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枳實理中湯治療腹痛一例

道醫(yī) 2023-06-25 23:18:23

黃某

,男
,重慶某中學教員(20世紀30年代)。以急腹癥收住教會所辦寬仁醫(yī)院
。外籍醫(yī)生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并發(fā)腹膜感染
,須急做手術
,并索醫(yī)金120個銀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颊邿o此重金
,且懼開刀,以友情求治于余

患者面色慘白

,腹冷痛甚劇,拒按
,時欲解便而不能出
,欲矢氣而不能通;小便亦閉
,四肢逆冷
,脈沉伏而微,苔白質淡
。問診時知前日晚飯后又貪食涼面一大碗
,乃發(fā)病
。以其素體虛弱
,中陽不運,冷食積滯
,寒阻中土
,氣機不通則痛作矣。擬大劑枳實理中湯

人參10g 干姜10g 焦白術10g 枳實15g 甘草3g

煎后將藥汁納入瓶內

,暗遣人送至病所,分次服用。翌日晨
,患者步入余診處
,連連稱謝,言夜間一劑盡
,天明大便通
、小便利、疼痛霍然而愈
。后以健脾溫中之劑調理而安

按:《諸病源候論》說:“腹痛者由臟腑虛,寒冷之氣客于腸胃膜原之間

,正氣與邪氣交爭相擊故痛
。”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中亦說:“脈沉微
,腹痛欲大便
,陰濁內凝,乃陽氣積衰
,通陽必以辛熱
。”這與本例極為切合
。此溫通之法
,《張氏醫(yī)通》中記述頗詳。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相關文章:

枳實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潰瘍性腸炎治療方法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

,病因尚未完全闡明
,主要是侵及結腸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
!至于要如何去治療潰瘍性腸炎呢
?下面我整理了潰瘍性腸炎治療的相關資料以供大家閱讀。

潰瘍性腸炎的西醫(yī)治療方法
1
、內科治療

由于本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
,內科治療的目的是控制急性發(fā)作、緩解病情
、減少復發(fā)
、防止并發(fā)癥。目前尚不能使疾病根治
,其治療依病變范圍和嚴重程度而定
,主要包括一般治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
、對癥治療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包括氨基水楊酸類
,如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糖皮質激素
、免疫抑制藥和中醫(yī)中藥
。近年來內科治療新進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腸道內營養(yǎng)即要素飲食的應用,新型5-氨基水楊酸制劑的應用
,其他新劑型的應用
,免疫抑制藥的應用。

(1)一般治療:

①由于本病與胃腸道營養(yǎng)的關系密切
,患者可能存在多種營養(yǎng)物質的缺乏
,如蛋白質、維生素
、電解質和微量元素等
,而營養(yǎng)不良反過來又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
,近年來無脂無渣的要素飲食已成為其重要的輔助治療方法
,應給以易消化、少纖維
、富營養(yǎng)的食物
,避免牛奶及乳制品。發(fā)作期給以流汁飲食
,嚴重者應禁食
,通過靜脈給予營養(yǎng)治療,使腸道獲得休息


②暴發(fā)型和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應臥床休息
,精神過度緊張者可適當給予鎮(zhèn)靜藥,腹痛或腹瀉明顯者可給予少量阿托品
、山莨菪堿(654-2)等藥物
,但大劑量使用有引起急性結腸擴張的危險。

③有貧血
、失水
、營養(yǎng)不良等重癥或久病患者,應酌情輸血
、補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療
。應用蛋白合成激素能改善一般狀況,增進食欲
,加速潰瘍愈合
。尤應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
,補充多種維生素
,有利于病變恢復和改善全身狀況。

(2)藥物:

①磺胺類:首選胃腸道不易吸收的磺胺類藥,其中以柳氮磺吡啶(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效果最佳
。本藥在腸內經細菌分解為磺胺吡啶及美沙拉秦
,后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對結腸壁組織有特殊親和力
,具有消炎作用
。新型5-氨基水楊酸制劑主要有兩種:一種含腸溶包膜,可使藥物延遲釋放
,如美沙拉秦(艾迪莎)
,另一種為緩釋劑型,如美沙拉秦(頗得斯安)
,其在胃腸道釋放呈時間依賴性
,從十二指腸開始一直到結腸。無論是控釋劑型還是緩釋劑型
,其結腸內藥物濃度均明顯高于小腸內藥物濃度
。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主要用于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活動期和緩解期的治療
。特別可用于對柳氮磺吡啶不能耐受或過敏的患者
。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的療效取決于病變部位的藥物濃度,因此近年來對遠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主張采用局部藥物治療
,如藥物灌腸或者栓劑治療
,可取得較好的療效而副作用明顯降低。特別是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栓劑對直腸肛門炎癥具有良好的療效而副作用輕微


②抗生素:有繼發(fā)感染者可用青霉素
、氯霉素、慶大霉素
、頭孢菌素等
,為了避免加重胃腸道癥狀,一般選擇靜脈用藥
。甲硝唑或替硝唑可抑制腸道厭氧菌
,并有免疫抑制、影響白細胞趨化等作用
。認為該藥可明顯減輕里急后重癥狀
,對有肛周疾病和瘺管的患者療效明顯。每次0.4g
,3次/d
,口服,療程3~6個月
,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在60%~70%


③糖皮質激素和促皮質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近期療效較好
,有效率可達90%,能抑制炎癥和免疫反應
,緩解中毒癥狀
。一般適用于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急性發(fā)作期或暴發(fā)型病例
,但并發(fā)腹膜炎或有腹腔內膿腫形成者不宜應用
。一般可用潑尼松(強的松)40~60mg/d,分3~4次口服
。病情控制后逐漸減量至10~15mg/d
,通常維持半年左右后停藥,為減少停藥后的復發(fā)
,在減量過程中或停藥后給以美沙拉秦(5-ASA)口服
。暴發(fā)型和嚴重發(fā)作期,可靜脈滴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糖皮質激素
,一般前者療效較佳
,用量為25~50U/d,氫化可的松的用量是200~300mg/d
,或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琥珀酸鈉)40~80mg/d
,療程一般為10~14天,在病情控制后逐漸減量
,以后可口服潑尼松(強的松)等制劑維持


④免疫調節(jié)藥:對少數糖皮質激素治療不敏感或對糖皮質激素產生依賴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免疫抑制藥
。免疫調節(jié)藥巰嘌呤(6-巰基嘌呤)和硫唑嘌呤均可選擇性地作用于T淋巴細胞
,但發(fā)揮作用緩慢,通常在用藥3~6個月后出現療效
,但副作用較大
。對磺胺藥和皮質激素治療無效者可謹慎試用。6-巰基嘌呤的用量為1.5mg/(kg?d)
,分次口服
,硫唑嘌呤1.5~2.5mg/(kg?d),分次口服
,療程約1年
。若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應用,兩者劑量應相應減少
。環(huán)孢素對骨髓無抑制作用
,對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效果較好,多用于皮質激素治療失敗者
,初始劑量為2~4mg/(kg?d)
,靜脈持續(xù)滴注
,或8mg/(kg?d)口服。

⑤其他藥物:如色甘酸(色甘酸二鈉)可阻止肥大細胞
、嗜酸細胞脫顆粒
,從而抑制5-羥色氨
、慢反應物質釋放
,減少抗原-抗體反應,可減輕癥狀
,鈣通道阻滯藥
,如維拉帕米(異博定)、硝苯地平
、桂利嗪等能減少腸道分泌
,緩解腹瀉,中藥小檗堿(黃連素)
、苦參
、白芨、云南白藥
、錫類散等做局部治療有一定療效


(3)不同部位或類型的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

①潰瘍性直腸炎:

A.起始治療:病變局限于直腸,癥狀多較輕
,可采用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栓劑
,2~3次/d,或可的松泡沫劑1~2次/d
,每次1個栓劑
。若出現栓劑不耐受,如下腹不適
、直腸激惹
,可改用柳氮磺吡啶(偶氮磺胺吡啶)片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2周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以后改為維持量。

B.維持治療:美沙拉秦(5-ASA)栓劑用作長期維持治療較好
,每晚1粒
,可減少復發(fā)。栓劑不耐受者可用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維持
,推薦維持量為柳氮磺吡啶(SASP )2g/d
。注意監(jiān)測血藥濃度、血紅蛋白及網織紅細胞


②左半潰瘍性結腸炎:起始治療常用美沙拉秦(5-ASA)灌腸劑
,每晚4g
,若3~4周后癥狀無緩解,可增量為早
、晚各1次
。或加用氫化可的松100mg/100ml灌腸
,仍無效或患者難以耐受
,可加用或改用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口服,先從小劑量開始
,若可耐受則逐漸加量
,如柳氮磺吡啶(SASP) 1g/d或美沙拉秦(5-ASA) 1~1.2g/d,逐漸增至柳氮磺吡啶(SASP)4~6g/d或美沙拉秦(5-ASA )4.8g/d
。一旦癥狀緩解
,應逐漸減量。維持治療常用5-ASA灌腸劑
,每次4g
,每晚1次或每3晚1次,或用SASP 1~2g/d
、5-ASA 1.2~2.4g/d口服維持
。長期用SASP者,應補充葉酸


③右半潰瘍性結腸炎和全結腸炎:起始治療常用柳氮磺吡啶(SASP) 4~6g/d或美沙拉秦 2.0~4.8g/d口服
,急性發(fā)作期可加用美沙拉秦(5-ASA)灌腸劑或皮質類固醇灌腸。一旦癥狀緩解
,應逐漸停用灌腸劑
,并將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或美沙拉秦(5-ASA)減至維持量。若無效
,可改用潑尼松40~60mg/d口服
。注意補充鐵劑,亦可適當加止瀉劑緩解癥狀
。維持治療用柳氮磺吡啶(SASP) 1~2g/d
,或美沙拉秦(5-ASA)1.2~2.4g/d。

④重型或爆發(fā)型潰瘍性結腸炎:該型患者常有全身癥狀
,易并發(fā)中毒性巨結腸
、腸穿孔,需住院觀察治療
。迄今為止的主要治療藥物是皮質類固醇
,重癥病例還可點滴免疫抑制藥或行結腸切除術,主要措施為胃腸外營養(yǎng)以便腸道休息和靜脈用皮質類固醇。靜脈營養(yǎng)同常規(guī)方法
,皮質類固醇可用氫化可的松100mg靜脈輸注
,每8小時1次,或潑尼松龍30mg靜脈輸注
,每12小時1次或甲潑尼龍(甲基潑尼松龍)16~20mg每8小時靜脈輸注1次
。后兩種藥物較少有鈉潴留和鉀丟失的副作用。效果不明顯時可聯用美沙拉秦(5-ASA)灌腸或氫化可的松灌腸
,2次/d
,亦可聯用抗生素。對皮質類固醇無效者
,用小劑量環(huán)孢素2mg/(kg?d)持續(xù)靜滴
,可緩解病情
,避免緊急結腸切除術
,并可適當減少皮質類固醇用量。此外
,有人采用粒細胞吸附療法取得較好的療效
。粒細胞吸附療法指從血中除去粒細胞、單核細胞
、殺傷性T淋巴細胞等活化的白細胞
,從而抑制炎癥的療法。粒細胞吸附器是一種血液濾過器
,內部為充填乙酸纖維素的小珠
,患者靜脈血由此流過后,約60%的活化粒細胞
、單核細胞被吸附
。該療法每周1次,每次1h
,5次為一療程
,由于這是對癥療法,需定期維持治療
。粒細胞吸附療法可適用于多種炎癥性疾患
,其有效率達58.5%,較皮質類固醇療效44.2%高
,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僅8.5%
,而皮質類固醇達42.9%。

⑤慢性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部分患者對柳氮磺吡啶(SASP)
、美沙拉秦(5-ASA)
、皮質類固醇無效,但又不愿手術治療時
,可用硫唑嘌呤治療
,從50mg/d開始
,逐漸加量,最大量為2mg/(kg?d)
。雖有效率達60%~70%
,但起效需3~6個月,因此
,常在治療初期需用潑尼松維持治療至少2個月才減量
。若用巰嘌呤(6-巰基嘌呤)或硫唑嘌呤6個月后仍無效,可改用甲氨蝶呤(氨甲喋呤)2.5mg/周口服
,逐漸加量至10~15mg/周
,亦可25mg/周肌注。需8~10周才見效


2
、外科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多數經內科治療收到較好效果,但仍有20%~30%病例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切除病變腸段而獲得根本性治愈
。手術適應證包括:

①內科治療無效,長期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
,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差
、喪失勞動力,兒童生長發(fā)育受到嚴重影響者


②結腸纖維瘢痕狹窄造成梗阻或失去功能而持續(xù)腹瀉者


③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癌變者。

④UC暴發(fā)性發(fā)作或中毒性巨結腸經短時(2~3天)內科治療無效者


⑤出現急性并發(fā)癥者
,如結腸穿孔或將要穿孔,大量便血


⑥腸外并發(fā)癥尤其關節(jié)炎不斷加重者


近10多年來,由于外科技術和設備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尤其是腹腔鏡和吻合器的廣泛應用
,外科治療有較大發(fā)展,在治療觀念上有較多的更新
,術后功能不斷改善
,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手術方式目前主要包括:回腸
、結腸造口術
,結腸全切除、回直腸吻合術,結直腸全切除
、回腸造口術
,結直腸全切除、回腸肛管吻合術
。但術前應充分估計病情
,明確病變范圍,合理選用手術方式


(1)回腸結腸造口術:主要用來治療中毒性巨結腸
、一般情況極差、不能耐受腸段切除的病例
。單純回結腸造口術使擴張結腸減壓
,待病情好轉后行二期腸切除術。但中毒性巨結腸腸壁脆弱
,縫合極為困難
,所以近期該手術多為一期腸切除術取代。

(2)全結腸切除
、回直腸吻合術(total colectomy and ileorectal anastomosis):此手術適用于直腸未發(fā)現病變者
,操作簡便
,術后排便功能好
,是回腸袋肛管吻合術(ileac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問世前惟一可避免永久回腸造口的手術。但保留的直腸存在疾病復發(fā)甚至癌變的可能
,故須術后經常隨訪內鏡檢查
。目前回直腸吻合術臨床應用較少。

(3)結直腸全切除
、回腸造口術(total proctocolectomy with ileostomy):是最徹底最傳統(tǒng)的手術
。切除了有病變的全部腸管后,雖無病變復發(fā)和癌變的后顧之憂
,但存在糞便和糞袋處理困難等諸多問題
,給患者會帶來長期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負擔。

(4)IPAA:近年被廣泛用于治療UC
、家族性息肉病及某些直腸良性疾病
,是較理想的手術。IPAA術是在切除病變的全部直腸黏膜和結腸
,防止疾病復發(fā)和癌變的基礎上
,經直腸肌鞘內拉出回腸袋與肛管吻合,保留肛門括約肌和自制排糞功能
。盆腔內貯存袋的建立是回腸肛管直接吻合的巨大進步
,大大減少了排便次數,從而取代了回腸肛管直接吻合術。
潰瘍性腸炎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1
、大腸濕熱

【證候】起病較急
,腹痛即瀉,瀉下急迫如注
,便味臭穢
,血隨便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驗a下黃色水樣便
,或膿樣粘液便,腹脹腸鳴
,肛門灼痛
。或可伴有寒熱
,心煩口干而不欲多飲
,食欲不振,小便赤澀短少
。舌苔黃膩
,脈象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

【方藥】葛根芩連湯加減。本方重在清化腸中濕熱
,升清止瀉
,方中葛根解肌清熱,煨用則能升清止瀉;黃芩
、黃連清熱燥濕;甘草甘緩和中
。如發(fā)熱較著者,可加柴胡
、銀花
、連翹;如為暑熱作崇,可用六一散解暑清熱
,利濕止瀉;如濕邪偏重
,胸脘痞悶,渴不欲飲
,苔膩時
,宜酌加藿香、佩蘭
、蒼術
、厚樸、薏仁;若熱邪偏重
,發(fā)熱
,口渴喜冷飲
,苔黃厚,可選加銀花
、白頭翁
、秦皮、黃柏等;伴惡心嘔吐者
,可加竹茹
、陳皮、半夏;大便下血者可用當歸
、赤小豆
、白頭翁等以養(yǎng)血祛濕,清熱解毒
,或可用地榆
、槐花以涼血止血,炒荊芥以清血中之風
,還可加參三七
、三七粉、云南白藥
,以化瘀止血
,或可用白及粉以泄血分之熱并助生肌止血之力。

2
、寒濕凝滯

【證候】腹瀉
,便下赤白粘凍,白多赤少
,或為純白凍
,腹痛拘急,里急后重
,口淡乏味,中脘痞悶不渴
,頭痛身困
,小便清白,舌質淡
,苔白膩
,脈濡緩

【治法】溫化寒濕,調氣和血


【方藥】胃苓湯加減
。胃苓湯可溫化腸胃中之寒濕之邪。方中白術
、蒼術祛濕健脾;陳皮
、厚樸調氣散寒
,又溫通助化寒濕、桂枝溫散寒邪
、茯苓健脾利濕
。如兼惡寒身痛,發(fā)熱無汗
、脈浮等表證者
,可合用荊防敗毒散或藿香正氣散以疏表解肌;若寒邪偏盛、泄下清稀如水樣
,腹痛腸鳴者
,將桂枝改為肉桂、加烏藥
、良姜以溫化寒濕;若小便不利者加豬苓
、兼暑濕加草果、藿香
、砂仁以解暑化濕

3
、食滯胃腸

【證候】腹痛即瀉,瀉下痛減
,少傾復又痛瀉
,瀉下糞便臭如敗卵,腹痛拒按
,腸鳴
,脘腹脹滿,噯氣酸臭
、厭食或嘔吐
,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
,調和脾胃

【方法】保和丸加減
,保和丸重在消食化滯健脾和胃。方中山楂
、神曲
、萊菔子、麥芽消食導滯;半夏
、陳皮和胃化濕降氣;茯苓健脾滲濕
。肉滯重用山楂,面積重用麥芽
、萊菔子
,谷停可加炒谷芽
,酒傷可加葛花
。如腹脹痛甚
,大便瀉下不暢者,可加大黃
、枳實各
、檳榔以通腑導滯;如積滯化熱甚加黃連、清熱厚腸;如惡心嘔吐
,加蔻仁和胃止嘔;如食欲不振
,加藿香、佩蘭
、芳香醒胃;如舌苔垢膩
,加蒼術、苡仁芳香和滲濕同用
,增強去濕之功


4、毒熱壅盛

【證候】發(fā)病急驟
,壯熱口渴
,頭痛煩躁,胸脘滿悶不食
,嘔吐惡心
,腹痛劇烈,后重特甚
,腹瀉
,利下膿血,多為紫紅色
,或呈血水狀
,便次頻頻;舌紅絳,苔黃燥
,脈滑數或疾
,甚至昏迷痙厥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寧血

【方藥】白頭翁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兩方合用共湊清熱涼血
、解毒寧神之功。方中白頭翁清血分之毒熱;配黃連
,黃柏、黃芩
、秦皮清熱燥濕
,生地、二花炭
、丹皮
、赤芍
、知母涼血活血,清熱解毒;大黃清熱泄毒
,蕩大腸之毒熱;生石膏清氣分之熱毒
。如熱毒侵入營血,高熱神昏譫語者
,可加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以清解熱毒,開竅安神;若高熱
、抽搐痙厥者加用紫雪散
、全蝎、鉤藤以清熱熄風鎮(zhèn)痙;如嘔吐頻繁
,胃陰耗傷
,舌紅絳而干,則可酌加西洋參
、麥冬
、石斛,扶陰養(yǎng)胃;如屢飲屢吐
,可用玉樞丹吞服以和胃止嘔;若下利無度
,飲食不進或突然四肢不溫、面白
、出冷汗
,喘促乃毒熱內閉,陽氣外脫
,應急用獨參湯或四逆加人參湯濃煎頓服
,以益氣救陽

5、瘀阻腸絡

【證候】下利日久
,便下糞少
,大便時稀時干,便后不盡
,夾有粘凍或黯血
,或下血色黑有光如漆,腹部刺痛
,痛有定處
,以左側少腹為多,按之痛甚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蓲屑皸l索狀瘀塊,面色暗滯
,舌邊有瘀斑或舌質暗紅
,脈沉澀

【治法】化瘀通絡
、止痛止血

【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少腹逐瘀湯重在化瘀通絡
、和營止血
。方中蒲黃、五靈脂
、當歸
、川芎配合為方之主要組分,活血化瘀
,養(yǎng)血生新;香附
、臺烏、枳殼
、元胡
、乳香、沒藥行氣活血定痛;肉桂
、干姜
、小茴香溫經散寒行瘀,腸絡瘀血得散則泄瀉
、腹痛自止
。如氣血瘀滯,化為膿血
,大便挾有赤白粘凍
,可合白頭翁湯同用,以清熱涼血;兼食滯加檳榔
、山楂以消食導滯;如挾有瘀阻者
,以滯下粘液為主,本方合苓桂術甘湯同用
,以溫化痰濕;如血熱
、大便暗紅色較多,上方加三七粉(沖服)
,大黃炭以涼血止血;如氣虛明顯
,見神疲、乏力
、肢倦者
,加黨參,白術
,以益氣行血

6
、肝郁脾虛

【證候】腹瀉,或便秘和腹瀉交替發(fā)作
。時作時止
,每因惱怒而發(fā)作或加重。發(fā)作則腹痛欲瀉
,瀉后痛減
,矢氣頻作,大便溏薄
,粘液較多
,時夾膿血,日行3~4次
,左少腹墜脹或里急后重
,伴納差,胸脘痞滿
,噫氣不舒
,性情急躁等。舌質紅
,苔薄白而膩
,脈弦

【治法】抑肝扶脾、理氣化濕

【方藥】逍遙散合痛瀉要方加減
。兩方合用共湊疏肝健脾之功
。方中柴胡、白芍
、青皮疏肝理氣,緩急止痛;白術
、茯苓
、陳皮、山藥理氣健脾祛濕;防風
、薄荷舒肝養(yǎng)肝
,醒脾燥濕;甘草緩急而調和諸藥。若兩脅脹痛
,脈弦有力
,上方加元胡。郁金以疏肝止痛;便秘和腹瀉交替發(fā)作
,則上方加檳榔
、沉香以疏導積滯;如腹脹腹痛者,上方加枳實
,厚樸以行氣消脹;噯氣嘔惡為肝氣犯胃
,胃氣上逆,則上方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逆止嘔;如脾虛較重
,腹瀉次數增多
,則上方加黨參、升麻以升補脾氣;如情懷郁結
、不思飲食
、加代代花、玫瑰花以舒肝醒胃

7
、脾氣虛弱

【證候】大便時溏
,遷延反復,完谷不化
,勞累則便溏加重
,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
,稍進油膩厚味食物
,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加,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或腹脹有下墜感,甚則脫肛不收
,舌淡苔白
,脈細弱

【治法】補中益氣
、升陽止瀉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方中黃芪
、黨參
、白術、炙甘草補氣健脾
,為本方主藥;升麻、柴胡配合參
、芪以升舉清陽
,如葛根增加升清止瀉作用;陳皮理氣和胃,以防中氣壅滯;諸藥合用
,使脾氣健旺
,升降復常,腹瀉自除
。如脾氣下陷重者,上方加重參、芪藥

8
、脾虛濕困

【證候】大便溏薄
,膿血雜下,夾有粘液
,久而不止
,日行3~6次,腹脹納差
,自重倦怠,腹痛隱隱
,舌質淡
,苔白膩,脈沉緩

【治法】健脾益氣
,化濕和中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方中黨參、白術
、茯苓
、炙甘草為四君子湯,是補氣健脾的代表方
,專治脾虛失運
,輔山藥、蓮子肉以助健脾益氣之力;伍苡仁
、扁豆?jié)B濕健脾:砂仁
、陳皮則和胃醒脾,理氣寬中;桔梗載藥上行;全方具有健脾補氣
、除濕止瀉之功
。如腹脹中滿,氣滯濕阻癥狀明顯者
,去方中炙甘草加大腹皮以理氣化濕寬中;有停食者加山楂
、麥芽、神曲;若濕蘊化熱
,舌苔黃膩者
,加黃芩、滑石10g以清利濕熱;如腹痛而冷者
,上方加干姜以溫運脾陽

9
、脾胃虛寒

【證候】下利日久,便下清冷稀薄
,帶有白凍或便下欠爽不化
,每遇受寒或食人生冷發(fā)作,腹部隱痛,喜暖喜按
,腸鳴腹脹
,四肢欠溫,舌淡苔白
,脈沉遲

【治法】溫中健脾
,散寒祛濕

【方藥】理中湯加味。方中黨參
、白術甘溫健脾益氣;干姜溫中散寒
,振奮脾陽;甘草調和諸藥。如腹中冷痛
,肢涼畏寒較甚者
,上方加炮附子。如伴嘔吐吞酸
,寒熱夾雜者
,加黃連,以兼清熱;如小腹拘急冷痛者
,上方加小茴香
、烏藥。以溫暖下元
,理氣止痛

10
、寒熱錯雜

【證候】便溏時發(fā)時止,日久不愈
,發(fā)作時便瀉夾有粘液或見膿血
,里急后重,腹痛
,飲食減少
,倦怠怯冷,舌質淡
,苔膩
,脈細

【治法】扶正祛邪,調理寒熱

【方藥】連理湯加減
,方中以黨參
、白術、干姜
、炙甘草健脾溫中;黃連清腸中濕熱
。綜觀全方,寒熱并用
,補瀉同施
,使寒散熱消濕除
,正復邪去,諸癥自愈
。如兼食滯者
,加麥芽、山楂
、神曲;瀉利休止時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合香連丸健脾益氣
,兼清余熱以鞏固療效

11、氣陰虧虛

【證候】疲乏頭昏
,五心煩熱
,腹脹不適,大便干結
,臨廁努掙乏力
,舌質偏暗少苔,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yǎng)陰
,健脾補腎

【方藥】參芪地黃湯加減。方中黨參
、黃芪
、甘草補益中氣、升陽;生地黃
、當歸
、芍藥、烏梅
、玄參
、首烏養(yǎng)血生津;佐以枳實、陳皮行氣除滿;麻仁
、桃仁
、蜂蜜潤腸通便。如虛中夾實
,合并大腸濕熱者
,宜加入酒軍、黃芩
、瓜蔞仁之類藥清熱除濕;如合并有大便下血則加槐花
、地榆清腸止血;如便秘與泄瀉交替者,可用大劑量白術
、山藥
、首烏、當歸健脾益腎
,養(yǎng)血潤腸
,適時加減
,解除痛苦

12、脾腎陽虛

【證候】黎明之前
,臍周作痛
,腸鳴即瀉,瀉后則安
。大便稀薄
,多混有不消化食物,形寒肢冷
,四未不溫
,腰酸膝冷,疲乏無力
,小便清長或夜尿頻多
,舌質淡胖,多有齒痕
,脈沉細無力

【治法】健脾溫腎止瀉

腹脹
,腹痛什么原因

什么是腹脹
腹脹就是腹部膨隆。正常情況下小兒飯后會有腹部膨脹

,饑餓時會腹部空癟
。如果腹部持續(xù)膨脹不癟,且腹壁有張力
,即可認為腹脹
。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
(1)消化道內積有大量氣體或液體。
( 2)腹腔內積有過多氣體或液體

(3)腹內有較大囊性腫物或實性腫物

(4)腹肌無力。
小兒腹脹多以氣脹為主


哪些原因能引起腹部脹氣? ?
能夠引起腸腔脹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食物發(fā)酵
正常情況下
,回腸下端和升結腸有大量細菌存在。如果食糜在這段腸子里
,因某種原因停留時間過長
,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發(fā)酵
,產生大量的氣體
,引起腹脹。
(2)吸入空氣
小兒哺乳時
,因母親乳頭凹陷或含接不好
,人工喂養(yǎng)時
,因奶嘴孔大小不合適,或哭鬧時均可吸入大量空氣
,而引起腸脹氣

(3)胃腸道中氣體吸收障礙
正常情況下,腹腔內大部分氣體
,經腸壁血管吸收后
,由肺部呼吸排出體外。有些疾病
,腸壁血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
,影響腸腔內氣體吸收,從而引起腹脹

(4)胃腸道內氣體排出障礙
因某些原因
,腸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所以腸腔內的氣體排不出體外
,因而引起腹脹


嚴重腹脹有何危害
(1)影響呼吸
腹腔脹氣,橫膈升高
,胸腔變小
,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難

(2)影響血液循環(huán)
腹部脹氣,橫膈上提
,壓縮胸腔
,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受到影響。腸腔脹氣
,腸內壓升高
,影響腸壁血液循環(huán)。腹腔內壓升高
,下腔靜脈回流受阻
,因回心量減少,影響心臟射血

(3)水電解質失衡
嚴重腹脹
,腸腔內容物潴留,腸壁受到壓迫
,不僅影響腸內容物吸收
,還使腸壁血漿滲入腸腔,引起水
、電解質失去平衡

(4)毒素吸收
腸腔內潴留的食糜在細菌的作用下發(fā)酵腐敗
,產毒產氣,被機體吸收
,加重病情


怎樣治療腹部脹氣
(1)認直尋找引起腹脹的原發(fā)病,進行針對性治療
,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2)對癥治療
①通便:如果大便秘結,可將開塞露或甘油栓等藥液擠入直腸內
,這樣可以排出大便和氣體
,降低結腸內壓力。如果通便不成功
,可將一肛管插入肛門達乙狀結腸
,使腸內的氣體排出體外。
②胃腸減壓:將一條胃管經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腸
,再在管外邊接上一個抽吸降壓的裝置
,通過這個裝置能把胃腸道里的氣體和液體抽吸出來,減輕胃腸道的壓力
,使胃腸肌肉得以休息
,等待恢復功能。
③如果用以上兩種方法都不奏效
,且無腸梗阻證據
,可選用新斯的明或酚妥拉明等藥物。新斯的明
,可抑制膽堿酯酶
,增強腸管蠕動,可促進排氣
,用量為每次0.045~0.06毫克/公斤體重
,皮下注射;酚妥拉明
,可提高肺通氣量
,興奮腸道平滑肌,促進腸管蠕動
,減輕腹脹
,用量每次0.2~0.5毫克/公斤體重,皮下注射

④禁食
,靜脈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
。如果因血鉀濃度過低引起腹脹
,可靜脈滴入氯化鉀

⑤腹脹消失后,可服用多酶片和益生菌制劑

⑥避免食用產氣食品
,如豆類和薯類等。

中醫(yī)對腹脹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如何認識?
腹脹是由于胃腸道內存在過量的氣體
,以腹部脹大
、皮色蒼黃、甚至脈絡暴露
、腹皮繃急如鼓為特征
,其主要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如下:
(1)脾胃損傷
由于小兒乳食不節(jié)、饑飽無度
,或營養(yǎng)不良
,均會損傷脾胃,使脾失健運
,升降失節(jié)
,氣滯不能正常運行而致脘腹脹滿。
(2)情志因素
由于嬌慣小兒多有任性
,所欲不遂
,情志不舒暢,肝氣因而郁結
,氣機失調
,可致氣急腹脹。
(3)濕熱蘊結
夏秋季節(jié)外感濕熱之邪
,不得宣化
,壅滯于中焦,氣機郁阻
,使脾胃升降功能失調,以致胸悶腹脹

(4)中寒
小兒多食冷飲或衣被過薄
,感受寒邪,寒邪直中脾胃
,使脾陽不振
,不能溫化水濕,水谷精微物質不能輸布
,壅積于中焦而成腹脹

此外,肝傷則氣血凝滯
,脈絡阻塞
,形成積聚
。病久傷腎,腎陽不足
,無以溫養(yǎng)脾土
,蒸化水濕,腎陰虧損
,肝失滋養(yǎng)
,均可導致腹脹。

氣滯食阻型腹脹有何表現
,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部脹滿
,按之不硬,食后加重
,噯氣則自覺舒服
,瀉后脹痛減輕,沒有食欲
,夜臥不寧
,手足心熱,舌苔白厚
,脈沉滑
。治以消食導滯,行氣消脹
。方選保和丸加減
,藥用焦三仙、炒萊菔子
、陳皮
、半夏、茯苓
、連翹
、檳榔、枳實
、甘草
。水煎,日1劑
,分3次服


濕熱蘊結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胸悶腹脹
,頭暈身重
,無饑餓感,食后身體發(fā)熱,口中淡而無味
,小便黃少
,大便稀而不爽,舌苔黃膩
,脈弦數
。治以清熱利濕,佐以芳香化濁
。方選中滿分消丸加減
,藥用厚樸、枳實
、茵陳
、梔子、陳皮
、半夏
、茯苓、澤瀉
、白術
、豬苓、車前子
、大腹皮
、甘草。水煎
,日1劑
,分3次服。

水寒傷中型腹脹有何表現
,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大脹滿
,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脹悶
,喜熱
,精神困倦,惡寒懶動
,小便少
,大便溏,苔白膩
,脈緩。治以溫中行水
。方選實脾飲加減
,藥用白術、茯苓、木瓜
、厚樸
、草豆蔻、大腹皮
、木香
、炮附子、干姜
、生姜
、甘草。水煎
,日1劑
,分3次服。

脾虛腹脹有何表現
,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面色萎黃
,倦怠無力,不思飲食
,食則飽脹
,腹?jié)M喜按,大便溏薄
,唇舌色淡
,苔白,脈細弱
,指紋青淡
。治以健脾益氣,佐以導滯
。方選香砂六君子湯加味
,藥用黨參、白術
、茯苓
、炙甘草、木香
、砂仁
、半夏、陳皮
、生姜
、大棗、焦楂
、焦麥芽
、焦神曲
。水煎,日1劑
,分3次服


臟寒型腹脹有何表現,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脹時減
,復如故
,腹部時痛,嘔吐不利
,不思飲食
,四肢常冷,小便清利
,苔白不渴
,脈沉遲。治以溫中散寒
。方選丁萸理中湯加味
,藥用黨參、白術
、甘草
、干姜、丁香
、吳茱萸
、熟附子、肉桂
。水煎
,日1劑,分3次服


肝脾血瘀型腹脹有何表現
,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大硬滿,青筋怒張
,脅腹攻痛
,面色暗黑,頭頸胸臂有血痣呈絲紋狀
,唇紫
,口渴,飲水不能下
,舌質紫紅或有紫斑
,脈沉澀。治以活血化瘀
,行氣利水
。方選調營飲加減
,藥用川芎、當歸
、赤芍、莪術
、延胡
、大黃、檳榔
、桑白皮
、葶藶子、甘草
。水煎
,日1劑,分3次服


肝腎陰虛型腹脹有何表現
,如何治療?
主要表現:腹部脹滿,面色晦黯
,形體消瘦
,五心煩熱,口干唇燥
,齒衄或鼻衄
,小便短赤,舌紅少澤
,脈弦細數
。治以滋補肝腎。方選六味地黃丸加減
,藥用熟地黃
、山萸肉、山藥
、丹皮
、澤瀉、茯苓
、枸杞子
、甘草等。水煎
,日1劑
,分3次服。

如何應用辨證食療法治療腹脹?
(1)乳食內積型
①山楂粥:鮮山楂切片
,炒至棕黃色
,每次取10~15克
,加溫水浸泡片刻,煎取濃汁150毫升
,再加水300毫升
,入粳米50克
,白糖適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焦麥芽30克
,焦山楂10克,焦神曲10克
,焙干
,研細末
,每次服3克,每日3次
,連服 1 周

(2)脾虛夾積型
①棗肉雞內金餅:大棗肉250克
,生姜30克,生內金50~60克
,面粉 500克
,白糖適量
。先將生姜煎湯,棗肉搗爛
,生雞內金焙干研細末,共和入面
,作成小餅
,烘熟。每次吃2~3個
,每日2~3次,連服1周

②鯽魚姜椒湯:鯽魚一條,生姜30克
,胡椒1克
。鯽魚去鱗及內臟,姜切片與胡椒一同放入魚肚內
,加適量水燉熟,加少許鹽
,飲湯食魚
。每天1 次
,連食1周。

還有其它具體相關的你自己上.cn/bbs_ys/ 去看
,上面很多專家的
,一般24小時以內都會有很多朋友回復網友的提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1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敬孝教授運用枳實薤白桂枝湯醫(yī)案二則
摘要:本文為總結歸納胸痹病辨證及治療規(guī)律
,根據《金匱要略》一書中張仲景對胸痹的論述
,通過對導師李敬孝教授臨床治療胸痹的病例的分析總結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
,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1斤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歸、云母粉
、白術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甘草、川續(xù)斷
,各一兩
。炮制 : 上挫,生絹袋盛
,好酒一升浸之
。春五日
、夏三日、秋七日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