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復,(公元1483-1544)明畫家。初名淳,字道復,后以字行,改字復甫,號白陽山人,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曾從文徽明學書畫。擅畫花卉,筆致放逸,自成面目。后世稱其與徐渭為“青藤、白陽”:山水亦佳,工書法,善詩文。
◇作品賞析◇
1.關于梅的古詩有哪些 枝高出手寒,東君正主張。
冰雪如何有。冬日雜興宋·張耒空山身欲老。
俱羞惜腕露! 君問調(diào)金鼎。 明年如應律。
高標逸韻君知否。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王安石華發(fā)尋春喜見梅,得梅歸去來。
香聞流水處。題畫詩冊頁清·普荷無事不尋梅,長作去年花。
來日倚窗前,白頭朝夕自相摧。 別來幾度春風換,獨自不疑寒,不同桃李混芳塵,斜技依病看,青女不饒霜。
疏影橫斜水清淺。梅花絕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小萼點珠光。
明月愁心兩相似。雪梅宋·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今朝忽見數(shù)花開。
百卉千花皆面友,高閣朱簾 地遮,東風日夜回。 香中別有韻,且作人間時世妝。
清香傳得天心在,陌頭楊柳雪才消,暗數(shù)青梅立樹陰,繁實常苦酸,傷離適斷腸,孤標畫本難,新草微分一抹沙,掃開殘雪種梅花。 早知覓不見,應知故鄉(xiāng)事,斷魂只有曉寒知,百花皆后春,開向孤村隔小橋。
古梅宋·蕭德藻湘妃危立凍蛟背。畫梅明·陳道復竹籬巴外野梅香,東風吹著便成春,相讓道腰羸,蕊寒枝瘦凜冰霜。
絕知春意好,香蜜染成宮樣黃,雪卻輸梅一段香,最奈客愁何。寒夜宋·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杳杳山水隔,紅蠟點花開,詩句從天潑下來。
下枝低可見。 無端卻被梅花惱。
釣雪舟倦睡宋·楊萬里小閣明窗半掩門,高處遠難知。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李商隱匝路亭亭艷。
青枝綠葉何須辨。江上梅唐·王適忽見寒梅樹。
題畫墨梅元·陶宗儀明月孤山處士家。憶梅唐·李商隱定定住天涯。
西湖梅元·馮子振蘇老堤邊玉一林,依依向物華。寄跡武塘賦之明·夏完淳逢花卻憶故園梅。
日暮詩成天又雪,花開漢水濱,江風亦自波。 何事上春日。
珍重多情關伊令。 素娥惟與月。
欲向主人借鋤插。早梅明·通潤萬樹寒無色,不怕雪埋藏。
江梅唐·杜甫梅蕊臘前破,真悔著衣單,漫勞車馬笑人忙。 酒人得此添狂興,莫與微云淡月知。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容易莫摧殘,繁霜滋曉白,欲知春色到池塘, 雪堆遍滿四山中,要看細雨熟黃梅。瓶梅宋·張道洽寒水一瓶春數(shù)枝。
不趁青梅嘗煮酒,孤根暖獨回,信手拈來自有神。再和楊公濟梅花宋·蘇軾莫向霜晨怨未開,南枝獨有花。
早 梅柳宗元早梅發(fā)高樹。唐·王維雜詩君自故鄉(xiāng)來,一半到家開,雪后追尋笑我忙。
何方可化身千億。紅梅蘇東坡年年芳信負紅梅。
橫笛和愁聽,過盡行人君不來。丁卯新正三日寫梅明·李日華檀口粉肋含笑語,粉蝶如知合斷魂, 今年好為使君開,鐵線圈成個個花, 欲到花時點檢來, 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
題楊補之畫宋·樓鑰梅花屢見筆如神。墨梅趙秉文畫師不作粉脂面。
梅花元·王冕三月東風吹雪消。立春日賞紅梅之作元·元淮昨夜東風轉(zhuǎn)斗杓,不為繁華易素心,亦有疏梅喚客看,禽窺素艷來,梅花繞屋不開門。
一聲羌管無人見,歸來隨路有清香,萬卉叢中奪錦標山園小梅林和靖 唐眾芳搖落獨喧妍,畏向玉階生。 如今白黑渾休問。
贈嶺上梅宋·蘇軾梅花開盡白花開,特地吹香破夢魂。 不知何處笛, 正是層冰積雪時。
逆風如解意,不堪復寫拂云枝,非時裊裊香,春色如何入得來, 香杳難隨驛使來,海月冷掛珊瑚枝, 恥向東君更乞憐,坐令芳意闌。樹動懸冰落。
任他桃李爭歡賞。 從來萬事嫌高格,梅花年后多。
憶梅李商隱定定住天涯。 遙知不足雪 , 江畔垂垂又欲開,不須擅板共金樽。
雪深春尚淺,帶雪分來入醉鄉(xiāng)。欲傳春信息,一枝素影待人來。
王元章倒枝畫梅明·徐渭皓態(tài)孤芳壓俗姿,春風拂拂為開懷。冬詞元·郭鈺疏林晴旭散啼鴉,籬邊遙見兩三枝。
畫梅明·方孝孺微雪初消月半池。墨梅宋·朱熹夢里清江醉墨香, 年年自分著花遲。
欲為萬里贈,清香不減小溪時,故將顏色助花嬌。 似將篆籀縱橫筆。
從張仲謀乞臘梅宋·黃庭堅聞君寺后野梅發(fā)。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硯池邊樹。
霜禽欲下先偷眼?梅花宋·陳亮疏技橫玉瘦。 相逢莫道不相識。
朔風飄夜香。 故園不可見,疑是弄珠人。
題畫梅明·徐渭從來不見梅花譜。早春明·陳繼儒春風無力柳條斜,徂歲臘還來,恰似西廂待月來。
贈遠虛盈手,傷心處處梅。白梅元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
急須沽酒澆清凍。綠蔬挑甲短,才有梅花便不同,竹爐湯沸火初紅,片影分飛最可傷。
不要人夸好顏色,湖南山色翠如澆。梅花唐·崔道融數(shù)萼初含雪。
前村深雪里,寫出梅花蕊半含。早梅南朝·謝燮迎春故早發(fā),只留清氣滿乾坤?夭桃定相笑,一枝流落到江南,有雪無梅俗了人, 一株臨路雪倍堆。
鴛鴦梅元·馮子振并蒂連技朵朵雙,標格而今似舊無,方知正味難。明·唐寅題畫雪壓江村陣作寒。
惆悵汴宮春去后,并起一聲中,湖光寒浸玉橫斜, 一樹梅花一放翁,園林俱是玉英攢,昨夜一枝開?雪樹元同色。 過時自會飄零去。
丑怪驚人能嫵媚。 寒梅最堪恨。
雪梅宋·盧梅坡有梅無雪不精神。憶梅元·段克己姑射仙人冰雪膚。
畫梅明·陳道復梅花得意占群芳,松竹寧知更逼真。 不信試看千萬樹。
紙張獨眠春自在。 寒英坐銷落。
風遞幽香出。 畏落眾花后。
不知春色早, 卻恐傍人嫌我直,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無人別意看。鳳城南陌他年憶,影落野人家,六橋風月是知音,朵朵花開淡墨痕,何用慰遠客。
為問王孫歸也未,復聞啼鳥聲。 為誰成早秀。
不擬折。
2.關于梅花的詩句有哪些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3.關于梅花的詩句有哪些 唐·齊己
早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描寫梅花顏色的句子
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映春臺。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里來,應知故里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fā),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早梅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描寫梅花顏色的句子
王安石好詞好句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單獨開。遙知不敷雪,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fā)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以誠待人的名言警句 禮貌待人的名言警句
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
華發(fā)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歷來琢玉人。
君自故里來,應知故里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描寫梅花顏色的句子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三月西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有數(shù)梅花落野橋。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單獨開。 遙知不敷雪 ,為有暗香來。
4.關于梅花的詩句 《梅花》
墻角數(shù)復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寒夜》
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制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最后一首是的意思是: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jīng)夠愁zhidao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fā)出縷縷清香。
5.含有“梅”的詩句有哪些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 宋 · 王安石《梅花 / 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 宋 · 趙師秀《約客 / 有約》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唐 ·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 宋 · 曾幾《三衢道中》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 宋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挼盡梅花無好意 —— 宋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 宋 · 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 唐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 五代 ·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 唐 · 張謂《早梅》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 宋 · 盧梅坡《雪梅·其二》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 唐 · 李隆基《端午》
梅定妒,菊應羞 —— 宋 ·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 宋 ·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 宋 ·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 宋 · 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 宋 · 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 南北朝 · 鮑照《梅花落》
見梅不忍和花摘 —— 宋 · 程垓《憶秦娥·情脈脈》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 ·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 黃鶴樓聞笛》
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鬢已斑 —— 宋 · 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 唐 · 李商隱《憶梅》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 南北朝 · 何遜《詠早梅 /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梅萼插殘枝 —— 宋 · 李清照《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 宋 ·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 宋 · 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 —— 宋 · 張先《千秋歲·數(shù)聲鶗鴂》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 南北朝 · 佚名《西洲曲》
梅子黃時雨 —— 宋 · 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 明 · 王守仁《元夕二首》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 唐 · 杜甫《絕句四首》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 宋 ·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6.王安石寫的有關于“梅”的詩詞有哪些 1. 《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 《詠梅》
頗怪梅花不肯開,豈知有意待春來。
燈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勝回。
觸撥清詩成走筆,淋漓紅袖趣傳杯。
望塵俗眼那知此,只買夭桃艷杏栽。
3. 《送梅龍圖》
子真家世子云鄉(xiāng),風力才華豈易當。
回首古人多隱約,致身今日獨輝光。
謨明久合分三府,治劇聊須試一方。
從此政成何所報,百城無事只耕桑。
4. 《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佇》
梅好惟嫌淡佇,天教薄與胭脂。真妃初出華清池。酒入瓊姬半醉。
東閣詩情易動,高樓玉管休吹。北人渾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5. 《酬微之梅暑新句》
江梅落盡雨昏昏,去馬來牛漫不分。
當此沈陰無白日,豈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緩何妨促,畫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涼秋知未遠,會須重曝阮郎褌。
6. 《次韻徐仲元詠梅二首》
溪杏山桃欲占新,高梅放蕊尚嬌春。
額黃映日明飛燕,肌粉含風冷太真。
玉笛悲涼吹易散,冰紈生澀畫難親。
爭妍喜有君詩在,老我翛然敢效顰。
1. 明史·唐寅傳哪里可以看 《明史》中的唐寅 【選舉二】 科場弊竇既多,議論頻數(shù)。
自太祖重罪劉三吾等,永、宣間大抵帖服。陳循、王文之齮劉儼也,高谷持之,儼亦無恙。
弘治十二年會試,大學士李東陽、少詹事程敏政為考官。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與舉人唐寅、徐泰,乃命東陽獨閱文字。
給事中林廷玉復攻敏政可疑者六事。敏政謫官,寅泰皆斥譴。
寅,江左才士,戊午南闈第一,論者多惜之。 【藝文三】 唐寅《畫譜》三卷 《唐寅集》四卷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程敏政,字克勤,休寧人,南京兵部尚書信子也。
十歲侍父官四川,巡撫羅綺以神童薦。英宗召試,悅之,詔讀書翰林院,給廩饌。
學士李賢、彭時咸愛重之,賢以女妻焉。成化二年進士及第,授編修,歷左諭德,直講東宮。
翰林中,學問廣博稱敏政,文章古雅稱李東陽,性行真純稱陳音,各為一時冠。孝宗嗣位,以宮僚恩擢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直經(jīng)筵。
敏政名臣子,才高負文學,常俯視儕偶,頗為人所疾。弘治元年冬,御史王嵩等以雨災劾敏政,因勒致仕。
五年起官,尋改太常卿兼侍讀學士,掌院事。進禮部右侍郎,專典內(nèi)閣誥敕。
十二年與李東陽主會試,舉人徐經(jīng)、唐寅預作文,與試題合。給事中華昶劾敏政鬻題,時榜未發(fā),詔敏政毋閱卷,其所錄者令東陽會同考官覆校。
二人卷皆不在所取中,東陽以聞,言者猶不已。敏政、昶、經(jīng)、寅俱下獄,坐經(jīng)嘗贄見敏政,寅嘗從敏政乞文,黜為吏,敏政勒致仕,而昶以言事不實調(diào)南太仆主簿。
敏政出獄憤恚,發(fā)癰卒。后贈禮部尚書。
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徐禎卿,字昌谷,吳縣人。資穎特,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
自為諸生,已工詩歌,與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楊循吉,由是知名。舉弘治十八年進士。
孝宗遣中使問禎卿與華亭陸深名,深遂得館選,而禎卿以貌寢不與。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博士。
禎卿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齊名,號「吳中四才子」。其為讀,喜白居易、劉禹錫。
既登第,與李夢陽、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趨漢、魏、盛唐,然故習猶在,夢陽譏其守而未化。卒,年二十有三。
禎卿體臒神清,詩熔煉精警,為吳中詩人之冠,年雖不永,名滿士林。子伯虬,舉人,亦能詩。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
祝允明規(guī)之,乃閉戶浹歲。舉弘治十一年鄉(xiāng)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
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jīng)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
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穢。
宸濠不能堪,放還。筑室桃花塢,與客飲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寅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謂后人知我不在此,論者傷之。吳中自枝山輩以放誕不羈為世所指目,而文才輕艷,傾動流輩,傳說者增益而附麗之,往往出名教外。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 文征明,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別號衡山。父林,溫州知府。
叔父森,右僉都御史。林卒,吏民醵千金為賻。
征明年十六,悉卻之。吏民修故卻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淵,而記其事。
征明幼不慧,稍長,穎異挺發(fā)。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皆父友也。
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輩相切劘,名日益著。其為人和而介。
巡撫俞諫欲遺之金,指所衣藍衫,謂曰:「敝至此邪?」征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怪G竟不敢言遺金事。
寧王宸濠慕其名,貽書幣聘之,辭病不赴。 正德末,巡撫李充嗣薦之,會征明亦以歲貢生詣吏部試,奏授翰林院待詔。
世宗立,預修《武宗實錄》,侍經(jīng)筵,歲時頒賜,與諸詞臣齒。而是時專尚科目,征明意不自得,連歲乞歸。
先是,林知溫州,識張璁諸生中。璁既得勢,諷征明附之,辭不就。
楊一清召入輔政,征明見獨后。一清亟謂曰:「子不知乃翁與我友邪?」征明正色曰:「先君棄不肖三十馀年,茍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實不知相公與先君友也。
」一清有慚色,尋與璁謀,欲徙征明官。征明乞歸益力,乃獲致仕。
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於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怪堋⒒罩T王以寶玩為贈,不啟封而還之。
外國使者道吳門,望里肅拜,以不獲見為恨。文筆遍天下,門下士贗作者頗多,征明亦不禁。
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長子彭,字壽承,國子博士。
次子嘉,字休承,和州學正。并能詩,工書畫篆刻,世其家。
彭孫震孟,自有傳。 吳中自吳寬、王鏊以文章領袖館閣,一時名士沈周、祝允明輩與并馳騁,文風極盛。
征明及蔡羽、黃省曾、皇甫沖兄弟稍后出。而征明主風雅數(shù)十年,與之游者王寵、陸師道、陳道復、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錢谷之屬,亦皆以詞翰名於世。
2. 文言文《唐寅傳》翻譯 唐寅字伯虎字畏吳縣幼入才氣奔放與交朋友張靈縱情飲酒暢抒胸懷讀書譏笑倆唐寅豪氣十足說:我要關門讀書考取解元易反掌弘治戊午唐寅考取鄉(xiāng)試第名主考洗馬梁儲朝廷文章帶給詹事程敏政看兩都贊賞于程敏政招納唐寅門梁儲奉命使外唐寅求程敏政詩文餞行已未試程敏政主考官同鄉(xiāng)考徐經(jīng)用錢賄賂程敏政家給事華昶彈劾牽涉唐寅起打入監(jiān)牢拷問沒找具體根據(jù)求詩文事唐寅判發(fā)浙藩役吏唐寅沒任放浪形骸遠游祝融、匡廬、臺、武夷等東南觀海乘船游洞庭、彭蠡歸桃花塢建座房與朋友每暢飲其曾經(jīng)妻世唐寅放浪傷懷再想功名所建樹梧桐樹打?qū)訃浪髯詥柶堁託埓髂仃噰@說:丈夫即使功名應該慷慨激昂何效仿些困頓于刻枚圖章江南第風流才作首《倀倀》詩讀都覺悲傷寧王朱宸濠仰慕名用重金聘請前往唐寅見面知道謀反思于裝瘋賣傻寧王放鄉(xiāng)習務必追本窮源達化境研究歷探求揚馬、元虛、邵氏音韻文字理肯定訂旁及山川蟲魚鳥獸文星宿入于自世間于官應景詩文沒特別用做說知道我才能面胸奇氣噴發(fā)寄情于畫筆描繪頗唐宋名家筆;(別)飽經(jīng)艱苦拼命追求能完全達種境界晚皈依佛門自號六死才五十四歲來自。
3. 明史金幼孜文言文翻譯 【譯文】
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1400)中進士。后被授予戶科給事中。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檢討,與解縉等人同在文淵閣當值,再升為侍講。當時,翰林院和坊局之臣在東宮講書,都先要準備所講的經(jīng)義,由閣臣閱正后,呈皇上批覽,然后才得進講。解縉講《書經(jīng)》,楊士奇講《易經(jīng)》,胡廣講《詩經(jīng)》,幼孜講《春秋經(jīng)》,幼孜借此呈上《春秋要旨》三卷。
永樂五年(1407),進升幼孜為右諭德兼侍講,并傳諭吏部,說在內(nèi)閣當值的胡廣、金幼孜等人已任滿,不要改作他任。七年,幼孜隨從皇上到北京。第二年北征,幼孜與胡廣、楊榮隨行。圣駕駐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獻上銘,楊榮獻上詩,皇上都以最高等級給予慰勞。皇上敬重幼孜的文學才華,所過山川要害,總命他加以記載。幼孜就在馬鞍上當場起草。使者從瓦剌來,皇上召幼孜等人傍車輿而行,談論敵方之事,對他很親信和倚重。他曾與胡廣、楊榮和侍郎金純迷路陷在山谷中。天黑時,幼孜從馬上掉下來,胡廣、金純?nèi)ザ活櫍瑮顦s為他結(jié)鞍再行,走了一會兒幼孜又掉下來,楊榮便將自己的馬讓給他騎,第二天才到達行在所。那個晚上,皇上派出十幾名使者追尋楊榮和幼孜,但都沒有找到。他們回來后,皇上非常高興。此后每次北征,幼孜都隨從,他還寫下了《北征前錄》和《后錄》。十二年他受命與胡廣、楊榮等人編纂《五經(jīng)》和《四書》、《性理大全》,升為翰林學士,十八年他與楊榮一起升為文淵閣大學士。
二十二年(1424)幼孜隨從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憊,皇上向群臣問對策,沒有人敢回答。只有幼孜說不宜深入,皇上不聽。到達開平時,皇上對楊榮、幼孜說“:朕夢見神人兩次說上帝好生,這是什么兆頭?”楊榮、幼孜回答說:“陛下此舉,固在于除暴安民。但火燒昆侖,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被噬贤馑麄兊囊庖姡敿疵麄兤鸩菰t書,詔諭各個部落。軍隊回到榆木川時,皇上駕崩,秘不發(fā)喪。楊榮到京師報喪,幼孜護梓宮返回。
仁宗即位,幼孜被任為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不久加封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這一年十月命幼孜、楊榮、楊士奇在承天門外一起審查并記錄囚犯的罪狀。皇上還下詔給法司,審查重案囚犯必須會同這三位學士一起辦,皇上對他們的委任更重了。皇上御臨西角門閱覽廷臣的制誥,對三學士說:“你們?nèi)撕湾苛x、夏原吉兩位尚書,都是先帝舊臣,朕正靠你們來輔佐。朕曾見前代君主不喜歡聽直言,雖是一向所親近的人,也因為懼怕君主之威而順從君主的旨意,緘默不言以討好君主。賢良之臣,所言不被采納,便會退而閉口。朕與諸位愛卿應當引以為戒?!庇鬃蔚热诉殿^致謝。洪熙元年(1425)幼孜進升為禮部尚書,仍兼大學士、學士,并支給三職俸祿。幼孜不久請求回家探母。第二年,他母親去世。
宣宗即位后,詔令幼孜出來任職,修撰兩朝實錄,充任總裁官。宣德三年(1428),幼孜持節(jié)到寧夏,冊封慶府郡王妃。他所經(jīng)過的地方,都詢問士兵和百姓疾苦,回來后上奏皇上,皇上都嘉許并采納了。隨從皇上巡邊,度過雞鳴山時,皇上說“:唐太宗仗著其英武征遼時,曾經(jīng)過此山。”幼孜回答說“:太宗不久便后悔這一戰(zhàn)役,所以修建了憫忠閣?!被噬险f“:此山在元順帝時崩塌了,成為元朝滅亡的征兆?!庇鬃位卮鹫f“:順帝是亡國之主,就是山不崩,國也必亡?!毙铝辏?431)十二月幼孜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贈少保,謚文靖。
幼孜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開闊。雖很受皇上寵信,但他自己更加謙虛。他給自己起居之室命名為“退庵”。他病重時,家人囑咐他請求身后之恩,但幼孜不聽。他說“:這種做法是君子所恥的行為?!?/p>
4. 唐寅識破術士詭計的文言文題目和答案 (原文)唐伯虎識破術士詭計 有術求見唐六如,極言修煉之妙。
唐云:“如此妙術,何不自為,乃貺及鄙人?”術士云:“恨吾福淺!吾閱人多矣,仙風道骨,無如君者?!碧菩υ唬骸拔岬鱿筛#锌辗吭诔潜?,甚僻靜,君為修煉,煉成兩剖?!?/p>
術士猶未悟。日造門,出一扇求詩。
唐大書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燒銀。如何不自燒些用?擔水河頭賣與人?!?/p>
(譯文)有個術士求見唐伯虎,極力地說修煉的好處。唐伯虎說:“如此高妙的道術,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賜予我?”術士說:“只恨我自己福淺!我看過的人很多,有福氣的人,沒有像你這樣的.”唐伯虎笑著說:“我只有仙福,在城北有一間房間,非常僻靜,你到那邊修煉,練出以后各得一半?!?/p>
術士還沒有省悟,每天到家來,拿出一個扇子求唐伯虎題詩,唐伯虎寫道:“破布衫中破布裙,碰到人就會說會煉銀,那為何不燒一些自己用?還要到河邊擔水賣人?!薄?/p>
5.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 1.D(就,趨,這里指到任)2.D(都是介詞,在;A介詞,用介詞,憑借;B連詞,不譯代詞,你;C代詞,他語氣副詞,一定,可要)3.C(唐伯虎鄉(xiāng)試時,主考官是梁儲,程敏政不是主考官;梁程二人嘆賞唐伯虎的文章是在梁儲還朝以后。
參考譯文: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吳縣人。幼年入學,才氣奔放,與交好的朋友張靈縱情飲酒暢抒胸懷。
有的讀書人譏笑他倆,唐寅就豪氣十足地說:“只要關門讀書一年,考取解元易如反掌。 ”弘治戊午年,唐寅考取了鄉(xiāng)試第一名。
主考洗馬梁儲回到朝廷,把他的文章帶給詹事程敏政看,兩人都很贊賞,于是程敏政招納唐寅為門生。梁儲奉命出使外地,唐寅求程敏政的詩文為他餞行。
已未會試,程敏政為主考官,同鄉(xiāng)考生徐經(jīng),用錢賄賂和敏政的家人,被給事華昶彈劾,牽涉到唐寅,一起被打入到監(jiān)牢,拷問沒有找到具體根據(jù),最后因求詩文的事,唐寅判發(fā)到浙藩為役吏。 唐寅沒有到任,放浪形骸,遠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等地,到東南觀大海,又乘船游洞庭、彭蠡,歸來后在桃花塢建了一座房子,與朋友每天暢飲其中。
曾經(jīng)因為妻子去世,唐寅放浪傷懷,不再想在功名上有所建樹,以梧桐樹打了一層嚴霜為喻,常自問茍延殘喘還有什么作為呢?過了一陣又感嘆說:“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應該慷慨激昂,為何效仿那些困頓之人。 ”于是刻了一枚圖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又作了一首《倀倀》詩,讀過的人都覺得悲傷。寧王朱宸濠仰慕他的大名,用重金聘請他前往。
唐寅見了一面后知道他有謀反的心思,于時裝瘋賣傻,寧王只好放他回鄉(xiāng)。他學習務必追本窮源,達到化境,研究歷法,探求揚馬、元虛、邵氏的音韻文字之理,去肯定和訂正它,旁及山川蟲魚鳥獸和天文星宿,出入于自然人世之間。
他對于官樣應景的詩文,沒有特別用心去做,說后來人會知道我的才能不在這方面。胸中常有奇氣噴發(fā),有時寄情于畫,下筆描繪頗有唐宋名家筆法;(別人)飽經(jīng)艱苦,拼命追求,也不能完全達到他的那種境界。
晚年后皈依佛門,自號“六如”,死時才五十四歲。
6. 明史劉麟傳文言文翻譯 明史劉麟傳
【原文】
劉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為南京廣洋衛(wèi)副千戶,因家焉??儗W能文,與顧璘、徐禎卿稱“江東三才子”。弘治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平反三百九十余人。正德初,出為紹興知府。因劉瑾銜其不謁謝,罷為民。瑾誅,起補西安,尋遷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進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六府。于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后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書。因上節(jié)財十四事,中貴大恨。由于牒停浙江、蘇、松織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吳勛以為言,遂令劉麟致仕。居郊外南垣,賦詩自娛。晚好樓居,而貧不能構(gòu),懸籃輿于梁,曲臥其中,名曰神樓。文徵明繪其圖。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贈太子少保,謚清惠。有《劉清惠集》。
【譯文】
劉麟,字元瑞,是本安郡仁縣人,世代做南京廣洋衛(wèi)副千戶,于是安家于此。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與顧璘、徐禎卿合稱“江東三才子”。弘治九年考中進士,授任刑部主事,進升員外郎,糾正了三百九十余人的冤假錯案。正德初年,出京做紹興知府。因為劉瑾嫉恨他不拜謝(自己的恩情),被罷免為民。劉瑾被誅殺后,被起用補任西安,不久升任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年,被征召授任太仆卿,升任右副都御史,做保定六府巡撫。在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辭職后又被起用改任大理寺卿,升任工部尚書。因為上書談十四件節(jié)財之事,宮中的大臣很記恨他。由于通令暫停浙江、蘇州、松江織造,而皇上提供袍服也在停止之列,宮中的官吏吳勛拿這件事說事,于是讓讓劉麟辭職。(劉麟)住在郊外的南垣,賦詩自娛。晚年喜歡竹樓,而貧窮不能建樓,(就)在梁下懸掛車子,蜷曲著睡臥在里面,命名叫神樓。文徵明畫了這幅圖。嘉靖四十年去世,享年八十八歲。贈官太子少保,謚號清惠。著有《劉清惠集》。
吳門四家 明四家(吳門四家):指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他們都在江蘇蘇州從事繪畫活動。因蘇州古為吳地,故又稱、沈、文、唐、仇為“吳門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長畫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長,他們南宋院體為法;仇英以人工筆人物、青綠山水見稱。四人各有所長,先后齊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師承關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內(nèi)格。因此“吳門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風格的大家,兩并非一個畫派之稱。
吳門四家
自元朝以后,江南蘇州一帶,成為文人薈萃之地。許多著名畫家云集蘇州,史料記載,當時蘇州有150余人,占明代畫家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他們形成一個強大的畫派。蘇州史稱“吳門”,作為有共同地區(qū)特征的畫家群形成了吳門畫派。吳門畫派的領袖沈周同他的學生文征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明代中葉以后(成化到嘉靖前后),院畫勢力日徽,浙派"也漸趨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躍于蘇州地區(qū)"吳門派"。當功的蘇州,經(jīng)濟繁榮,各種工商行業(yè)發(fā)展,,直接推動了文化藝術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因此,這一地區(qū),成為當?shù)睾退姆轿娜司蹠淖詈脠鏊?。吳門畫派在這種條件下應運而生.關門派"以沈周為領袖,文征明繼起,一時追隨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同時生活在蘇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繪畫著稱于時,和沈周、文征明被稱為吳門四家"。
吳門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點是都屬于文人筆墨,仇英雖是工匠出身,但畫風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四家"的繪畫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們技藝全面,題材廣泛。所畫山水,既能表現(xiàn)雄偉險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寫清雅秀潤的南方風景。他們運用熟練的筆墨,描寫周圍的園林景物,把表現(xiàn)文人生活題材的山水畫提高到新的水平,開拓了元明清以來山水畫的新境界。
四家"的不同之點,是他們的個人畫風不同,各有師承體系。沈周、文征明比較接近,但也有所區(qū)別,沈周的山水遠師量源,、巨然,出入于元回家的黃公望與吳鎮(zhèn),兼取法于馬、夏,筆墨挺健,氣韻渾厚,形成了粗筆寫意的新面貌,開創(chuàng)一代水墨淺絡山水的獨特風格。特別是他的花卉,繼承發(fā)展了末末及元代寫意花鳥畫的傳統(tǒng),筆墨尚樸,風格淡逸,對明代后期水墨寫意畫,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文征明在融匯細潤文雅,獨具一格。
唐寅和仇英都曾師事當時以院派"著稱的周臣,吸取兩末李成、范寬、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諸家之長,運用了元人水墨寫意的筆墨,融合變化,形成了勁秀瀟灑的風格。仇英摹古的功力深厚,師法南宋院體",人物山水,多以工筆重色為主,風格濃麗典雅,兼能水墨寫意,也具有剛健秀逸之致。他所畫人物仕女,形象優(yōu)美,線條流暢,形成了明代后期人物仕女畫的時代風貌,對明清畫壇影響很大。
陳道復是吳門著名的花鳥畫家,師事文征明,他的寫意花鳥,從元人畫法中發(fā)展而來,直接受沈周、文征明、唐寅的影響。詩書畫結(jié)合,進一步豐富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思想意境,開創(chuàng)了清新雋雅的一派風格。和后來的徐汩合稱為白陽青藤"。他們的繪畫,對后代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明代后期(嘉靖、萬歷以后到崇禎),無論山水、人物、花卉各種畫科,都有新的變化。派系紛繁,各有不同的風格.尤其是花卉畫有突出成就,主要代表畫家是徐渭。他繼陳臼陽之后,筆墨更加縱放,突破成規(guī),大膽創(chuàng)造,縱橫揮灑,水墨淋漓,表現(xiàn)了鮮明的個性。他的這種畫風,對整個清代中期和近百年來的畫壇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的周之冕、孫克弛,也以花鳥畫著稱,畫法兼工帶寫,較為嬌麗,別成一派
諧音對聯(lián)大全
諧音對就是利用語音相諧一語雙關,起到妙趣叢生的效果。諧音聯(lián)是利用漢字中同音字詞較多的特點,使聯(lián)語語意雙關,一聯(lián)多意,既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又可以聯(lián)想出更深層意思的'制聯(lián)方法。用諧音法制作的楹聯(lián),聯(lián)謎兼?zhèn)?,別具情趣。如:
普天同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舉國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聯(lián)以“當慶、且狂”諧鑼鼓之聲,使人在吟誦之時,有如身臨鑼鼓喧天的歡樂氣氛之中。欣賞這樣的楹聯(lián),諧趣無窮。
諧音對聯(lián)精選第一組:
一、
民國萬稅;
天下太貧。
劉師亮?!岸悺敝C“歲”,“貧”諧“平”
二、
黃耉無疆;
白圭有瑕。
明代白、黃二都指揮集《詩經(jīng)》戲?qū)Α!奥V”諧“狗”,“圭”諧“龜”
三、
七菱八落;
十榛九空。
上聯(lián)諧“七零八落”,下聯(lián)諧“十鎮(zhèn)九空”
四、
居室同三茍;
為人合四諸。
黃雅南題帶三狗四豬遷居者?!捌垺敝C“狗”,“諸”諧“豬”,語出《論語》、《禮記》
五、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須梅。
東床對泰山?!昂?、藕、杏、梅”分別諧“何、偶、幸、媒”
六、
栗綻縫黃見;
藕斷露絲飛。
蘇小妹難蘇東坡,佛印對?!翱p黃見”諧“鳳凰現(xiàn)”;“露絲飛”諧“鷺鷥飛”。
七:
真虧邊繼祖;
裹住褚廷璋。
嘲征魁、邊繼祖典試某省,褚廷璋、國柱典試浙江?!罢嫣潯敝C“征魁”,“裹住”諧“國柱”
八:
泥肥禾尚肥;
晷短夜差長。
“泥”諧“尼[姑]”,“禾尚”諧“和尚”,“晷”諧“鬼”,“夜差”諧“夜叉”
九:
燈籠籠燈,紙殼原來只防風;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
藥名巧對?!凹垺敝C“枳”;“下”諧“夏”
十:
君子多乎哉;
小人樊須也。
秦觀對蘇軾,集四書句?!岸嗪酢敝C“多胡”,“樊須”諧“繁須”
十一:
道童鍋里煎茶,不知罐煮;
和尚墻頭遞酒,必是私沽。
陳道復對唐寅。“罐煮”諧“觀主”;“私沽”諧“師姑”
十二:
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nèi)酸。
金圣嘆刑前自嘆?!吧彙敝C“憐”;“梨”諧“離”
十三:
雨打階前滑利;
雷鳴天下同知。
徐階戲?qū)δ持?。“滑利”諧“猾吏”
十四:
月朗星稀,今夜斷然不雨;
天寒地凍,明朝必定成霜。
傳為秦觀、蘇小妹洞房對句?!安挥辍敝C“不語”,“成霜”諧“成雙”
十五:
打鐵錘鳴,紅火焰中三尺雪;
彈棉弓響,白云堆里一聲雷。
明代一考官想除一考生之名,出上聯(lián)試之,考生應以下聯(lián),功名得留?!按蜩F錘鳴”諧“打疊除名”,“彈棉弓響”諧“但愿公想”,即從國家社稷出發(fā)
十六:
大士滴水入洞;
諸侯戴露朝天。
紀曉嵐即景題聯(lián)?!按笫俊敝C“大柿”;“諸侯”諧“諸猴
十七:
幸早里,且從容;
奈這事,須當歸。
蘇軾答劉貢父送行。“幸早里”諧“杏棗李”;“從容”諧“蓯蓉”;“奈這事”諧“柰枳柿”
十八:
一擔重泥攔子路;
兩岸纖夫笑顏回。
唐寅對農(nóng)夫?!爸啬唷敝C“仲尼”
十九:
未離乳臭先排漢;
將到長毛又剪清。
劉一偉對1909年《中國日報》征聯(lián)。“漢”諧“汗”
二十:
筵上枇杷,本是無聲之樂:
草間蚱蜢,還同不系之舟。
“枇杷”諧“琵琶”;“蚱蜢”諧“舴艋”
二十一:
流水為災因雨久;
賴人成事總心灰。
諷劉成勛[字禹九]、賴心輝?!傲鳌敝C“劉”,“雨久”諧“禹九”,“心灰”諧“心輝”
二十二:
翰林學士渾身濕;
兵部尚書徹骨寒。
某翰林學士對尚書儀銘?!昂擦帧敝C“汗淋”,“兵部”諧“冰布”
二十三:
夏至酉逢三伏熟;
重陽戊遇一冬晴。
明欽天監(jiān)柱聯(lián)?!坝戏辍敝C“有風”,“戊遇”諧“無雨”
二十四:
寶塔七八層,中容大鶴;
通書十二頁,里記春秋。
羅萬藻對知府?!爸腥荽篾Q”諧“《中庸》、《大學》”;“里記春秋”諧“《禮記》、《春秋》”
二十五:
獨攬梅花掃臘雪;
細睨山勢舞流溪。
上聯(lián)為音樂簡譜諧音,下聯(lián)為浙江方言數(shù)字1-7的諧音
二十六:
臭十余年夫逐有;
矢三遺后飯增強。
易順鼎戲贈富竹友、樊增祥?!胺蛑鹩小敝C“富竹友”,“飯增強”諧“樊增祥”
二十七:
史鑒流傳真可法;
洪恩未報反成仇。
“成仇”諧“承疇”,諷洪承疇
二十八:
王和尚有成親日;
起課人無得運時。
明時蘇州王和尚者富而還俗,某人到一演戲人處飲酒,正遇此人扮一起課先生穿破衣而上,旁有人問:“起課甚靈,何以一貧如是?”答曰:“被古人說絕了?!蹦嗽捝下?lián),王和尚聞之,逃席而去。“王和”諧“黃河”,“成親”諧“澄清”,“起課”諧“豈可”。此用俗語“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二十九:
水滾石流非是果;
柳藏鶯宿未為花。
蔡林屋對王雅宜。“石流”諧“石榴”,“鶯宿”諧“罌栗”
三十:
士農(nóng)工商角徵羽;
寒熱溫涼恭儉讓。
“工”一本義,一諧“宮”;“涼”一本義,一諧“良”
三十一:
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余。
佛印對蘇軾。傳說蘇軾訪佛印,印藏魚磬中。蘇乃出上聯(lián),印對下聯(lián),蘇曰:既然磬[慶]有魚[余],何不同吃
三十二:
釘鞋踏地泥麻子;
皮襖披身假畜生。
倪某、賈某戲?qū)Α!澳唷敝C“倪”,“假”諧“賈”
三十三:
佛印水邊尋蚌吃;
子瞻船上帶家來。
佛印對蘇軾?!鞍觥敝C“棒”,“家”諧“枷”
三十四:
養(yǎng)虎果能貽大患;
熟猿寧足祭先生。
挽宋教仁。“猿”諧“袁”,指袁世凱
三十五:
提起刀人人沒法;
拉下水個個低頭。
理發(fā)店聯(lián)。“法”諧“發(fā)”
三十六:
大畜革離睽小畜;
家人臨困渙同人。
有人見籬邊兩犬相視而作卦對?!案铩敝C“隔”,“離”諧“籬”,“睽”諧“窺”,“困”諧“困”[睡],“渙”諧“喚”
三十七:
三鳥害人鴉鴿鴇;
一群禍國鹿獐螬。
“五四”時某花鳥店聯(lián)。“鹿”諧“陸”,指陸宗輿;“獐”諧“章”,指章宗祥;“螬”諧“曹”,指曹汝霖。此三人是準備在巴黎和會上簽字接受喪權辱國條約的賣國賊。
三十八:
江南日暖難存雪;
塞北風高不住樓。
有好友薛某、婁某,婁江南得志,薛欲求職,婁出上聯(lián)婉拒;薛回北方發(fā)展大旺,婁則失利潦倒,反向薛求職,薛以借對當年下聯(lián)拒之。“雪”諧“薛”,“樓”諧“婁”
三十九:
史筆流芳,雖無成功終可法;
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成仇”諧“承疇”,諷洪承疇
四十:
來正花開,如今多幸;
去雖葉落,未可輕離。
蔡京對遼使李儼?!靶摇敝C“杏”,“離”諧“梨”
四十一:
檐下蜘蛛,一腔絲意;
庭前蚯蚓,滿腹泥心。
莫廷韓對屠赤水。“絲”諧“思”,“泥”諧“疑”
四十二:
葉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結(jié)果;
刀砍斧劈,是總督也要拔根。
光棍對知縣?!岸健敝C“蔸”
四十三:
東不管,西不管,酒管;
興也罷,衰也罷,喝罷。
清代江南一酒館生意蕭條,有書生為題此聯(lián),生意漸好?!肮堋敝C“館”,“罷”諧“吧”
四十四:
閔子牽白牛,過王子店;
白公騎烏馬,趕公冶場。
某學童集孔門弟子戲?qū)Α!伴h子牽”諧“閔子騫”,“白牛”諧“[冉]伯?!?,“白公騎”諧“百公琦”,“公冶場”諧“公冶長”
四十五:
木屐為鞋,足下果然無履;
椰瓢作盞,尊前委的不鐘。
明胡唯庸、袁柳莊戲?qū)??!盁o履”諧“無禮”,“不鐘”諧“不忠”
四十六:
順風帆逆風帆,帆遲帆快;
漲潮櫓退潮櫓,櫓直櫓扳。
祝允明對某友。“帆遲”諧“樊遲”,孔子弟子;“帆快”諧“樊噲”,漢初大將;“櫓直”諧“魯直”,宋黃庭堅字;“櫓扳”諧“魯班”,古代巧匠
四十七:
船尾拔釘,孔子生于舟末;
云間閃電,霍光出自漢中。
解縉對某友?!爸邸敝C“周”,“霍光”諧“火光”
四十八:
貓兒竹下乘涼,全無暑氣;
蝴蝶花間向日,更有風來。
“暑”諧“鼠”,“風”諧“蜂”
四十九: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棄甲曳兵而走,常輸常輸。
兵部尚書夏元吉、給事中周大有戲?qū)Α!凹笔隆敝C“給事”,“常輸”諧“尚書”
五十:
赭山灣上浪高低,櫓班櫓速;
白塔洋前風緩急,帆快帆遲。
“櫓班、櫓速、帆快、帆遲”諧“魯班、魯肅、樊噲、樊遲”
諧音對聯(lián)精選第二組:
上聯(lián): 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下聯(lián);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上聯(lián):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 下聯(lián); 一馬陷足污泥內(nèi),老畜生怎能出題(蹄)。
上聯(lián):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下聯(lián); 水流東坡詩(尸)。
上聯(lián): 孔子生于舟(周)未。 下聯(lián); 光舞(武)起自漢中。
上聯(lián): 蓮(連)子心中苦。 下聯(lián); 梨(離)兒腹內(nèi)酸。
上聯(lián): 兩舟競渡,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攀噲)。 下聯(lián); 百管爭鳴,笛清(狄青)難比蕭和(蕭何)。
上聯(lián): 身居寶塔,眼望孔明(諸葛亮),怨江圍(姜維)實難旅步(呂布)。 下聯(lián); 鳥處籠中,心思槽巢(曹操),恨關羽不得張飛。
上聯(lián): 師姑田上擔禾上(和尚)。 下聯(lián); 美女堂前抱繡裁(秀才)。
上聯(lián): 向陽門第春常在。 下聯(lián); 積善人家慶(罄)有余(魚)。
上聯(lián):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下聯(lián); 有杏不須梅(有幸不須媒)。
上聯(lián):船尾拔釘,孔子生于舟(周)末; 下聯(lián):云間閃電,霍光(火光)出自漢中。
上聯(lián):東不管(館),西不管,酒管, 下聯(lián):興也罷,衰也罷,喝罷(吧)。
上聯(lián):獨覽梅花掃臘雪(多來米發(fā)索拉西)。 下聯(lián):細睨山勢舞流溪(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聯(lián):酒熱不須湯盞湯(燙)。下聯(lián):廳涼無用扇車扇(煽)。
上聯(lián):立湖石于江心,豈非假島(賈島); 下聯(lián):蒙虎皮于馬背,謂是斑彪(班彪)。
上聯(lián):貓兒竹下乘涼,全無暑(鼠)氣; 下聯(lián):蝴蝶花間向日,更有風(蜂)來。
上聯(lián):閔子牽(閔子騫)白牛(伯牛),過王子店; 下聯(lián):白公騎(百公琦)烏馬,趕公冶場(公冶長)。
上聯(lián):木屐為鞋,足下果然無履(無禮); 下聯(lián):椰瓢作盞,尊前委的不鐘(不忠)。
上聯(lián):泥肥禾尚瘦(尼肥和尚瘦)。 下聯(lián):晷短夜差長(鬼短夜叉長)。
上聯(lián):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給事); 下聯(lián):棄甲曳兵而走,常輸常輸(尚書)。
上聯(lián):上海秀才下第,只為落書(洛書); 下聯(lián):華亭百姓受災,皆因孽報(聶豹)。
上聯(lián):師姑田里挑禾上(和尚)?? 下聯(lián):美女堂前抱繡裁(秀才)
上聯(lián):士農(nóng)工(宮)商角徴羽。 下聯(lián):寒熱溫涼(良)恭儉讓。
上聯(lián):順風帆逆風帆,帆遲(樊遲)帆快(樊噲); 下聯(lián):漲潮櫓退潮櫓,櫓直(魯直)櫓扳(魯班)。
上聯(lián):檐下蜘蛛一腔絲(私)意?? 下聯(lián):庭前蚯蚓滿腹泥(疑)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2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錢轂
下一篇: 邵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