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1608—1647)明末官員
、文學家。初名介,字臥子【生平】
名士風流
陳子龍祖上世代務農(nóng)
崇禎元年(1628),陳子龍二十一歲
崇禎七年春,再度應會試
崇禎十年
陳子龍志士雄心
此時關外清軍壓力與關內(nèi)饑民起義使得本已衰朽的明皇朝已危在旦夕,同時促使一批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對王陽明后學的空談誤國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
崇禎十一年(1638)夏,陳子龍以“君子之學
,貴于識時;時之所急,務之恐后”的緊迫感,與徐孚遠、宋徵璧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務、國政”之文,“擷其精英”,“又旁采以助高深”繼后
,陳子龍整理了徐光啟的農(nóng)學巨著《農(nóng)政全書》。徐光啟負經(jīng)世之志,“其生平所學,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實用。至于農(nóng)事,尤所用心。蓋以為生民率育之源,國家富強之本”。對于徐光啟的為人和學問,陳子龍向來是十分敬佩的,早年曾到北京拜訪他,“問當世之務”。徐光啟謝世后,陳子龍從其次孫徐爾爵處得《農(nóng)書》草稿數(shù)十卷,日夜抄錄。崇禎十二年(1639),“慨然以富國化民之本在是此后
,陳子龍曾一度“欲絕仕宦”,在家“廣其宅,示無志四方也”。然而,面對著明末農(nóng)民大起義的燎原之勢和清軍的步步進逼,為挽救明朝國運,最終還是放棄個人打算,于崇禎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紹興府司理,不久開始兼代理諸暨知縣。在官之日,由于他的轄區(qū)連年水患成災,饑民蜂起,為了維護當?shù)厣鐣€(wěn)定,他剛?cè)岵⒂茫藫峒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陳子龍投水殉節(jié)
崇禎十七年
辭職后
弘光元年六月,魯王朱以海監(jiān)國于紹興
五月
提督吳勝兆,遼東人
,跟著清軍來到江南。1647年四月,吳勝兆因受排擠,密謀策劃反正,他的部下戴之儁是陳子龍的舊識,積極支持吳勝兆起兵,私訪陳子龍,一再請求陳子龍寫信聯(lián)絡南明舟山守將黃斌卿率舟師為外應。據(jù)陳子龍學生王沄后來記載
,陳子龍認為:黃等“虛聲寡信,事必不濟”,沒有答應戴的要求,并說:“海舶往來,不乏信使,你等好自為之,我決不阻攔”。戴即離去,“自是不復相聞矣”。但是
,據(jù)陳子龍生前友人宋征輿記載,陳子龍當時慨然應允,親手寫信聯(lián)系黃斌卿,積極參與起義。兩種說法中,以宋的說法更為可靠
,因為王沄續(xù)寫陳子龍年譜時,為不給陳子龍遺孀和后代招來麻煩,所以故意在描述中否認陳子龍參與起義。而宋征輿回憶時未曾考慮這一點,因此直言不諱。十六日
謁金門·五月雨原文: 鶯啼處,搖蕩一天疏雨
謁金門·五月雨注釋 1涼雨:一作「疏雨」
謁金門·五月雨鑒賞 這首詞的標題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黃時雨
上片寫景
,在那黃鶯兒啼叫的地方,滿天正飄灑著雨絲,「疏雨」是間歇的雨,「搖蕩」形容雨絲飄灑的狀態(tài),正所謂「雨絲風片」,再加上間斷的鶯啼下片寫情,主要寫詞人的感受
前人評陳子龍詞「婉麗
、清艷」、「情深一往,情韻凄清」。他的詞屬于「婉約」派,這一派認為詞的本質(zhì)就應該是婉轉(zhuǎn)纏綿、含而不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