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養(yǎng)親湯
出自《皆效方》,錄自《雜病廣要》
【組成】 紫蘇子(9g) 白芥子(9g) 萊菔子(9g)(原書未著劑量)
【用法】 上藥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每劑不過三錢(9g),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過(現(xiàn)代用法:三藥微炒,搗碎,布包微煮,頻服)。
【功用】 溫肺化痰,降氣消食。
【主治】 痰壅氣逆食滯證。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方解】 本方原為高年咳嗽,氣逆痰痞者而設。年老中虛,納運無權,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見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等癥。治宜溫肺化痰,降氣消食。方中白芥子溫肺化痰,利氣散結;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萊菔子消食導滯,下氣祛痰。三藥相伍,各有所長,白芥子長于豁痰,蘇子長于降氣,萊菔子長于消食,臨證當視痰壅、氣逆、食滯三者之孰重孰輕而定何藥為君,余為臣佐。
對于方中三藥的炮制,原書要求“微炒、擊碎”,可防止辛散耗氣,減少辛味對咽喉、肺胃的不良刺激,尤能使萊菔子由生用性升變?yōu)樾越迪職?搗碎則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在用法上,每劑不過三錢,布包微煎,代茶頻服,可使藥力緩行。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痰壅氣逆食滯證的常用方。臨床運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膩,脈滑為辨證要點,無論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尤以老年人為宜。然本方終屬治標之劑,絕非治本之圖,服后一俟病情緩解,即當標本兼治。氣虛者不宜單獨使用。
2.加減運用:常與二陳湯合用,有助于提高療效;若兼有表寒,可再合用三拗湯。如病情得以緩解,可改用六君子湯以善其后。
3.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頑固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氣逆食滯者。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雜病廣要》錄《皆效方》:“高年咳嗽,氣逆痰痞?!?/p>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3:“治老人氣實痰盛,喘滿懶食等證。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因水飲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運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為痰。然痰壅則氣滯,氣滯則肺氣失下行之令,于是為咳嗽、為喘逆等證矣。病因食積而起,故方中以萊菔子消食行痰;痰壅則氣滯,以蘇子降氣行痰;氣滯則膈塞,白芥子暢膈行痰。三者皆治痰之藥,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長。食消氣順,喘咳自寧,而諸證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p>
【臨床報道】
鄭氏報道用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頑固性咳嗽40例,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5例,14例病程達10年以上。7天為1療程,通過自身前后對比觀察療效。服藥3~5天咳嗽停止,自覺癥狀消失者25例;服藥3~5天咳嗽明顯減輕,第2療程結束,咳嗽基本消失者計15例。[鄭作文.三子湯止咳祛痰療效觀察。中藥通報 1986;(8):56]
鄒氏等自擬百仙三合湯(百部、仙鶴草合三拗湯、二陳湯、三子養(yǎng)親湯)治療支氣管炎1800例,其中有慢支病史者590例,經(jīng)中西藥治療效不顯者1460例。癥狀以咳嗽、咯痰、輕度氣喘為主;聽診:呼吸音粗糙,有干濕羅音,甚可聞及哮鳴音;舌苔厚膩,脈滑;X線示肺紋理粗亂。以本方隨證加減治療后,1763例治愈,占97.9%;37例無效,占2.1%。[鄒世光,等.百仙三合湯治療支氣管炎1800例療效觀察。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1995;(5):8]
【實驗研究】
拆方和合方研究顯示,紫蘇子、白芥子均有明顯的平喘和祛痰作用,紫蘇子的平喘作用較白芥子強,但白芥子的祛痰作用較紫蘇子強,鎮(zhèn)咳則以萊菔子作用最強。白芥子還能顯著提高小鼠血漿(環(huán)腺苷酸/環(huán)鳥苷酸)cAMP/cGMP比值,由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組成的三子養(yǎng)親湯其平喘作用優(yōu)于各單味藥。三藥經(jīng)配伍組方后既可增強藥效,又可取各藥之長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鄭作文,等.三子養(yǎng)親湯的藥理研究。中藥藥理與臨床 1992;8(3):15] 另有實驗表明本方對小鼠腸道輸送機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食物在小腸中停留的時間延長,此作用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可能是三子養(yǎng)親湯“消食”作用的機理之一。[劉繼林.等.三子養(yǎng)親湯藥理實驗研究。四川中醫(yī) 1989;7(11):10]
《癥因脈治》卷二:三子養(yǎng)親湯
【處方】 山楂子 萊菔子 白芥子
【功能主治】消食化痰。
【主組】食積痰滯,胸腹飽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或攻四肢,肩背作痛,下遺大腸,時瀉時止,或時吐痰,口中覺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韓氏醫(yī)通》卷下:三子養(yǎng)親湯
【別名】三子湯(《壽世保元》)。
【處方】紫蘇子 白芥子 蘿卜子
【制法】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
【功能主治】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
【用法用量】每劑不過9克,布包,煮作湯飲。不宜煎熬太過。
若大便素實,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姜3片。
【摘錄】《韓氏醫(yī)通》卷下
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
【處方】蘇子10克,白芥子10克,萊菔子10克,生山藥60克,元參30克。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標本兼顧。主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劉長天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00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甘露消毒丹方歌,有哪些作業(yè)和功效