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書家之一。自幼跟智永和尚習(xí)書法,所謂”深得山陰真?zhèn)鳌?,就是指他深信王羹之的筆法。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代自文宗以下,歷朝皇帝都以王羲之的書體為楷模。太宗曾“以金帛賜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赍古書,詣闕以獻”,虞的書法,繼承多于創(chuàng)造,加上虞世南博學(xué)卓識,坦誠忠直,故而深得寵幸。太宗誓言遠學(xué)王羲之,近學(xué)虞世南,足見其影響力。“虞體”后世評述不一,他那筆圓體方,外柔內(nèi)剛,幾無一點雕飾或火氣,也自成書風,而他的行草書,則幾乎是王羹之行草諸帖的嫡傳。
出身望族
虞氏家族中聲名最著的要數(shù)虞世南。他生于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祖父虞檢,為南朝梁始興王的咨議。父親虞荔,為南朝陳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任陳朝中書侍郎。虞世南從小就過繼給叔父為子,因而取字伯施,世南生性沉靜。篤志勤學(xué)。少年時與胞兄世基同受業(yè)于吳郡顧野王(519—581〕,有十余年,顧野王字希馮,南朝陳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光祿卿,他對蟲篆奇字無所不通,可惜他的書跡今未之見,虞世南勤奮好學(xué),精思不懈,他敬慕南朝梁文學(xué)家、尚書左仆射徐陵(507—585),作文學(xué)習(xí)徐陵,婉約綺麗。且為徐陵本人所認同。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中,生父虞荔去世,文帝表彰虞荔的德行,知道他兩個兒子都非常博學(xué),便派遣使者到虞家慰勉審視,等到世南服喪期滿,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但因養(yǎng)父虞寄身陷叛軍之中。仍布衣蔬食。直到太建末年陳宣帝平定叛亂,虞寄回來,“方令世南釋布食肉”。陳朝滅亡(589)后,世南與世基兄弟二人同入長安,文名重當時,人們比作晉代二陸(陸機、陸云)。隋煬帝為晉王時就聽到虞世南的名聲,打算聘為書記,世南以母老固辭。煬帝即位后,大業(yè)(605—618)中累授秘書郎,遷起居舍人。隋煬帝雖然愛虞世南的才氣,卻并不欣賞他的剛正性格,實際上并不重用他。當時虞世基執(zhí)掌朝政,先后任光祿大夫,內(nèi)史侍郎,家庭生活豪奢。虞世南雖與其兄住在一起,仍然生活儉樸,不改舊習(xí)。隋朝滅亡前夕。宇文化及將殺煬帝并及虞世基,世南抱持號位,請求以身代兄而不得,時人稱頌其義。世南隨宇文化及到聊城,又在起義軍竇建德部下任黃門侍郎。直到秦王李世民消滅竇建德,引虞世南為知己,才被起用。
晚遇明主
虞世南入唐時已是花甲之年,先為秦王府參軍,不久轉(zhuǎn)為記室,授弘文館學(xué)士,與房玄齡共掌文翰。一次,李世民命他把《列女傳》書寫在屏風上。當時沒有底本,虞世南就默寫出來,竟然一字不差。李世民立為太子,虞世南為太子中舍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虞世南被任命為員外散騎侍郎,兼弘文館學(xué)士,當時,虞世南年近古稀,他請求告老還鄉(xiāng),太宗不許,遷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固辭不受,仍被任命為秘書少監(jiān)。貞觀六年(633)升秘書監(jiān),掌管圖書著作等事,世稱“虞監(jiān)”。貞觀八年進封永興縣公。因而史稱“虞永興”。
唐太宗非常賞識虞世南的博學(xué)卓識、坦誠忠直,常在政務(wù)之暇,同他談?wù)搶W(xué)問,共觀經(jīng)史。世南容貌儒雅,而志性剛烈。每當談?wù)摰焦糯弁鯙檎牡檬r,常存規(guī)勸諷喻之義。太宗常常對侍臣說:“朕因暇日與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若此。朕用嘉焉?!?/p>
唐高祖李淵死后,李世民下詔為父親建造陵墓,以視高祖劉邦墓——長陵為模式,極其隆厚。勞民傷財。虞世南兩次上疏諫阻,認為立國不久應(yīng)當節(jié)用安民,主張“薄葬”。公卿百官又奏請遵照高祖遺詔辦事,務(wù)從節(jié)儉。在虞世南和群臣的勸諫下,陵墓的規(guī)模大有減省。唐太宗愛好打獵,虞世南也上疏屢次勸阻,有一次,唐太宗寫了一首宮體詩,叫群臣應(yīng)和。虞世南怕這種“體非雅正”的詩流傳開去。天下風靡,影響不好,拒絕作應(yīng)制詩。凡此種種,都可看出虞世南剛直忠貞的品性。太宗常稱虞世南有“五絕”,就是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有一于此,足為名臣”,“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對他評價極高。
貞觀十二年(638)虞世南致仕(退休),官銜為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xué)士。這年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歲。唐文宗下詔陪葬昭陵,追贈禮部尚書,賜謚“文懿”。并下手詔給魏王泰說:“世南于我猶一體,拾遺補闕,無日忘之,蓋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云亡,石渠、東觀中無復(fù)人矣!”又把自己寫的一首詩命起居郎褚遂良在虞世南靈前誦讀焚化,君臣情誼之深厚無過于此了。
虞世南編有《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二卷,著《虞世南集》三十卷。
王書傳人
唐太宗李世民倡導(dǎo)“書圣”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搜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又命蕭翼從山陰僧辯才處賺得《蘭亭序》真跡,令人摹制多本,賜給群臣,甚至死后還把《蘭亭序》的原件殉葬昭陵。書學(xué)為唐代國學(xué)之一,取士也講究書法。唐代書學(xué)之盛可渭亙古未有。
虞世南少年時曾向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學(xué)習(xí)書法,甚得王書神髓。為了學(xué)習(xí)書法,他曾把自己關(guān)在樓上,業(yè)成方才下樓。寫過的廢筆足足裝滿了一大甕。他白天練完字,在入睡前還用手指劃著肚皮或床單,琢磨字的氣勢結(jié)體。日子長久,被單也劃穿了。通過刻苦學(xué)習(xí)、虞世南成了王氏筆法的嫡傳宗師。
唐張懷瓘《書斷》評虞世南說:“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guī),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在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齒,加以遒逸。臭味羊(欣)、?。ńB之),不亦宜乎!是則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也。”“伯施隸、行書入妙。然歐(陽詢)之與虞,可謂智均力敵……論其成體,則虞所不逮。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入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nèi)含剛?cè)?,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yōu)?!碑敃r虞世南的聲望便在歐陽詢之上。
他的書法圓融遒逸,外柔內(nèi)剛,論者以為如裙帶飄揚,而束身矩步,有冠劍不可犯之勢。用筆沉粹、典麗,以風骨逆勁著稱書史。他創(chuàng)立的“虞體”流派,剛?cè)岵綀A互用。人們稱頌“虞體”,“得右軍之美韻,而失其俊邁”。劉熙載《書概》說:“永興書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鋒芒而內(nèi)涵筋骨?!彼^得“右軍之美韻”,是說得于王氏嫡傳;所謂“失其俊邁”,是說他并非純屬“王書”一體,而是自立門戶。獨創(chuàng)新格。與歐陽詢“險勁”一路并稱“歐虞”。與褚遂良、薛稷一起并稱為“初唐四大家”。
“虞體”流韻
縱觀書法史,從漢末鐘(繇)、張(芝)開楷則草法之先,到晉末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法立,經(jīng)南北朝隋朝到唐初四大家出,使楷法臻于完備極致。所以多以“晉人取韻,唐人取法,宋人取意”,“唐人用法謹嚴”稱之。中國書法藝術(shù)就技法層面而言,其核心是筆法。據(jù)傳,早在漢代,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學(xué)到了“八角垂芒”的秘法,成了筆法傳授的始祖。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中有《傳授筆法人名》一文,附在《古來能書人名》文后,記述了筆法傳授的譜系,共有二十三人。他們是:由蔡邕傳給崔瑗和女兒蔡文姬(琰),文姬傳給鐘繇,鐘繇傳給衛(wèi)夫人,衛(wèi)夫人傳給王羲之,王羲之傳子王獻之,獻之傳給羊欣,羊欣傳給王僧虔。王僧虔傳給蕭子云,蕭子云傳給智永,智永傳授給虞世南。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說;“回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顏真卿〕蕭然出于繩墨之外!”雖然如此,初唐四家也各有自己的面貌。虞世南的字繼承多于創(chuàng)造,從東魏《高歸彥造像記》一類作品中可以找到他的楷法之源。他筆圓而體方。外柔而內(nèi)剛,鋒芒內(nèi)斂而器宇軒昂,無一點雕琢和火氣。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說:“虞永興書,嘗自謂于道學(xué)有悟,蓋于發(fā)筆處出鋒如抽刀斷水,正如顏太師‘錐畫沙’‘屋漏痕’同趣?!鼻宕鷷野莱荚凇端囍垭p揖》中也說:“永興如白鶴翔云,人仰丹頂?!敝苄巧彙杜R池管見》說;“王羲之、虞世南字體馨逸,舉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氣?!庇菔滥虾椭怯赖淖?,基本上都比較圓融而含蓄。虞字形稍長一些,較多婉媚之趣,他用中鋒圓筆,內(nèi)含剛?cè)?。尖處不削,圓處不勻。行筆不徐不疾。歐陽詢的字拐彎處作折筆,虞世南拐彎處作轉(zhuǎn)筆。他的‘戈’法特別有特色。書史載唐太宗曾向虞世南學(xué)習(xí)書法,但因為“戈”腳寫不好,寫“戩”字,把“戈”旁留著沒寫,叫虞世南給補上。而后,他把這張字拿去給魏徵看,魏徵說:“現(xiàn)在看皇上書作,只有‘戩’字的‘戈’法最像虞世南?!碧铺谫潎@魏徵鑒賞力之高,也深感學(xué)虞字“戈”法之不易。他的“戈”法,波捺都特別長,長撇有輕重提按的變化。
虞世南和歐陽詢都主持書學(xué)(唐代六門國學(xué)之一),在筆法傳授上有著特殊的貢獻。虞世南傳授筆法給他外甥陸柬之。陸柬之有《文賦》、《蘭亭詩》墨跡傳世,有婉雅之趣,可見虞世南之流韻,陸柬之子彥遠,傳其家法,時稱小陸。陸彥遠又傳給他的外甥張旭。張旭所傳楷書《郎官石柱記》頗有虞體風采。褚遂良曾向虞世南請教:“某書何如(智)永師?”虞世南答道:“吾聞彼一字直五萬。君豈能若此者?”褚又問:“何如歐陽詢?”虞答:“聞詢不擇紙筆,皆能如志,君豈能若此?”褚嘆息說:“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答:“若使手和筆調(diào),遇合作者,固可貴尚。”馮班《鈍吟書要》說:“若死學(xué)柳(公權(quán)〕書,其病亦正同耳。悟得柳公學(xué)古處,二王、歐、虞、諸、薛打做一團方好也。”可知柳公權(quán)也曾學(xué)習(xí)過虞書。宋代蔡襄行書也學(xué)虞世南。宋高宗趙構(gòu)書學(xué)智永,兼習(xí)虞世南。上海博物館藏《趙構(gòu)真草千字文》墨跡,就是臨虞世南的。趙構(gòu)自跋認為虞書(千字文)是在唐太宗時,所以“民”字、”淵”字都缺筆以避諱。但據(jù)近人陳垣《史諱舉例》,認為唐代書法缺筆以避諱的。最早見于唐高宗乾封元年(666)。上海博物館藏《元揭傒斯臨智永千字文》墨跡,揭傒斯沒有自識臨自何本。從風格上看,很有可能是臨虞世南所書的《千字文》。
虞世南幼年學(xué)書于王羲之七世孫,著名書法家僧智永,受其親傳,妙得“二王”及智永筆法,故其書筆致圓融豐腴,外柔內(nèi)剛,血脈暢通。虞世南為人沉靜寡欲,志性剛烈,議論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書法,筆勢圓融遒勁,外柔而內(nèi)剛。論者以為如裙帶飄揚,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書法,得到智永的傳授,繼承了二王的傳統(tǒng),收到很好的效果,稱得起接魏晉之緒,啟盛唐之作,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號稱初唐四大書家。
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 作品賞析 ◇
《汝南公主墓志》
《孔子廟堂碑》
《破邪論序》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蟬
作者
虞世南
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朝代
初唐
作品原文
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jié)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清露:清純的露水。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發(fā)出。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疏桐:高大的梧桐。
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guān)。
藉(jiè):憑借、依賴。
白話譯文
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回蕩樹林之間。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借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作品鑒賞
整體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xí)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guān)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征,從中找到了藝術(shù)上的契合點。
首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按咕q”暗示顯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纓”指代達官貴人。顯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tǒng)一在“垂緌飲清露”的蟬的形象中了。這“貴(人)”與“清(客)”的統(tǒng)一,正是為三、四句的“清”無須借“貴”做反鋪墊,用筆巧妙。
次句描寫蟬聲之傳播。梧桐是高樹,用一“疏”字,更見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與末句的“秋風”相呼應(yīng)。“流響”二字狀蟬聲的抑揚頓挫和長鳴不已;“出”字則把蟬聲遠播的意態(tài)形象化了,讓人感受到蟬鳴的響度與力度。全句雖只寫蟬聲,但卻從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句對蟬聲傳播的生動描寫,后兩句的發(fā)揮才字字有根。
三、四兩句是全詩比興寄托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一、二兩句基礎(chǔ)上引發(fā)出來的議論。蟬聲遠播,一般人往往認為是借助于秋風的傳送,作者卻別有慧心,強調(diào)這是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是年老而死,享年81歲,這在當時是高壽了。
貞觀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又上表請求辭官歸居,太宗優(yōu)詔允許,仍授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xué)士。同年五月二十五日,虞世南在長安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太宗聞訊后為他在別第舉哀,痛哭悲傷,下手詔給魏王李泰說:“虞世南對朕忠心一體,拾遺補闕,無日暫忘,實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朕有小失必犯顏直諫,而今亡故,朝廷上下,無復(fù)人矣!”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懿。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xí)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全詩譯文如下: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作者介紹: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余姚(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痹性娢募?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展開剩余72%
40 1093
百度網(wǎng)友f65618233
2020-09-15
關(guān)注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xí)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全詩譯文如下: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作者介紹: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余姚(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痹性娢募?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展開剩余36%
0 7
熱心網(wǎng)友
2021-09-04
涼亭價格,找我們,一鍵報價,2021最新報價,廠家直銷涼亭,報出廠價;終身售后戶外涼亭廠家,價格低質(zhì)量好,找靠譜廠家,選我們就對了,點擊報價,客服24小時在線...點擊進入詳情頁
廣告
安之若素K7dff
2020-09-15
關(guān)注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xí)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全詩譯文如下: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作者介紹: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余姚(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痹性娢募?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展開剩余36%
0 12
梅子森森貝貝
2020-09-15
關(guān)注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xí)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全詩譯文如下: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作者介紹: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余姚(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政治家。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痹性娢募?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展開剩余36%
0 5
乜昆鵬5O
2020-11-04
關(guān)注
蟬的詩意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伎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0 4
Zj8807011115
2020-09-16
關(guān)注
蟬的詩意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伎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0 9
更多回答(26)
yy直播24小時精彩直播_下載yy免費看
根據(jù)文中提到的虞世南為您推薦
yy直播_聚集高顏值美女帥哥,熱門主播互動直播平臺!看直播,免費下載yy!
廣州津虹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廣告
下載快手極速版極速版_兒童兒詩大全_兒童兒詩干貨集合
這份兒童兒詩大全太絕了!比字典還要好,各種形式和屬性的成語都在這了
kuaishou.com廣告
命理關(guān)煞書六十甲子年十二時命理一覽推男女十二生命所犯神煞
¥160 元
命理關(guān)煞書六十甲子年十二時命理一覽推男女十二生命所犯神煞
¥160 元
六十命造葬吉兇仙命壽星主事宜忌造命祿馬貴人擇日看日子手冊
¥173 元
拼多多廣告
為您推薦
虞世南《蟬》這首古詩是什么意思
古詩《蟬》
273 1播放
《蟬》的詩句和詩意是什么?
16 瀏覽161862021-01-03
虞世南蟬旳詩意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xí)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
10 瀏覽2782019-09-10
《蟬》的詩句和詩意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
241 瀏覽3583
古詩《蟬》(虞世南)的寓意是寓意,不是意思!
虞世南《蟬》 垂穗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寓意;君子應(yīng)象蟬一樣居高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4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薛稷
下一篇: 閻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