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中醫(yī)治療調養(yǎng)偏方,防治中風的穴位按摩方法
道醫(yī)
2023-06-24 17:31:33
中風這種疾病,相信我們多多少少都聽過
,那么我們該如何治療中風呢
?按摩哪些穴位有治療中風的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
中風治療偏方中風的病因是非常復雜的,一般和我們體內血脂增高
、血液的粘稠度增高等有很大的關系
。
治療調養(yǎng)偏方,防治中風的穴位按摩方法.png)
治療中風
1、夏日采薟枝
、葉
,洗凈,九蒸九暴
,但不宜太燥
,搗碎為末,加煉蜜和丸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二
、三十丸,空心服
,溫酒開米湯送下
。服后須吃飯三、五匙壓藥
。連服數月
,必見效
。此方名“薟丸”
。
2、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
,逐步加水
,最后熬成膏,收存?zhèn)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每服一
、二匙,熱湯送下?/p>
3
、用獨活四兩
,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
。又方:獨活一兩
,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
,炒至爆裂
,以藥酒倒入,蓋好
。過一段時間
,溫服三合
。
4
、用細辛末吹入鼻中
。
中風不語
我們炒一些槐花
,然后等到三更的時候仰臥嚼咽。有或者
,將楮枝葉銼細后和酒一起煮成汁
,隨時都是喝的。
中風攣縮
用合歡枝
、柏枝
、槐枝、桑枝
、石榴枝各五兩
,生銼;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
、羌活二兩
,防風五錢、細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
,取汗二斗五升浸米
、豆蒸熟
,加曲與防風
、羌活,照常法釀
。封二十日后
,壓汁飲服,每飲五合
,常有酒氣即可
,不宜過醉致吐。
中風身直,有能轉動
用槐皮(黃白者)切細
,加酒或水六升,煮成二升
,分次服
。
中氣不省(閉目不語,狀如中風)
用木香研細,冬瓜子煎湯灌下三錢
。談盛者
。藥中加竹瀝和姜汁。又方:用麝香二錢
,研為末,加清油二兩
,和勻灌下
,自蘇。
老人中風(口目抽動,煩悶不安)
用牛蒡根去皮
,切一升,曬干
,打成面
,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餅
,在豉汁中煮熟
,添蔥椒五味。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招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極有效。
治中風虛弱
我們用羊肚
、粳米和椒、姜
、豉
、蔥一起燒湯喝
。
小兒中風,手足拘攣
用真珠末(水飛過)一兩
、石膏末一錢
,和勻,每取一錢
,加水七分煎成四分
,溫服。一天服三次
。
破傷中風的治療偏方(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張)
用守宮(炙干
,去足)七個、天南星(酒浸三日
,曬干)一兩
、膩粉半錢,共研為末
,以薄面糊調成丸子
,如綠豆大。每取七丸
,以酒送下。不久
,汗出
。再服藥一次
,出汗一次即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蛟诒痉街屑影赘阶右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蜜調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宮丸”
。又方:用白花蛇
、烏蛇
,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潤
,刮出肉
,加全蜈蚣一條,共炙為末
。每服在錢
,溫酒調下。此方名“定命散”
。
防治中風的穴位按摩方法
預防中風
,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
。重點是控制高血壓:遵醫(y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保持情緒平穩(wěn)
,飲食清淡有節(jié)制
,多吃果蔬
,適量活動。
穴位按摩防治中風的原則是:舒筋通絡
,行氣活血
。按摩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
,以解除頸腦血管痙攣和降低顱內壓,疏通肢體脈絡
。
穴位按摩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拇指(或食指
、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按壓
。每個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時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按摩最好每日進行兩次,早晚各一次
。
(1)百會(督脈)
位置:百會穴位于頭頂的正中央
,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
主治:頭痛
,眩暈
,休克,高血壓
,脫肛等
。按摩百會穴
,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
。
(2)囟會(督脈)
定位:在頭部
,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前3寸)
。
主治:頭痛,目眩
,面赤暴腫
,鼻淵
,鼻衄
,鼻痔
,鼻癰,癲疾
,嗜睡
,小兒驚風
。
(3)神庭(督脈)
定位:在頭部
,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
。
主治:頭痛,眩暈
,目赤腫痛
,淚出
,目翳,雀目
,鼻淵
,鼻衄
,癲狂
,癇證
,角弓反張
。配囟會治中風不語。
(4)印堂(經外奇穴)
定位:位于前額部
,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
主治:頭痛
,頭暈,鼻炎
,目赤腫痛
,三叉神經痛
。頭痛、前頭痛
、失眠
、高血壓
、鼻塞、流鼻水
、鼻炎
、鼻部疾病、目眩
、眼部疾病等
。
(5)頰車(足陽明胃經)
定位:在面頰部
,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處
。
主治:口歪
,齒痛
,頰腫
,口噤不語。
(6)風府(督脈)
定位:在項部
,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枕外隆凸直下
,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主治:癲狂,癇證
,癔病
,中風不語,悲恐驚悸
,半身不遂
,眩暈
,頸項強痛,咽喉腫痛
,目痛
,鼻衄
。
(7)風池(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項部
,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
主治:頭痛
,眩暈
,頸項強痛,目赤痛
,目淚出
,鼻淵,鼻衄
,耳聾
,氣閉
,中風
,口眼歪斜
,瘧疾,熱病
,感冒
,癭氣
。
(8)風市(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蛑绷⒋故謺r
,中指尖處
。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麻木
,遍身瘙癢
,腳氣
。
(9)委中(足太陽膀胱經:合穴)
定位:在腘橫紋中點
,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腰痛
,下肢痿痹
,腹痛
,吐瀉,小便不利
, 遺尿
,丹毒
。
(10)手三里(手陽明大腸經)
定位:臂背面橈側
,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
,肘橫紋下2寸處
。
主治:齒痛頰
,上肢不遂,腹痛
,腹瀉
。
(11)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原穴)
位置:手背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
,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
、口合谷收)
,頭痛
,眩暈
,目赤腫痛,鼻衄
,鼻淵
,齒痛
,耳聾
,喉痛
,指攣
,臂痛
,口
、眼歪斜,咽喉腫痛
,胃痛
,熱病無汗,多汗
,上肢病變
。
(12)外關(手少陽三焦經:絡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2寸
,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熱病
,頭痛
,頰痛,耳聾,耳鳴
,目赤腫痛
,脅痛,肩背痛
,肘臂屈伸不利
,手指疼痛,手顫
。
中風后遺癥針灸治療方法
中風后遺癥針灸治療的方法 1
、主穴
肩髎、曲池
、八邪
、手三里、外關
、合谷
、血海、足三里
、陰陵泉
、豐隆、三陰交
、太沖
。
2、配穴
①口眼歪斜
地倉
、峽車
、下關、攢竹
、絲竹空
、承泣、太陽
。
②吞咽困難
頸咽六針
。
③尿頻、尿急
氣海
、關元
、天樞、中極
。
針灸治療中風偏癱還應根據患者病情
、時機,在中醫(yī)師的辯證指導下進行
,切勿盲目施針
,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
除用常法取穴外,還采用針刺某些特效穴確能提高療效
,如下肢癱軟針隱白、肩關節(jié)不能活動者針對側?中平負?
,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負?
、頸部無力者針?筋縮?等。
在針刺手法上
,要求每針都能出現酸痛脹或定向走竄的感覺
,對有些穴位,如軟癱針隱血時應讓患肢出現抽動抬腿動作則療效會明顯迅速
。
若配合靈龜八法按時取穴法往往會出現奇效
。由于采用了不同于傳統(tǒng)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針刺手法,使殘肢功能的恢復上了新臺階
,甚至使原來都認為不可能站起來的癱瘓患者上下樓梯
、出入家門。
如何預防腦中風
1.控制血壓
知道你的血壓
,如果有高血壓
,務必與醫(yī)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
。高血壓是中風的頭號原因
。至少半年或每年測量一次血壓,如果你有高血壓
,更要經常量
。如果你的血壓的上值(收縮壓)經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張壓)經常高于90毫米汞柱,應咨詢醫(yī)生
,如果醫(yī)生確認你有高血壓
,會建議你有規(guī)律地運動鍛煉、用藥物控制以及提出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
2.治療房顫
檢查你是否患有心房顫動(房顫)
,如果有應及早治療。房顫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臟腔室中
,因而易形成血栓
,引發(fā)心源性腦栓塞。醫(yī)生可通過把脈
、心臟聽診
、心電圖檢查確定。如你有房顫
,醫(yī)生會開一些藥給你
,以減少患中風的危險
,你應堅持服用,不能因自覺無不適
,就自行停藥
。有不少人因停藥發(fā)生中風,而抱恨終生
。
3.戒煙
吸煙使中風的危險增加一倍
。如果你馬上戒煙,中風的危險性即開始下降
。五年后你得中風的危險性會與那些不吸煙的人一樣
。
4.限酒
如果你喝酒,要適可而止
。大量飲酒肯定有害無益
。酒也是藥,它可以與服用的其它藥物相互作用
。
5.控制膽固醇
驗血了解自己的膽固醇水平
。高膽固醇可通過增加患心臟病,間接地升高患中風的危險性
。降低高膽固醇可以減少患缺血性中風的危險
。輕度膽固醇升高可通過減少飲食脂肪和運動就能控制,中
、高度升高則需加用藥物治療
。膽固醇水平正常或偏低的人
,不要低脂飲食和服降脂藥
。低脂和營養(yǎng)不良者,要增加飲食中蛋白
、脂肪和維生素
,可減少腦出血的危險。
6.控制血糖
驗血了解血糖水平
。糖尿病可使你有更高的中風危險
。多數糖尿病可以通過認真注意飲食得到控制。
7.運動
養(yǎng)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輕快的散步
、慢跑、騎車
、游泳或其它活動
,每日至少30分鐘,可以在多方面改善你的健康
,同時減少你患中風的危險性
。
8.限鹽
有高血壓者要低鹽(鈉)飲食
,少吃油膩。減少飲食中的鈉
,可以降低你的血壓
,更重要的是,降低你患中風的危險性
。
1. 中風后遺癥的治療方法及護理
2. 輕微中風的治療方法
3. 中醫(yī)養(yǎng)生與慢病防治
4. 高血壓中風治療方法
5. 中醫(yī)院實習心得體會3篇
81歲名中醫(yī)60年經驗總結:每天這樣動動手,遠離中風、失眠
、老年癡呆
穴位按摩是中醫(yī)常見的 養(yǎng)生 方法之一,不用打針吃藥
,也能達到保健的目的
,深受大家的歡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養(yǎng)生 堂》請到了全國首屆名中醫(yī)
,針灸名醫(yī)武連仲主任醫(yī)師,武老年逾八旬
,尤其擅長治療腦病
,有60年的腦病治療經驗。
他給我們介紹了幾組簡單的穴位
,每天堅持按一按
,可以輔助預防多種常見的腦病。
關元穴 —— 補腎健腦防癡呆中醫(yī)認為
,腦為髓之海
,腎主骨生髓,髓聚而為腦
,很多腦病可以從腎論治
。老年癡呆中的文癡就和腎精虧損、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仗撚嘘P
,平時如果想預防老年癡呆,武老推薦可以常按關元穴
。
關元穴和腹部的三陰經交匯
,是全身的強壯穴之一,具有補益的作用
,常按有助于補腎強腦
,緩解健忘
、記憶力下降的情況。
【取穴方法】肚臍下四指寬處即為關元穴
。
【按摩方法】以關元穴為中心
,雙手重疊進行按揉,先順時針畫大圈揉100下
,再逆時針畫小圈揉100下
,然后配合呼吸進行按壓,呼氣收腹
,按壓關元穴
,吸氣放松。
五心穴 —— 緩解頑固性失眠針對中老年人常見的失眠問題
,武老常用五心穴來治療
。所謂五心就是人中穴、一對勞宮穴和一對涌泉穴
,勞宮在手心
、涌泉在足心、人中在人心(人中主中正平和
,屬于人心)
。五心穴具有清心瀉火、開竅醒神
、平衡陰陽的作用
。
【取穴方法】雙手自然握拳,指尖接觸手掌
,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即為勞宮穴
。
【按摩方法】人中穴:用指腹輕輕地按揉人中穴的上半部分10-15下;勞宮穴:用力握拳然后放松
,重復30次
,按壓勞宮,也可以借助按摩棒
、刮痧板來刺激勞宮穴
;涌泉穴:用按摩棒等按壓,也可以適當泡腳
、足療
。
建議睡前做這套按摩,助眠效果更好
。八個穴位 —— 升清降濁防中風腦中風前有些人是有先兆癥狀的
,比如頭暈、眩暈
、耳鳴
、記憶力下降
、四肢不靈活、手腳麻木
、失眠等
。有這些癥狀的人屬于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從而影響腦竅
。
武老介紹了八個穴位,其中四個升清
,四個降濁
,可以輔助預防腦中風的發(fā)生。
【升清】廉泉穴
、曲池穴、足三里
、復溜穴
【降濁】列缺穴、合谷穴
、豐隆穴
、太沖穴
【取穴方法和按摩方法】廉泉穴:喉結上緣凹陷處,指尖輕按5-7次曲池穴:屈肘后
,肘橫紋內側頂點到肱骨外上髁中點
,左右手各按30次列缺穴:腕橫紋上1.5寸
,左右手各按10-30次合谷穴:第二掌骨終點的橈側緣
,左右手各按30次
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
,按20-30次豐隆穴:膝關節(jié)橫紋到踝關節(jié)的正中間
,按20-30次復溜穴:腳踝內側中央上二指寬處,脛骨與跟腱間
,按壓20-30次太沖穴:足背拇指和次指指縫上1.5寸,按20-30次
按摩時要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
,每天按2-3組
。
今日互動關元穴是全身的強壯穴之一,常按有助于補腎健腦
,這種說法對嗎
?
1、正確
2
、錯誤
名醫(yī)三組 養(yǎng)生 穴
,預防常見腦病
每天動手按一按,健腦養(yǎng)身
您也趕緊試一試吧
看完別忘了轉發(fā)給朋友們
,傳遞 健康
(養(yǎng)身廚房)
老中醫(yī):這10個穴位可治病(詳細圖解),很實用
,記得收藏+分享
穴位按摩,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以祖國醫(yī)學理論為指導
,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
,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
,激發(fā)人的經絡之氣
,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
、祛邪扶正的目的
。
因此
,我們平時可以適當掌握一些穴位按摩
,當身體出現不適時,通過刺激穴位來達到緩解疾病的目的
,今天就向大家分享十穴位的位置以及按摩方法
,希望大家都能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
1、角孫穴
角孫
,經穴名
。出《靈樞·寒熱病》。屬手少陽三焦經
。手太陽
,手、足少陽之會
。在頭部
,折耳廓向前
,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
。布有耳顳神經分支和顳淺動
、靜脈的分支。
主治:耳部紅腫
,目赤腫痛,目翳
,頰腫
,齒痛等。
2、勞宮穴
握拳
,中指尖所指處即是勞宮穴。高血壓患者可因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