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訓,(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畫家。字健。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戰(zhàn)功聞名于時。曾任過武衛(wèi)大將軍,世稱“大李將軍”。其子李昭道稱為“小李將軍”。其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發(fā),獨樹一幟。在用筆方面,能曲折多變地勾劃出丘壑的變化。法度謹嚴、意境高超、筆力剛勁、色彩繁富,顯現(xiàn)出從小青綠到大青綠的山水畫的發(fā)展與成熟的過程。它和同時期興起的水墨山水畫,都為五代和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奠定了基礎。其作品均散佚?!缎蜁V》記載尚有《山屆四皓》《春山圖》《海天落照圖》《江山漁樂》《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現(xiàn)在僅見《江帆樓閣圖》和《九成宮紈扇圖》。
擅畫山水樹石,畫風受隋展子虔影響。所繪“湍瀨潺湲、云霞縹緲”之景,金碧輝映,又常取神仙故事點綴其間,成為家法。其金碧青綠山水畫風,為后代山水畫家者所取法,產(chǎn)生深遠影響。子昭道,亦擅山水,曾創(chuàng)畫海圖。
◇ 作品賞析 ◇
《春山圖》
《江帆樓閣圖》
《九成宮紈扇圖》
寫意山水畫大師有:展子虔、李思訓、關全等。
1、展子虔。
展子虔是隋代繪畫大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擅畫佛道、人物、鞍馬、車輿、宮苑、樓閣、翎毛、歷史故事,尤長于山水,人物描法細致,以色景染面部;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
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被稱為“唐畫之祖”,是他開創(chuàng)了青綠山水之畫法,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就是他的作品。代表作品:《游春圖》《八國王分舍利圖》《授經(jīng)圖》《長安車馬人物圖》等。
2、李思訓。
李思訓是唐代著名書畫家,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xiàn)幽居之所,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發(fā),獨樹一幟,和同時期興起的水墨山水畫,都為五代和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奠定了基礎。
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畫對后來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后世山水畫中的青綠山水就是對他這一派畫風的延續(xù)。明代莫是龍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繪畫上的南北宗論,則將他列為北宗之祖。代表作品:《江帆樓閣圖》《九成宮紈扇圖》等。
3、關全。
關全是五代時期杰出畫家,是五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之一,他畫山水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至廢寢忘食,所畫山水頗能表現(xiàn)出關陜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的氣勢。
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荊浩的格局,而顯露出自己獨具的風貌,被稱之為關家山水。論者謂其晚年成就,較之荊浩更能青出于藍,是荊浩畫派的有力繼承者,與荊浩并稱為荊關。代表作品:《山溪待渡圖》《關山行旅圖》等。
李思訓,651年生,716年逝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代書畫家。字建,作建景。唐朝宗室,李孝斌子。歷任揚州江都令等職,唐玄宗時官至右武衛(wèi)大將軍,當時著名書法家李邕為書《云麾將軍李思訓碑》,畫名顯赫,人稱為“大李將軍” ,封彭國公。工書法,尤擅畫山水樹石,筆力遒勁,格調(diào)細密。好寫“湍瀨潺涭、云霞縹緲”之景,金碧輝映為一家法,鳥獸草木皆窮其態(tài),還常用神仙故事來點綴幽曲的巖嶺。這種以青綠為質,金碧為紋的山水畫,富有裝飾性。源于隋代展子虔,繼承發(fā)展了六朝以來以色彩為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朱景玄說他“國朝山水第一,列神品”。明代董其昌推之為“北宗”之祖。唐代張彥遠說:“山水之變始于吳(吳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李思訓之畫風為后代金碧青綠山水者所??;子李昭道亦擅山水,創(chuàng)畫海圖。人稱他們父子為“大、小李將軍”?!按蟆⑿±顚④姟钡纳剿愿衤蓢烂?、筆法端工遒穩(wěn)、敷彩濃烈著稱,是傳統(tǒng)青綠山水的典范。
李思訓的畫作流傳極少,畫跡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峰茂林圖》等17件,著錄于《宣和畫譜》。
傳神古有李思訓,識字今無楊子云意思是,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有局限性,不應該僅僅看重文化傳承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多元化發(fā)展需求。在古代,人們贊譽李思訓先生懂得很多書本知識,但是現(xiàn)代卻不必再要求每個人都像他一樣通讀經(jīng)史子集,因為時代正在變化,人們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而楊子云則象征了那些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索獲取知識的人,他們沒有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限制,憑借自身的努力成就出色。因此,這句話主張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拓寬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以適應信息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renwu/54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閻立本
下一篇: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