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某,女,46歲,干部。初診:1980年12月1日?;夹膭舆^速8年多,時感心悸、心慌,近兩年癥狀加重,曾在省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1個月,疑診為早期冠心病、心肌病,使用西藥后無緩解?;颊呙嫔S,神情疲憊,心累怔忡,胸部壓悶,動則氣短,不能爬坡上樓,常太息,胃脘脹滿,噯氣,頭昏,四肢乏力,時汗出黏手,午后及夜晚頭面與胸背陣發(fā)烘熱,食少,惡油膩,眠差,每晚僅能睡3小時左右,驚悸易醒,記憶衰減,月經(jīng)紊亂,小便短黃,大便正常,舌質(zhì)干紅、苔少,脈沉細微數(shù)。辨證為氣陰虧虛,心脾不足,虛熱內(nèi)擾。治宜益氣養(yǎng)陰、調(diào)和心脾,兼清虛熱。
白曬參6g 麥門冬10g 五味子10g 棗仁12g 白薇10g 地骨皮12g 麥芽18g 砂仁(后下)1.5g 陳小麥15g 大棗6枚 甘草3g
6劑。
二診:12月12日。服藥后頭昏、心悸、心慌、頭面發(fā)熱較前減輕,矢氣較頻,脘脹有減,納食增加,睡眠尚差,夜汗多,易激動,時悲傷,苔少質(zhì)紅,脈細弱。前方加斂陽和陰之品。
白曬參6g 麥門冬10g 五味子10g 丹參18g 棗仁10g 龍骨(先煎)18g 牡蠣(先煎)10g 砂仁(后下)4.5g 陳小麥30g 大棗6g 甘草6g
三診:12月22日。心悸、氣短、頭昏顯著減輕,睡眠好轉(zhuǎn),夜汗、沖熱消除,精神好轉(zhuǎn),飲食增加。惟時有驚悸,大便干燥,痔瘡出血。
仍宗前法,稍加柔肝潤腸之品。前方加火麻仁15g,枸杞子15g,蓯蓉5g,4劑。
四診:12月29日。諸癥基本消除,可以輕松上三樓,眠食均可,大便不燥,已正常工作。惟時心煩,舌淡紅、少津,脈細緩。予益氣養(yǎng)陰、和血安神法善后。前方去火麻仁,加生地18g。天王補心丹4瓶,按說明書于早晚吞服。
按:患者心累怔忡,動則氣短,四肢乏力,常欲太息,乃心、脾、肺氣虛,心體失于托護;汗出黏熱,午后、夜晚沖熱,舌干紅,脈細數(shù),是陰亦不足,虛熱內(nèi)擾,故始終以生脈散合甘麥大棗湯加減益氣養(yǎng)陰,兼清虛熱、調(diào)心脾,藥后得效,復(fù)加收斂固澀之品寧心安眠,最后仍以益氣養(yǎng)陰、和血安神法善后,數(shù)年沉疴得以基本消除。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相關(guān)文章:
生脈散加味治療氣陰虧虛,心脈瘀滯
生脈散加味治療風(fēng)濕性心臟病
生脈散加味治療心氣虧虛,心血瘀阻
生脈散加味治療心絞痛二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1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