持久性。優(yōu)質(zhì)茶葉的香氣濃而長,冷卻后仍能嗅到余香。(5)湯色:把茶湯從茶杯中倒入白色瓷碗內(nèi),評比湯色的深淺、明暗、清濁和色澤。優(yōu)質(zhì)茶湯色淺而明亮。(6)滋味:茶湯入口先微苦而回味甜甘,或飲茶入口,遍喉爽快,口中留有余甘。(7)葉底:吸水膨脹、芽葉展開的茶葉為葉底,用來判別鮮葉的老嫩程度及加工是否恰當。優(yōu)質(zhì)茶的葉底明亮、細嫩、厚實,嫩軟均勻一致。劣質(zhì)茶葉的特征:(1)外形:茶形不均勻,下腳茶、粗老茶、碎茶和茶末所占比例大;外形粗糙,葉脈隆起。(2)形狀:扁形茶形狀松、糙、短;條開茶粗松、扭曲、短碎;圓形茶松散多塊。(3)雜質(zhì):含有較多的非茶類雜質(zhì)以及茶梗、茶籽、茶樸、茶片。(4)色澤:色澤混雜,估暗無光。(5)香氣:香氣低而短或帶粗老之氣。(6)湯色:湯色較深且發(fā)暗。(7)滋味:先微苦、后不甜或先不苦而后苦,甚至先苦后也苦?!H上鑒定茶葉品質(zhì)的方法國際上鑒定茶葉品質(zhì)設有國際標準的“鑒定杯”,由沖泡盅茶碗與番茶盤組合而成,全由純白瓷制作。沖泡盅150㏄,使用時放入3公克茶葉,沖入滾開的熱水加蓋,浸泡五~六分鐘(芽茶類輕揉葉茶類五分鐘,中重揉葉茶類六分鐘),將茶湯倒入茶碗內(nèi)。然后依下列項目逐一評品:觀湯色:從茶碗觀看茶的顏色。聞熱香:打開沖泡盅的蓋子,聞泡過后茶葉的香氣,隨即蓋上蓋子。評滋味:將茶湯舀一小匙(約10㏄)于小杯(若只有一人評審,直接以湯匙飲用亦可),利用口腔品評各種滋味與溶于湯內(nèi)的香氣。聞冷香:再度聞一次沖泡盅內(nèi)茶葉的香氣,了解在溫度下降后香氣的變化??慈~底:將沖泡盅內(nèi)的茶葉倒入審茶盤上,用手觸摸或?qū)⒉枞~攤開來看,深入了解各種茶況??赐庑危簩⒉枞~拿出,觀看茶干外形的種種。為 什么 最后才看外形?因為怕外貌影響了內(nèi)質(zhì)的評審,但茶的外觀還是重要的,不論是市場上的行銷與享用上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nji/182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