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歷史人物

      袁枚

      佚名 2023-06-05 22:29:11

      袁枚

      袁枚(1716-1797年)

      ,清代詩人
      、詩論家。字子才
      ,號簡齋
      ,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
      ,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
      、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
      、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進(jìn)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調(diào)做官
      ,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
      ,政聲好
      ,很得當(dāng)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
      ,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
      ,改名“隨園”
      ,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
      。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
      ,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fā)現(xiàn)人才
      ,獎掖后進(jìn)
      ,為當(dāng)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
      ,試題是《賦得因風(fēng)想玉珂》
      ,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
      ,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
      ,將置之孫山”,幸得當(dāng)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
      ,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
      ;《隨園詩話》16卷及《補(bǔ)遺》10卷
      ;《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
      ;隨園食單1卷;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
      ,流傳久遠(yuǎn)
      ,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導(dǎo)“性靈說”
      。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
      ,認(rèn)為“自三百篇至今日
      ,凡詩之傳者
      ,都是性靈
      ,不關(guān)堆垛”。主張直抒胸臆
      ,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xué)識”結(jié)合起來
      ,以性情、天分和學(xué)歷作為創(chuàng)作基本
      ,以“真、新
      、活”為創(chuàng)作追求
      ,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jié)合,創(chuàng)作出佳品
      ,認(rèn)為“詩文之作意用筆
      ,如美人之發(fā)膚巧笑
      ,先天也
      ;詩文之征文用典
      ,如美人之衣裳首飾
      ,后天也”
      。主張文學(xué)應(yīng)該進(jìn)化
      ,應(yīng)有時代特色
      ,反對宗唐宗宋
      。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
      ,格調(diào)派是“木偶演戲”
      ,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
      。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rèn)為“孔子論詩可信者
      ,‘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
      ,‘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并重
      ,認(rèn)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
      ,二者同源而異流
      ,它們的關(guān)系是雙峰并峙
      ,兩水分流
      。詩歌清新雋永
      ,流轉(zhuǎn)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
      。其中
      ,和他的詩歌主張與風(fēng)格相似的詩人還有鄭燮
      、趙翼和黃景仁


      袁枚的文學(xué)思想有發(fā)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tǒng)文學(xué)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
      。另外,他強(qiáng)調(diào)駢文作為美文學(xué)的存在價值
      ,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
      ,多風(fēng)花雪月的吟哦
      ,缺少社會內(nèi)容
      ,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袁枚情史

      那些文化領(lǐng)域杰出的人,感覺情感大都豐富多姿

      。繪畫大師齊白石81歲時生孩子,91歲
      ,還想娶小妾
      。遺憾喪禮比婚禮先來
      。著名作家梁實秋
      ,都喘得上氣不接下氣了
      ,72歲時遇到韓青青
      ,還說就像老房子著火了
      ,救也救不過來了


      由此上溯到清朝的袁枚
      ,對于他情感的豐富
      ,現(xiàn)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得了的


      簡單介紹一下袁枚
      。清代著名的美食家
      、詩人
      、散文家、文學(xué)評論家袁枚
      。乾陵十四年(1749年),因為仕途不順
      ,索性祼辭隱居南京小倉山隨園,開一家著名的農(nóng)家樂
      ,從此活成閑云野鶴


      江湖上再無袁枚袁縣長
      ,取而代之的則是“好色
      、好吃、好詩”的三好先生


      對這個“好色男”,損友說他“園倫宛委
      ,占來好水好山;鄉(xiāng)覓溫柔,不論是男是女”
      ,并下了判決:來世重則化蜂蝶以償夙債
      ,輕也要復(fù)猿猴本身逐回巢穴


      這還算客氣的
      ,同時的紹興史學(xué)家章學(xué)誠
      ,至少寫過5篇文章痛罵袁枚
      ,說“這樣的人渣應(yīng)該被凌遲”


      袁枚的好色甚至“驚動了中央”
      ,劉墉在江寧當(dāng)官時,因為袁枚太“縱情逸志”
      ,敗壞世風(fēng)
      ,差點要弄他。好在袁枚是個大智慧的男人
      ,這些事情都被他搞定


      既然大家義憤填鷹成這樣
      ,那么
      ,袁枚的情史究竟如何呢


      據(jù)王英志編撰的《袁枚年簡譜》記載
      。袁枚二十四歲考取進(jìn)士后就榮歸故里
      ,迎娶王氏為妻
      ,其實,但在這之前他早就通男女之道


      有據(jù)可查的是
      ,二十一歲時,他被廣西撫軍金鉷推薦進(jìn)京參加博學(xué)鴻詞試
      ,一路風(fēng)餐露宿,滿懷希望進(jìn)京
      ,遺憾沒有考中
      。到二十四歲參加殿試
      ,這三年,他都住在京城
      。和京城的那些公子哥們,名人雅士流連于那些酒肆青樓
      。袁枚的對于情欲的思想,估計就是在那個時候開了竅的


      并且袁枚還為他對情欲的愛好
      ,提供一番理論:

      “天下之所以叢叢然望治乎圣人
      ,圣人之所以殷殷然治天下者
      ,何哉?無他,情欲而已矣
      。老者思安
      ,少者思懷,人之情也……使眾人無情欲則人類久絕
      ,而天下不必治;使圣人無情欲
      ,則漠不相關(guān)
      ,而亦不肯治天下”


      袁枚情感來源主要有哪些呢?

      一個是多納妾
      。 袁枚的原配老婆王氏一直未曾生育,這客觀上成為袁枚納妾的一個最好的借口
      。他的第一個小妾叫陶姬,遺憾陶姬僅僅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就病死了


      此門一開
      ,袁枚就接二連三的納妾了
      ,不知道為啥
      ,前幾房小妾生育子女不是流產(chǎn)
      ,就是孩子出生不久即夭折
      。袁枚雖年過六旬
      ,但是他膝下無子
      ,他當(dāng)然不甘心,又納了第五個小妾
      ,這女子嫁給老袁之后,還是很爭氣的
      ,翻過年就為他添了一個兒子。

      時年已經(jīng)六十二歲的袁枚終于松了一口氣
      ,那晚
      ,隨園的農(nóng)家樂集體放假
      ,所有員工免費(fèi)聚餐一次
      ,老袁酩酊大醉
      。詩興打發(fā)
      。吟詩一首,其中有一句:“六十生兒太覺遲,即將遲字喚吾兒
      。”

      二是對喜歡的美麗女子采取主動出擊策略
      。據(jù)說有一次
      ,年近六旬的袁枚
      ,偶遇名妓蕊仙
      ,人如其名
      ,仙氣飄飄
      ,頓時感覺花癡
      ,老袁主動勾引說:“如果老夫作詩題字
      ,最喜歡有美人研磨侍奉,那可是一種絕佳境界哩
      !”

      名妓久經(jīng)沙場,哪有不善解人意的道理
      ?蕊仙點頭應(yīng)允
      ,兩個人老少遙相呼應(yīng),頻笑間心有靈犀
      。果然老袁提筆蘸墨,覺得酣暢淋漓
      。事后
      ,不料蕊仙竟然跑在朋友圈發(fā)布消息
      ,言語間到還奚落老袁白白浪費(fèi)筆墨錢財,什么都沒有得到
      。連她的一雙藕粉手都沒靠到。

      傳到老袁耳中
      ,他竟淡淡一笑
      ,是毫不在意
      。自我解嘲說:“今夜艷遇
      ,乃真風(fēng)流,千載難逢
      ,非皮肉之淫可比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清人蔣敦復(fù)還專門編撰《隨園軼事》一冊
      ,載記袁枚的風(fēng)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娮怨盼娜硕家桓赌樱繉懨嘶ㄟ呅侣勝嵭┝慊ㄥX


      《窺常熟織機(jī)女受窘》里面,說袁枚去游常熟虞山
      ,偶行到一小村落里
      ,“忽聞機(jī)聲軋軋
      ,自茅屋中出
      ,隔窗窺之:一女郎年可十六七
      ,豐神裊娜
      ,正在翻梭織素,手腕輕靈
      ,行所無事。先生愛其貌而又服其技也
      ,凝眸不轉(zhuǎn),佇立多時
      。鄉(xiāng)人見其狀
      ,怒其輕薄也
      ,群起而攻之
      ,大為所窘”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娚懓欤ㄊト伺c俗人皆同步


      對于吊膀子的
      ,他也并不討厭,什么李郎
      、慶郎、曹郎
      、陸郎……袁在畢沅的“兔子園”中流連忘返,又和假裝難得糊凃的鄭板橋興高采烈地討論
      ,即使美男子犯了錯誤
      ,也不要打壞他的屁股


      三是開辦文學(xué)歌賦講習(xí)所
      。袁枚當(dāng)時文釆斐然
      ,著名作家
      ,文學(xué)女青年眾多,袁枚開風(fēng)氣之先
      ,開辦女弟子文學(xué)講座。袁枚曾經(jīng)寫過一首很有畫面感的詩:

      寒夜讀書忘卻眠


      錦衾香燼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


      問郎知是幾更天


      看看
      ,連想床第之歡的動作都寫得如此美好
      ,怎么能夠不讓女青年們趨之若鶩
      ?比當(dāng)代的李傲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說不怕男人大,就怕男人有文化,一點都不假


      袁枚讓我佩服的最大一面
      ,其實是他對家人情摯濃稠的一面。他這個人
      ,書讀多
      ,明事理
      ,極重親情
      ,奉母至孝
      ,據(jù)說
      ,老母親臨終前,袁枚白發(fā)蒼蒼
      ,仍跪在床前,痛哭失聲
      ,淚水奔瀉如汛期黃河,綿綿不絕
      。老娘顫顫巍巍地用最后的一點力氣抬手幫兒子拭淚
      ,然后閉眼西去


      他對自己的妹妹也非常珍愛
      ,其名作《祭妹文》至今讀之仍令人鼻酸
      ,且引結(jié)尾一段:

      “嗚呼!身前既不可想
      ,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
      。紙灰飛揚(yáng),朔風(fēng)野大
      ,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
      。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所以
      ,盡管他好色
      ,盡管他善于阿諛奉承
      ,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個男人,畢竟
      ,除了他的不堪
      ,還有他積極的一面,那就是真性情


      他是清代性靈派的代表人物,主張直抒胸臆
      ,詞貴自然,反對泥古不化
      ,強(qiáng)調(diào)創(chuàng)新精神
      。散文大家姚鼐就非常喜歡和袁枚交朋友
      ,曾經(jīng)多次找他徹夜長談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已


      一詩千改始心安,頭未梳成不許看


      葛嶺花開二月天,游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游人異
      ,不羨神仙羨少年


      看看
      ,他是不是一個非常灑脫有趣的,不一般的才子

      袁枚的詩

      1、《湖上雜詩》

      清代:袁枚

      葛嶺花開二月天

      ,游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游人異

      ,不羨神仙羨少年

      白話譯文:二月時分葛嶺的花都已盛開,一路上游人絡(luò)繹不絕

      ,都說想做神仙。而我的心境與他們的不一樣
      ,我并不羨慕神仙
      ,只是羨慕那些少年

      2

      、《偶步》

      清代: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蘭一朵開

      是誰先報信,便有蜜蜂來

      白話譯文:偶爾來西邊的走廊下散步

      ,看到一朵蘭花靜靜的開放著
      。是誰先把消息傳出去的呢
      ?不然怎么會有蜜蜂比我早來

      3

      、《遣興》

      清代:袁枚

      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白話譯文:由于愛美求好下筆總是很困難,一首詩總是要反復(fù)修改才會心安

      。好比年邁的阿婆還如剛剛及笄的女孩
      ,頭發(fā)未梳好就不許看

      4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白話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于是馬上停止唱歌
      ,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5

      、《馬嵬》

      清代:袁枚

      莫唱當(dāng)年長恨歌

      ,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

      ,淚比長生殿上多

      白話譯文:用不到去歌唱當(dāng)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

      ,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訣別數(shù)也數(shù)不清
      ,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太多。

      袁枚是哪個朝代的

        袁枚

      ,字子才
      ,號簡齋
      ,隨園先生
      。他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jìn)士,才華出眾
      ,與紀(jì)曉嵐有“南袁北紀(jì)”之稱。

        袁枚倡導(dǎo)“性靈說”
      ,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將“性靈”和“學(xué)識”結(jié)合起來
      ,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jié)合
      ,創(chuàng)作出佳品。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
      ,缺少社會內(nèi)容,有些詩趨向艷俗
      ,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乾隆四年
      ,24歲的袁枚參加朝廷科考
      ,以二甲第五名的成績中進(jìn)士,得到刑部尚書尹繼善相助
      ,選中翰林院庶吉士
      。嘉慶二年,袁枚去世
      ,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世稱“隨園先生”。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
      、《隨園詩話》等。

      清朝的詩人袁枚資料

      袁枚的資料:
      袁枚(1716-1797)

      ,漢族,字子才
      ,號簡齋
      ,晚年自號倉山居士
      、隨園主人
      、隨園老人,清代詩人
      、散文家、文學(xué)評論家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jìn)士
      ,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調(diào)做官
      ,先后于江蘇歷任溧水
      、江寧、江浦
      、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
      ,奈仕途不順
      ,無意吏祿;于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
      ,四十歲即告歸
      。在江寧小倉山下筑隨園
      ,吟詠其中
      ,著述以終老
      ,世稱隨園先生
      。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袁枚與紀(jì)曉嵐素有“南袁北紀(jì)”之稱,袁枚倡導(dǎo)“性靈說”
      ,為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
      、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與趙翼、張問陶并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及《補(bǔ)遺》
      ,《子不語》、《續(xù)子不語》等著作傳世
      。為“清代駢文八大家”
      、“江右三大家”之一
      ,文筆又與大學(xué)士直隸紀(jì)昀齊名
      ,時稱“南袁北紀(j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0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楊維禎
      鮮于必仁
      鮮于必仁鮮于必仁,字去矜
      ,號苦齋,漁陽郡(治所在今天津薊縣)人
      。生卒年不詳
      ,大約生活在元英宗至治(一三二一~一三二三)前后。其父太常典簿鮮于樞
      皇甫冉
      皇甫冉皇甫冉(717--770):字茂政
      。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
      ,潤州(今鎮(zhèn)江)丹陽人
      ,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
      。天寶十五年進(jìn)士
      崔國輔
      崔國輔楊柳映春江崔國輔,唐詩人
      夏葵
      夏葵夏葵
      ,生卒年不詳
      , 活動在1405—1435年前后。字廷暉
      ,錢塘(今杭州)人
      ,夏芷弟。畫山水
      朱本
      朱本朱本(1761-1819)
      ,清代。字素人
      ,號溉夫
      、竹西
      ,江蘇甘泉(今揚(yáng)州)人
      。山水畫法明文伯仁,筆墨秀潤古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ɑ堋⑷宋锕P致簡淡恬靜
      李冠
      李冠[約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
      ,齊州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
      。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
      。與王樵、賈同齊名
      ;又與劉潛同時以文學(xué)稱京東
      。舉進(jìn)士不第,得同三禮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