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xx,男,11歲?!仓髯C〕素有蛔蟲,近2-3日突然腹痛甚劇,其父系農(nóng)村醫(yī)生,當邀余急診之,言其平素喜唾多涎,恐為蟲疾。視其腹中凸起,如桃大小,按之疼痛呼叫,呻吟不已,且有大便之感,面顯蒼白,布滿蟲斑狀如錢癬,舌中根色白黃,脈象沉弦稍澀,爪甲白點,痛時汗出。
〔辨證〕審系蟲多積聚,大腸阻遏,氣血壅閉,傳導失司,為蟲積腹痛之實證,多延時日則危。
〔治則〕急用下法,驅(qū)蟲外出。
〔方藥〕山區(qū)藥難速取,急囑火煎豆油60毫升(約有2兩),待油煎熱冒煙,放入蜀椒(深山僻村難以買藥,故改山花椒)15克,聞香即得(勿令炸糊),待溫頓服。
按:此癥蟲候明顯,來勢甚急,倉猝之間無藥以施,遂采用上法。本方目的在于滑腸驅(qū)蟲,亦通則不痛使蟲外出之變法。豆油(凡食用植物油均可)有滑潤大腸之效;蜀椒(花椒亦可代用)有散寒殺蛔之功用?!秱摗分疄趺吠?;《溫病條辨》之椒梅湯均用之。此藥服后約2小時許,患兒欲行大便,未及入廁,即糞便蛔蟲交集而下,大小長短不一,競排出蛔蟲100余條,1劑腹痛頓除。后囑飲服米粥自調(diào),注意有關蛔蟲衛(wèi)生。
蛔蟲即蚘蟲,《內(nèi)經(jīng)》稱為長蟲或蛟蛕。如〈靈樞·厥病篇》云:“腸中有蟲瘕及蛟蛕……心腸痛,惱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說明蛔蟲成團,及蟲病發(fā)生時的特有證候。《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都敘述了蛔蟲的證候和治法。一般蛔蟲治療可用化蟲丸;小兒可食炒熟之使君子肉,不可過于多食,多食呃逆;蛔蟲尚少未能成團,但脘腹疼痛,發(fā)作有時,常吐涎者,可服甘草粉蜜湯;蛔蟲竄入膽道,形成蛔厥當用烏梅丸(湯),根據(jù)寒熱虛實,調(diào)配用藥,但總以烏梅為主;在湯藥尚未備齊之前,亦可以醋煎蜀椒速飲,以蛔蟲遇酸則伏,故可緩痛,又可殺蟲?;紫x性喜團聚,又善鉆竄,遇孔即入;阻于腸中,格塞不通,則腹中劇痛;竄入闌門,則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則筋脈攣急,牽掣下肢,以致右腿屈不能伸,狀如縮腳腸癰;竄入膽道,則右脅肋痛劇號叫,多吐食水酸苦;上竄入胃則能吐蛔,胃中寒冷,高熱之候多有蛔蟲吐出?;紫x雌比雄長,老者頭部多顯黑紅,且體較粗,臨證可作參考。
蜀椒又稱川椒,為蕓香料,秦椒屬,落葉喬木,野生或栽培,果實及種子供藥用,開口者良,閉口者不宜入藥。性味辛溫有毒,入肺、脾、腎三經(jīng),有散寒除濕,溫中助火,善殺蛔蟲。蜀椒主產(chǎn)于四川,外皮紫紅,品質(zhì)最佳;產(chǎn)于陜西的稱花椒,又稱秦椒,較蜀椒為大,色較淡;產(chǎn)于其它各地者名土花椒,土黑色,味淡;產(chǎn)于山區(qū)者又稱山花椒,辛香之味顯薄。蜀椒系其果實,黑色種子稱為椒目,性味苦辛,有行水之功用,能治水腫脹滿,仲景治腹?jié)M之痰飲病,設己椒藶黃丸即用此品。
使君子異名留求子,為使君子科,使君子屬,常綠蔓生木本,暖地栽培植物,果實供藥用,連殼打碎入煎劑,或去殼取仁(肉)炒香用。產(chǎn)于川、閩、滇、黔、粵等南方溫暖之地,果實走油后不宜用。性味甘溫,入脾、胃二經(jīng),有殺蟲健脾消積之功用;主治小兒疳積、蟲痛,服之忌飲熱茶,犯之作瀉;多食能夠引起呃逆、眩暈。如《局方》之肥兒丸、《證治準繩》之使君子散、《醫(yī)方集解》之化蟲丸、《吉氏方》之五疳丸等均有此藥。
化蟲丸原為宋《和劑局方》方,系由鶴虱、檳榔、苦楝根皮、鉛粉(炒)、枯礬等藥組成?!夺t(yī)方集解》在本方內(nèi)加入使君子、蕪荑二味,亦稱化蟲丸。現(xiàn)在藥店所售化蟲丸是清《東醫(yī)寶鑒》妙應丸方加減,功能殺蟲、消積。其藥物組成為木香、檳榔、使君子肉、雷丸、枯礬、蕪荑、蘆薈、大黃、黑牽牛子(炒)等9味,水泛小丸,每服6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小兒酌減。
甘草粉蜜湯系《金匱要略》第19篇方,其云:"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fā)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方由甘草、粉、蜜三味藥物組成,先煮甘草,后納粉、蜜,攪令調(diào)和,煎如薄粥?!胺邸庇卸f,一指鉛粉,因鉛粉能殺蟲,但鉛粉毒性甚劇,不宜多服,故方后云“差即止”;一指米粉。因本證已經(jīng)用過毒藥而疼痛不止,所以不能再用毒藥,而以甘草、粉、蜜之品,安蛔緩痛,解毒和胃以緩其急。在臨證中,根據(jù)證情,我以為兩者均可采用,如在《金匱發(fā)微》曹穎甫氏治療“暴厥若死”一案,用甘草15克先煎去渣,以鉛粉6克、白蜜30克調(diào)飲,半日許下蛔蟲如拇指粗大者9條,其病乃愈。余亦曾用鉛粉治愈蛔蟲痛厥之癥,但鉛粉究系劇毒之品,用之以慎為是。如單以甘緩和胃則又應用米粉為妥。
烏梅丸能治蛔厥,《傷寒論》、《金匱要略》均有記載。其方藥組成為烏梅、細辛、附子、黃連、黃柏、當歸、桂枝、人參、干姜、蜀椒等10味組成,此方酸、苦、辛、甘俱備,而酸獨勝,故能安蛔?;棕识嗪?,余在臨證遇此以烏梅為主,寒盛者重用細辛、桂枝、干姜、附子、蜀椒;熱顯者重用黃連、黃柏;氣虛者重用人參(黨參);血虛者重用當歸。隨證調(diào)配藥量,效果甚佳,如挾氣滯又可加入廣木香,待痛止厥復,再議驅(qū)蟲。
——本文摘自《臨證治驗錄》
小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他們總是喜歡到外面去玩耍,年齡特別小的孩子,看到東西就會往嘴里塞,還有喜歡吃手指,這些壞的習慣會帶來細菌,容易讓寄生蟲進入孩子的肚子里,例如,很多小孩肚子里都有蛔蟲,針對這一現(xiàn)象吃什么比較好呢?
1、小孩有蛔蟲的食療方
1、使君子蒸肉
可治小兒腸道蛔蟲及營養(yǎng)不良等癥。每遇嬰幼兒不想吃東西,面部蒼白,日漸消瘦,腹脹且痛、口渴煩躁等癥狀出現(xiàn)時,即可吃此菜,定見療效。
材料:使君子5-10克,豬瘦肉100克,鹽少許。
做法:將使君子去殼,取出使君子肉備用。將使君子肉和豬瘦肉一起剁碎和勻,加入少許鹽,二者做成肉餅。將使君子肉餅放入盤內(nèi),隔水用旺火蒸熟或煮粥時放在飯面上蒸熟即成。
功效:可治小兒腸道蛔蟲及營養(yǎng)不良等癥。每遇嬰幼兒不想吃東西,面部蒼白,日漸消瘦,腹脹且痛、口渴煩躁等癥狀出現(xiàn)時,即可吃此菜,定見療效。
2、海南椰雞湯
材料:椰子1只,雞1只(約重600克),姜片10克,核桃仁50克,紅棗50克,清水約用1500克,鹽少許。
做法:雞洗干凈去皮,放入滾水中,浸約5分鐘,斬成大塊;核桃仁用水浸泡,去除油味;紅棗洗凈去核;椰子取汁,椰肉切塊。把雞、姜片、核桃仁、棗、椰汁與椰肉同放10碗滾開水中,加姜片,用猛火滾起后,改用文火煲3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成。
功效:椰子肉、椰汁可驅(qū)蛔蟲、蟯蟲;核桃仁健腦;雞肉營養(yǎng)豐富。小兒受寄生蟲的危害,可吃此湯,驅(qū)蟲健身。
據(jù)小編所知,年紀在5-14歲之間的孩子,肚子里面最容易長蛔蟲。因此,家長應該注意做好預防工作,而預防蛔蟲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注重孩子的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孩子指甲一定要及時剪掉。
2、肚子有蛔蟲的癥狀
1.消化道癥狀:這種情況主要表現(xiàn)患者食欲不太好,而且還有肚子痛的癥狀。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痛無定時,反復發(fā)作,持續(xù)時間不定,??勺孕芯徑?。痛時喜揉按腹部,無壓痛亦無腹肌緊張。個別小兒可表現(xiàn)為有偏食或異嗜癖(如吃爐渣、土塊等)。易發(fā)生惡心、嘔吐、輕瀉或便秘。有時可吐出或便出蛔蟲;②精神癥狀:精神不寧、易怒、磨牙、易驚等。過敏可引起頑固性蕁麻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等。個別嚴重感染在某些誘因下(如感冒、消化不良、勞累等),可突然發(fā)生驚厥、昏迷;③營養(yǎng)障礙:營養(yǎng)不良、貧血,甚至生長發(fā)育遲緩。
2.蛔蟲蚴蟲引起的癥狀①過敏癥狀(死亡蟲體的異性蛋白引起過敏反應,如蕁麻疹、鼻或喉黏膜刺激等癥狀);②蛔蚴性肺炎(輕者可無癥狀或僅有短暫輕咳,重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氣喘、咳痰或痰帶血絲,肺部體征常不明顯)。
3.并發(fā)癥這種病癥如果治療不當也會引發(fā)相應的并發(fā)癥,當蛔蟲過多,寄生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如發(fā)熱、脫水、胃腸功能紊亂等)或驅(qū)蟲藥量不足時,可激惹蛔蟲騷動及亂竄,而產(chǎn)生各種并發(fā)癥,如①膽道蛔蟲病;②蛔蟲性腸梗阻等。根據(jù)臨床癥狀,近期有排蟲、吐蟲史或大便檢查有蛔蟲卵,均可確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83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