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附子湯
出自《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三兩(9g) 附子炮
【用法】以水五升
【功用】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里實證
。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弦緊。方歌:
大黃附子細辛湯,脅下寒凝偏痛方
【方解】本方證因寒邪與積滯互結(jié)于腸道所致
附子與細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療寒邪伏于陰分的常用方法,如麻黃細辛附子湯中是與麻黃同用
,意在助陽解表;本方是與苦寒瀉下之大黃同用,重在制約大黃寒性,以溫下寒積,意在溫陽通便。一藥之異,即變助陽解表而為溫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三枚,遠比麻黃細辛附子湯為大,此中輕重,大有深意【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溫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療冷積便秘實證的常用方
。臨床應(yīng)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溫,苔白膩,脈弦緊為辨證要點。使用時注意大黃用量一般不超過附子。2.加減法:腹痛甚
,喜溫,加桂枝、白芍以和營止痛;腹脹滿,可加厚樸、木香以行氣導滯;體虛或積滯較輕,可用制大黃,以減緩瀉下之功;如體虛較甚,加黨參、當歸以益氣養(yǎng)血。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梗阻
、睪丸腫痛、膽絞痛、膽囊術(shù)后綜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癥等屬寒積里實者。【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脅下偏痛
,發(fā)熱,其脈弦緊,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方論選錄
周揚俊《金匱玉函二注》卷10:“此寒邪之在中
、下二焦也。脅下屬厥陰之部分,于此偏痛,必有所積,積而至于發(fā)熱,其為實可知也吳謙,等《醫(y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卷20:“腹?jié)M而痛
,脾實邪也;脅下滿痛,肝實邪也。發(fā)熱若脈數(shù)大,胃熱實邪也。今脈緊弦,脾寒實邪也,當以溫藥下之,故以大黃附子湯下其寒實。方中佐細辛者,以散其肝邪,此下肝脾寒實之法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臨床報道】
大黃附子湯隨證加減治療46例慢性腎功能不全證屬腎陽虧虛
【實驗研究】
本方有較好的抗缺氧作用
配伍研究發(fā)現(xiàn)
大黃附子湯中的大黃瀉下通便
病機就不懂怎么說,一起探討一下吧
!從組方成分來講,大黃附子湯組方之意,取辛、附大熱,大黃用意不在寒,在其攻下(推動)之力,方內(nèi)藥力全是烈藥,故治暴寒暴積,注意一個暴字(其中有的起因可以積聚很久,但發(fā)作時暴烈),其表現(xiàn)為病起急且激烈,如大痛,大汗淋漓面色發(fā)青,甚至打混等,故本方主治六腑之寒積,因人體唯六與外相通,所以方中有大黃。如寒在臟及其它經(jīng)絡(luò)則不必要用大黃。溫補湯則治只要由于氣血虛感有寒或本身火少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897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至寶丹有哪些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
下一篇:
黃連解毒湯有哪些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