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指南針、造紙和印刷術(shù)是我國的四大發(fā)明。印刷術(shù)中的活字印刷是宋代人畢升發(fā)明的,而歐洲的活字印刷要晚很多年。
畢升是杭州一家印書作坊的工人。起初,他在作坊里學(xué)刻字,把一個個漢字雕在木板上,這就是雕版印刷。畢升刻的字又整齊又漂亮,作坊里的人都很尊重他。但畢升對現(xiàn)存的雕版印刷方法感到不滿,總想把它改進一番。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有一次,作坊里要趕印一本書,但由于一位刻字工人在一整版上只刻錯了一個字,這一個整版就報廢了。這不但浪費了人力和物力,還耽誤了工期。畢升想:“如果整版子上的每個字都是活的,刻錯了能隨時換一個該多好?。 碑吷膭?chuàng)造性想法并沒有到此結(jié)束,他進一步想道:“整版的版子,書一印完,版子就沒用了,要是用一個個單個的字來排版,印完一本書,拆了版就可以排別的書,不是又省時又省力嗎?”于是,畢升開始試著刻木頭的活字,但效果并不很理想。
有一次,畢升到一個窯廠去看一位朋友,工匠們正在制坯燒窯,制作陶器,這又啟發(fā)了他。
他學(xué)著窯廠工匠制作陶坯的樣子,先用泥土做成一個個小型長方體,把頂端切平后像刻圖章一樣刻上一個個單字,然后放到窯中去饒,使每一個字都像小巧玲玫的小瓷磚一樣。燒好后,他又把每個字按韻排列好,以便查用。
每到印書時,他就將需要的字一個個查出來,按書稿的要求一行一行排在鐵板上,周圍用鐵框壓緊。這樣,一個活字版就做好了。
可是,最初的活版毛病竟出在“活”字上。印書的時候,印多了,字就“活”了起來擺不平整,有的字印出來了,有的字模模糊糊的看不清,甚至印不出來。他又進一步研究起來,改進了組版的方法。為了使每一塊活字版形成平整的堅固的整體,版子周圍除了用鐵框外,預(yù)先還在鐵框上放一些松脂、蠟等粘合材料。他將鐵框放在火上烘烤,粘合材料就熔化了,這時,他趁熱用平板把那些活字冷卻后,平整的活字就牢牢地固定在鐵框里了。
印完后,畢升再將鐵板烤熱,松香和蠟熔化了、他就可以將活字一個個拆下來,保存好,以后可以再用。
可惜的是,在當時,畢升這項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發(fā)明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也沒有得到推廣。畢升死后,他制作的活字被宋代科學(xué)家沈括的祖上人收藏了。后來,沈括在他著的《夢溪筆談》里記錄了這項發(fā)明,才使活字印刷術(shù)流傳下來。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畢升用膠泥制字,把膠泥做成四方長柱體,一面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使之成為陶質(zhì),一個字為一個印.排版時先預(yù)備一塊鐵板,鐵板上放松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nèi)擺滿要印的字印,擺滿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將混合物熔化,與活字塊結(jié)為一體,趁熱用平板在活字上壓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進行印刷.用這種方法,印二、三本談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數(shù)多了,幾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為了提高效率常用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排字.印完一塊,另一塊又排好了,這樣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個印,以備一版內(nèi)有重復(fù)時使用.沒有準備的生僻字,則臨時刻出,用草木火馬上燒成.從印板上拆下來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內(nèi),外面貼上按韻分類的標簽,以備檢索.畢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實驗發(fā)現(xiàn)木紋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漲變形,與粘藥固結(jié)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膠泥.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畢升用膠泥制字,把膠泥做成四方長柱體,一面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使之成為陶質(zhì),一個字為一個印。排版時先預(yù)備一塊鐵板,鐵板上放松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nèi)擺滿要印的字印,擺滿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將混合物熔化,與活字塊結(jié)為一體,趁熱用平板在活字上壓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進行印刷。用這種方法,印二、三本談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數(shù)多了,幾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為了提高效率常用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排字。印完一塊,另一塊又排好了,這樣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個印,以備一版內(nèi)有重復(fù)時使用。沒有準備的生僻字,則臨時刻出,用草木火馬上燒成。從印板上拆下來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內(nèi),外面貼上按韻分類的標簽,以備檢索。畢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實驗發(fā)現(xiàn)木紋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漲變形,與粘藥固結(jié)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膠泥。
1、畢升(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蘄州蘄水縣(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為北宋發(fā)明家。
2、畢升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專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實踐中,畢升認真總結(jié)了前人的經(jīng)驗,于北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發(fā)明活字印刷術(shù),其法未及推行即卒。畢升事跡僅見于沈括《夢溪筆談》。
3、畢升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膠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國印刷術(shù)發(fā)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是對中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jīng)驗的科學(xué)總結(jié),對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出偉大貢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diangu/153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懷丙和尚撈鐵牛
下一篇: 丁謂一舉而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