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青
,名玄馮小青生平
杭州西湖邊有兩座常令游人悲嘆的美人墓:一座是南齊著名詩妓蘇小小的孤塋,位于西冷橋畔
馮小青原本是廣陵(今揚州)的世家女
。其祖上曾追隨朱元璋南征北伐,打下大明江山,建立了汗馬功勞。明朝定鼎南京后,馮家享有高官厚爵,到馮小青父親則受封為廣陵太守老尼臉露驚詫之狀
,隨即搖了搖頭,口誦一聲“阿彌陀佛”,轉(zhuǎn)身對著馮小青母親鄭重地說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萬勿讓她讀書識字誰料天有不測風(fēng)云
,人有旦夕禍福。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難”之名奪得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進軍南京時,馮小青之父作為建文帝之臣,曾帶兵堅決阻擋。當(dāng)朱棣取得天下后,馮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株連全族。年方及笄的馮小青當(dāng)時恰隨一遠房親戚楊夫人外出,幸免于難,慌亂之中,隨著楊夫人逃到了杭州。在杭州城里,馮小青舉目無親,只好寄居到一個曾與馮父有過一回交往的本家馮員外家中。馮員外是經(jīng)營絲綢生意的富殷,家大業(yè)大,見馮小青孤身一人,楚楚可憐,就收留了她住進了馮家
話雨巴山舊有家,逢人流淚說天涯
紅顏為伴三更雨
這條燈謎的謎底一下子就被馮小青猜中了
馮小青異樣的神情被制謎的馮家大少爺看在眼里
馮通走近小青
,輕聲問道:“小姐是否已猜中這則燈謎?”馮小青猛地被驚醒幾天后
就在這時,也有愛梅雅好的馮通走進了小院
小青與馮通有了名正言順的關(guān)系
因受制于崔氏
古詩一首
雪意閣云云不流,舊云正壓新云頭
。米癲癲筆落窗外
,松嵐秀處當(dāng)我樓。垂簾只愁好景少
,卷簾又怕風(fēng)繚繞。簾卷簾垂底事難,不情不緒誰能曉
。妒煙漸瘦剪聲小
,又是孤鴻淚悄悄。又絕句四首
何處雙禽集畫欄
,朱朱翠翠似青鸞。如今幾個憐文彩,也向秋風(fēng)斗羽翰
。其二
脈脈溶溶滟滟波
,芙蓉睡醒欲如何。妾映鏡中花映水
,不知秋思落誰多。其三
盈盈金谷女班頭,一曲驪珠眾伎收
。直得樓前身一死
,季倫原是解風(fēng)流。詩中傾訴了她處境的無奈
,也暗喻了崔氏的壓人之勢。寫成后詩箋攤放在桌上,就焉焉地睡著了。這時,正巧崔氏路過這里,見屋內(nèi)寂靜無聲,竟不懷好意地悄悄溜進來窺探,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桌上墨跡未干的詩箋。崔氏粗通文墨,竟也看明白了那兩首詩的含義孤山位于西子湖畔
,風(fēng)景秀麗而寧靜。馮小青身邊僅有一老仆婦相隨,面對西湖的朝霞夕嵐,花木翠郁,馮小青提不起半點興致。倒是孤山別墅的清幽寂靜與她的心情頗能融為一體。馮小青的住處靠近當(dāng)年宋代處士林和靖隱居的地方
,雖已物換星移,但這里仍留下大片的古梅林。梅花雖已開過,卻仍能喚起小青無邊的遐思。面對看盡人間盛哀的梅樹,她不由地暗嘆自己飄零凄苦的身世.形然而下的眼淚化成了一束悲詩;其一:
春衫血淚點輕紗,吹入林逋處士家
;嶺上梅花三百樹
,一時應(yīng)變杜鵑花。其二:
冷雨幽窗不可聽
人間亦有癡如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其三:
鄉(xiāng)心不畏兩峰高
說是浙江潮有信
傷心的小青只有借詩寄愁,梅花落盡
一個花紅飄落的春末午后
,午睡的小青被一陣急促的輕呼聲喚醒。她睜眼一看,竟是她日夜思念的夫君馮通,她騰地坐了起來,揉了揉睡眼。馮通這時已進屋了,見到分別一月的小青,竟消瘦得如此厲害,心疼地將她擁住。正待敘別情時,門外老仆婦傳話進來:“大少奶奶派人來了,請大少爺速速歸府!”這邊話還只到唇邊,那里崔氏派來的心腹家人已進了院子,一場鴛鴦夢還未開始就被驚散了那片刻的相會
文姬遠嫁昭君塞,小青又續(xù)風(fēng)流債
一日,一直病病懨懨
畫師是個十分認真的人,接著又開始重新作畫
于是
馮小青重金酬謝了畫師
新妝竟與畫圖爭
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畫像上的小青光鮮依舊
稽首慈云大士前
愿為一滴楊枝水,灑作人間并蒂蓮
事到如今
大聲慟哭
,哭聲愈來愈小,終于氣斷身亡。這年她還不滿十八歲,果然應(yīng)了當(dāng)年老尼的預(yù)言,這究竟是天命
,還是人為?馮通聽到了小青的死訊,不顧一切地趕到了別墅
,抱著小青的遺體大放悲聲小青《拜慈云閣》詩: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1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叫做《小青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