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女,30歲,某廠職工。
初診:1982年5月7日。患慢性胃炎年余,脘腹飽脹,隱痛,服藥未愈。近2個月來,胃脘痞脹則伴呃逆,噯氣頻作,呃聲洪亮,呃后脹減,但須臾如故。呃甚掣引兩脅脹痛,嘔吐清水,胃冷,得溫稍減。大便隱血,溏薄不爽。太息,短氣,納呆。舌淡、苔白滑,兩脈沉緩無力。辨證為脾胃虛寒,中陽不足,肝氣上逆之證。宜先溫升中陽、健脾培土,而后散寒降逆。先服理中湯2劑。
太子參30g 焦白術(shù)10g 炮姜10g 甘草6g
繼用旋覆代赭湯加味4劑。
旋覆花(包煎)10g 代赭石(先煎)18g 太子參24g 法夏10g 制附片(先煎)10g 焦白術(shù)12g 丁香6g 柿蒂10g 生姜6g 甘草6g
兩方共服6劑后,呃逆頓除,脘痞、腹脹消減大半,胸脅痛止,噯氣,矢氣多,思食,精神轉(zhuǎn)佳。逆氣得平,擬疏肝和胃為治,用柴胡疏肝散合理中湯調(diào)理腸胃。6個月后呃逆未再復(fù)發(fā),余癥基本好轉(zhuǎn)。按:本例呃聲雖高亢,但太息氣短、胃涼、舌淡、脈虛、腹?jié)M時減、減后復(fù)脹等,皆為中土虛寒所致。必先溫復(fù)中陽,后進降逆之品,若首投大隊重墜止呃之劑,則已衰之中陽豈堪受伐,必致脾陽益?zhèn)?,貽害更甚,不可不察。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相關(guān)文章:
理中湯加味治療中陽不振,脾寒胃弱
理中湯(理中丸)配方,理中湯方歌方解
旋覆代赭湯的臨床運用醫(yī)案與經(jīng)驗總結(jié)
旋覆代赭湯的組成,功效
旋覆代赭湯方歌方解,功效與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1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癇癥的中醫(y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