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嘔吐是臨床常見癥狀,可伴發(fā)于多種疾病中,如急、慢性胃炎,胃擴張,神經癥,肝炎,賁門痙攣,幽門痙攣或腸梗阻,胰腺炎,膽囊炎等;也可單獨出現(xiàn)。嘔吐是胃內容物反入食管中,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嘔吐可將有害物質從胃內排出,對人體可起到保護作用,但是長時間的嘔吐會導致水和電解質紊亂,也會給人體帶來傷害。下文介紹了幾種中醫(yī)治療嘔吐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本文目錄
1 刮痧治療嘔吐2 拔罐治療嘔吐3 偏方治療嘔吐4 推拿療法治療嘔吐5 針灸治療嘔吐
刮痧治療嘔吐特效穴位
中脘、天樞、委中、關元、氣海、胃經、心包經。
操作順序
1、我們首先可以先刮腹部中脘、天樞穴這兩個穴位。
2、刮胃經:由足三里穴處沿小腿外側刮至豐隆穴。
3、刮心包經:由曲澤穴處沿前臂前側刮至內關穴處。
4、刮委中穴處。
5、如果腹脹,加刮關元、氣海穴 ;感冒引起的嘔吐加刮尺澤、合谷穴 ;肝氣犯胃引起的嘔吐,加刮太沖穴 ;有痰飲的患者,加刮章門及公孫穴。
拔罐治療嘔吐特效穴位
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膻中至神闕穴。
操作順序
1、在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行灸罐法。先拔火罐,留罐 10 ~15 分鐘,起罐后,再在各穴艾灸 5 壯,每日1 次。
2、先用梅花針在膻中至神闕穴從上至下輕叩刺 3 ~ 5 遍,然后走罐至皮膚潮紅為度,再在中脘、神闕穴留罐 10 ~15 分鐘,每日或隔日1 次。
3、在中脘、足三里、胃俞穴行刺絡拔罐法。用三棱針在應拔部位挑刺后,拔罐 10 ~15 分鐘。每日1 次。
注意事項
雖然刮痧和拔罐能夠止住嘔吐,但是如果是因為上消化道嚴重梗阻、癌腫等引起的嘔吐我們就要好好的重視了。
偏方治療嘔吐偏方治療
1、飲羊奶治反胃干嘔
方劑:鮮羊奶適量。
制用法:將羊奶煮沸。每次飲1杯,每日2次。
功效:滋陰養(yǎng)胃。治陰虛所引起的反胃、干嘔等癥。
2、醋礬糊外敷止嘔
方劑:陳醋、明礬、面粉各適量。
制用法:上三味共調成糊狀。用時敷于兩足心涌泉穴,用紗布包扎固定,一般半小時后可發(fā)生止嘔作用。
功效:消積解毒、清熱散癖。用治嘔吐不止、泄瀉。
3、蘿卜蜂蜜止惡心嘔吐
方劑:蘿卜1個,蜂蜜50克。
制用法:將蘿卜洗凈切絲搗爛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健脾,和中,養(yǎng)胃。用治惡心嘔吐。
4、白胡椒半夏治嘔吐
方劑:白胡椒、制半夏、鮮姜等份。
制用法:前兩味共研細末。鮮姜煎湯。以姜湯和面同白胡椒末、半夏末調勻并捏成大丸粒。每服30-40丸,用姜湯送下,每日2次。
功效:暖腸胃。用治嘔吐(包括胃炎,幽門肥厚、狹窄,胃癌初期等的嘔吐)。
5、甘蔗姜汁治吐食干嘔
方劑:甘蔗汁半杯,鮮姜汁1湯匙。
制用法:甘蔗汁是將甘蔗剝去皮,搗爛取的汁液。姜汁制法與此同。將兩汁和勻稍溫服飲,每日2次。
功效:清熱解毒、和胃止嘔。
推拿療法治療嘔吐推揉脾經100~300次(約3分鐘),健脾和胃。推板門穴10 0~300次(約3分鐘),降逆止吐。按揉外勞宮穴100~300次(約3分鐘),溫陽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約5分鐘),降逆止嘔。摩腹100~300次(約3分鐘),消食和胃,降逆止嘔。
針灸治療嘔吐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合谷、公孫,用瀉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飲食停滯型:常用內關、公孫、足三里、天樞、下脘,用瀉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肝氣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陽陵泉、太沖,用瀉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虛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內關、足三里,補法加灸,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陰虛型:常用中脘、內關、陰陵泉、胃俞,用補法,滋陰養(yǎng)胃,降逆止嘔。
脾胃實熱型:常用內關、中脘、公孫、天樞、支溝、下脘,用瀉法,清熱導滯,和胃止嘔。
驚恐氣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太沖、神門、陽陵泉,用瀉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嘔。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76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痤瘡怎么治療?痤瘡的中醫(yī)辨證論治
下一篇: 中醫(yī)祛斑祛痘,美容保濕的方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