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1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2 赤小豆和紅豆的區(qū)別3 赤小豆的方劑制劑4 赤小豆的中藥附方5 赤小豆配伍應用6 赤小豆的食用方法7 赤小豆副作用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赤小豆的功效
性味
味甘,酸,性微寒。
《別錄》:甘酸,平,無毒。
《養(yǎng)生要集》:味苦,溫。
《千金·食治》:甘咸,平,無毒。
《食性本草》:微寒。
《湯液本草》:氣溫,味辛甘酸,無毒。
歸經(jīng)
歸心、小腸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經(jīng)。
《本草新編》:入脾經(jīng)。
《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陽經(jīng)。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jīng)。
功效主治
利水消腫退黃,清熱解毒消癰。
主水腫,腳氣,黃疸,淋病,便血,腫毒瘡瘍,癬疹。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脹滿,腳氣肢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本經(jīng)》:主下水,排癰腫膿血。
《綱目》:辟溫疫,治產(chǎn)難,下胞衣,通乳汁。
《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日華子本草》:赤豆粉,治煩,解熱毒,排膿,補血脈。
《本草再新》:清熱和血,利水通經(jīng),寬腸理氣。
《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涂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diào)涂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
《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散氣,去關(guān)節(jié)煩熱,令人心孔開,止小便數(shù),綠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
《蜀本草》:病酒熱,飲汁。
《食性本草》:堅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
赤小豆的作用有哪些
1、解毒
清理身體內(nèi)長期淤積的毒素,增進身體健康。
2、抑癌抗瘤
延緩和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使癌細胞退化、萎縮。
3、預防便秘
紅豆中含有多量對于治療便秘的纖維,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解毒抗癌、預防結(jié)石、健美減肥的作用。
4、健脾利胃
紅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皆可食之。
5、利尿消腫
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清除體內(nèi)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
赤豆還可用于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于瘡毒之癥,都有一定效果。
赤豆煮湯飲服,可用于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yǎng)不良、炎癥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6、祛壓降脂
赤小豆具有良好的降血壓、降血脂、調(diào)節(jié)血糖的作用。
使血壓更易控制,并使毛細管擴張,血黏度降低,微循環(huán)改善。
7、通乳生乳
有補氣血、生乳作用,對產(chǎn)婦有通乳汁、補身體、促康復的功效。
赤小豆是富含葉酸的食物,產(chǎn)婦、乳母多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8、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紅豆含可觀的蛋白質(zhì)、微元素,有利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9、預防骨質(zhì)疏松
日前,日本食品和農(nóng)業(yè)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赤小豆皮中所含成分,能夠預防骨質(zhì)疏松癥并改善其癥狀。
骨質(zhì)疏松癥的發(fā)生是由于人體破骨細胞的功能超過了成骨細胞,以至骨質(zhì)變得疏松所致。
赤小豆皮所含色素成分的多酚可以改善這一情況,研究人員認為,用赤小豆烹制的帶色紅豆糯米飯等,多酚能夠被順利攝取。
赤小豆和紅豆的區(qū)別物種鑒別分類區(qū)別
赤小豆又名飯赤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能,被李時珍稱為“心之谷”。
赤小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營養(yǎng)、多功能的雜糧。
紅豆是含羞草科植物海紅豆、孔雀豆植物種子的統(tǒng)稱。
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誤會它們是同一種東西。
形態(tài)區(qū)別
赤小豆和紅豆易混淆,吃前分清楚。
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
食用區(qū)別
在熬煮時
赤小豆比較難煮爛,一般適合煮湯。
而紅豆久煮會粘稠,一般適合熬粥。
在療效上
赤小豆除濕的功效較強供藥用調(diào)理,而紅豆主要供食用。
《本草綱目》認為,赤小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色者,并不治病。
因此,在選擇赤小豆時也要有所取舍。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qū)別之一
紅豆,個頭稍大,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就是常用來做豆沙的豆子,有祛濕作用。
赤小豆,個頭較小,呈細長形 有紅有黑,紅如朱,黑如漆,有毒。
有一副重要叫做瓜蒂散, 里面就是利用赤小豆的毒性來催吐的。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qū)別之二
赤小豆是一種可食的模樣似黃豆的紅色豆類食物。
切忌與紅豆相混。赤小豆含有蛋白質(zhì)、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鈣、鐵等營養(yǎng)成分,有消脂減肥的功能。
著名的藥膳赤小豆鯉魚湯,就使人在品嘗美味佳肴中收到利尿消腫、減肥健美的效果。紅豆紅豆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等功能,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等癥。
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水腫、腳氣、小便困難等起食療作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紅豆與冬瓜同煮后的湯汁是解全身水腫的食療佳品;紅豆與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療腹瀉。
另外,紅豆還可與中藥同用,如紅豆配以連翹和當歸煎湯,可治療肝膿腫等。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qū)別之三
赤小豆是細長的,稍扁。煮完之后,紅豆會變軟,但是赤小豆即便泡過之后再煮,也煮不爛,吃著比較硬。赤小豆性質(zhì)平和、味甘、酸,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小干豆。
在每100克的赤小豆中,含蛋白質(zhì)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58克,粗纖維4.6克,鈣67毫克,鐵5.2毫克,還有磷,維生素B1、B2、煙酸以及皂草甙等營養(yǎng)物質(zhì)。
由于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質(zhì),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的作用,所以常吃赤小豆,可以清血、消除內(nèi)臟疲勞,對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特別有益。此豆還有“久食瘦人”的說法,對老年性肥胖癥,有一定的減肥效用。
紅豆與赤小豆的區(qū)別之四
赤小豆做粥、做餡、做小吃皆宜。用赤小豆、粳米煮粥,不但利水消腫,而且可以健脾胃。
而赤小豆冬瓜糖水,則是一道小朋友的健康甜湯,有驅(qū)暑健脾的功效。
赤小豆質(zhì)地堅硬,難于煮爛,如果要與粳米同煲,則應該先把赤小豆煮爛后,才加入粳米。
另外,赤小豆適合用適量的糖調(diào)味,但不宜放鹽,否則不利水分的排出。
向幾名中醫(yī)師查詢,他們說,赤小豆與紅豆盡管長相不同種屬卻相同,同屬豆科植物,性質(zhì)和營養(yǎng)成分也接近,只是赤小豆的功效強些,所以中醫(y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一般食用。
赤小豆的方劑制劑赤小豆湯(《圣濟總錄》)
本品、桑根白皮、紫蘇莖葉。本方用治腳氣氣喘,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
麻黃、連翹、本品、杏仁、大棗、生梓白皮、生姜、甘草。本方用治傷寒瘀熱在里,身黃者?!?/p>
赤小豆散(《圣惠方》)
本品、丁香、黍米、瓜蒂、熏陸香、青布、麝香。本方用治急黃身如金色者。
赤豆薏苡湯(《瘍科捷徑》)
本品、薏苡仁、防己、甘草。本方用治濕熱氣滯瘀凝所致大小腸癰。
消疹湯(《本草綱目》)
本品、荊芥穗。本方用治風瘙癮疹。
治消散(《備急千金要方》)
本品、人參、甘草、瞿麥、當歸、豬苓、黃芩、白蘞、黃芪、薏苡仁、防風、升麻。本方用治癰疽瘡毒。
赤小豆當歸散(《金匱要略》)
本品、當歸。本方用治濕熱蘊毒,積于腸中,形成癰膿。癥見肌表熱不甚,微煩,欲臥,汗出,目四眥黑,能進食,脈數(shù)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
赤小豆散(《證治準繩·瘍醫(yī)》
本品、薏苡仁、甘草。本方用治胃痛初起,中脘隱痛微腫,寒熱如瘧,身皮甲錯,無咳嗽,咯吐膿血,脈洪數(shù)者。
赤苓散(《干金翼方》)
本品、茯苓、玉竹、雄黃、甜瓜蒂、炙甘草。本方用治黑疸,皮膚、大便皆黑者。
鐵箍散(《北京中成藥規(guī)范》 北京市藥品標準 1980年)
芙蓉葉、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白及、赤小豆、五倍子。
劑型:散劑,每袋1克,用法:外用,蜂蜜適量,調(diào)敷患處。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各種癰腫瘡癤早期,紅腫堅硬瘀痛,及未潰乳瘡,焮熱瘀痛,若已成膿可使其破潰。
赤小豆的中藥附方1、赤小豆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
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飽,饑即食盡,不得吃飯。(《梅師集驗方》)
2、赤小豆治食六畜肉中毒
燒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3、赤小豆治卒大腹水病
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補缺肘后方》)
4、赤小豆治風瘙癮疹
赤小豆、荊芥穗等分,為末,雞子清調(diào)涂之。(《綱目》)
5、赤小豆治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
赤小豆一升,煮令極爛,取汁四、五升,溫漬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雜食。(《獨行方》)
6、赤小豆治婦人催奶
赤小豆酒研,溫服,以滓敷之。(《婦人良方補遺》
7、赤小豆治腳氣
赤小豆五合,葫一頭,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陸根一條(切)。
同水煮,豆爛湯成,適寒溫,去葫等,細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盡。(《本草圖經(jīng)》)
8、赤小豆下乳汁
煮赤小豆取汁飲。(《產(chǎn)書方》)
9、赤小豆治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
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銼)二兩,紫蘇莖葉一握(銼,焙)。
上三味除小豆外,搗羅為末。
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盞煮熟,去豆,取汁二盞半,入藥末四錢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半,空心溫服,然后擇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濟總錄》赤小豆湯)
10、赤小豆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
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攪取汁飲。(《肘后方》)
11、赤小豆治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
麻黃二兩(去節(jié)),連軺二兩,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兩(切),甘草二兩(炙)。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12、赤小豆治小兒重舌
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13、赤小豆治急黃身如金色
赤小豆一兩,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陸香一錢,青布五寸(燒灰),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
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一錢,若用少許吹鼻中,當下黃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14、赤小豆治腮頰熱腫
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葉末。(《綱目》)
15、赤小豆治腸痔大便常血
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復納清酒中,候酒盡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16、赤小豆治小兒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癢或腫
赤小豆二升。末之,雞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則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17、赤小豆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fā)動
赤小豆杵末,水調(diào)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18、赤小豆治大小腸癰,濕熱氣滯瘀凝所致
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湯服。(《瘍科捷徑》赤豆薏苡湯)
19、赤小豆治疽初作
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20、赤豆粥
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為宜,加白糖調(diào)味食用亦可。
有健脾益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乳作用。
適用于水腫病,下肢濕氣,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體肥胖,產(chǎn)后乳汁不足等癥。
21、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
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飽,饑即食盡,不得吃飯。(《梅師集驗方》)
22、治卒大腹水病
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補缺肘后方》)
23、治水腫從腳起,入腹則殺人
赤小豆一升,煮令極爛,取汁四、五升,溫漬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雜食。(《獨行方》)
24、治腳氣
赤小豆五合,葫一頭,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陸根一條(切)。
同水煮,豆爛湯成,適寒溫,去葫等,細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盡。(《本草圖經(jīng)》)
25、治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腫,兩腳氣脹,變成水者
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銼)二兩,紫蘇莖葉一握(銼,焙)。
上三味除小豆外,搗羅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盞煮熟,去豆,取汁二盞半,入藥末四錢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半,空心溫服,然后擇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濟總錄》赤小豆湯)
26、治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
麻黃二兩(去節(jié)),連軺二兩,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兩(切),甘草二兩(炙)。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27、治急黃身如金色
赤小豆一兩,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陸香一錢,青布五寸(燒灰),麝香一錢(細研)。
上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一錢;若用少許吹鼻中,當下黃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28、腸痔大便常血
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復納清酒中,候酒盡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29、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發(fā)動
赤小豆杵末,水調(diào)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30、治疽初作
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31、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細粉,和入溫水、雞蛋清或蜜調(diào)成稀糊狀,攤在布上,敷于患處。
一般一次即能消腫。治療7例,均獲效果。
32、治療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鯉魚1條(重1斤以上),同放鍋內(nèi),加水2000~3000毫升清燉,至赤小豆爛透為止。將赤小豆、魚和湯分數(shù)次服下。
每日或隔日1劑。連續(xù)服用,以愈為止。治療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圍減小,精神良好,無不良反應。
赤小豆配伍應用配赤茯苓
清利下焦?jié)穸玖Υ蟆?捎糜跐駸崽N結(jié)小便不利,尿血,下肢浮腫,或瀉痢。
配當歸
滲濕清熱,活血行瘀,使熱去濕除則出血自止??捎糜跐駸岜阊?,腹痛,尿血。
配連翹
赤小豆清熱利水,散血消腫,連翹瀉心經(jīng)客熱,去上焦諸熱,并有解毒散結(jié)之效,故稱“瘡家圣藥?!焙嫌眉饶芙庑慕?jīng)之火,又利濕熱而解毒,可用治濕熱內(nèi)蘊之黃疸,濕熱下注之淋癥,婦科盆腔炎急性發(fā)作和產(chǎn)后高燒。
配白茅根
在增強利水消腫的同時,還有一定的涼血通淋之功??捎糜谒[、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淋閉尿血等證。
配瓜蒂
酸苦涌泄,催吐作用甚捷。又得赤小豆護中保胃氣,使快吐不傷正??捎糜谔迪眼杖刂?,宿食停滯上脘麗瀉利不能及者。
配鯉魚
《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
配雞子白
《藥性論》:“末與雞子白調(diào)涂熱毒癰腫?!?/p>
配麻黃
二藥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熱利濕而消腫,并能解毒,麻黃宣暢肺氣下達膀胱麗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濕,清熱功效。
配商陸
赤小豆清熱利水,商陸排泄水濕,相配有逐水除脹作用,常用于水腫脹滿等癥。
赤小豆的食用方法1、赤豆玉米薏仁粥
原料
玉米須50克,赤豆15克,薏苡仁30克。
做法
(1)將玉米須加水適量先煎10分鐘。
(2)赤小豆、薏苡仁洗凈入鍋,用旺火燒開后轉(zhuǎn)用小火熬成稀粥。溫服,每日1次。
功效
適用于治療陽虛水泛見體型胖大、倦怠、苔白膩。
2、赤小豆煲排骨
材料
赤小豆100g、排骨300g、食鹽、清水。
做法
將赤小豆和排骨分別洗凈,置入沙鍋中,注入清水,旺火、燒滾,約40分鐘后,改文火再熬約2小時,至赤小豆起沙,排骨酥軟為止,放入食鹽即可食用。
功效
生津液,利小便,去濕氣,還可以用赤小豆煲粥。
健脾去濕采用淮山、扁豆也不錯。
清熱利濕用薏米、土茯苓,薏米煲排骨,或新鮮土茯苓煲龜或蛇。
回南天濕氣重時容易風濕骨痛,吃點葛根對身痛、頭痛也有輔助作用。
3、赤小豆無花果湯
材料
無花果200克,赤小豆150克,黑花生150克,黑玉米2棵,清水1500克。
做法
(1)赤小豆、黑花生沖洗一下,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加入黑玉米,加滿約1500克的水,大鍋煮開。
(3)轉(zhuǎn)小火煮40~50分鐘,赤小豆煮開裂,其他的材料就全熟了。
(4)加入無花果,大火煮10分鐘。
(5)湯可以直接喝,也可以降溫到80度時,加1勺蜂蜜來喝。
4、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
赤小豆約90克,鯽魚。
做法
(1)赤小豆用清水浸泡1夜充分泡發(fā)漲開。
(2)鯽魚除去魚鱗、魚鰓和內(nèi)臟,刮去魚肚壁上的黑膜,沖洗干凈后晾干魚身表面。
(3)蒜頭剝?nèi)ネ馄ぃ惼び们逅蒈?,刮去白膜切成絲。
(4)鍋燒熱后倒入油,6成熱后下姜片和鯽魚。
赤小豆副作用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凡藥三分毒!無論是什么藥都有它的副作用,赤小豆亦不例外。
雖然赤小豆有減肥的作用,但久食赤小豆則令人黑瘦結(jié)燥,嚴重時會影響消化系統(tǒng)的吸收。
還有就是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赤小豆。
被蛇咬者百日內(nèi)食用赤小豆的話,會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遺癥。
和合宜忌
消瘦人不宜服。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
蛇咬傷者,忌食百日。
本品有兩種,應注意區(qū)別。
正品種臍為白色,狀呈窄長線形,另一種是一種植物的種子,叫“相思子”,種臍及附近呈黑色,下半部為朱紅色或赤褐色,有毒,不入藥,兩者必須分清,不可混淆。
適宜人群
適宜各類型水腫之人,包括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力更好。
適宜產(chǎn)后缺奶和產(chǎn)后浮腫,可單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適宜肥胖癥之人食用。
赤小豆食物相克
鯉魚與紅豆同煮,兩者均能利水消腫,在用于治療腎炎水腫的時候效果很好。
但是正是因為利水功能太強,正常人應避免同時食用二者,盡量隔幾個小時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體質(zhì)不同而異。
赤小豆的食物搭配宜忌
宜
赤小豆、南瓜
南瓜是低熱量的特效食物,經(jīng)常食有健膚潤膚,防止皮膚粗糙,減肥的功效。
赤小豆也有利尿,消腫,減肥的功效。
南瓜和赤小豆搭配,有一定的健美,潤膚作用,還對感冒,胃疼,咽喉痛,百日咳和癌癥有較好療效。
忌
1、赤小豆、羊肝
赤小豆性味甘,咸而冷,能消腫、利水,利小便,解熱毒,通乳汁:羊肚性溫,味甘,具有益胃健脾,補虛祛損,澀汗止尿,增進食欲之作用。
兩者的性味和作用皆有所背,因此不宜一起吃。
2、赤小豆、羊肉
羊肉性大熱,有補虛益氣的作用,而赤小豆偏涼性,易使羊肉的溫補作用降低。
兩者功能反之,因此不宜搭配一起吃。
3、赤小豆、鹽
赤小豆不但是種糧食,還有一定的藥物作用,能增進心臟功能,并且有利尿消腫的作用。
然而赤小豆制品只能夠做甜食,假如加上鹽,其藥物效用則會減半。
4、赤小豆、鯉魚
赤小豆性味甘酸成冷,消水腫利小便,而鯉魚亦能消腫、利水。
兩者同煮:利水作用更強。
食療方鯉魚赤小豆湯主要針對患者來說,正常人不可以服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0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