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偏方秘方

獨活寄生湯加味治療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炎

道醫(yī) 2023-06-24 17:37:42

風寒濕邪痹關(guān)節(jié),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疼

。屈伸不利痛無定
,癥狀似同又各殊
。發(fā)熱惡寒苔薄膩,厲節(jié)走注脈浮風
。或痛劇烈有定處
,遇寒痛劇得熱舒
。舌苔薄白脈弦緊
,此為寒痹性凝收。關(guān)節(jié)痛重并腫脹
,麻木不仁苔白膩
。重著不利脈濡緩
,此為濕痹性濁粘。利濕通痹祛風寒
,獨活寄生病可痊
。獨防秦細苓寄生
,歸芎芍草桂牛膝。風邪偏盛加羌活
,寒邪偏盛制草烏
。濕盛蒼術(shù)生苡仁
,上肢疼重姜海風。下肢疼杜追地風
,周身疼重羌桑枝。關(guān)節(jié)腫大加皂刺
,木通山甲地龍功

方藥:

獨活寄生湯加減:

獨活10g 桑寄生30g 秦艽10g 防風10g 細辛4g 當歸10g 赤芍10g 川芎8g 茯苓20g 桂枝10g 牛膝10g 甘草6g

注:風寒濕痹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

,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
。風寒濕邪侵入人體,留著經(jīng)絡(luò)
,氣血運行受阻
,不通則痛
。由于筋脈關(guān)節(jié)缺乏氣血濡養(yǎng),故屈伸不便

風寒濕邪性各有異

,所以癥狀在大略相同的情況下又各有殊。若風邪偏盛
,則成“風痹”
,因風性善走竄,故雖疼痛但又痛無定處
。厲節(jié)走注
,或表邪未解,正邪交爭
,故有寒熱
、脈浮
,苔白膩。若寒邪偏盛
,則成“寒痹”,因寒邪凝滯
,故痛有定處
。氣血因寒邪凝滯
,運行不暢,故疼痛劇烈
。寒性收引牽縮
,故關(guān)節(jié)不可屈伸
,遇寒痛甚,脈浮且緊
。得熱血行稍暢
,故痛減則舒
。若濕邪偏盛,則成“濕痹”
,濕性重濁粘滯
,阻滯氣血流暢
,故關(guān)節(jié)痛重或有定處
。且多有腫脹
,麻木不仁,活動不便等

桑寄生

、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活血通絡(luò)
,祛風止痛
;當歸
、赤芍,川芎活營養(yǎng)血
,通經(jīng)活絡(luò),通利關(guān)節(jié)
;茯苓
,甘草益氣扶脾;獨活
,細辛入腎搜風
,通痹止痛
,驅(qū)邪外出;桂枝溫經(jīng)祛寒止痛
;秦艽
,防風疏風解表
,勝濕止痛。

若風邪偏盛

,可加羌活10g;寒邪偏盛
,加制草烏9g;濕邪偏盛
,加蒼術(shù)10g
,生苡仁30g;上肢痛重加姜黃10g
,海風藤15g
;下肢痛重加杜仲10g
,追地風10g
;周身痛重加羌活10g
,嫩桑枝30g;關(guān)節(jié)腫大疼痛,加皂刺8g
,木通8g
,穿山甲10g
,干地龍10g

——本文摘自《生命保健:中醫(yī)治病妙訣要方》一書

關(guān)節(jié)炎-痹病

痹病

是指經(jīng)絡(luò)痹阻

,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肢體關(guān)節(jié)疼痛
,麻木
,酸楚,重著以及活動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病癥


痹的病名最早見于《內(nèi)經(jīng)》


西醫(yī)學的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
,強直性脊柱炎,骨關(guān)節(jié)炎
,痛風
,坐骨神經(jīng)痛等
,均可參照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外邪侵襲
。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其中以風邪為主


2.正氣不足


臨床表現(xiàn):

肢體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
,屈伸不利
,或疼痛游走不定
,甚至關(guān)節(jié)劇痛
、腫大、強硬
、變形
。若日久不愈,復感外邪
,內(nèi)舍于心
,出現(xiàn)心悸氣短等


發(fā)病常與勞累,以及季節(jié)
、氣候的寒冷
、潮濕等天氣變化有關(guān)


治療原則:祛邪活絡(luò)
,緩急止痛


辨證論治:

1.風寒濕痹分為行痹、痛痹
、著痹


行痹:祛風通絡(luò)
,散寒除濕


防風湯加減。防風
,麻黃
,祛風散寒。秦艽
,葛根
,當歸
,肉桂
,活血通絡(luò)
,祛風寒
,并有“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之意
。赤茯苓健脾滲濕
。杏仁宣肺達邪
。生姜
,大棗
,甘草和中調(diào)營
。以膝踝等下肢關(guān)節(jié)為主者加獨活
,牛膝
,木瓜,萆薢
,通經(jīng)活絡(luò)
,祛風止痛
。腰背酸痛甚者
,加杜仲
,續(xù)斷,桑寄生
,補骨脂
,巴戟天補腎壯腰
。若見關(guān)節(jié)腫大
,舌苔薄黃
,有化熱之象者
,宜寒熱并用
,選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痛痹:溫經(jīng)散寒
,祛風除濕


烏頭湯加減
。川烏
,麻黃溫經(jīng)散寒
,除濕止痛。芍藥
,甘草緩急止痛
,養(yǎng)血柔筋
。黃芪益氣固表
,并能利血通痹
。應用時可酌加羌活
,獨活
,秦艽
,威靈仙等祛風除濕以提高療效
。若寒邪重者
,加草烏
,桂枝以散寒止痛
。疼痛重者
,加烏梢蛇
,蜂房
,?蟲等通絡(luò)定痛


著痹:除濕通絡(luò)
,祛風散寒


薏苡仁湯加減
。薏仁
,蒼術(shù)健脾除濕
,脾強可以勝濕
。羌活
,獨活
,防風祛風勝濕
。川烏
,麻黃
,桂枝溫經(jīng)散寒通絡(luò)
。當歸
,川芎養(yǎng)血散風
。生姜
,甘草健脾和中
。若下肢酸重或腫脹者
,可加木防己
,牛膝
,萆薢
,蠶砂利濕通絡(luò)
。肌膚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豨簽草
,桑枝祛風通絡(luò)
。若濕邪郁而化熱
,癥見下肢關(guān)節(jié)紅腫,局部灼熱
,可加黃柏,蒼術(shù)
,以清熱化濕。

對風寒濕偏盛不明顯者
,可用蠲痹湯作為風寒濕痹通用的基礎(chǔ)方進行治療
。以羌活
,獨活,海風藤
,秦艽
,桂枝祛風除濕散寒
。當歸,川芎
,乳香,木香
,桑枝
,甘草活血通絡(luò)止痛
。風盛加防風
,白芷
。寒盛加附子
,川烏,細辛
。濕盛加木防己
,薏苡仁,萆薢


2.風濕熱痹:清熱通絡(luò)
,祛風除濕。

白虎加桂枝湯加減
。石膏
,知母清熱除煩
。桂枝疏風通絡(luò)
。甘草
,粳米養(yǎng)胃生津
。可加忍冬藤
,連翹,黃柏清熱解毒
,除濕通絡(luò)
。海桐皮
,姜黃,威靈仙
,防己
,絡(luò)石藤,活血通絡(luò)
,祛風除濕


若本病初期發(fā)熱惡風,咽喉疼痛
,咳嗽者可用麻杏石甘湯
,加銀花
,連翹,黃芩
,牛蒡子
,秦艽等疏風清熱活絡(luò)。若皮膚有紅斑者加丹皮
,生地
,赤芍以清熱涼血。濕熱下注出現(xiàn)下肢腫脹
,小便熱赤
,苔黃膩,脈濡數(shù)者可用宣痹湯
。(防己
,杏仁,滑石
,連翹
,山梔子,薏苡仁
,半夏
,蠶砂,赤小豆)


熱痹化火傷津
,癥見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劇烈
,入夜尤甚
,壯熱煩渴
,舌質(zhì)紅少津
,脈弦數(shù)者。治宜清熱解毒
,涼血止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捎孟巧ⅰ#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黃連
,升麻,山梔子
,茵陳)

酌加生地
,玄參,麥冬養(yǎng)陰涼血
。加木防己
,姜黃
,秦艽,海桐皮清熱除濕
,通絡(luò)止痛


3.痰瘀痹阻:化痰祛瘀,搜風通絡(luò)


雙合湯加減
。以當歸,白芍
,川芎
,地黃,養(yǎng)血活血
。桃仁
,紅花活血祛瘀,通絡(luò)止痛
。陳皮
,半夏,茯苓
,白芥子
,竹瀝
,生姜汁健脾化痰
。甘草調(diào)和藥性。若痰瘀交結(jié)
,疼痛不已
,加穿山甲,地龍
,烏梢蛇
,全蝎,白花蛇搜剔絡(luò)道
。痰濁滯留
,皮下有結(jié)節(jié)者,加膽南星
,天竺黃以化痰
。脊柱強硬變形者,可加金毛狗脊
,鹿角膠
,補骨脂補腎強壯筋骨。有痰瘀化熱之象者加連翹
,黃柏
,丹皮以清熱


4.久痹正虛:培補肝腎,通絡(luò)止痛


獨活寄生湯加減
。以獨活,秦艽
,防風祛風除濕
。杜仲,牛膝
,桑寄生補益肝腎
,祛風除濕。當歸
,地黃
,白芍養(yǎng)血活血。黨參
,茯苓
,甘草益氣。川芎
,肉桂溫通血脈祛風
。若腎陽虛,腰膝酸軟
,畏寒肢冷
,加附子,肉蓯蓉
,仙靈脾等溫腎助陽
。腎陰虛甚,耳鳴
,腰酸低熱或午后潮熱
,可加女貞子,旱蓮草
,桑椹
,何首烏等滋補腎陰。久痹痰瘀互結(jié)
,關(guān)節(jié)強直變形者
,加白芥子,南星
,穿山甲
,地龍,烏梢蛇化痰祛瘀
,搜風通絡(luò)
。痹病久治不愈
,遷延日久,治當益氣養(yǎng)血
,和營通絡(luò)
,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痹病日久
,內(nèi)舍于心
,證見心悸氣短,動則尤甚
,面色少華
,舌質(zhì)淡脈虛數(shù),或結(jié)代者
,治宜益氣養(yǎng)心
,溫陽復脈,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


初痹散風為先


久痹,頑痹搜風通絡(luò)
。此時當用蟲類藥
,常用蜈蚣,全蝎
,地龍
,水蛭,穿山甲
,蜂房
,白花蛇
,烏梢蛇等
,此類藥多辛溫有毒,作用猛烈
,能破氣耗傷陰血
,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在使用川烏
,草烏,雷公藤
,馬錢子等毒性較大藥物時
,應注意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
,應用時文火久煎
,或與甘草同煎
,有緩和毒性的作用。一旦出現(xiàn)中毒表現(xiàn)
,應立即停藥并進行急救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獨活主產(chǎn)于四川

、湖北
、安徽等地。獨活具有祛風除濕
,通痹止痛的功效
。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少陰伏風頭痛
,了解更多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1 止痛

獨活辛散苦燥,氣香溫通

,善于祛風濕
、止痹通,為治療風濕痹通的主藥
。凡是風寒濕邪所引起的腰膝
、手足疼痛等痹癥,無論新久
,效果均佳

止癢

獨活能夠除濕氣,內(nèi)服外用皆可治療皮膚瘙癢不適

抗菌

獨活中的光敏物質(zhì)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一般無明顯抗菌活性

,但當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一起曝光
,也發(fā)生光敏作用
,使細菌死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ń范舅卦隗w外有廣泛的抗菌作用

抗腫瘤

獨活中的所含有的呋喃香豆素類成分如香柑內(nèi)酯和花椒毒素具有抑制宮頸癌細胞的作用,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殺滅作用

解痙

獨活所含有成分香柑內(nèi)酯

、花椒毒素等對動物回腸有明顯的解除痙攣的作用。

鎮(zhèn)靜

獨活的煎劑可產(chǎn)生鎮(zhèn)靜劑催眠的`作用

,甚至可以防治士x寧對蛙的驚厥作用
。此外動物實驗還證明,獨活有很好的鎮(zhèn)痛作用。

改善心肌缺血

獨活的揮發(fā)油能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

。另外
,獨活揮發(fā)油可顯著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從而改善心肌缺血

降血壓

獨活的粗制劑有降壓作用

,但作用不持久。其酊劑作用大于煎劑
。此外
,獨活的水煎劑提取部分還有抗心率失常的作用。

獨活的營養(yǎng)價值

獨活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香豆素類和揮發(fā)油類

,還有少量甾醇和糖類成分
。其中香豆素類主要包括甲氧基歐芹素、香柑內(nèi)酯
、花椒毒素
、傘形花內(nèi)酯、異歐前胡素
、補骨脂素
。其抗腫瘤活性成分主要是甲氧基歐芹素、補骨脂素
、香柑內(nèi)酯
、花椒毒素、傘形花內(nèi)酯
、異歐前胡素

1、獨活中含有甲氧基歐芹素

,又稱之為蛇床子蘇
,而這種蛇床子素對肺腺癌和肺鱗癌有較顯著的抑瘤作用。

2

、獨活中含有補骨脂素
,這種補骨脂素對多種動物及人的腫瘤生長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3

、獨活中的花椒毒素又稱花椒毒內(nèi)酯
、氧化補骨脂素、黃原毒
,它對人鼻咽癌細胞株、人白血病細胞株以及人表皮癌細胞株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4

、獨活中的香柑內(nèi)酯對人鼻咽癌細胞株、人乳腺x細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夠誘導腫瘤細胞發(fā)生凋亡

5

、獨活中的傘形花內(nèi)酯對人鼻咽癌細胞株、人膀胱癌細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且呈濃度-效應關(guān)系

6、獨活中的異歐前胡素對人肺癌細胞

、人卵巢癌細胞
、人皮膚癌細胞株、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細胞以及人結(jié)腸癌細胞株細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獨活有什么禁忌

1

、陰虛血燥者慎服獨活。

2

、獨活辛散苦燥
,容易傷陰耗血,所以陰虛血燥者慎服

3

、獨活可增強胎動,損害胎兒
。所以孕婦在懷孕期間
,最好不服獨活。

4

、獨活的主要功效是祛風勝濕
,散寒止痛,一般來說嬰幼兒不需要食用此類藥物
,所以嬰幼兒要慎食
,否則會影響到嬰幼兒的身體正常發(fā)育。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2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獨活又叫川獨活,巴東獨活,香獨活,績獨活,肉獨活,獨活的功效是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獨活的作用是治風寒濕痹,頭痛齒痛,腰膝疼痛,獨活用藥禁忌是氣血虛而遍身痛,血燥,陰虛下體痿弱者禁用獨活

基本概述

藥名:獨活

別名:胡王使者

、獨搖草、獨滑
、長生草
、川獨活、巴東獨活
、香獨活
、績獨活、肉獨活
、資歷邱獨活
、大活、山大活、玉活

性味:味苦

;辛;性微濕

歸經(jīng):歸腎經(jīng)

;膀胱經(jīng)。

功效:祛風勝濕

;散寒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腰膝疼痛;頭痛齒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3-10g
;或浸酒;或入丸
、散
。外用:適量,煎湯洗

藥材基源: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當歸

、重齒毛當歸的干燥根。

炮制方法

采得獨活后細銼

,拌淫羊藿二日后
,曝乾,去淫羊藿用
,免煩人心
。《雷公炮炙論》

功效作用

1

、獨活能宣通氣道
,自頂至膝,以散腎經(jīng)伏風
,凡頸項難舒
,臀腿疼痛,兩足痿痹
,不能動移
,非此莫能效也。能治風
,風則勝濕
,專疏濕氣,若腰背酸重
,四肢攣痿
,肌黃作塊
,稱為良劑
。又佐血藥
,活血舒筋,殊為神妙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幤坊x》

2、獨活治少陰寒濕腰痛:獨活

、蒼術(shù)
、防風、細辛
、川芎
、甘草。水煎服
。(《癥因脈治》獨活蒼術(shù)湯)

3

、獨活治齒根動痛:生地黃、獨活各三兩
。上二味細切
,以酒一升漬一宿,含之
。(《千金方》)

4

、獨活治風痹:獨活、石南各四兩
,防風三兩
,附子、烏頭
、天雄
、茵芋各二兩。以酒二斗
,漬七日
,服半合,日三
,以知為度
。(《千金方》獨活酒)

5、獨活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

,金瘡為風寒之所襲擊
,則血氣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
,獨活之苦甘辛溫
,能辟風寒
,邪散則肌表安和,氣血流通
,故其痛自止也
。奔豚者,腎之積
,腎經(jīng)為風寒乘虛客之
,則成奔豚,此藥本入足少陰
,故治奔豚
。癎與庢皆風邪之所成也,風去則癎庢自愈矣
。女子疝瘕者
,寒濕乘虛中腎家所致也,苦能燥濕
,溫能辟寒
,辛能發(fā)散,寒濕去而腎臟安
,故主女子疝瘕
,及療諸賊風、百節(jié)痛風無久新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静萁?jīng)疏》

6、獨活治風傷腎經(jīng)

,腰痛如掣
,久不治,流入腳膝
,為偏枯冷痹緩弱之患
,及新產(chǎn)后腰腳攣痛,除風活血:獨活二兩半
,桑寄生
、杜仲(切,炒斷絲)
、北細辛
、白芍藥、桂心
、芎窮
、防風(去蘆)、甘草
、人參
、熟地黃(洗)
、大當歸各二兩。上銼散
,每四錢
,水二盞煎,空心服
。(《世醫(yī)得救方》獨活寄生湯)

7

、獨活治歷節(jié)風四肢頭面腫:黃芪十二分
,獨活八分
,生地(切)三升(干),豆豉一升(熬)
,鼠粘子三升(干)
,上五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
,飲汁下
,日二服,加至二
、三匕
,忌蕪荑、蒜
、面
、豬肉。(《延年方》)

8

、獨活治產(chǎn)后百日中風
,痙,口噤不開
,并治血氣痛
,勞傷,補腎:獨活一斤
,大豆五升
,酒一斗三升。上三味
,先以酒漬獨活再宿
,若急須,微火煮之
,令減三升
,去滓,別熬大豆極焦
,使煙出
,以獨活酒沃之
,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一
。(《千金方》獨活紫湯)

9

、獨活治驚癱、鶴膝
,及中風濕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
,晝輕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獨活半兩
,當歸(酒洗)
、白術(shù)、黃芪(蜜水涂炙)
、薄桂(去粗皮)
、川牛膝(酒洗)各二錢半,甘草(炙)三錢
。上件細切
,每取二錢,水一盞
,姜二片
,薤白一根,煎七分
,空心熱服
,或無時。(《活幼心書》獨活湯)

10

、獨活浣洗一切癰疽:獨活
、黃芩、莽草
、當歸
、川芎、大黃
、赤芍藥各一兩
。上為散,分作兩次
,先用豬蹄以水二升煮
,令蹄熟,去蹄入藥
,再煎十余沸去滓
,乘熱洗瘡。(《普濟方》獨活散)

11

、獨活治足少陰伏風
,而不治太陽
,故兩足寒濕,渾不能動止
,非此不能治
。《湯液本草》

12

、獨活治風著人面
,引口偏著耳,牙車急
,舌不得轉(zhuǎn):獨活三兩
,生地黃汁一升,竹瀝一升
。上三味
,合煎取一升,頓服之
。(《千金方》)

13、獨活辛苦微溫

,比之羌活
,其性稍緩,凡因風干足少陰腎經(jīng)
,伏而不出
,發(fā)為頭痛,則能善搜而治矣
,以故兩足濕痹
,不能動履,非此莫痊
,風毒齒痛
,頭眩目暈,非此莫攻因其所勝而為制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侗静萸笳妗?/p>

14、獨活善行血分

,祛風行濕散寒之藥也
。凡病風之證,如頭項不能俯仰
,腰膝不能屈伸
,或痹痛難行,麻木不用
,皆風與寒之所致
,暑與濕之所傷也
;必用獨活之苦辛而溫,活動氣血
,祛散寒邪
,故《本草》言能散腳氣,化奔豚
,療疝瘕
,消癰腫,治賊風百節(jié)攻痛
,定少陰寒郁頭疼
,意在此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静輩R言》

15

、獨活治產(chǎn)后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獨活三兩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分服
。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
。(《小品方》一物獨活湯)

16、獨活治頭痛屬少陰者:獨活

、細辛
、川芎、秦艽
、生地
、羌活、防風
、甘草
,水煎服。(《癥因脈治》獨活細辛湯)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癥3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

藥理作用

①對心

、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獨活粗制劑(品種未鑒定)予麻醉犬或貓靜脈注射

,有降壓作用,但不持久
。酊劑作用大于煎劑
。切斷迷走神經(jīng)不影響其降壓,注射阿托品后
,降壓作用受到部分或全部的抑制
。對離體蛙心有抑制作用。煎劑在蛙腿灌注時,有收縮血管的作用

②鎮(zhèn)靜

、催眠、鎮(zhèn)痛
、抗炎作用

獨活煎劑或流浸膏(品種未經(jīng)鑒定)給大鼠或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

,均可產(chǎn)生鎮(zhèn)靜乃至催眠作用,甚至可防止士x寧對蛙的驚厥作用
,但不能使其免于死亡
。用小鼠熱板法證明,它有鎮(zhèn)痛作用
。獨活寄生湯同樣有鎮(zhèn)靜
、催眠及鎮(zhèn)痛作用,對大鼠甲醛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抗炎作用

③其他作用

獨活能使離體蛙腹直肌發(fā)生收縮

。煎劑(品種未鑒定)在試管內(nèi)(1:100)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有某些抗菌作用。

軟毛獨活對人能引起日光性皮炎

,是由于其中所含之補骨脂素衍化物
,如佛手柑內(nèi)酯、花椒毒素
、歐芹屬素乙等
。而花椒毒酚、異虎耳草素
、Angesin等則無"光敏"作用

獨活的功能與主治:

祛風,勝濕

,散寒
,止痛。治風寒濕痹
,腰膝酸痛
,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
,頭痛
,齒痛。

①《藥性論》記錄:"治中諸風濕冷

,奔喘逆氣
,皮肌苦癢,手足攣痛
,勞損
,主風毒齒痛。"

②《別錄》記錄:"治諸風,百節(jié)痛風無久新者

。"

③《本經(jīng)》記錄:"主風寒所擊

,金瘡止痛,奔豚
,癇痓
,女子疝瘕。"

④李杲記錄:"治風寒濕痹

,酸痛不仁
,諸風掉眩,頭項難伸
。"

⑤張元素記錄:"散癰疽敗血

。"

⑥《醫(yī)學啟源》記錄:"主治秘要云:能燥濕,苦頭眩目運

,非此不能除
。"

⑦王好古記錄:"去腎間風邪,搜肝風

,瀉肝氣
,治項強腰脊痛。"

⑧《本草正》記錄:"理下焦風濕

,兩足痛痹
,濕癢拘攣。"

⑨《本草通玄》記錄:"治失音不語

,手足不隨
,口眼歪斜,目赤膚癢
。"

⑩《滇南本草》記錄:"表汗

,治兩脅、面寒疼痛
。"

⑾《現(xiàn)代實用中藥》記錄:"發(fā)汗

,利尿,消浮腫
。"

獨活的應用與藥方: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獨活3錢

,紅糖5錢,加水煎成100毫升
,分3~4次服
,療程1周。治療422例
,顯效29例(6
、9%)
,有效282例(66、8%)
。有效病例均顯示一定的鎮(zhèn)咳
、平喘作用。副作用有頭昏
、頭痛
、舌發(fā)麻、惡心
、嘔吐
、胃部不適等,一般不必停藥

附方

①治少陰寒濕腰痛:獨活

、蒼術(shù)、防風
、細辛
、川芎、甘草
。水煎服
。(摘自《癥因脈治》獨活蒼術(shù)湯)

②治風傷腎經(jīng),腰痛如掣

,久不治
,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之患
,及新產(chǎn)后腰腳攣痛
,除風活血:獨活二兩半,桑寄生
、杜仲(切
,炒斷絲)、北細辛
、白芍藥、桂心
、芎藭
、防風(去蘆)、甘草
、人參
、熟地黃(洗)、大當歸各二兩
。上銼散
,每四錢,水二盞煎,空心服
。(摘自《世醫(yī)得效方》獨活寄生湯)

③治風痹:獨活

、石南各四兩,防風三兩
,附子
、烏頭、天雄
、茵芋各二兩
。以酒二斗,漬七日
,服半合
,日三,以知力度
。(摘自《干金方》獨活酒)

④治產(chǎn)后百日中風

,痙,口噤不開
,并治血氣痛
,勞傷,補腎
;獨活一斤
,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
。上三味
,先以酒漬獨活再宿,若急須
,微火煮之
,令減三升,去滓
,別熬大豆極焦
,使煙出,以獨活酒沃之
,去豆服一升
,日三夜一。(摘自《千金方》獨活紫湯)

⑤治驚癱

、鶴膝
,及中風濕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晝輕夜重
,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獨活半兩
,當歸(酒洗)
、白術(shù)、黃芪(蜜水涂炙)
、薄桂(去粗皮)
、川牛膝(酒洗)各二錢半,甘草(炙)三錢
。上件細切
,每取二錢,水一盞
,姜二片
,薤白一根,煎七分
,空心熱服
,或無時。(摘自《活幼心書》獨活湯)

⑥治歷節(jié)風四肢頭面腫:黃芪十二分

,獨活八分
,生地(切)三升(干),豆豉一升(熬)
,鼠粘子三升(干)
,上五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
,飲汁下
,日二服,加至二
、三匕
,忌蕪荑、蒜
、面
、豬肉。(摘自《延年方》)

⑦治產(chǎn)后中風

,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獨活三兩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分服
。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摘自《小品方》一物獨活湯)

⑧治齒根動痛:生地黃

、獨活各三兩。上二味細切
,以酒一升漬一宿
,含之
。(摘自《千金方》)

⑨治頭痛屬少陰者:獨活、細辛

、川芎
、秦艽、生地
、羌活
、防風、甘草
,水煎服
。(摘自《癥因脈治》獨活細辛湯)

⑩治風著人面,引口偏著耳

,牙車急
,舌不得轉(zhuǎn):獨活三兩,生地黃汁一升
,竹瀝一升
。上三味,合煎取一升
,頓服之
。(摘自《千金方》)

⑾浣洗一切癰疽:獨活、黃芩

、莽草
、當歸、川芎
、大黃
、赤芍藥各-兩。上為散
,分作兩次
,先用豬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
,去蹄入藥
,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熱洗瘡
。(摘自《普濟方》獨活散)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用量

今天給各位分享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

,其中也會對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用量進行解釋
,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
,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
、獨活的功效獨活的功效作用介紹2、獨活的功效與作用3
、獨活的作用與功效什么是獨活4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看5、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獨活的功效獨活的功效作用介紹1
、獨活具有祛風濕
、止痛、解表的作用
,能調(diào)和經(jīng)絡(luò)
、通行氣血、散風除濕
,是治療痹痛常用藥物

獨活具有祛風濕、止痛
、解表的作用
,獨活能調(diào)和經(jīng)絡(luò)、通行氣血
、散風除濕
,為治療痹痛之常用的藥物,主歸肝腎經(jīng)
,一般多用于治療腰以下酸重疼痛
,凡風寒濕邪閉阻肌肉關(guān)節(jié)所致痹證疼痛都可以應用。
獨活可以發(fā)散在肌表的風寒
,可除外感之濕邪
,所以常用于感受風寒濕痹等邪氣所致的風寒夾濕表證之惡寒發(fā)熱、無汗
、頭痛身重

2、獨活又可治療少陰的頭疼
,像痛連齒頰
,見風即痛的,我們都可以用
,又可以發(fā)散郁火
,治療風牙腫痛。
此外它還可以去風濕
,可以治療皮膚的瘙癢
,內(nèi)服外用都可以。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獨活,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川獨活
,它是我國的一味中醫(yī)藥材

其性微溫,味辛
、苦,主要用于治療腰膝疼痛
、風寒濕痹
、頭痛齒痛等疾病。
那么獨活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
1.抗菌
獨活有抗菌的功效與作用
,實驗研究證明,獨活煎劑對部分病菌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比如人型結(jié)核桿菌
、布魯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大腸桿菌等

另外,獨活所含香柑內(nèi)脂
、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腫瘤作用

2.治牙疼
獨活可以治風濕其中有個原因是可以治療肌肉疼痛。
所以你如果牙疼
,牙齦發(fā)炎的話
,也可以用獨活煎水漱口。
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祛風除濕
4.鎮(zhèn)靜催眠
經(jīng)過小鼠的實驗
,發(fā)現(xiàn)獨活煎水的鎮(zhèn)靜作用極好。
可以使士的寧的驚嚇降低

如果注射的話不僅可以鎮(zhèn)靜
,甚至可以催眠。
5.預防心血管疾病
獨活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與作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
,獨活的提取物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夠預防血栓的形成

并且獨活的提取物能夠?qū)苟喾N心律失常
,還有擴張冠狀動脈作用。
另外
,獨活還具有降壓作用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獨活有祛風除濕的功效與作用
,可用于外感風寒挾濕
,肢體沉重關(guān)節(jié)酸痛等病癥。
另外
,獨活還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菌的功效與作用

獨活的作用與功效什么是獨活1、獨活的作用與功效:祛風除濕
,痛痹止痛

2、獨活
,中藥名

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干燥根。
春初苗剛發(fā)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
,除去須根和泥沙
,烘至半干,堆置2~3天
,發(fā)軟后再烘至全干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一起來看看1、獨活味辛
、苦
,性溫,歸腎
、膀胱經(jīng)
,有祛除風濕、通痹止痛作用
,可以治療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2、獨活辛散苦燥
、氣香溫通
,具有良好的祛風濕、止痛作用
,為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重要藥物

3、治療外感風寒
、濕邪引起的關(guān)節(jié)疼痛
,獨活可以配合白術(shù)、牛膝

外感風寒濕邪導致的頭痛
、舌苔白膩,獨活可以配伍羌活、藁本
,兼心煩口渴者可以配伍黃芩
、知母。
4
、可以治療牙痛
,有發(fā)散郁火功能,胃熱引起的牙痛
,可以配伍石膏
、升麻。
獨活還有一定的祛風作用
,可以治療皮膚騷癢,可以跟地膚子
、苦參配合使用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
獨活也是一種我們不常見的中藥
,獨活雖然應用范圍非常的廣泛
,但是很多人對于這個名字的藥材并不熟悉。
下面一起來看看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1
獨活可以起到治療外感風寒
,全身疼痛,骨頭關(guān)節(jié)酸痛
,風寒濕痹等問題
,還可以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大家需要準備適量的大米
,一些獨活,少許白糖
,先把獨活清洗干凈放進鍋里面
,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煎煮服用,熟了以后再調(diào)入白糖煮開就可以吃了
,每天需要吃一劑
,陰虛血燥的患者是不能夠吃這款食譜的。
獨活還可以治療腰腿酸痛
,頭痛
,惡寒,發(fā)熱
,身體疼痛等問題
,身體被風寒或者是濕氣侵入就會造成膝蓋部位,腳部,腰部疼痛
,主要就是因為氣血流通不暢而造成的
,這個時候可以把獨活泡成茶來喝,準備適量的獨活碾成粗末
,然后放進保溫杯里面用開水沖泡
,需要悶泡15分鐘就可以喝了。
獨活還可以治療身體瘙癢問題
,對于頭部臉部身體出現(xiàn)瘙癢癥狀或者浮腫問題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大家需要準備適量的枳實,黃連
,桔梗
,蒺藜子,防風
,天冬
,獨活,把上面的這些中藥材全部碾成細粉
,然后再做成丸子
,每天需要適量服用,可以用菊花湯送服
,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里面大家如果出現(xiàn)了風寒濕痹,頭痛
,腰膝酸軟
,風寒濕痹等問題就可以使用獨活進行治療,可以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
,它可以和其它不同的中藥材搭配在一起使用
,可以做成粥來吃,泡成茶來喝
,也可以做成丸子服用
,還可以泡酒做湯,都有不錯的治療疾病和保養(yǎng)身體作用
,大家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來使用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2
【處方用名】獨活。
【性味歸經(jīng)】性溫
,味辛
、苦。
歸腎
、膀胱經(jīng)

【功效與主治】功效勝濕止痛
,發(fā)散風寒。
主治風寒濕痹
,少陰頭痛
,風寒夾濕之表證等。
【臨證運用禁忌】
1
、《本經(jīng)逢原》曰:“氣血虛而遍身痛及陰虛下體痿弱者禁用
,一切虛風類中,咸非獨活所宜

”故非風寒濕邪屬氣血不足
,陰虛血燥之頭痛,痹證
,腰痛等忌用

2、獨活擅長祛風止痛
,但無補益之功
,故氣血虛弱,營血不和所致之頭痛
,眩暈,遍體疼痛
,骨節(jié)疼痛
,虛熱自汗,面白無華
,唇舌淡白
,舌質(zhì)淡,苔白
,脈細數(shù)無力等癥者
,不可用獨活以升散,以免傷及正氣
,犯虛虛之戒

3、獨活以治“風”為特點
,但此風系外風
,非內(nèi)風。
凡因腎陰腎水不足
,肝陽上亢
,心火熾盛,肝風內(nèi)動
,或氣虛血弱
,或為濕痰壅盛
,化熱生風的內(nèi)風,均非本品之所適宜
,如臨床表現(xiàn)為眩暈
,面目紅赤,手足麻木
,肌膚不仁
,或突發(fā)口眼喝斜,語言不利
,半身不遂等癥
,雖有頭痛或下肢疼痛癥狀者,亦當忌用本品

4
、獨活猶擅長祛在里、在下之伏風
,其性辛溫燥散
,易傷陰耗液。
故凡陰虛內(nèi)熱
,口干咽干
,心悸煩躁,不寐多夢
,頭暈目眩
,盜汗遺的精及血燥生風,皮膚干燥
,瘙癢久治不愈
,大便干燥,舌紅少苔等臨床表現(xiàn)者皆應慎用
,以防化燥傷陰而加重病情

5、陰虛火旺
,血虛痹病忌用
;血虛血燥者慎服。
6
、獨活有明顯的中樞神經(jīng)抑制作用
,故昏迷,肝性腦病等患者禁用

7
、心動過緩,心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

外用適量

【臨證用藥體會】
1、獨活辛散苦燥
,性溫能通
,功效祛風勝濕,通經(jīng)活絡(luò)
,蠲痹止痛

擅治在下在里之風,故多用于下肢風寒濕痹疼痛

若病久
,肝腎不足,氣血虧虛而癥見腰腿冷痛
,酸軟無力
,屈伸不利等,常與桑寄生
、地黃
、當歸、人參等同用
;對頭痛因風寒濕而引發(fā)者
,常與川芎、白芷
、蔓荊子、細辛等同用
;牙痛者
,可單用本品酒煎含漱,亦可與細辛
、川芎
、羌活、生地黃等同用
;若屬風火牙痛者
,可配伍石膏、升麻
、細辛等

內(nèi)服煎湯3~9克;或浸酒
;或入丸
、散劑

外用適量,煎湯洗

2
、本品苦溫燥散,有化燥傷陰之弊
,故血虛痹痛及陰虛有熱者忌用

如必須使用,宜配伍補陰血藥物同用

3
、獨活主要是走腎的,所以若頭痛屬于腎的病變就可選用

用于治療牙痛則主要是下牙痛
,因為下牙屬腎經(jīng)部位,以同時又兼有頭痛者為宜
,若配伍細辛后則作用加強

4、獨活祛除風濕
,其主要作用的部位在下半身
,因其性質(zhì)不燥烈,所以在使用時
,可適當加大劑量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點3
藥名:獨活
別名:胡王使者、獨搖草
、獨滑
、長生草、川獨活
、巴東獨活
、香獨活、績獨活
、肉獨活
、資歷邱獨活
、大活
、山大活
、玉活

性味:味苦
;辛
;性微濕

歸經(jīng):歸腎經(jīng)
;膀胱經(jīng)

功效:祛風勝濕
;散寒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腰膝疼痛;頭痛齒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3-10g
;或浸酒;或入丸
、散

外用:適量,煎湯洗

藥材基源: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當歸
、重齒毛當歸的干燥根。
炮制方法
采得獨活后細銼
,拌淫羊藿二日后
,曝乾,去淫羊藿用
,免煩人心

《雷公炮炙論》
功效作用
1、獨活能宣通氣道
,自頂至膝
,以散腎經(jīng)伏風,凡頸項難舒
,臀腿疼痛
,兩足痿痹,不能動移
,非此莫能效也

能治風,風則勝濕
,專疏濕氣
,若腰背酸重,四肢攣痿
,肌黃作塊,稱為良劑

又佐血藥
,活血舒筋,殊為神妙

《藥品化義》
2
、獨活治少陰寒濕腰痛:獨活、蒼術(shù)
、防風
、細辛
、川芎、甘草

水煎服

(《癥因脈治》獨活蒼術(shù)湯)
3、獨活治齒根動痛:生地黃
、獨活各三兩

上二味細切,以酒一升漬一宿
,含之

(《千金方》)
4、獨活治風痹:獨活
、石南各四兩
,防風三兩,附子
、烏頭
、天雄、茵芋各二兩

以酒二斗
,漬七日,服半合
,日三
,以知為度。
(《千金方》獨活酒)
5
、獨活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
,金瘡為風寒之所襲擊,則血氣壅而不行
,故其痛愈甚
,獨活之苦甘辛溫,能辟風寒
,邪散則肌表安和
,氣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

奔豚者
,腎之積,腎經(jīng)為風寒乘虛客之
,則成奔豚
,此藥本入足少陰,故治奔豚。
_與_皆風邪之所成也
,風去則__自愈矣

女子疝瘕者,寒濕乘虛中腎家所致也
,苦能燥濕
,溫能辟寒,辛能發(fā)散
,寒濕去而腎臟安
,故主女子疝瘕,及療諸賊風
、百節(jié)痛風無久新也

《本草經(jīng)疏》
6、獨活治風傷腎經(jīng)
,腰痛如掣
,久不治,流入腳膝
,為偏枯冷痹緩弱之患
,及新產(chǎn)后腰腳攣痛,除風活血:獨活二兩半
,桑寄生
、杜仲(切,炒斷絲)
、北細辛
、白芍藥、桂心
、芎窮
、防風(去蘆)、甘草
、人參
、熟地黃(洗)、大當歸各二兩

上銼散
,每四錢,水二盞煎
,空心服

(《世醫(yī)得救方》獨活寄生湯)
7、獨活治歷節(jié)風四肢頭面腫:黃芪十二分
,獨活八分
,生地(切)三升(暴的干)
,豆豉一升(熬)
,鼠粘子三升(暴的干)
,上五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
,飲汁下
,日二服,加至二
、三匕
,忌蕪荑、蒜
、面
、豬肉。
(《延年方》)
8
、獨活治產(chǎn)后百日中風
,痙,口噤不開
,并治血氣痛
,勞傷,補腎:獨活一斤
,大豆五升
,酒一斗三升。
上三味
,先以酒漬獨活再宿
,若急須,微火煮之
,令減三升
,去滓,別熬大豆極焦
,使煙出
,以獨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
,日三夜一

(《千金方》獨活紫湯)
9、獨活治驚癱
、鶴膝
,及中風濕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晝輕夜重
,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獨活半兩
,當歸(酒洗)、白術(shù)、黃芪(蜜水涂炙)
、薄桂(去粗皮)
、川牛膝(酒洗)各二錢半,甘草(炙)三錢

上件細切
,每取二錢,水一盞
,姜二片
,薤白一根,煎七分
,空心熱服
,或無時。
(《活幼心書》獨活湯)
10
、獨活浣洗一切癰疽:獨活
、黃芩、莽草
、當歸
、川芎、大黃
、赤芍藥各一兩

上為散,分作兩次
,先用豬蹄以水二升煮
,令蹄熟,去蹄入藥
,再煎十余沸去滓
,乘熱洗瘡。
(《普濟方》獨活散)
11
、獨活治足少陰伏風
,而不治太陽,故兩足寒濕
,渾不能動止
,非此不能治。
《湯液本草》
12
、獨活治風著人面
,引口偏著耳,牙車急
,舌不得轉(zhuǎn):獨活三兩
,生地黃汁一升
,竹瀝一升。
上三味
,合煎取一升
,頓服之。
(《千金方》)
13
、獨活辛苦微溫,比之羌活
,其性稍緩
,凡因風干足少陰腎經(jīng),伏而不出
,發(fā)為頭痛
,則能善搜而治矣,以故兩足濕痹
,不能動履
,非此莫痊,風毒齒痛
,頭眩目暈
,非此莫攻因其所勝而為制也。
《本草求真》
14
、獨活善行血分
,祛風行濕散寒之藥也。
凡病風之證
,如頭項不能俯仰
,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難行
,麻木不用
,皆風與寒之所致,暑與濕之所傷也
;必用獨活之苦辛而溫
,活動氣血,祛散寒邪
,故《本草》言能散腳氣
,化奔豚,療疝瘕
,消癰腫
,治賊風百節(jié)攻痛,定少陰寒郁頭疼
,意在此矣

《本草匯言》
15
、獨活治產(chǎn)后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獨活三兩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分服

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

(《小品方》一物獨活湯)
16、獨活治頭痛屬少陰者:獨活
、細辛
、川芎、秦艽
、生地
、羌活、防風
、甘草
,水煎服。
(《癥因脈治》獨活細辛湯)
食用方法
1
、獨活大豆酒
配方:獨活60克
,大豆30克,酒1公斤

制法:將獨活用酒漬之
,并煎取0.5公斤,別炒大豆熱投酒中
,2小時后去渣即得

用法:每次飯前溫服20毫升。
主治:中風舌強不語

2
、獨活粥
組成:獨活10克,大米100克
,白糖少許

制法:將獨活擇凈,放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
,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
,待熟時調(diào)入白糖
,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1劑

功效:祛風勝濕
,散寒止痛。
適應癥:適用于外感風寒
,風寒濕痹
,周身疼痛,骨節(jié)酸痛等

粥義解說:獨活
,又名大活、川獨活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齒毛當歸的根
,主產(chǎn)于湖北、浙江
、安徽等地。
中醫(yī)認為
,獨活性味辛
、苦、溫
,入腎
、膀胱經(jīng),有祛風勝濕
,散寒止痛
,祛風解表之功,本品辛能祛風
,苦能燥濕
,溫能散寒,故有祛風解表
,除濕散寒之功
,《本草正義》言其"為祛風除濕通絡(luò)之主藥"。
煮粥服食
,對外感風寒
,痹阻經(jīng)脈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
,筋脈拘攣等
,無論其病程長短,均可選用
,尤適用于風寒濕邪痹阻半身以下所致的腰腿疼痛麻木
,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等。
羌活與獨活皆為辛苦溫之品
,都有祛風止痛
,解表之功
,均可用于風寒濕痹,及風寒兼濕的外感表癥

但獨活性善下行
,長于治療下半身痹癥。
羌活發(fā)散作用強
,能上達巔頂
,橫行肢脈,長于治療上半身痹癥

在治療頭痛方面
,獨活入少陰,善治頭痛連及齒頰的少陰頭痛

羌活入太陽
,善治巔頂頭痛為主的太陽頭痛。
注意事項:本品性溫
,易傷陰液
,陰虛血燥者慎用。
3
、獨活人參酒
配方:獨活45克
,白藤皮15克,羌活30克
,人參20克
,白酒適量。
制法:將前4味共研粉末
,和勻備用

功效:祛風濕、益氣血

主治:產(chǎn)后中風
,困乏多汗,體熱頭痛

用法:口服

用時每取藥未10克.加水7份,白酒3份.煎至7份
,去渣.待溫
,不拘時候,每次溫服15--30毫升

來源:《太平圣惠方》

4、黑豆獨活湯
材料:黑豆(四兩)
,獨活(六兩)
,燉肉(3塊)
,水(12碗)
做法:黑豆放入鑊中用慢火炒至豆衣裂開,再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nèi)
,水滾后轉(zhuǎn)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功效:治腰膝酸軟,肢體乏力
,風濕痹癥
,并可益氣養(yǎng)血,散寒止痛
,_風活絡(luò)
5
、當歸獨活酒
處方:獨活60g、大豆500g
、當歸10g
、黃酒1500
制法:
1、先將獨活
、當歸搗碎
,放入干凈的器皿中,用酒浸泡24小時

2
、之后翻炒大豆至青煙冒出
,倒入酒中密封

3、冷卻后
,去渣
,過濾,裝瓶備用

功效:祛風補血

適宜產(chǎn)后血虛、中風口噤者服用

用法:每次10--15ml
,每日3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按語:獨活:性溫味辛苦
,祛風濕,止痛
,解表
,是方中主藥。
當歸:補血活血

大豆:即黃豆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
、碳水化合物、脂肪
、鈣
、磷、鐵
、硫胺素
、核黃素等,有健脾寬中
,潤燥消水的作用

此酒有祛風止痛,補血活血
,祛濕止痹之功效

摘錄:《民間驗方》
6、附子大獨活湯
組成:白姜9兩
,人參9兩
,肉桂9兩,干葛9兩
,北芍藥9兩
,當歸9兩,川獨活16兩
,大附子9枚
,防風12兩,甘草12兩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3錢,水兩盞
,煎至1盞
,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其驗如神

中風者此藥不過10服,立見殊效也

主治:男子
、婦人體虛中風,半身不遂
,左癱右瘓
,口眼斜,手足_曳,經(jīng)脈攣縮
,足膝軟弱
,四肢酷冷,肌肉麻痹
,骨間冷疼
,行步艱難;及風濕相搏
,關(guān)節(jié)_痛
,自汗惡風,項拘急
,面目浮腫
;兼療八風、五痹
,久患頭風
,每遇陰雨發(fā)則頭疼,項強筋緊
,頭暈憎寒
,嘔吐不食,發(fā)渴不已
;一切風氣
,虛損不足。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一

7
、獨活寄生酒
配方:獨活30克,桑寄生20克
,秦艽30克
,防風20克
,細辛12克
,當歸50克,白芍30克
,川芎20克
,生地、杜仲各50克
,牛膝
、黨參各30克,茯苓40克
,甘草
、肉桂各15克,醇酒1.5公斤。
制法:將上藥搗碎
,用酒浸于凈瓶中
,密封口,14日后開封
,去渣備用

用法:隨量飲用,不拘時候

主治:風寒濕痹
,關(guān)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
,腰膝酸痛
,肢體麻木,陰雨加重

來源:《藥酒匯編》

驗之臨床,確有良效

8
、防風獨活湯
組成:防風1兩(去叉),獨活1兩(去蘆頭)
,秦艽1兩(去苗土)
,黃耆1兩,芍藥1兩
,人參1兩
,茯神1兩(去木),白術(shù)1兩(銼
,炒)
,芎1兩,山茱萸1兩
,薯蕷1兩
,桂1兩(去粗皮),天門冬1兩(去心
,焙)
,麥門冬(去心,焙)1兩
,厚樸4兩(去粗皮
,生姜汁炙),羚羊角4兩(鎊)
,升麻4兩
,甘草4兩(炙),丹參4兩,牛膝4兩(去苗
,酒浸
,切,焙)
,五加皮4兩
,石斛4兩(去根),地骨皮4兩
,遠志(去心)4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用法:每服5錢匕
,水1盞半,入生姜半分(切)
,煎至8分
,去滓,空心
、日午
、夜臥各溫服。
如覺心膈虛煩滿悶
,氣喘面赤
,即與荊瀝湯相間服。
主治:中風初得
,四肢不收
,心神昏憒,眼不識人
,不能言語
,服防己竹瀝湯后,風若未除者

出處:《圣濟總錄》卷五

9、杜仲獨活湯
組成:獨活4兩
,生姜6分
,麻黃2兩
,桂心3兩
,芍藥3兩,甘草3兩(炙)
,葛根3兩
,栝樓子2兩,防風2兩,杜仲4兩
,附子1兩(炮)
,杏仁2兩(去尖皮,碎)
,干地黃2兩

制法:上切。
用法:以水8升
,清酒2升
,煮取3升,分3次服

主治:腰痛

來源:《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用藥禁忌
1
、陰虛血燥者慎服獨活

2、蠡實為之使

《本草經(jīng)集注》
3
、氣血虛而遍身痛及陰虛下體痿弱者禁用獨活。
一切虛風類中
,咸非獨活所宜

《本經(jīng)逢原》
關(guān)于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和獨活的功效與作用用量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
,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43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
,厚樸1斤
,蒼術(shù)1斤,神曲1斤
,麥芽1斤
,山楂1斤,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
。制法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固衛(wèi)御風湯
處方 : 炙黃耆9g
,防風9g,炒白術(shù)9g
,桂枝9g
,赤芍9g,白芍9g
,生姜3片
,大棗7枚。功能主治 : 調(diào)營固衛(wèi)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歸、云母粉
、白術(shù)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夏三日
、秋七日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