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癇癥的中醫(yī)療法

      道醫(yī) 2023-06-25 23:31:20

      周某,男

      ,16歲
      ,學生

      初診:1978年5月27日

      。6年前患癇證
      ,開始4個月一發(fā)
      ,現(xiàn)1個月一發(fā)
      。發(fā)時先感胸悶,熱氣自胸上沖至頭
      ,旋即眩暈
      、驚恐、昏倒仆地
      ,神志不清
      ,面色蒼白,牙關緊急
      ,兩目上視
      ,口吐清涎,大哭不止
      ,歷時10分鐘
      ,漸漸蘇醒,癥狀消失
      ,除感頭昏
      、失眠多夢、疲乏無力外,飲食起居如常
      。來院門診:舌質(zhì)紅
      、苔白,脈細緩
      。病屬肝風犯胃
      ,痰濁阻竅的癇證。治宜養(yǎng)陰息風
      、鎮(zhèn)靜豁痰

      郁金10g 枯磯(布包煎)6g 菖蒲6g 遠志6g 蓮子心10g 棗仁18g 膽星6g 熟地黃24g 丹參15g 柏子仁18g 生龍骨(先煎)18g 生牡蠣(先煎)18g 枸杞子15g 當歸10g 生鐵落(另包,先煎去渣

      ,取水熬藥)120g

      二診:10月5日。服10劑后

      ,4個月來病未復發(fā)
      ,頭昏、失眠
      、多夢大減
      ,舌脈如常,仍守前法

      潞黨參12g 當歸10g 熟地黃12g川芎10g 郁金10g 枯礬6g 膽南星6g 天竺黃6g 法夏10g 陳皮10g 茯苓12g 遠志6g 菖蒲6g 棗仁15g 磁石(先煎)18g 神曲18g 竹茹10g 黃連6g 生牡蠣(先煎)24g 蓮子心10g 沉香10g 水飛朱砂6g 牛黃15g 甘草6g 生鐵落(另加水久煎

      ,去渣取水)120g

      囑其購買上藥6劑,除朱砂

      、牛黃
      、生鐵落外,余藥共研極細末
      ,將水飛朱砂
      、牛黃加入拌勻,取生鐵落水與熟蜜1000g攪勻做丸
      ,每丸重10g
      ,日服3次,每次1丸

      按:癇證多因驚恐

      、飲食不節(jié)和先天因素等形成臟腑功能失調(diào),釀成痰涎風火而發(fā)病
      。本例肝腎陰虛
      ,不能維陽,肝風易動
      ,膽火隨之上逆
      ,日久灼液成痰,癥見胸悶眩暈,即系風痰上逆先兆
      ,當風動痰升
      ,則感熱氣從胸上沖至頭頂,風痰亂于胸中則神識不醒
      ,上壅則口吐清涎
      ,走經(jīng)絡則兩目上視。膽附于肝
      ,肝陰虛
      ,膽氣亦虛,再加風痰上擾則驚恐不安
      、失眠多夢
      ;風痰聚散無常,病亦時作時止
      ,病后一如常人
      。初診用白金丸加菖蒲、遠志
      、膽星豁痰宣竅
      ,蓮子心清心熱,棗仁
      、柏子仁
      、熟地黃、丹參
      、枸杞子滋養(yǎng)肝腎
      ,生鐵落、生龍骨
      、牡蠣重鎮(zhèn)安神
      。二診時趁病未發(fā),亟用丸藥緩圖
      。以四物
      、朱砂安神丸養(yǎng)血滋陰,磁朱丸與牡蠣
      、鐵落鎮(zhèn)靜安神
      。其中,朱砂安神丸之黃連
      、生地黃
      、蓮子心、牛黃相互配伍
      ,清心經(jīng)與膽胃之熱
      ;白金丸、二陳湯配膽星、天竺黃
      、竹茹
      、菖蒲、遠志通竅除痰
      ;參
      、草、蜜益脾緩急
      ,共奏養(yǎng)陰息風
      、豁痰宣竅、心脾肝腎共治之效

      ——本文摘自《宋鷺冰60年疑難雜癥治驗錄》一書

      植物神經(jīng)性癲癇的中醫(yī)是如何治療癲癇的

      根據(jù)病癥的輕重和療法的深淺

      ,正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初期發(fā)病
      ,正氣未衰
      ,痰濁不重,故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短
      ,間歇時間長,如果反復發(fā)作
      ,正氣漸衰
      ,痰濁不化,愈發(fā)愈頻
      ,是正氣更衰
      ,互為因果,其病也漸重
      ,在治療上
      ,宜分標本虛實、頻繁發(fā)作時
      ,以標為主
      ,著重豁痰順氣、熄風開竅定癇
      。平時以治本為重
      ,宜健脾化痰、補益肝腎
      ,養(yǎng)心安神為輔助治療

      在數(shù)千年的臨床發(fā)展中,中醫(yī)藥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療體系
      ,建立了中醫(yī)治療癲癇的辯證原則
      ,消除病因、平降逆氣、醒腦開竅
      、熄風定痙
      ,穩(wěn)定腦神以控制發(fā)作。調(diào)整臟腑
      、脈絡
      、氣血功能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
      ,更顯示出醫(yī)藥在治療癲癇重突出的優(yōu)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保真湯
      保真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保真湯處方 : 藁本(去蘆)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蒼術(洗
      ,銼,麩炒)500克制法 : 上藥哎咀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四時傷寒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天麻
      、萆薢
      、石斛、虎骨(酥炙)
      、白芍藥
      、當歸、云母粉
      、白術
      、茵芋葉、木香
      、仙靈脾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
      ,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
      ,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
      偏方秘方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